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攝影

佳能5D4、5D3、5D2、5D縱評

作者:由 小P說相機 發表于 攝影時間:2018-01-15

2020年佳能5d2過時了嗎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蘭拓相機租賃,第一時間釋出評測和科普,租賃低至7折

前言:五弟十一年

在開始寫這篇文章想開頭的時候我愣了一下,印象裡“十多年前”這個概念依然停留在20世紀90年代,然而實際上5D一代推出的2005年已然是十幾年前了。

十年前主流的數碼單反相機是什麼?(那時候還根本沒有無反這回事兒)有點資歷的粉絲應該可以想到——佳能350D和尼康D40,只有600~800萬畫素,考慮到長寬比變換之後甚至拍出來的照片都沒法給4K顯示器做桌布。而且以那個年代的貨幣購買力,一套好相機妥妥的能買個廁所,現在麼……

而且那個年代,大幅面CMOS感測器的生產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難。佳能也是透過把影象感測器的部分功能外接(例如A/D、LVDS),來降低電路複雜度換取一個還看得過去的CMOS良率。就連現在的CMOS影象感測器王者索尼半導體當時也在不亦樂乎的生產CCD。

如果當年佳能 5D上市時有人問你,你覺得十年之後的專業級數碼相機/影象感測器會是什麼樣的呢?可能大部分人的想法也就是,有個幾千萬畫素,高ISO幾千上萬的可用,對焦靠譜點兒,也就差不多了。

誰提莫的能知道真到十年後的2016年,影象感測器的開發方向已然倒向刷速度了呢……

好了廢話不多說,這次的主題是佳能5D系列1、2、3、4代的對比測評,自然要先對比一下它們的規格:

佳能 5D佳能 5D2佳能 5D3佳能 5D4基本引數有效畫素(萬)1280210022303040ISO範圍*(50)100-1600(3200)(50)100-6400(25600)(50)100-25600(102400)(50)100-32000(102400)對焦點數996161連拍速度33。967處理器DIGIC2DIGIC 4DIGIC 5+DIGIC6+測光模組35區iTTL35區iTTL63區分割iFCL15萬畫素RGB+IR液晶屏2。5英寸23萬點3英寸92萬點3。2英寸104萬點3。2英寸162萬點觸控式螢幕RAW檔案格式12bit14bit14bit14bit+DPRAW影片拍攝無1080p、30fps1080p、30fps4K、30fps/1080p、60fps儲存卡支援CF Type IICF Type IICF Type II+SDCF Type II+SDXC UHS-I上市日期2005年8月2008年9月2012年3月2016年8月整機質量810g850g950g890g

*:括號內為擴充套件ISO

佳能5D4、5D3、5D2、5D縱評

佳能5D4、5D3、5D2、5D縱評

佳能5D4、5D3、5D2、5D縱評

佳能5D4、5D3、5D2、5D縱評

佳能5D4、5D3、5D2、5D縱評

其實不難看出來佳能這四代5D的產品升級套路其實也是Tick-Tock——從5D到5D2、5D3到5D4在對焦沒有多少變化的基礎上大幅度提升感測器效能,而從5D2到5D3在感測器變化不大的基礎上大幅度提升機械和對焦效能。其實這種做法也算是電子產品業界的慣例,但是放到具體的兩代產品之間就不免給人一種擠牙膏的感覺。相比之下後起之秀無反相機由於所有功能都壓在主感測器上來進行實現,升級主感測器就等於同時升級畫質和機械效能,所以在這方面拿捏得明顯會更好一些。這一點在佳能5D4的升級上其實也有所體現——5D4新加入的雙畫素對焦功能大幅度提升了LV和影片對焦效能,其實也算是機身效能的一種。然而到了2020年該出5D5的時候,又是一個Tock年,佳能會如何應對呢?

理論畫質測試:高頻解析度

廢話講完,大家更關心的事實應該是,這11年以來究竟5D這個系列在畫質上有了多少進步?那麼還是讓它們一起來跑一遍我們的測試流程吧。高頻解析度測試這一塊測試方法照常,使用同一支Otus 55mm f/1。4鏡頭進行測試,光圈設為f/5。6,ACR解碼RAW檔案,所有銳化和降噪相關選項均設為“0”或者關閉。

佳能5D4、5D3、5D2、5D縱評

佳能這四代5D相機都沒有去低通設計,因此最終的解析度測試結果和畫素存在很好的唯一相關性——更換感測器、大幅度提升畫素的5D2和5D4相對前代來說都有了不錯的解析力進步,而沒有提升畫素的5D3相對於5D2就是原地踏步的節奏了。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佳能這幾款相機真實的低通濾鏡強度都不算低,3000萬畫素級別的5D4最後跑出來的解析力分數才堪堪比真正去低通的尼康D7200好一點點,而且D7200還是APS-C畫幅的機器(雖然以Otus 55的單位像場解析力水平畫幅的影響應該很小)。5D4這麼設計可能也是針對沒有超採的影片所做的無奈妥協(Binning讀取影片的空間取樣率太低,出現摩爾紋的機率遠高於照片拍攝和超取樣影片),所以只能說,對於解析力有要求的佳能使用者,還是選擇EOS 5Ds R吧。

理論畫質測試:動態範圍

其實動態範圍是反映一個感測器架構是否優秀的一個最直接標準之一——越是高動態範圍的感測器,其內部傳輸的噪聲和干擾越小,底層設計相對來說也就越優秀。這次的動態範圍和以往相同,測試1/60s和30s兩個快門速度,首先是1/60s的:

佳能5D4、5D3、5D2、5D縱評

從這個圖上來看感測器架構的Tick-Tock演進模式非常明顯,從5D到5D2,較高ISO下的動態範圍獲得了提升——可以認為是內建了LVDS訊號傳輸,以及換用14bit ADC的功勞。其後的5D3相對於5D2幾乎是同一水平沒有變化,這塊感測器相對於5D2確實最主要的改進就是換用了無縫微稜透鏡以提升高ISO畫質,對於底層的電路部分改進並沒有多少。而5D4這一代的進步就比較明顯了,相對於索尼遲到了近8年的On-Chip ADC全數字架構感測器明顯的提升了動態範圍表現。

然後是30s:

佳能5D4、5D3、5D2、5D縱評

30s的測試結果有點微妙,5D2比5D3還要好一些,5D和5D3長曝掉動態相對嚴重,而屬於Tick更新的5D2和5D4長曝掉動態的問題就比較輕。這個現象有點不好解釋,應該也是底層設計的問題吧,佳能這幾個單反又沒有五軸。

理論畫質測試 :平場有效畫素

就像前言當中所說的,高感畫質的迭代進步一直是大家對一代一代更新的相機的最直接期望,而且佳能其實這幾代5D的更新,高ISO畫質都是一個重要的賣點:

佳能5D:全畫幅影象感測器實現寬廣的ISO範圍和相比於APS-C更好的高感畫質。

佳能5D2:縮短了微透鏡的間距,雖然畫素提高但是高ISO表現更加優秀——官方宣傳圖裡有一張就是在竹筏上打著一盞油燈的夜拍,而確實5D2的高ISO畫質在那個年代也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佳能5D3:無間隙微透鏡

佳能5D4、5D3、5D2、5D縱評

佳能5D4:官方宣傳依然把高感畫質優秀作為重要賣點

佳能5D4、5D3、5D2、5D縱評

而且相比動態範圍方面靠改架構來跨越式進步相比,高ISO進步更多的是慢慢改進的前端微透鏡設計和感光材料——所以每一代之間都會有所提升也是正常的事情。那麼實際效能對比如何呢?

有效畫素的意義:在保證畫質可以達到你所設定的影象信噪比的前提下,該相機可以輸出圖片的最大尺寸。

30dB噪比的影象畫質參見:

佳能5D4、5D3、5D2、5D縱評

佳能5D4、5D3、5D2、5D縱評

整體來看這幾代之間縱向對比提升最大的是從5D到5D2,高ISO實際畫質提升將近翻倍(也就是意味著在總畫素翻倍的基礎上,100%看圖的畫質幾乎保持一致),原生ISO也從1600提升兩檔到了6400。5D2到5D3雖然主要是更換對焦系統的Tock升級,但感測器的高ISO畫質依然有所進步——大概進步了30%左右,主要還是無間隙微透鏡帶來的紅利。5D4相對於5D3雖然是Tick,但是高ISO畫質的進步幅度並不算大,18~20%的提升反而是這三次升級裡最小的。可能也是因為人類目前的技術在慢慢逼近高ISO畫質的極限吧,畢竟量子效率(QE)這東西是有滿分的,滿分就是100%。

理論畫質測試:基準感光度暗部有效畫素

終於又到了搞一個大新聞把之前佳能的祖傳感測器批判一番的時候了。其實在5D和5D2那個年代,大家對相機的曝光寬容度差異沒有什麼概念,人云亦云的覺得寬容度只跟畫幅有關的人也不在少數——這也難怪,2007年之前的時候所有相機的動態範圍引數都差不多,最終寬容度的結果確實跟畫幅的相關性會大一些。然而,2007年2月,索尼在CX-NEWS公佈了【採用列並行AD轉換的超高速高畫質CMOS】技術。隨後的8月,索尼釋出首款Exmor CMOS——APS-C畫幅約1247萬畫素的IMX021,這也是A700、D300等一大批機器的CMOS。再後來到了5D3的那個年代,當初的羞澀小生IMX021已經進化成了真爸爸IMX094,之後的事情和口水戰,相信大家已經耳熟能詳了。

時隔8年之後的2015年,佳能終於也公佈了自家的On-Chip ADC影象感測器,隨即搭載在了80D/1DX2兩款新品上。而5D4成了5D序列裡面第一款搭載新架構CMOS的機型。那麼它的實際寬容度相比三位前任,究竟會有多少進步呢?

有效畫素的意義:在保證畫質可以達到你所設定的影象信噪比的前提下,該相機可以輸出圖片的最大尺寸。

30dB噪比的影象畫質參見:

佳能5D4、5D3、5D2、5D縱評

佳能5D4、5D3、5D2、5D縱評

整體來看,兩代Tick產品的寬容度進步相堆前作來說都相當明顯,5D2相對於5D的進步在1倍左右,內建LVDS和採用14bit ADC在那個上古時代對於畫質的改善也是相當明顯。而On-Chip ADC新架構的5D4相對於5D3,寬容度的進步達到了最高10倍以上,可以說是個相當驚人的數字。這也使得佳能系產品最大的短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填補。至於5D2和5D3,應該是例行做了一下EDA,以及本身量子效率得到提高的原因,寬容度進步在20%左右,相對於Tick年的升級,小得幾乎可以忽略。

致想要互相傷害的粉絲們

一定有不少關注粉絲認為我們這次要做的評測是佳能 5D4、尼康 D810、索尼 A7R2和賓得 K-1四臺機器,但是我們認為四臺機器上市時間相差比較遠,因此等尼康和索尼更新以後再做橫評似乎更加恰當。不過沒關係,過畢竟我司資料庫已經投入使用,大家可以在

蘭拓相機租賃資料庫

當中,自行選擇想對比的機型進行畫質對比檢視,包括本次參與測評的四臺機哦~

佳能5D4、5D3、5D2、5D縱評

機械效能測試:最小對焦亮度

本來機械效能測試的第一項應該是對焦速度,但經過實測它們都接24-70LII的對焦速度並沒有區別,因此就忽略了。這一項依賴性最大的其實是電池電壓,1系就比5系快出50%左右。

最小對焦亮度測試如下,採用佳能50 1。8STM鏡頭,標靶位於2米外。

佳能5D4、5D3、5D2、5D縱評

這一項效能幾代以來也是保持一個不斷進步的趨勢,每一代都有差不多50%的提升。更低的可對焦亮度下限能更加方便我們在暗光環境下的拍攝,也算是一個實用性很不錯的效能指標。

機械效能測試:連續自動對焦

由於佳能5D和5D2採用的不是網狀對焦系統,無法進行三維方向連續自動追焦,故本次只測試中心點和最右側邊緣點的單點連續自動追焦效能,依然是用70-200L IS II鏡頭推到200端全開光圈開啟最高連拍速度追對面開過來的汽車,連續拍攝30輛,統計合焦的最終成功率。

佳能5D4、5D3、5D2、5D縱評

有意思的是初代5D中心對焦點合焦成功率異乎尋常的高,這並不是因為老產品是有多麼的良心,主要是因為5D的連拍速度實在是太慢了,對焦感測器有充足的時間來進行工作。連拍速度稍快一些的5D2則合焦成功率略有下降。5D3和5D4在本測試當中最大的意義就是大幅度的改善了邊緣對焦點的可用性,雖然都是同樣的一字點,但是合焦成功率相對於老產品有了不小的提升。5D4在保持和5D幾乎一致的成功率基礎上,連拍速度翻到了7fps,這也是這麼多年來,獨立式相位檢測對焦模組效能進步的一個小縮影吧。

機械效能測試:對焦精度

本次的精度測試換了個方法(畢竟人工計數誤差還是大),改為都接同一支85 1。2L II鏡頭,每次都擰到無限遠然後自動對焦對標板中間的靶進行合焦,全開光圈進行拍攝。拍攝10張RAW檔案,後期進ACR統一縮圖到1000萬畫素,讀取畫面中心的解析度數值,然後計量這10張圖解析度數值的標準差,該數值可以反映對焦系統在大光圈條件下工作的穩定性。

佳能5D4、5D3、5D2、5D縱評

這次的結果也非常有意思,中心點5D和5D3處於同一水平,5D2比它們表現稍好,最好的是5D4。這也大概解釋了其實用5D2單次自動對焦拍不需要追焦的人像也不會那麼不堪吧——畢竟5D2+85L可是當年人像工作室的黃金配置。5D4在它們當中表現是最好的,無論是中心還是邊緣點。當然如果你對精度有進一步要求,完全可以開啟5D4的Liveview用片上雙畫素對焦來進行合焦,精度還可以獲得進一步的提升。

其他機械效能測試

還有一些雜七雜八的專案也可以劃分到機械效能當中,在這裡以表格的形式為大家作一個直觀展示:

十字對焦點覆蓋範圍中心1點中心1點41點41點自動對焦微調能力無有,不能分焦距有,可以分焦距有,可以分焦距影片連續自動對焦無無無有觸屏對焦無無無有對焦點選擇轉輪、十字杆轉輪、十字杆轉輪、十字杆觸控式螢幕/轉輪、十字杆RAW+JPG連拍張數(CF卡)*138717RAW+JPG連拍張數(SD卡)*————615RAW+JPG連拍張數(CF+SD卡)**————6***19

* 測試中使用的CF卡為東芝16G 1000x UDMA-7,SD卡為創見64GB 90MB/s SDXC UHS-I U3。

** CF+SD卡測試時,設定CF卡儲存RAW檔案,SD卡儲存JPG檔案

*** 測試也可以證明,佳能 5D3由於SD卡槽不支援UHS-I標準,同時插入CF和SD卡後,SD卡會拖慢整體持續能力。但是這一問題在佳能 5D4上已經解決。

成像風格測試:盲評

本次的盲評依然採用了全盲的模式,相信能猜出參與測試的機器是四臺5D的群眾應該也不多,實際選擇的結果還是有相當參考價值的。

盲評的原始連結:

【蘭拓盲評】這次是4臺機身【風光篇】

【蘭拓盲評】這次是4臺機身【人像篇】

佳能5D4、5D3、5D2、5D縱評

盲評結果如下:

人像篇

佳能 5D:156票

佳能 5D2:80票

佳能 5D3:122票

佳能 5D4:461票

認為沒有區別:145票

盲評答案:

佳能 5D:A1、B4、C4、D3

佳能 5D2:A2、B1、C3、D1

佳能 5D3:A3、B2、C1、D2

佳能 5D4:A4、B3、C2、D4

佳能 5D4以壓倒性的優勢勝出,而且每個單項的第一名都是佳能 5D4——佳能這次算是新品沒丟掉在人像色彩表現上的優勢,不像當初的1DX2和D5,結果出來之後把大家都嚇一跳那種。具體檢視原圖其實可以發現5D4的色彩風格相對來說還是明亮輕快,可能更符合現在的人像審美。

第二名是佳能 5D,從照片上看,佳能 5D的色彩確實更濃郁,原因有可能是因為只有12bit,映射出來以後顯得色彩濃郁了。看來轉接黨喜歡佳能 5D的玄學也不是完全沒道理。

佳能5D4、5D3、5D2、5D縱評

佳能5D4、5D3、5D2、5D縱評

佳能5D4、5D3、5D2、5D縱評

佳能5D4、5D3、5D2、5D縱評

風光篇:

佳能 5D:152票

佳能 5D2:240票

佳能 5D3:153票

佳能 5D4:100票

認為沒有區別:39票

這次勝出的反而是5D2,看來當年的一代風光神機竟然還有玄學加成啊……不過仔細看看的話,確實5D2相對於其他三臺機器區別明顯一些,但這個明顯的點主要在於白平衡偏粉……難道風光大家也更喜歡粉嫩的麼?有點不好理解啊orz……

盲評答案:

A/B組中1、2、3、4分別是5D、5D2、5D3、5D4。

總結

當年佳能 5D的上市,可以算是數碼相機歷史上的一段深刻的記憶——第一款“廉價”全畫幅數碼單反相機——相比1DsII來說,5D提供了愛好者可以接受的價格,更簡便的操作,更輕便的重量,極佳的畫質和可以接受的機身效能(當年)。以至於在很長一段時間,佳能 5D系列都算是攝影愛好者的“夢想之機”,5D一代甚至也一直在手動鏡頭玩家中有著極佳的口碑,傳說它有著最接近膠片的畫面感。對於這種玄學嘛。。。。看盲評吧。

佳能 5D2,則可以算得上是“傳奇”了吧?一款相機,開創了一個產業——單反影片產業——這樣的例子我好像想不到第二個。對很多人來說,當年無敵兔的盛況應該都還有記憶。攝影愛好者眼中的神器,影片工作室手裡的寶具,婚紗攝影師店裡的招牌,在那個年代,你如果開工作室,不用佳能5D2你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不然客戶上來就問:你們是用無敵兔拍麼?你要是敢答個“不“,客戶分分鐘教你做生意。佳能 5D2在影片工作室朋友眼裡的地位,有這麼個真實的故事可以表現:佳能 5D2 停產後幾個月,筆者一個新開影片工作室的朋友,拒絕了筆者推薦佳能 5D3或者佳能 6D,加價3000元從順電買了一臺佳能 5D2庫存機。

佳能 5D3從引數上看,升級幅度比起佳能 5D2對於佳能 5D就大的多了,尤其是對焦系統的全面升級,彌補了5D一代二代身上最大的短板。當然,同時期競品非常給力也是重要因素。尼康 D800/E 在相同定位和定價上提供了幾乎從畫素、感測器畫質、測光、對焦全面領先佳能 5D3 的產品,甚至在影片能力上也完全吸取了尼康 D700戰略上的失敗,努力提供了不輸佳能 5D3的影片能力。但是,也許是佳能 5D2的優勢太大,導致市場、鏡頭保有量、知名度、習慣等全方面的差距,4年後的價格告訴了我們市場的選擇:當年上市價格相同的兩個型號,尼康 D800二手價格徘徊在6000元左右,而佳能 5D3還堅挺在10000元以上。

佳能 5D4上市時的環境,比起之前三代都要嚴酷的多。靜態畫質上,有真爸爸尼康 D810 像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影片上,有具備了4K、升格、超取樣、Log等強大影片功能的索尼A7S2,A7R2等型號虎視眈眈。佳能 5D4 提供的升級,能否殺出重圍,繼續5D系列的輝煌?這個疑問,相信大家看完本篇測評,會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答案。

最後,大家覺得這幾部5D裡面,最經典的是哪一臺呢?

標簽: 佳能  5d  5D2  5D4  對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