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攝影

雜記-哲學與人生:在對真善美的追求中尋找生命的光輝

作者:由 荏苒在衣 發表于 攝影時間:2020-02-06

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自宇宙洪荒時在於世間,人於何時現身於這原始,寂靜,野蠻的混沌中,先民們是脆弱而神聖的,面對未知的世界,內心充滿恐懼,但人的求生慾望使他們與自然開始一系列互動,在一次又一次挫折,毀滅,悲痛下,人們需要尋求超越自我的,超越自然的撫慰人心的力量,換言之人需要信仰,可以是浩瀚星辰,可以是汪洋大海,也可以是蒼松翠柏,於是有了圖騰崇拜,於是有了上帝存在,後來籠罩我們的,慰藉我們的光輝便是哲學,它以其終極指向性探尋生命與人生的意義,以萬物合一,民胞與共的情懷尋求世界間與人生真善美的統一。

一:揭示世界的真理,感知人生存在的意義

哲學是愛智慧,愛是事物之間的相互適應與和諧一致,智慧是指所有存在的東西都存在於其中,恰似中國古老的哲學思想“天人合一”天是存在者的天,這種愛是萬物與人的合一,是人與存在的合一,我們以這種自然與精神的實體性合一作為本質,表達對哲理的渴望與追求。靈魂與肉體,精神與物質不相分離。由此我們追問一切存在者是什麼,人是什麼?世界是什麼?人生又是什麼?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我想,人生是本就有意義的嗎,還是我們建構意義,使人與這世間纏繞,是哪一座橋樑,使意義可以翩翩走來,走進人生的荒涼的心中,使它充盈。“先生遊南鎮,一友指巖中花樹問曰:‘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與我心亦何相關”先生雲:“爾未看花時,此花與爾同歸於寂。爾來看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爾的心外。”我的心外並非沒有花,只是在我心的關照下它才顯示出它的顏色與美,我沒感知到它時它是“寂”,它為何而“寂”?因為它被遮蔽,那我想,萬事萬物是否是因為人的揭示才有了意義。就像“今晚的月色真美”,今夜的月色是因你而美,因為“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而你裝飾了我的夢”我的世界一下子敞亮,人生也變得生機勃勃,因為我希望活得深刻,吸取世界中所有的精華,把非生命的一切都擊潰,以免當我生命終結時,發現自己從來沒有活過,哲學之於人生,大抵就是幫助人掀掉害羞的大千世界的蓋頭,從人與萬物合一中,體察世間的真理,感知人是意義的存在,進而明白人生是有意義的人的歷程。

二:追求道德的善,賦予人生自由與解脫

從原始生存慾望中解脫,自我意識萌芽,我們逐漸分清物與我,我與他人,將自己當作主體,將外部世界看作客體,渴求理解外部世界的規律,在萬物與人相通的觀念下,我們以理性的科學精神探索人與萬物之間的相通,而後的對於人與人之間的相通,使我們產生了對作為人的精神追求的最高目標的意識,它與現實存在距離,但正是因為這距離,我們才得以為之奮鬥不已。它讓我們感到,個人與其他生命中並不是存在無法跨越的鴻溝,那麼人也並全是蘇子瞻先生說得那樣如滄海一粟,水中蜉蝣,一葉扁舟,所以也並非泰戈爾在流螢集中說得那樣我們不能試圖去追尋我們的存在,也不能去追求自己存在的意義,如同流螢,如同草長鶯飛,人只是與四時消失的萬物一樣,在這蒼茫的世界上按照規律繁衍與更替。為何?我們追問“什麼”,因為人有意義,哲學告訴我們人是意義的存在,因為人有意義所以人生有意義,哲學就是為了尋求人的意義。在中國的文化基因裡,我們都是來自於質樸泥土中,因為那根女媧手中揮灑舞動的柳條,人被創造,之所以是被創造是我們要找到我們存在的終極的源頭,女媧作為中國的造物主,標誌母系氏族的存在,為何有女媧,是我們追根溯源找到存在的依據,滿足人的好奇心,為何有好奇心,因為我們的渴求,我們渴求善與幸福,而道德扮演一個推手,道德的前提在於自由,自由即一切未被決定,於是我們才用理性的思維去剋制原始的慾望,去為我們的無知與醜陋縫上補丁,我們拋開虛無,把追求個人的完美,優異,卓越作為價值目標,把追求幸福作為行為的後果,在康德眼中,道德就是絕對的命令,道德不是目的,而是義務,是為道德的道德。道德是為了達到幸福,是人天然存在的情感,盧梭認為人有自發的,不需要經過推理和思索的為他人謀幸福的同類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有想為了正義,德行而奮鬥的生生不息的期翼與內生動力,是為尋求人生的幸福與發展。當今世界的科技革命不斷演化,東西方相連互通,資訊互動頻繁帶來的思想多元,使人漸漸的迷失靈魂之善,這無疑是人生價值的迷失,最終又將透過人的意識形態造成人生意義的扭曲,而正是哲學透過對善的追求,在人內心的根本處給予人關懷,營造社會倫理的生態,求得人生的自由與解脫。

三:尋求人生的美,達到與萬物的融合

當我們超越道德,不是出於強制做某事,儘管這種強制出於自願,處於一種人與世界萬物統一的境界之中,便達到了美,審美是人與世界融合的產物。我看見山花,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我與花並不是獨立不相關的兩個個體,之所以我的心能感受花的突然生機,是因為我們之間存在一種情感的維繫。李白寫: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山本無所謂寒,碧也無所謂傷心,一切皆因為詩人的愁才會如此,正是在物我的交融合一中,人的情感與這世界一氣流通。黑格爾說審美帶有令人解放的性質,康德說詩使人的心靈感到自己的功能是自由的。大概是因為一首詩,一齣戲的感動而流淚,而悲惋,是一種自由的感受是一種創造性的結果,它克服了人原始感性中的限制,達到了對萬物一體的領悟,感受了人生之美。而哲學正是從萬物一體的角度,以其終極存在,終極關懷,終極解釋塑造著人的審美意識,讓這世間慢慢在人面前澄明,讓我們感受到這存在於人歷史的實踐活動中的現實的生活世界的美,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哲學於人生就在於此,將人的生死與廣博的世界相聯絡,在聯絡中創造,使人生充滿美的感受。在這種哲學為我們人生所帶來的美中,我們汲取自由,智慧,勇氣,不為一時一事所困,情載古今,思接萬里,擁有更多的動力去追尋理想。

人生在世,總想投身社會,實現自我,創造一個輝煌的世界,但這一過程也是一個充滿矛盾鬥爭和痛苦的過程,哲學帶人尋根究本,追求道德的善,感受境界的美,教人經得起人生磨練與痛苦之美,塑造人生的態度。作為根植於個體生命中的現象,它以其終極解釋,終極價值,終極關懷賦予人存在的意義從而使人不斷追尋人生的意義,在這個過程中,它給予人廣闊的胸懷,寬容的氣質,謙遜的美德和自由的精神,使人認識自己,使人成之為人。人生是個奧秘,語言是分裂的,思維是侷限,人生的悲歡矛盾並存,但至少我們還可以讀哲學,還可以熱淚盈眶,只因為在這俗世中我們孤單的靈魂能有一片淨土依靠。

標簽: 人生  我們  意義  存在  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