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攝影

可變形卷積系列(三) 創意滿滿的可變形卷積核 | ICLR 2020

作者:由 VincentLee 發表于 攝影時間:2020-04-16

論文提出可變形卷積核(DK)來自適應有效感受域,每次進行卷積操作時都從原卷積中取樣出新卷積,是一種新穎的可變形卷積的形式,從實驗來看,是之前方法的一種有力的補充。

論文: Deformable Kernels: Adapting Effective Receptive Fields for Object Deformation

可變形卷積系列(三) 創意滿滿的可變形卷積核 | ICLR 2020

論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1910.02940

程式碼地址:https://github.com/hangg7/deformable-kernels

Introduction

可變形卷積系列(三) 創意滿滿的可變形卷積核 | ICLR 2020

傳統的卷積由於存在硬性的規則,在對於物體放大或旋轉時,不能作出適應性的改變,而可變形卷積則透過改變輸入的取樣位置來進行適應性的改變,即改變理論感受域。但理論感受域並不能度量畫素對輸出的貢獻,相比理論感受域,更重要的是有效感受域(ERF),透過計算輸出對應輸入的偏導獲得(與卷積權重相關),改變理論感受域只是改變有效感受域的一種手段。

為此,論文提出可變形卷積核(Deformable Kernels, DK),用於進行可變形建模的新型卷積操作,在推理時根據輸入直接生成新的卷積核來改變有效感受域。如圖d,DK學習卷積核的偏移來對原卷積進行重新取樣,而不改變輸入資料。從實驗結果來看,DK對分類任務和檢測任務都十分有效,結合舊的可變形卷積方法能產生更好的結果。

Approach

對有效感受域概念不感興趣的可以直奔後面對可變形卷積核的描述,前面有效感受域的介紹不影響後面內容。

A Dive into Convolutions

2D Convolution

可變形卷積系列(三) 創意滿滿的可變形卷積核 | ICLR 2020

大小為

K\times K

,stride為1的二維卷積操作如公式1,輸出為目標區域畫素與卷積核乘積的和,

\mathcal{K}=[-K/2,K/2]^2

Theoretical Receptive Field

卷積層單個輸出相對於上一層的輸入的感受域大小為卷積核大小

K\times K

,當卷積層疊加起來時,單個輸出的對應的隔層感受域也會因此而疊加,得到的疊加區域即理論感受域,與卷積核大小

K

和網路深度

n

線性相關。

Effective Receptive Field

由於卷積的疊加以及非線性啟用的引入,理論感受域內的畫素對輸出的貢獻各不相同,可以使用有效感受域(ERF)來度量區域內每個畫素對輸出的影響,透過計算輸出對應畫素值的偏導得到,具體可以看參考論文。

Analysis on Effective Receptive Fields

這裡主要分析如何根據輸入和一系列卷積來計算有效感受域,先分析線性卷積網路的情景,再拓展到非線性卷積網路。

可變形卷積系列(三) 創意滿滿的可變形卷積核 | ICLR 2020

對於線性卷積網路,給定

I^{(0)}

為輸入圖片以及stride為1的

K\times K

卷積權重合集

\{W^{(s)}\}_{s=1}^n

,公式1可以展開為公式2,特徵圖

I

和卷積權重

W

的上標以及卷積核位置

k

的下標為層數

s\in [1, n]

可變形卷積系列(三) 創意滿滿的可變形卷積核 | ICLR 2020

根據ERF的定義,輸出座標

j

對應輸入座標

i

的有效感受域值

\mathcal{R}^{(n)}(i;j)=\partial I_j^{(n)} / \partial I_i^{(0)}

計算為公式3,

\Bbb{1}[\cdot]

為指示函式。公式3的意義為所有從

i

j

的路徑的權重和,權重的計算為卷積核權重的累積,有效感受域值跟輸出的取樣位置

j

、卷積核位置

k

以及卷積核權重

\{W^{(s)}\}

有關。

可變形卷積系列(三) 創意滿滿的可變形卷積核 | ICLR 2020

假設將第

m

個卷積核

W^{(m)}

替換為

1\times 1

卷積核

W_{\tilde{k}_m}^{(m)}

,ERF的計算會變為公式4,

S=[1,n]

\

m

即不包含

m

層,這裡每條路徑權重直接乘上

W_{\tilde{k}_m}^{(m)}

,因為

m

層只有一個路徑,符合指示函式的路徑必定包含

k_m

可變形卷積系列(三) 創意滿滿的可變形卷積核 | ICLR 2020

K\times K

卷積可以看成分散在矩形區域內的

K^2

1\times 1

卷積,因此,公式3可以改寫成公式5,將

m

層的

K\times K

卷積看成多個

1\times 1

卷積,相對的輸出位置也要進行相應的修改(這裡應該為

j-k_m

比較合適)。

可變形卷積系列(三) 創意滿滿的可變形卷積核 | ICLR 2020

對於複雜的非線性卷積,在公式1中加入ReLU啟用得到公式6,即每層卷積都接啟用函式。

可變形卷積系列(三) 創意滿滿的可變形卷積核 | ICLR 2020

非線性版本的有效感受域值計算為上式,因子

\mathcal{C}

使得ERF值變成與資料相關,實際中的有效感受域是不規則的形狀,包含許多不規則分佈的零值。

需要注意,公式4和公式5的計算是線性的,使得有效感受域值計算能與核心的線性取樣操作相容,比如使用雙線性插值獲得小數位置的核心值,即可以認為核心取樣等對資料進行線性ERF取樣(ERF與輸出的取樣位置

j

、卷積核位置

k

以及卷積核權重

\{W^{(s)}\}

有關),這種相容性也可以相似地推廣到非線性的情況下。基於以上的分析,論文提出可變形卷積核(Deformable Kernels, DK)。

Deformable Kernels(DK)

可變形卷積系列(三) 創意滿滿的可變形卷積核 | ICLR 2020

可變形卷積系列(三) 創意滿滿的可變形卷積核 | ICLR 2020

DK添加了可學習的核偏移值,使得輸出的計算從公式1變為公式7,ERF的計算也變成了與核偏移值相關的公式8。由於偏移值通常包含小數,使用雙線性插值來計算偏移後的值。 原卷積核的大小稱為score size,一般DK對scope size是沒有約束的,即可以從大小為

K^{

的原卷積中取樣出

K^2

的新卷積,然後用於大小為

K^2

區域上。這樣網路能夠儘可能使用更大的原卷積而不會帶來太多的額外計算,論文最大的原卷積為

9\times 9

可變形卷積系列(三) 創意滿滿的可變形卷積核 | ICLR 2020

如圖2,DK有兩種實現形式,全域性模式和區域性模式,

\mathscr{G}

為可學習的核偏移值生成器,將輸入塊轉換為核心的偏移值:

全域性模式

\mathscr{G}_{global}

的實現為global average pooling層+全連線層,分別用於降維以及輸出

2K^2

個偏移值。

區域性模式

\mathscr{G}_{local}

的實現為與目標卷積大小一樣的卷積操作,輸出為

2K^2

維,最終輸出為

2K^2\times 1\times 1

全域性模式更關注整體圖片,根據整圖進行核偏移,而區域性模式則更關注圖片的區域性區域,對於小物體,生成形狀特別的核(值差異大),從而使得ERF更密集,而對於大物體,生成較扁平的核(值差異小),使得ERF更廣闊。一般情況下,區域性模式的自由度更高。

Computation Flow of Deformable Kernels

可變形卷積系列(三) 創意滿滿的可變形卷積核 | ICLR 2020

圖5展示了局部DK的計算示意圖,偏移值生成器根據輸入生成偏移值,將目標卷積的點均勻平鋪在原卷積中,然後根據偏移值進行偏移,使用雙線性插值計算偏移後的權重更新目標卷積,最後使用目標卷積對輸入進行卷積輸出。

可變形卷積系列(三) 創意滿滿的可變形卷積核 | ICLR 2020

前向時,給予原卷積

W

和學習到的卷積核偏移

\{ \Delta k \}

,結合雙線性插值

\mathcal{B}

生成目標卷積

W^{

,然後使用目標卷積對輸入進行常規的卷積輸出。

可變形卷積系列(三) 創意滿滿的可變形卷積核 | ICLR 2020

DK的反向傳播需要生成3種梯度:

前一層特徵圖的梯度

當前層原生卷積的梯度

當前層偏移值生成器的梯度

前兩種的計算方法與普通的卷積一樣,第三種則使用公式13結合雙線性插值的計算方法。

Link with Deformable Convolutions

DK的核心是學習適應輸入的偏移值來原卷積進行取樣,從而達到可變形的目的,整體思想可能與可變形卷積類似。

可變形卷積系列(三) 創意滿滿的可變形卷積核 | ICLR 2020

可變形卷積系列(三) 創意滿滿的可變形卷積核 | ICLR 2020

可變形卷積的計算如公式9,主要是對資料進行偏移,而有效感受域則為公式10。如前面說到的,有效感受域與輸出的取樣位置以及卷積核位置有關,這在一定程度上了解釋可變形卷積為何適用於學習形狀多變的目標。

可變形卷積系列(三) 創意滿滿的可變形卷積核 | ICLR 2020

假設同時對資料和核進行偏移,輸出的計算以及有效感受域的計算如公式11,儘管兩種方法的目的是類似的,但在實際中發現,兩種方法協作能夠帶來很好更好的效果。

Experiments

可變形卷積系列(三) 創意滿滿的可變形卷積核 | ICLR 2020

實驗主要針對深度卷積(depthwise convolutions)進行最佳化,核心偏移不能超過越過score size。基礎模型為ResNet-50-DW和MobileNetV2,對比實驗加入條件卷積(Conditional Convolutions)和可變形卷積(Deformable Convolutions)的對比。

Image Classification

可變形卷積系列(三) 創意滿滿的可變形卷積核 | ICLR 2020

可變形卷積系列(三) 創意滿滿的可變形卷積核 | ICLR 2020

Object Detection

可變形卷積系列(三) 創意滿滿的可變形卷積核 | ICLR 2020

可變形卷積系列(三) 創意滿滿的可變形卷積核 | ICLR 2020

What do Deformable Kernels Learn?

可變形卷積系列(三) 創意滿滿的可變形卷積核 | ICLR 2020

將MobileNet-V2的最後一層卷積進行t-SNE降維得到視覺化結果,點的顏色為類別(10類)或bbox尺寸(10等分),對比DK和條件卷積,條件卷積學習到語義相關的特徵,而DK則學習到尺寸相關的特徵,這解釋了前面的實驗兩種方法同時使用效果更好。

可變形卷積系列(三) 創意滿滿的可變形卷積核 | ICLR 2020

對不同的卷積的有效感受域進行了視覺化,可變形卷積與DK都能產生類似的適應ERF,但可變形卷積傾向於更廣闊的響應,DK則傾向於集中在物體內部,兩者結合效果最佳。

CONCLUSION

論文提出可變形卷積核(DK)來自適應有效感受域,每次進行卷積操作時都從原卷積中取樣出新卷積,是一種新穎的可變形卷積的形式,從實驗來看,是之前方法的一種有力的補充。

如果本文對你有幫助,麻煩點個贊或在看唄~

更多內容請關注 微信公眾號【曉飛的演算法工程筆記】

可變形卷積系列(三) 創意滿滿的可變形卷積核 | ICLR 2020

如果本文對你有幫助,麻煩點個贊或在看唄~

更多內容請關注 微信公眾號【曉飛的演算法工程筆記】

可變形卷積系列(三) 創意滿滿的可變形卷積核 | ICLR 2020

標簽: 卷積  偏移  DK  感受  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