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攝影

框架結構的抗震效能

作者:由 大明結構鋪 發表于 攝影時間:2022-11-16

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經過合理設計具有良好的抗震效能,主要靠延性來抵抗較大地震作用下的非彈性變形。本文分析了結構延性在抗震設計中的重要性及其作用,影響結構延性的主要因素以及結構延性的抗震設計。

地震災害具有突發性,至今可預見性仍然很低,它給人類社會的物質、精神財富造成巨大損失,是各類自然災害中最嚴重的災害之一。眾所周知的“5。12四川汶川8。0級特大地震”,雖已過去幾年了,但聽起來我們仍心有餘悸。從那一幕幕慘痛中走出來,陰霾仍籠罩著我們,激勵我們從自身查詢原因,除了提高我們的防震逃生意識,離我們最近的就是建築物的抗震設計了,它包括結構形式、抗震效能、安全可靠度、施工質量等等一系列原因。作為結構設計人員, 我們應該嚴格執行國家抗震設計標準規範,從抗震措施入手,全面提高建築抗震水平。根據我國現有的科學水平和經濟條件,對抗震提出了 “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基本要求,我們要把這些要求融入設計,真正達到“三個水準”的設防目標。

一、結構在地震下的主要特點

地震以波的形式從震源向周圍快速傳播,透過岩土和地基,使建築物的基礎和上部結構產生不規則的往復振動和激烈的變形。結構發生的相應運動稱為地震反應,同時,結構內部發生很大的內力(應力)和變形,當它們超過了材料和構件的各項極限值後,結構將出現各種不同程度的破壞現象,例如混凝土裂縫,鋼筋屈服,顯著的殘餘變形,區域性的破損,碎塊或構件墜落,整體結構傾斜,甚至倒塌等等。鋼筋混凝土結構在地震作用下受力效能的主要特點有:(a)結構的抗震能力和安全性,不僅取決於構件的(靜)承載力,還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變形效能和動力響應。變形較大,延性好的結構,能夠耗散更多的地震能量,地震的反應就減小,損傷輕而更為安全。相反,靜承載力大的結構,可能因為剛度大、重量大、延性差而招致更嚴重的破壞。(b)當發生的地震達到或超出設防烈度時,按照我國現行規範的設計原則和方法,鋼筋混凝土結構一般都將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傷。構件和節點受力較大處普遍出現裂縫,有些寬度較大;部分受拉鋼筋屈服,有殘餘變形;構件表面區域性破損剝落等。但結構不致倒塌。(c)地震時結構有很大變形。一方面對結構本身產生不利影響,如柱的二階效應,增大附加彎矩,甚至引起失穩或傾覆,構造縫相鄰結構的碰撞等;另一方面造成非結構部件的破損,橋樑上部結構的脫落等破壞。故抗震結構設計時要控制其總變形。

二、延性在抗震中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在我國現在的多高層建築中,鋼筋混凝土結構應用最為普遍,其中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是最常用的結構形式。它的特點是能為建築提供靈活的使用空間,但抗震效能差,經過合理設計才具有良好的抗震效能。結構抗震的本質就是延性,,延性是指構件和結構屈服後,在承載能力不降低或基本不降低的情況下,具有足夠塑性變形能力的一種效能。在受彎構件的破壞過程中,構件的承載能力沒有多大變化,但其變形的大小卻決定了破壞的性質。當結構設計成為延性結構時,由於塑性變形可以耗散地震能量,結構變形雖然會加大,但結構承受的地震作用不會很快上升,內力也不會再加大,因此具有延性的結構可降低對結構的承載力要求。反之,如果結構的延性不好,則必須有足夠大的承載力抵抗地震。後者會多用材料,對於地震發生機率極少的抗震結構,延性結構是一種經濟的設計對策。此外,延性可以使超靜定結構的內力得以充分重分佈,採用塑性內力重分佈方法設計時,同樣也可以節約鋼筋用量,取得較好的經濟效果。因此可以說結構的延性和結構的強度是同等重要的。延性好的結構的破壞我們稱之為塑性破壞,延性差的結構的破壞我們稱之為脆性破壞,塑性破壞能提前給人以預兆,是符合結構設計理論的。

結構延性在抗震中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結構延性具有如下作用 :(a)防止脆性破壞。 由於鋼筋混凝土結構或構件的脆性破壞是突發性的,沒有預兆,所以為了保障人們生命財產安全,除了對構件發生脆性破壞時的可靠指標有較高要求以外,還要保證結構或構件在破壞前有足夠的變形能力。 (b)承受某些偶然因素的作用。結構在使用過程中可能會承受設計中未考慮到的偶然因素的作用,比如說,偶然的超載、基礎的不均勻沉降、溫度變化和收縮作用引起的體積變化等。這些偶然因素會在結構中產生內力和變形,而延性結構的變形能力,則可作為發生意外情況時內力和變形的安全儲備。(c)實現塑性內力重分佈。 延性結構容許構件的某些臨界截面有一定的轉動能力,形成塑性鉸區域,產生內力重分佈,從而使鋼筋混凝土超靜定結構能夠按塑性方法進行設計,得到有利的彎矩分佈,使配筋合理,節約材料。(d)有利於結構抗震 。在地震作用下,延性結構透過塑性鉸區域的變形,能夠有效地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同時,這種變形降低了結構的剛度,致使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的反應減小,也就是使地震對結構的作用力減小,因此,延性結構具有較強的抗震能力。

三、提高延性的措施

在利用延性特性設計抗震結構時,首先必須確定度量延性的量化指標。衡量結構和材料的延性一般用延性係數,即在保持結構或材料的基本承載能力的情況下,極限變形0u和初始屈服變形D的比值,最常用的是曲率延性係數(也稱曲率延性比)和位移延性係數(也稱位移延性比)。一般認為鋼筋混凝土抗震結構要求的延性係數為B=3-4。強柱弱梁,強剪弱彎,強節點弱構件,這個就是框架抗震設計的一般原則了。框架結構是由梁、板、柱以及節點這四部分組成,其中梁、柱以及節點的延性決定了整個框架結構的延性。因此,只要保證柱、梁和節點的延性也就保證了框架結構的延性,從而也就確保了框架結構的抗震能力。在具體的設計中,應做到以下幾點:

(a)梁配筋計算:這裡需要提出的是箍筋,往往是設計人員容易忽略的地方。加密區和非加密區的配筋率一定要嚴格參考計算檔案,往往不是加密區滿足了,非加密區(間距放大2倍)就一定能夠滿足。其次,就是次梁加筋,較大的集中力處和樑上裝置處一定要注意加了附加箍筋是否滿足,不滿足處需要加附加吊筋。

(b) 柱配筋計算:採用單偏壓、拉計算,雙偏壓、拉驗算, 箍筋採用雙剪箍。異形柱肢長與肢寬比≤4時, 即不考慮梁的剛域,否則應考慮梁的剛域。需要注意的是,頂層託斜層頂的(角)柱,規程對此沒有涉及,它所受軸力、彎矩均不大,柱本身強度不會成問題,關鍵是房屋頂部結構整體效能,人員自己把握抗震設計的框架結構不應有錯層,原因是避免形成短柱。較小的錯層,角柱箍筋全高加密。一般處易出現短柱,為此在樓梯間兩側柱也需要箍筋全高加密。

總之,結構或構件的延性要求不是透過計算確定,是由採取一系列的加強措施實現的。框架結構要保證其有足夠的延性,必須按規範、規程所規定的不同抗震等級採取相應措施,如梁和柱的剪壓比、柱的軸壓比、強剪弱彎、強柱弱粱、強框架柱底層底截面、梁端截面受壓區高度限值、梁和柱端加密區及最小最大配筋率等等。透過合理的設計和計算,結構延性在抗震設計中會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從而完成結構延性的抗震設計。

標簽: 延性  結構  抗震  變形  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