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攝影

質量-能量的轉化和效率

作者:由 解析延拓 發表于 攝影時間:2022-07-06

把質量和能量聯絡到一起是人類在物理學認知上的巨大飛躍,它是狹義相對論的最重要的結果,將質量與能量統一成

E=mc^{2}

這一簡單優美的關係,正是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偉大貢獻!正是因為有了質能關係作為理論基礎,我們才得以窺探原子核的奧秘;順利成章的也就實現了原原子能的實際利用。具體來說,經歷上百年的探索,實現了不可控核反應(原子彈和氫彈)以及可控核裂變(核電站),目前正走在征服可控核聚變的道路上,一旦實現可控核聚變,人類將不會有能源危機以及環境汙染(不產生核廢料,也不產生溫室氣體)。

質量與能量都是物質相互作用的產物,彼此具有內在的聯絡,都與物質的運動相關聯。因此質量守恆和能量守恆具有內在的一致性。質能關係將物理學中原來不相干的質量守恆和能量守恆統一起來。在通常的反應中,系統釋放出能量,系統內部的質量減小,減小的量是微乎其微的,與其靜質量相比小得無法觀測。但在核反應中,這一減小量則明顯地表現出來。在裂變反應和聚變反應中,系統的靜質量發生了可觀的改變,反應釋放巨大能量。質能關係是核能釋放的理論基礎。質能關係的發現的重大意義在於人們用這一關係解釋質量虧損時,發現了原子核內蘊藏著巨大的能量(結合能),從而看到了利用原子核能的可能性和重要性。

質量-能量的轉化和效率

可控核聚變裝置(託卡馬克磁約束)

質量守恆定律表明質量既不會被創生,也不會被消滅,而只會從一種物質轉移到為另一種物質,總量保持不變。對於化學反應而言,質量守恆定律是化學中不可挑戰的權威,是原子守恆和元素守恆的表觀體現。而質量守恆定律不適用於涉及原子核改變的核反應。化學反應中質量守恆就是在密閉體下,化學反應前總質量和化學反應後總質量相等,可以用公式表示為

\sum_{}^{}{m_{i}}=\sum_{}^{}{m_{j}}

。但是愛因斯坦質能關係中表明,密閉體系中,能量的產生必然涉及質量的變化。質量守恆定律和質能關係誰對呢?這就像牛頓力學和相對論力學一樣,牛頓力學是相對論力學在低速下的近似!同樣,質量守恆只是質能關係在化學反應中的近似!為什麼是在化學反應中?因為化學反應相對核變化而言,能量變化非常小,屬於低能量過程。也就是:質量守恆只是質能關係在低能過程中的近似!愛因斯坦一如既往的強。如果把化學反應中的能量用質能方程轉化成質量,這樣質量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守恆了。愛因斯坦用質能關係式把

能量守恆定律

和質量守恆定律統一為質能守恆定律。質能守恆定律統一了所有的變化過程,無論是化學變化還是物理變化甚至是核變化。

質量-能量的轉化和效率

部分同位素的精確質量(資料摘自維基百科)

作為一個有機化學磚工,先把部分同位素的精確質量搬上來,表中的質量比ChemDraw中的還更加準確。其實化學和物理中的各種原子質量的單位都是一致的,即原子質量單位,它是一個C-12原子質量的1/12,也就是等於C-12原子中質子、中子、電子三者質量的平均值,同時化學中又規定12克C-12包含的碳原子個數為阿伏伽德羅常數NA。2018年11月16日,國際計量大會透過決議,1摩爾被定義為“精確包含6。02214076×10^23個原子或分子等基本單元的系統的物質的量”。 這種強行定義意味著NA的數值唯一確定,反過來也就導致1摩爾C-12原子的精確質量不再是準確的12克。這種改變對科研和生活都沒有影響,只是使得科學更加的科學。有了如上規定,也就有了這些關係:

1u=1Da=\frac{m_{C-12}}{12NA}=\frac{12g}{12\times6.02214076×10^{23}}=1.66053907×10_{}^{-27} kg

。只是物理中喜歡用u做原子質量單位,而化學中喜歡用Da做單位。這就成了微觀粒子質量的砝碼,微觀粒子的國際單位質量就是用原子質量單位乘以1。66053907×10^(-27) kg,不可謂不方便。在核物理和粒子物理中,質量表示更喜歡用質能方程去表示,這種表示方法在計算核反應放能時十分方便,當然這裡還要引入電子伏特作為能量單位才能說清楚;其含義是1u的質量虧損能轉化完全可以能量是931。494兆電子伏特。

1eV=1.602176634× 10^{-19}J

E=mc^2=1.66053907×10^{-27}\times	 299792458^2=1.492418089\times10^{-10}J=931494104eV

,也就是常見的

1u=\frac{E}{c^{2}}=931.494\frac{MeV}{c^2}

。至此,預備知識算是說完了。

誰能告訴我,單位質量內放熱最多的化學過程是什麼?氫氣和氧氣燃燒,還是乙炔和氧氣的燃燒,或者是劇烈放熱的鋁熱反應。不,其實都不是。前面這些放熱確實劇烈,但是由於分子量大而且都存在化學鍵斷裂吸熱,以至於不符合要求。只形成化學鍵而且分子量小,這就是我們要找的,這就是氫原子二聚成氫分子的過程雖不是典型的化學反應,但確實是化學過程。

H+H==H_{2} ……\Delta H=-436.0kJ/mol

,可以用釋放能量除以總質量衡量反應的能量密度,稱作熱質比值為

q=\frac{436}{2.016}=216.27kJ/g

,我們用質能方程計算其質量虧損,

\Delta m=\frac{E}{c^2}=\frac{436000}{299792458^2}=4.85115\times10^{-12}kg

我們可以用質量虧損率來衡量質能轉化率

\varphi =\frac{4.85115\times10^{-12}}{2.016\times10^{-3}}=2.4063\times10^{-9}

。這意味著,如果我們把1000噸的氫原子放在一個密閉容器中反應使之成為氫氣,反應結束後,我們會發現體系會有2。4克的減輕,這2。4克虧損的質量完全變為了能量;釋放了這麼多的能量其質量卻減少如此之少,多麼令人震驚。也就是說,質量守恆定律在化學過程中是完全可以適用的,再精密的儀器測不出如此小的質量變化。

再看看其餘三個化學反應對比下。

2H_{2}+O_{2}==2H_{2}O ……\Delta H=-571.6kJ/mol

它的熱質比值為 ,(為了和後面裂變聚變計算保持一致性,這裡的分子量用的同位素質量,O-16,H-1,C-12等,所以會略有差別)

q=\frac{571.6}{18.011\times2}=15.868kJ/g

這個和氫原子二聚的值相差不是一星半點。質能轉化率為:

\varphi =\frac{571600}{299792458^2\times18.011\times2\times10^{-3}}=1.766\times10^{-10}

這是熱值最高的化學反應了,其質能轉化率只能在十的負十次數量級。可見質量虧損所蘊含的能量是多麼巨大!

C_{2}H_{2}+\frac{5}{2}O_{2}==H_{2}O+2CO_{2} ……\Delta H=-1299.6kJ/mol

它的熱質比值為

q=\frac{1299.6}{105.99}=12.262kJ/g

。其質能轉化率為:

\varphi =\frac{1299600}{299792458^2\times105.99\times10^{-3}}=1.364\times10^{-10}

鋁熱反應的焓變並不大,而且式量太大,質能轉化率說不定會跌入10的負11次方量級,故不計算了。總之化學反應的質能轉化率在10的負10次方量級。

我們再回過頭說說精確質量的一些東西,為核反應過程做準備。我們知道C-12原子由6個質子、6箇中子、6個電子構成的,這18個粒子質量和為

(1.007276466879+1.00866491588+0.00054857990907)\times6=12.09894

怎麼不等於12。000,差距還這麼大!這是因為質子中子形成原子核時會放出巨大的能量,這些能量就是來自核子的質量虧損,這能量稱為原子核的結合能,平均每一個核子的結合能稱為比結合能;比結合能是權衡原子核穩定性和裂變聚變反應的重要引數。例如C-12原子核的比結合能是

SBE=\frac{12.09894-12}{12}\times931.494=7.680MeV

(核物理中喜歡用931。494 MeV/c^2的原因),這也就是為什麼計算需要精確的原子質量了。同位素的精確質量都不是整數,但很接近其質量數,正是因為不同的原子核有不同的比結合能導致的,也就是說不同的原子核有著不同的穩定性。精確質量小於且偏離質量數越嚴重的原子核,其原子核就越穩定,這不就是質能轉化的重要體現嗎。順帶一提,Fe-56的平均結合能很大。因此,比鐵輕的原子多能聚變最終變為鐵原子,比鐵重的原子多能裂變最終變為鐵原子。在大多數恆星的內部為無法透過裂變或聚變獲得能量的鐵核,這也是絕大多數星球具有鐵核心的原因。比結合能的前三名:Ni-62,8。7945 MeV;Fe-58,8。7922 MeV;Fe-56,8。7903 MeV。這幾個都是核反應的終點,不可能再發生核反應。

再說核裂變,最常見的就是U-235被中子轟擊發生核裂變鏈式反應,從而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大部分原子彈和核電站反應堆都採用U-235作為裂變原料。U-235的核裂變反應方程式為:

質量-能量的轉化和效率

這種裂變方式的質量虧損為 :

\Delta m=235.0439299-91.926156-140.914411-2\times1.0086649= 0.81603u

釋放能量:

E=0.81603\times931.494=173.289MeV

,它的熱質比值為

q=173.289\times10^{6}\times1.602176634× 10^{-19}\times\frac{6.02214076×10^{23}}{235.0439299}=71135MJ/g

,其質能轉化率為:

\varphi =\frac{0.18603}{235.0439299}=7.91\times10^{-4}

這質能轉化率比化學反應高了幾十萬到上百萬倍!

核聚變可分為三代,其反應方程式比較簡單,但是釋放能量十分巨大。第一代是氘-氚反應,它在核聚變發電中難度最低,是目前考慮的未來主要能源。質量虧損為 :

\Delta m=2.014102+3.016049-4.002603-1.008665=0.018883u

,釋放能量為

E=0.018883\times931.494=17.589MeV

。它的熱質比值為

q=17.589\times10^{6}\times1.602176634× 10^{-19}\times\frac{6.02214076×10^{23}}{5.030}=337391MJ/g

其質能轉化率為:

\varphi =\frac{0.018863}{5.030}=3.75\times10^{-3}

質量-能量的轉化和效率

氘-氚反應

第二代是氘-氦反應,是更難實現的核聚變反應,質量虧損為:

\Delta m=2.014102+3.016029-4.002603-1.007825=0.019703u

,釋放能量為

E=0.019703\times931.494=18.353MeV

。它的熱質比值為

q=18.353\times10^{6}\times1.602176634× 10^{-19}\times\frac{6.02214076×10^{23}}{5.030}=352046MJ/g

其質能轉化率為:

\varphi =\frac{0.019703}{5.030}=3.92\times10^{-3}

質量-能量的轉化和效率

氘-氦反應

第三代是最難實現的核聚變,也是利用核聚變發電的終極目標,氦-氦反應,質量虧損為

\Delta m=3.016029\times2-4.002603-1.007825\times2=0.013805u

,釋放能量為

E=0.013805\times931.494=12.859MeV

。它的熱質比值為

q=12.859\times10^{6}\times1.602176634× 10^{-19}\times\frac{6.02214076×10^{23}}{6.032}=205687MJ/g

其質能轉化率為:

\varphi =\frac{0.013805}{6.032}=2.29\times10^{-3}

質量-能量的轉化和效率

氦-氦反應

總之,核裂變比化學反應的質能轉化率提升了六個數量級;而核聚變比核裂變的質能轉化率更高,可以達到千分之三的水平。但是仍不及質量轉化的1%,說明人類在質能轉化上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發展空間還很大。

當然質能轉化效率最高的莫過於反物質和普通物質的湮滅,理論上利用率將達到100%,例如正電子和負電子的湮滅只會釋放出兩個伽馬射線光子,釋放出的能量巨大無比!

質量-能量的轉化和效率

正負電子的湮滅

標簽: 質量  質能  能量  轉化率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