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攝影

孩子變得沉默,在家不開心,怎麼辦?

作者:由 小牛媽媽有辦法 發表于 攝影時間:2020-08-21

孩子變得沉默,在家不開心,怎麼辦?

如果說孩子是一粒種子,那麼家就是土壤,家庭的氛圍便是空氣和水。家是孩子出生後接觸到的第一個社會環境,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教育力量。不同家庭氛圍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具有不同的氣質個性和行為習慣。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是孩子幸福成長的沃土。

大豪三年級第一學期,我們發現他沉默了許多。放學回家後,大豪除了吃飯,基本都在房間,一般只是寫作業、玩樂高,也不去樓下玩了。有時,我故意找話題跟他聊,他也只是簡單回答,然後就說:“我要做作業去了。”

我去找老師溝通,老師說大豪在學校裡活波開朗,喜歡運動,對同學很熱情,也很健談,一點也不孤僻。這跟在家裡的表現形成巨大反差。

我們認真反思了家裡的變化:孩子他爸的工作越來越忙,因為工作地方離得遠,通常早出晚歸,大豪平時都難得見他一面。而我除了工作,還要照顧小寶,精力分散的厲害,有時對大豪就會顯得不耐煩。爺爺奶奶也明顯偏寵小豪。以前我們會在在餐桌上聊天,週末看電影、健身、郊遊,現在連我也少在家裡吃飯了。

經過我和孩子他爸討論,我們一致認為:工作重要,家庭更重要。於是兩人儘量調整好工作時間,回到家儘量少工作,多陪伴家人。家庭恢復了以往的熱鬧,充滿了歡聲笑語。週末,去圖書館看書,去體育公園奔跑,去千燈湖欣賞美景。剛開始,大豪還興趣缺缺,但慢慢的,他又恢復了笑容,一家人其樂融融。

孩子的情緒行為變化,都是受家庭環境影響的,主要有三方面:

1、夫妻間毫不避諱的爭執會給孩子留下陰影。

家庭氛圍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影響很大,在氣氛和諧的家庭裡成長的孩子表現出有感情、有信心、有能力、關心他人、樂觀開朗等積極的性格特徵;而在氣氛緊張的家庭裡成長的孩子會產生憂慮、煩惱、膽小、畏縮、憎恨、對抗等消極的性格特徵。許多心理學家認為,孩子早期的生活經歷、情緒、經驗對他以後心理的健康發展有極重要的影響。

夫妻間偶爾有爭執或是有不良的情緒需要發洩,這都是正常的,但不分場合、不避諱孩子的激烈爭執,很容易給孩子的心靈造成巨大的創傷。

2、孩子渴望父母的尊重。

也許是受上一代人的影響,有些父母在家和孩子對話時,很容易擺出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總覺得自己說的都是對的。“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我吃過的鹽比你吃的飯還多!”“我都是為你好,你為什麼就不聽呢?”這種心態不免讓一些父母認為自己的教育方式就是最好的方式。

孩子就該聽父母的,當家長抱著這樣一種態度和孩子交流時,就會發現,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他越來越不願意和父母交流、越來越叛逆。問題的關鍵不僅在於孩子的成長和變化,還在於父母從來沒有把他當作一個平等的人來看待。如果孩子發表自己的不同意見,父母就責罵的話,時間久了,孩子就沉默了。

3、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

現代社會,生活、工作的節奏快,壓力大,當家長疲於應付時,難免對孩子會少了一份耐心。當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與好朋友鬧了矛盾或與心愛的寵物分離時,當孩子有心事想找人訴說時,他需要父母的陪伴、傾聽和分享。因為孩子想要確認,他的感受是有人在乎的,他是有人愛的。而這時候,如果父母不在場,他就會產生孤獨感、被遺棄感,性格也可能更內向、自卑、孤僻。

我們這樣做,會讓孩子體會到家的溫暖,幸福成長:

1。、把最陽光的一面留給孩子。

家庭成員之間感情融洽、互相關愛、和睦相處,孩子也會有強烈的幸福感。父母儘可能不要將自己的不良情緒帶回家;夫妻之間相互支援和理解,保持良性的關係;在和諧的家庭裡,每個成員都能做到上慈下孝、長幼有序、充滿愛心。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孩子才會身心健康、不斷進步。即便有不可避免的矛盾出現時,父母也一定要注意處理的方式和方法,衝突的場面儘可能地避開孩子,以免給孩子留下陰影。

2、蹲下來和孩子說話。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這是一種姿態,是家長站在孩子的角度,走進孩子的世界,體驗孩子的心情。當父母和孩子交流時,一定要把孩子當作一個平等的人來對待,儘量不要用命令的口吻。比如,提醒孩子做作業時,父母可以說:“作業還沒有做?”而不要說:“趕緊去做作業!”或“還不去做作業!”不要以為溫柔的話就沒有力量,一個問號裡表達的是商量的語氣、尊重的態度,孩子都能體會到。在家庭中,父母之間、父母與孩子之間如果能夠平等、坦誠地交流,會讓孩子有更多的家庭歸屬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也會讓孩子從中學習到如何在家庭之外更合理地待人接物。在缺乏平等意識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容易養成自卑、自私、儒弱、缺少主見等消極性格,而在家庭中得到平等對待的孩子,能夠具備獨立生存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擁有良好的成人感,這對於孩子的進步和成功非常重要。對於孩子的不良行為,父母一定要與孩子商量後製定規則,並約法三章,使孩子遵守。在孩子沒有自理、自立能力之前,父母應介入孩子的生活,給他一些人生的啟示,但這種介入並不是要求父母事事為孩子包辦,而是把孩子置於和自己平等的位置,給予適當的指導,幫助孩子培養獨立自主的能力。明智的父母還要抓住培養孩子平等意識的機會,讓孩子擁有家庭大事的知情權,孩子會因為自己被父母重視而產生良好的情感體驗。

3、陪著孩子慢慢長大。

父母努力地工作是為了更好地生活。事業固然重要,但孩子的成長更需要父母的陪伴。一個家庭中父愛或母愛的缺乏,都會對孩子的性格產生不良的影響。

週末,父母可以和孩子來一場腳踏車賽、踢一場球或者進行一次遠足………和孩子一起觀察身邊的各種事物,如花園裡的花草樹木,路上汽車的顏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著打扮、神態動作……引領著孩子去認識世界、體驗生活。親子感情會在這樣的陪伴中日漸深厚,思想也會在這樣的陪伴中碰撞交流。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會欣喜地發現成長的不只是孩子,還有自己。

4、讓孩子適當參與家庭事務。

讓孩子參與家庭事務的時候,父母要把握好分寸,充分考慮到孩子的年齡特點,不能一概而論。

5、約法三章。

父母和孩子約法三章的前提,是讓孩子充分地參與規則的制定,讓孩子明白制定規則的目的不是懲罰他,而是為了培養他的自制力。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先到這。用耐心和智慧陪伴孩子的成長,我是豪媽,每日與你碎碎念,每日與你分享育兒的快樂。

標簽: 孩子  父母  家庭  大豪  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