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攝影

為什麼說“生命以負熵為生”,人是否存在能量場?

作者:由 格子大叔TYLER 發表于 攝影時間:2022-09-09

夜深人靜總喜歡思考人、時間、生命、宇宙的問題,寫這篇文章完全是自己頭腦裡的靈光乍現,自己認知不足,也有很多困惑之處,沒事吹吹牛,歡迎來探討、拍磚。

我們先來看一張圖:

為什麼說“生命以負熵為生”,人是否存在能量場?

能量圍繞生命而振動

X軸為生命線,Y軸為能量的高低,藍色線則是以能量圍繞生命振動的頻率,這根振動線會向上向下也會發生偏移。這是我們每個人獨有的一套座標系,在這個世界裡,“我”只能感知“我”的存在。

所謂的振動,就是我們生活及工作的點點滴滴,越積極越向上,能量場就越強,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氣場”。

那麼我們是怎麼和別人產生聯絡呢?二維座標系演變為三維座標系,上面出現了許多圓點,每個圓點代表一個人,同樣都有著自己獨立的X軸和Y軸,以及能量圍繞生命振動的頻率。

為什麼說“生命以負熵為生”,人是否存在能量場?

想一想,能量圍繞生命振動頻率是否會偏移到其他人的座標系?

為了更通俗的解決座標系問題,我們將一部分點化為我們認識的人或者知道的人,得到下圖:

為什麼說“生命以負熵為生”,人是否存在能量場?

座標系上出現了我們認識的最熟悉的父親和母親、關係還不錯的同事,與我成為朋友的你,餐廳裡坐在你對面吃飯的路人甲,公共場合見過的馬雲,電視上見過的梅西,還有早已仙逝的王陽明。

雖然每個人都自己的一套獨立座標系,但有了能量的振動,我能感受到這些人的存在,也能感受到我們互相之間的影響。我離家在外會想著父母,踢球的時候會想到梅西,工作的時候會想到同事,某寶買東西的時候會想到馬雲,吃喝玩樂會想到與我同頻產生交集而成為朋友的你,讀書思考時會隨著王陽明的思想而波動。

我要學習王陽明,那我的頻率就會朝他同步,甚至變成和它一樣的顏色。你我成為朋友或同事,可能是我們同頻,也有可能是曲線發生了偏斜而產生交集。

當然也可能會有意外發生,比如坐在對面吃飯的路人甲,突然拔出一把手槍把我蹦了。

你可能要說:那我從小到大,但凡我見過或知道的人(還不算認識)估計得有成千上百萬,那這個座標塞得下那麼多人嗎?第1個點到第10000個點之間是不是有很遠的距離?那這張圖是不是就可以無限大了。

對,哪怕是一草一木一隻貓一條蚯蚓都會在這個圖裡,它除了可以無限大,也可以無限小,我們來把它縮小,再縮小:

為什麼說“生命以負熵為生”,人是否存在能量場?

方寸之間見天地,細微之處有乾坤。

最後,我和這成千上億的人,只是一個點。

在宇宙尺度下,我們都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點。

回到剛才的平面座標系,Y軸向右前方,那僅僅只是代表時間不可逆,而我們的世界並非圖上的靜態,而是呈現動態,應該如下圖,努力想象一下,它在不停的轉動著:(抱歉我不會做動態圖)

為什麼說“生命以負熵為生”,人是否存在能量場?

實線為過去,回頭可見;虛線是未來,暢想可見

火車轉彎的時候,我們只認為它在向前,透過車窗看到後方彎曲的鐵路時,也看到了由一段又一段的車廂構成的曲線。

為什麼說“生命以負熵為生”,人是否存在能量場?

每一個點可能是一個關鍵幀,環環相扣,過去影響現在,現在影響未來,未來已形成,只是不可見。

想象一下,這是一張動態圖,Y軸的線在不停轉動,一路上留下一個又一個點,成為過去的痕跡。每個痕跡相互影響,再結合不同的振動頻率,形成了不一樣的未來,未來已現,只是我們生活在三維空間的尺度下,我們是看不到它的存在,只能靠想象。

我們在走路時,抬起左腳,右腳支地,接著左腳的未來就是落下支地,右腳的未來則是抬起往前邁步。

路上很平坦,我們很快能走到家(常態未來),也有可能不小心踩到一顆釘子,而臨時打了個車去診所(意外未來)。

走路只是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即便踩了釘子也沒那麼複雜,可人生涉及的東西實在太多,我們把座標多畫幾筆:

為什麼說“生命以負熵為生”,人是否存在能量場?

多來幾個人,或者動物,我們一起轉動

這只是隨便畫的幾個點,可能也是和自己頻繁相交的人。如果我們還繼續加人,並把振動線都畫出來呢?

為什麼說“生命以負熵為生”,人是否存在能量場?

越來越多的交集和”關鍵幀“

太亂了,我已經看不清楚了。幾個點都這樣,那成千上億個呢?豈不是更混亂,我想起一個詞:熵增。

人類還有著戰爭,冰川在融化,空氣也愈發不理想,我們所在的世界如同上圖一樣混亂而無序,我們之所以此刻還能舒服的躺在沙發上喝著咖啡刷著手機,那是因為更多的人在努力把世界變得有序。

我相信,你一定在生活中或影視上見過崩潰到失常的人,其內心混亂程度苦不堪言。我們在成長過程中,也會遇到這樣的混亂及迷茫。

畢竟,熵增才是萬物最終走向。它會潛默移化的告訴我們,摸魚更快樂,平躺更舒服,哪怕這一生寄人籬下而碌碌無為。也會告訴我們,喝可樂吃炸雞比跑五公里舒服很多,哪怕身體健康早已不堪負重。

所以,我們一生都在對抗熵增,不管是身體上,還有思想上,甚至還要影響身邊的人一起努力。

能量向下波動容易,向上難,頻率慢容易,快很難。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受到的影響和干擾太多太多了,還是回到那個簡單的個人座標系來吧,一起來看看早已仙逝的王陽明。

為什麼說“生命以負熵為生”,人是否存在能量場?

能量振動頻率已經持續了600多年

王陽明真的已經仙逝了嗎?至少身體軀殼已經消散了,但他的能量已經振動了600多年,至今影響著一批又一批的人,也許還會往後振動上千年,直到人類終結為止。那麼在這個視角下,王陽明是否還活著?熵增定律已不適用於這樣的多維空間。

為什麼說“生命以負熵為生”,人是否存在能量場?

四維空間的超立方體

他的思想就這樣在超空間下影響著我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600多年很長嗎?在人類的時間尺度下,很長,然而在宇宙尺度下,不過彈指一揮間。

假設和我是朋友的你,我們同年同月同日生,那麼今天我們一定是同歲嗎?

以時間作為計量單位來說:是。

以能量頻率作為參考來說:不一定是。

能量圍繞生命振動的頻率越快,正能越高,負熵越多,人的內心混亂程度則少,精神狀態佳。

能量圍繞生命振動的頻率越慢,負能越高,正熵越多,人的內心混亂程度則多,精神狀態差。

內心的混亂程度高低,會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同等年齡下,負熵多的人可能就顯得年輕,而正熵多的人可能就會顯老。但由於我們的時間尺度是如此之近,這種表面差別可能不會太明顯。

光速越快,時間就越慢,人的能量頻率也是如此。

為什麼人們需要運動,需要思考,需要做有意義的事,就是對抗熵增的過程。

回到我們最初的座標系。

為什麼說“生命以負熵為生”,人是否存在能量場?

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把你身上所有血管的長度加起來,可繞地球兩圈半。

你體內每一個細胞中含有一米多長的DNA,若把體內所有DNA搓成一根細線,它能延伸100億英里,比地球到冥王星還遠。想一想這事吧,光靠你自己就足夠離開太陽系。字面意義上,你就是宇宙。

——摘自《人體簡史》

是不是覺得不可思議,我們自身就是一個小宇宙。

在我們生命軸的轉動中,我們要做的就是排除干擾,我們唯一能改變的也是我們自己,在自我的座標系裡,“我”能真切的感知“我”的世界,獨自對抗著熵增與混亂,只希望未來能在自己的可控之中。

聯絡我們的座標系再來看一看這個超立方體:

為什麼說“生命以負熵為生”,人是否存在能量場?

週而復始,生生不息

其實未來已發生,座標系熵沒一個點和此刻的動作都決定著會生成不同的未來,只是我們的世界裡,人生尺度太有限,我們看不到。

時間,只是人類的一個計量單位。

對人類來說,活到100歲很漫長。

對一隻貓來說,15年已經高壽了。

對一隻海龜,200年都嫌短了。

而對一隻蜉蝣,也就幾個小時,幾個小時對於我們也就是吃飯看個電影的時間,對於它確實一生。

試想我們把蜉蝣裝在一個盒子裡觀察,幾個小時就能看完它的一生,而對於它來說,這幾個小時的一生好漫長。

然而在宇宙尺度下,滄海桑田不過一瞬間。

之前在某書上看過一個關於時間的說法,最後用它來和這個座標系結合作為收尾吧:

我們之所以能感受時間,那是因為我們活在一個時刻之中,姑且把這個時刻叫做“Right Now”,而由於我們的座標系和能量振動頻率不同,“Right Now”對於每個人都不一樣。所以人們試圖在找尋同頻的人,有沒有一種可能,在生命軸孤獨的流動中,找到一個和自己恰好共享“Right Now”的人,每當你我的“Right Now”重合,人們會給這種奇異的感覺定義一個名字,叫“愛”,但我們一直在時間線上流動,巧遇後可能也會分開,去到自己的過去及未來,再也看不到對方的“Right Now”,所以愛會消失,也會永恆。因為相逢的那個“Right Now”永遠再時空的軸上。

活在當下,心無外物;過往不究,未來不懼。

標簽: 我們  座標系  振動  能量  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