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攝影

“場景”是什麼?|18北師大新傳學碩真題解析01

作者:由 胡師姐新傳考研 發表于 攝影時間:2022-08-08

2018年北京師範大學新傳學碩745真題

簡答題1:場景是什麼?

答題思路

本道題主要考察“場景”的相關知識,需要注意的是,回答此題要做到全面,不僅要對場景的概念闡述清楚,還要對圍繞場景的相關技術以及場景傳播等相關的領域知識做進一步闡述。

參考答案

一、場景的概述

場景的起源:

場景原本是影視領域經常出現和被利用的一個概念,指某個特定時空發生的行為或者人物活動的一種場合與環境。最早提出“場景”概念的是全球科技創新領域最知名的記者羅伯特·斯考博和資深技術顧問謝爾·伊斯雷爾,兩人在其所著的《即將到來的場景時代》一書中抽取了場景時代的五種技術力量,也被稱為“場景五力”:大資料、移動裝置、社交媒體、感測器和定位系統。

場景的概念:彭蘭教授認為,場景不僅僅是一種空間位置指向,也包含著與特定空間或行為相關的環境特徵,以及在此環境中的人的行為模式及互動模式。

場景的類別:

場景可以分為固定場景和移動場景。例如在PC終端時代,固定場景主要侷限於書房和客廳,但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固定場景像臥室和衛生間等空間延伸。

二、場景的5種技術趨勢

移動裝置:

場景時代的移動裝置主要指的是能夠實現人機智慧對接的移動裝置,比如以谷歌眼鏡為代表的一系列可穿戴裝置。可穿戴裝置以及被應用於很多領域,包括娛樂、商務、社交、健康、安全等方面。

大資料:

在場景時代,使用者的個人資料將與公共資料、應用資料等實現有機結合,人們的日常生活、位置、所言所行都可以被資料計算出其日常習慣及規律,從而分析出使用者的興趣偏好和行為導向。

感測器:

以現代智慧手機為例,部分智慧機所佩帶的微型感測器可以在手機掉落時提供保護,並且可以隨時獲取使用者的位置、運動、溫度、距離和身體狀況等。

社交媒體:

以微信、微博為代表的社交媒體產生的海量資料呈現裂變式增長,社交媒體的存在,將與其他場景四力結合成為極富個性化的內容源泉。

定位系統:

很多社交平臺允許使用者選擇是否可以提供自己的位置,比較典型的有微信的公眾號,會透過你的位置來推送相關門店的資訊。

三、從5W角度談場景傳播

傳播主體多元化

場景時代下.人、物、場的有效連線重構了人們以住的行為方式和生活形態,網際網路開放、分享的特徵,人們被整合進人了不同的社群之中,在層出不窮的各種資訊中,社群中好友分享的東西或者體驗是真實。微信、微博等新型社交工具和平臺都兼具媒體傳播的屬性,這種屬性下的資訊傳播也更具有開放性和病毒式的擴散效應。網際網路劃時代地將大眾群體推上了大眾傳媒的舞臺。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傳播的主體,都可以成為資訊的釋出者和傳播者。

傳播內容產品化

移動網際網路是軟體產品起家,所以更加強調“產品為王”從“內容為王”到“產品為王”的轉變更加強化了產品經理的重要性。微信之父張小龍就是產品經理出身,微信就是一個很好的場景應用。它把使用者與使用者相關的人聯絡起來形成一個圈子,這個圏子中的成員具有目標的一致性,他們有相同的興趣愛好、相同的價值觀。未來的傳媒內容產品將是基於移動網際網路的“資訊+體驗+場景”模式,透過構建不同的場景應用,為使用者帶去一場視覺盛宴,很好地為使用者構建一個全景式的體驗場景。

傳播渠道平臺化

“平臺化”是指資訊傳播與運營所需要的環境或條件,場景化為傳播渠道打造的是種全景式的體驗平臺。

在網際網路時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人群都有一個重要的特徵,就是“參與感”.他們有著強烈的自我意識,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不再停留於功能層面,更想借此表達自己的情感。微信的發展就很好地體現了場景傳播下的平臺化。

傳播物件個性化

在數字化媒體時代,受眾的個性化需求日益強烈。

以網際網路為核心的資訊科技的發展為個性化需求的滿足提供了可能,傳媒市場已裂變成面向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年齡、不同興趣的受眾細分市場。在未來,新型媒介可以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如當用戶外出旅行時,能夠推送當地的天氣預報,租房的中使用者能準確瞭解附近的房源等等,逐浙深入人們的生活場景,把線下的特定場景與移動網際網路的實時傳遞功能結合起來,為使用者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需求“解決方案”。

傳播效果視覺化

場景時代的到來,對資訊傳播帶來的另一個變革是傳播效果的視覺化。

資料視覺化是利用計算機影象處理技術,將資料轉換成圖形或影象在螢幕上顯示出來,目前正在發展的虛擬現實技術就是視覺化技術的典型運用。虛擬現實技術應用了互動三維動態技術,該技術將多元資訊組織在一個整體系統中,再加上實體行為模擬技術的運用,使虛擬世界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這種“場景化表達”與移動網際網路的特點充分結合在一起.傳遞更加真實豐富的資訊。

【參考文獻】:

[1] 彭蘭:移動時代媒體的新要素

[2] 湛貴玲: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下的場景傳播

[3] 譚天:從受眾場景到使用者場景—傳統媒體融合轉型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