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攝影

攝影中的顏色

作者:由 峰迴流雪 發表于 攝影時間:2017-10-28

若是看到了一張還不錯的照片,大多數人所用的評價詞往往都是“好看”,“舒服”,但若是要說出好看的原因,恐怕能夠找到頭緒的人便很少了。

得到一張不錯的照片通常要考慮三點:構圖(包括景深)、光影、顏色。

構圖是攝影的基本組成要素之一,一張照片的構圖已經決定了它所表現的內容以及主題。

攝影中的顏色

三分法構圖

攝影中的顏色

對稱構圖

攝影中的顏色

幾何元素引導構圖(曲線)

繪畫中有“三大面”和“五大調子”的說法,在這方面攝影和繪畫一脈相承。想要獲得一張好的照片,必須懂得如何運用光影。人像是商業攝影的主要內容之一,而其在後期做D&B的時候非常考驗攝影師對光影的把握能力。

攝影中的顏色

很久以前用中性灰做D&B的練習(原素材來源於網路,侵刪)

攝影中的顏色

側逆光

顏色是照片的另一個重要影響因素,顏色和光影一起,決定了照片中包含的情緒。

直方圖反映了一張照片的光影資訊,而調整顏色的思路,便需要依靠我今天要講述的另一個工具——色環。

攝影中的顏色

色環

在人類的顏色理論體系中,自然界中只有三種不可再分解的基本顏色,我們通常稱之為三原色,即紅、綠、藍,其餘顏色皆可以由三原色組合而來。在色環中,某種顏色兩側的顏色稱之為它的的相似色;某種顏色對面(180°方向)的顏色稱之為它的的互補色。例如紅色的互補色是青色,綠色的互補色是洋紅,藍色的互補色是黃色。在人的視覺系統中,互補色的對比會顯得更加強烈,好比在藍色的背景中,黃色的物品會更加鮮明。

理解了色環,對於使用顏色便有了初步思路。不論是室內還是室外人像,可以根據背景或風景中的顏色特點來挑選或互補或相似顏色的服飾,從而產生強烈的反差感或保持一致的氛圍;風光攝影的後期中,也可使用顏色的特點,賦予高光和陰影部分互補色,此時照片除了有明暗對比之外,也有了更多的顏色對比,直接的視覺效果便是照片的層次感會更好。

有時見到了秀美的景色,拍出來的照片在高光處卻總是不夠通透,也就是日常說的照片有些“髒”。很大的可能是由於漫反射、散射等(合理使用濾鏡的重要性),高光處除了天空應有的藍色,也摻雜了過多的黃色,而兩種互補色混在一起,便會導致照片發灰。對於一個攝影的新人來說,如果想要找回天空的藍色,他可能只想到增加藍色飽和度,而此時很可能加藍不如減黃。

攝影中的顏色

圖1

圖1是一個純藍色的圖層和一個可選顏色圖層,並用蒙版將可選顏色圖層從中間一分為二。

攝影中的顏色

圖2

圖2中透過可選顏色在左半側增加黃色,右半側保持不變,隨著比重的增加,原本的藍色變得發灰。

攝影中的顏色

圖3

圖3 是我前些年在臺灣花蓮拍的太平洋海灘,由於當時的天氣較陰,從直方圖中可以看出照片的藍色並沒有處在高光區域。

攝影中的顏色

圖4

圖4中透過曲線將照片中的藍色向右移動(向高光方向),照片的對比度增加,層次變得更豐富。

攝影中的顏色

圖5

圖5中透過曲線將照片中的藍色向左側移動(向中間調區域),直方圖中可以看到藍色和黃色幾乎重合,此時照片中的色彩明顯變得平淡了。

圖1,2和圖3,4,5兩組,可以明顯看出互補色在照片中的作用,以上只是兩個非常簡單的小例子,在對照片的實際處理中,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以及攝影師的思路,對顏色進行有目的的使用。

在日常的生活中,很多朋友對攝影的理解都存在一定的誤區,若是看到了一張漂亮的照片,第一反映便是相機是什麼型號的?照片是P的吧?彷彿所有的工作應該被那個神秘的黑盒子做了,而人要做的只是簡答的按下快門。不好意思,這最多叫拍照。攝影本身是一門包括了構圖、光影、顏色的學科,除新聞紀實攝影外,都需要攝影師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一定的創造性,攝影的過程也包括前期(踩點,攻略,準備裝置(相機,鏡頭,濾鏡,腳架,黑卡,快門線,服飾等)),拍攝過程(光圈,焦距,感光度,快門速度,多重曝光,包圍曝光等),後期(修瑕疵,調光影,接片,做HDR,堆疊等)。

膠捲時代的攝影,也有各種各樣的創作手法。選膠捲(不同膠捲銀鹽的感光度不同,偏色程度也不同),裁剪拼接底片,區域性顯影,調整顯影,定影時間等。而在數碼時代,這些創作手法都被集中到了軟體中,也漸漸被攝影圈之外的人所瞭解。

經常玩照片的同學可能都經歷過這樣一種現象,拍出來的照片與肉眼看到的景色在顏色上有差別;顯示器中看到的顏色又和相機上看到的不完全一致;若是最終將照片沖洗出來,實際照片的顏色又會與顯示器上的顏色不太一樣。這就涉及到了關於顏色的另外一個知識點——色域。

自然界中的顏色五彩繽紛,各種顯示裝置卻總是受科學技術所限,無法完全展示出自然界中的所有顏色。因此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也就產生了不同的色域空間,其本質是是對一種顏色進行編碼的方法,或者說一個技術系統能夠產生的顏色的總和。

舉個簡單的例子,在一個三維空間中,以紅色作為x軸,以綠色作為y軸,以藍色作為z軸,那麼空間中的每一點都唯一對應著唯一的紅,綠,藍數值,也就對應了唯一一種顏色。這便是RGB色域的理論基礎。

攝影中的顏色

色域馬蹄圖(原素材來源於網路,侵刪)

Lab 中的數值描述正常視力的人能夠看到的所有顏色。因為 Lab 描述的是顏色的顯示方式,而不是裝置(如顯示器、桌面印表機或數碼相機)生成顏色所需的特定色料的數量,所以 Lab 被視為與裝置無關的顏色模型。

sRGB(standard Red Green Blue)是由Microsoft影像巨擎共同開發的一種彩色語言協議,微軟聯合愛普生、HP惠普等提供一種標準方法來定義色彩,讓顯示、列印和掃描等各種計算機外部裝置與應用軟體對於色彩有一個共通的語言。

Adobe RGB色彩空間是一種由Adobe Systems於1998年開發的色彩空間。開發的目的是為了儘可能在CMYK彩色印刷中利用計算機顯示器等裝置的RGB顏色模式上囊括更多的顏色,主要在青綠色(cyan-green)色系上有所提升。

顯示器和印刷品顯示顏色的原理不同,顯示器是靠自發光而產生顏色,而印刷品是靠反射自然光而產生顏色,因此C(青)M(洋紅)Y(黃)K(黑)(前三種是紅,綠,藍的互補色)廣泛應用與各種列印裝置上。

統一色域空間的最大好處就是避免同一張圖片在不同顯示裝置上存在顏色偏差,儘量保持大自然中的藍,照片中的藍,顯示器中的藍,後期軟體中的藍,印表機中的藍,以及印刷製品中的藍具有一致性。

從色域馬蹄圖中可以看出,sRGB的色域範圍最窄,但由於科技的限制和前些年的良好推高,sRGB是目前網際網路中最常用的色域空間。Adobe RGB的色域範圍可以看作是sRGB和CMYK之和,目前越來越多的軟體也開始支援此色域,然而若是弄不清印刷店或網路上所用的色域模式,僅僅改變自己相機或顯示器的色域空間似乎意義並不大,畢竟單一環節的提升在整個流程成提升之前,是沒有太大意義的。

微博:峰迴流雪

馬蜂窩:峰迴流雪(峰迴流雪的窩 - 螞蜂窩)

標簽: 顏色  照片  色域  互補色  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