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攝影

跟我學《資本論》第2卷21章1節第I部類的積累1

作者:由 秒讀書屋 發表于 攝影時間:2022-04-24

大家好!這裡是秒讀屋,歡迎來到跟我學《資本論》的空間。今天學習《資本論》第2卷21章1節第I部類的積累1。

1、貨幣貯藏

[1)第I部類的貨幣積累和實際積累必須保持平衡]

提要(419字):第I部類的資本由於年齡不同,處於剩餘價值轉化為可能的貨幣資本過程的不同階段,無論用來擴充職能資本,還是創立新企業。因此,一部分資本家用透過剩餘價值的貨幣化而貯藏的貨幣來購買生產資料;另一部分資本家則仍然從事資本貯藏。這兩類資本家一方作為買者,另一方作為賣者,並且每一方都只起一種作用。

在多點上,貨幣被從流通中取出,積累成無數可能的貨幣資本。這許多點就象流通的障礙,使貨幣的運動停止。但是,在資本主義商品生產以前,在簡單的商品流通中已經產生了貨幣貯藏;社會現有的貨幣量,總是大於它處於實際流通中的部分。這裡的貯藏貨幣和貨幣貯藏,是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一個內在因素。

在信用制度下,這些資本積聚在銀行中,成為 “可貸資本”,是能動的,生利的東西。

儘管A從流通中取出相當於他的剩餘價值的貨幣,把它貯藏起來,但他也把商品投入流通,而沒有取出其他商品,因此,B、B‘等就能夠把貨幣投入流通而只取出商品。加入到B、B’等的不變資本的固定要素或流動要素中去。

縮寫(669字):投在第I部類產業部門的資本,會由於它們的年齡不同,處於剩餘價值轉化為可能的貨幣資本過程的不同階段,而無論這種貨幣資本是要用來擴充它們的正在執行職能的資本,還是要用來創立新的工業企業。因此,一部分資本家不斷地把他們可能的貨幣資本轉化為生產資本,也就是用透過剩餘價值的貨幣化而貯藏起來的貨幣來購買生產資料;而另一部分資本家則仍然從事可能的貨幣資本的貯藏。因此,這兩類資本家是互相對立的:一方作為買者,另一方作為賣者,並且每一方在這兩種作用中都只起一種作用。

在這許多點上,貨幣被從流通中取出,並積累成無數單個的可能的貨幣資本。這許多點就象流通的許多障礙,使貨幣的運動停止。但是,遠在商品流通建立在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的基礎上以前,在簡單的商品流通中已經產生了貨幣貯藏;社會現有的貨幣量,總是大於它處於實際流通中的部分。在這裡又遇到了同樣的貯藏貨幣和同樣的貨幣貯藏,不過現在它是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一個內在因素。

在信用制度下,所有這些可能的資本,由於它們積聚在銀行手中,而成為可供支配的資本、“可貸資本”,而是能動的,生利的東西。

但是,A所以能進行這種貨幣貯藏,是因為就他的剩餘產品來說,他只作為賣者,而不接著作為買者出現。所以,他的剩餘產品的連續生產,就是這種貨幣貯藏的前提。

儘管A從流通中取出相當於他的剩餘價值的貨幣,把它貯藏起來,但他也把商品投入流通,而沒有以此從流通中取出其他商品,因此,B、B‘等就能夠把貨幣投入流通而只取出商品。在這個場合,這種商品,按照它的實物形式和它的用途來說,是要加入到B、B’等的不變資本的固定要素或流動要素中去的。

原著(1377字):顯然,投在構成第I部類的許多產業部門的資本,和投在每一個這樣的產業部門內的不同的單個資本,都會由於它們的年齡不同,也就是由於已經經歷的執行職能的時間不同,——完全撇開它們的規模、技術條件、市場關係等等不說,——處於剩餘價值相繼轉化為可能的貨幣資本這個過程的不同階段,而無論這種貨幣資本是要用來擴充它們的正在執行職能的資本,還是要用來創立新的工業企業(這是擴大生產的兩種形式)。因此,一部分資本家不斷地把他們的已經增加到相應數量的可能的貨幣資本轉化為生產資本,也就是用透過剩餘價值的貨幣化而貯藏起來的貨幣來購買生產資料,即追加的 不變資本要素;而另一部分資本家則仍然從事可能的貨幣資本的貯藏。因此,這兩類資本家是互相對立的:一方作為買者,另一方作為賣者,並且每一方在這兩種作用中都只起一種作用。

例如,A賣給B(可以代表一個以上的買者)600(=400c+100v+100m)。他已經賣掉商品600,換成貨幣600,其中100代表剩餘價值,他把這100從流通中取出,以貨幣形式貯藏起來;但是這100貨幣不過是剩餘產品即價值100的承擔者的貨幣形式。貨幣貯藏根本不是生產,因此一開始也不是生產的增長。資本家的活動,在這裡,不過是把出售剩餘產品100所得的貨幣從流通中取出,抓住它,把它扣留下來。這種做法不僅在A方面發生,而且在流通領域的許多點上,還有其他資本家A‘、A’‘、A’‘’,都同樣熱衷於這種貨幣貯藏。因此,在這許多點上,貨幣被從流通中取出,並積累成無數單個的貯藏貨幣或可能的貨幣資本。這許多點也就象是流通的許多障礙,因為它們使貨幣的運動停止,使貨幣在一個或長或短的時間內失去流通能力。但是必須注意,遠在商品流通建立在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的基礎上以前,在簡單的商品流通中已經產生了貨幣貯藏;社會現有的貨幣量,總是大於它處於實際流通中的部分,雖然這一部分會由於情況的變化而增加或減少。我們在這裡又遇到了同樣的貯藏貨幣和同樣的貨幣貯藏,不過現在它是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一個內在因素。

在信用制度下,所有這些可能的資本,由於它們積聚在銀行等等的手中,而成為可供支配的資本、“可貸資本”、貨幣資本,而且不再是被動的東西,不再是未來的音樂,而是能動的,生利的東西(在這裡,生利的意思就是增長),這樣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人們對此感到心滿意足。

但是,A所以能進行這種貨幣貯藏,僅僅是因為就他的剩餘產品來說,他只作為賣者,而不接著作為買者出現。所以,他的剩餘產品——要轉化為貨幣的剩餘價值的承擔者——的連續生產,就是這種貨幣貯藏的前提。在只考察第I部類內部的流通這種場合,作為總產品的一部分的剩餘產品的實物形式,和總產品的實物形式一樣,是第I部類不變資本的一個要素的實物形式,也就是說,屬於生產資料的生產資料的範疇。我們馬上就會知道,在B、B‘、B’‘等等買者手中,它將會變成什麼,將會執行什麼樣的職能。

在這裡,首先要記住一點:儘管A從流通中取出相當於他的剩餘價值的貨幣,把它貯藏起來,但另一方面,他也把商品投入流通,而沒有以此從流通中取出其他商品,因此,B、B’、B‘’等等就能夠把貨幣投入流通而只取出商品。在這個場合,這種商品,按照它的實物形式和它的用途來說,是要加入到B、B‘等的不變資本的固定要素或流動要素中去的。關於這一點,等我們涉及剩餘產品的買者B、B’等時再談。

以上就是跟我學《資本論》的內容。如果對您有幫助,請關注我。謝謝!

標簽: 貯藏  貨幣  流通  貨幣資本  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