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攝影

索尼α7 IV、佳能R6、尼康Z6 II、松下S5(上)

作者:由 影像狗 發表于 攝影時間:2021-11-30

α7 IV來了,各廠家新一代的中端全畫幅微單算是湊齊,我們的新橫評也開始了。本次參與測試的機型包括:索尼α7 IV、佳能R6、尼康Z6 II以及松下S5。

索尼α7 IV、佳能R6、尼康Z6 II、松下S5(上)

外觀對比

從外觀看,四款機型的體積幾乎差不太多,不帶電池和儲存卡時,α7 IV重573g、R6重598g、Z6 II重615g、S5重630g。

在卡口方面,索尼

E卡口

是幾家全畫幅裡的先行者

目前鏡頭群最為齊全,使用者選擇餘地最大,不過暫時缺乏一些超大光圈的產品把玩。

佳能

R卡口

和尼康

Z卡口

釋出時間接近,相比索尼E口晚了幾年,再加上沒有開放協議,目前鏡頭群相對沒有那麼豐富,但依託於巨大卡口的優勢,超大光圈鏡頭是它們一大亮點。

松下與徠卡和適馬結成了

L口聯盟

,直接採用的L卡口尺寸介於E口和R、Z之間,由於三家一起努力,目前L卡口品類齊全,許多規格的鏡頭甚至同時有3個廠家的產品可以選購。

索尼α7 IV、佳能R6、尼康Z6 II、松下S5(上)

再看介面方面,α7 IV也使用到了從α7 SIII上延續下來的全尺寸HDMI口,而S5和R6採用了Mcro HDMI口,Z6 II採用了Mini HDMI口;另外相對於幾款相機都有的3。5mm音訊介面、耳機監聽介面以及Type-C介面,α7 IV還有索尼專有的Muti控制介面,可以連線上諸如穩定器之類的配件進行有線的遙控操控。

索尼α7 IV、佳能R6、尼康Z6 II、松下S5(上)

在取景器方面,α7 IV的取景器畫素點相較於α7 III提升了1。6倍,達到了368萬點,可以有效降低偽色,提升使用者實時取景的體驗。釋出較早的S5擁有236萬點的取景器,可以獲得較好的拍攝體驗。而R6的取景器更是達到了369萬點,理論值是幾家裡最高的。相比之下Z6 II的取景器畫素點為369萬,S5在幾款產品裡相對較弱。

索尼α7 IV、佳能R6、尼康Z6 II、松下S5(上)

螢幕方面,α7 IV、S5以及R6都採用了一塊3英寸的液晶屏,Z6 II為3。2英寸;在螢幕畫素上,α7 IV為103萬、R6為162萬、Z6 II為210萬、S5為184萬,整體來看索尼最弱,尼康螢幕尺寸相對較大,精細度和松下旗鼓相當,屬於最佳水準。

索尼α7 IV、佳能R6、尼康Z6 II、松下S5(上)

另外α7 IV、S5以及R6都採用了可側翻的螢幕設計,可以適應多種角度的拍攝需求,Z6 II則採用了上翻式螢幕,取景方便性相對略弱。

索尼α7 IV、佳能R6、尼康Z6 II、松下S5(上)

頂部按鍵設計上,四款機器都帶有獨立的影片錄製按鍵,除了Z6 II帶有一塊肩屏,其餘3款機型均未採用肩屏設計。除松下S5採用了雙模式轉盤外,其餘3款產品都是單轉盤設計(其中尼康有轉盤鎖定鈕,索尼是雙層設計)。

本次α7 IV也採用了α7 SIII的設計,將影片錄製按鍵放在了機身頂部,所以4款產品的影片錄製鍵都設定在了快門按鈕的旁邊。在開關機鍵方面,佳能需要雙手操作,其餘產品都可以直接用右手完成,對快速拍攝更為有利。

索尼α7 IV、佳能R6、尼康Z6 II、松下S5(上)

在手柄方面,四款機器都提供了不錯的抓握,長時間拍攝都不會產生疲勞。如就個人手感而已(每人的手大小不同),尼康的握持感最飽滿舒適。

在卡槽方面,α7 IV採用雙卡槽設計,在卡槽一中還相容CFexpress Type A儲存卡,可以實現更大的儲存容量和更快的讀寫速度;S5和R6都採用了雙SD卡卡槽設計;Z6 II則採用的是XQD卡和SD卡的雙卡槽設計。

索尼α7 IV、佳能R6、尼康Z6 II、松下S5(上)

最後看電池方面,索尼NP-FZ100電池標稱2280mAh,佳能LP-E6電池1800mAh(還可以用6NH,2130mAh),尼康EN-EL15c電池2280 mAh,松下DMW-BLK22電池為2200mAh,我們可以看出,索尼和松下最為強勁,佳能電池略弱。在實際拍攝中我們發現,各機正常拍攝圖片能頂1天,影片拍攝約為2小時,如果你拍攝量巨大,我們都建議多備1塊。

索尼α7 IV、佳能R6、尼康Z6 II、松下S5(上)

影片效能對比

在開始影片效能對比前,先來看看這4款相機的影片引數。

索尼α7 IV、佳能R6、尼康Z6 II、松下S5(上)

001、動態範圍和寬容度對比

我們使用4款相機分別拍攝了標板影片,並在後期軟體中進行回拉,檢視它們的動態範圍表現;α7 IV、S5以及R6都支援機內內錄帶Log的影片,Z6 II無法在機身中內錄Log影片,所以天生有差距。

4款相機都錄製4K 30fps影片,α7 IV錄製規格為4:2:2 10bit 140Mbps S-Log3,S5錄製規格為4:2:2 10bit 150Mbps V-Log,R6錄製規格為4:2:2 10bit 170Mbps C-Log3,Z6 II 錄製規格為4:2:0 8bit 100Mbps 標準色彩模式。

索尼α7 IV、佳能R6、尼康Z6 II、松下S5(上)

索尼α7 IV、佳能R6、尼康Z6 II、松下S5(上)

放大看細節(α7 IV、S5)

索尼α7 IV、佳能R6、尼康Z6 II、松下S5(上)

放大看細節(R6、Z6 II)

從4款相機截圖可以看出,α7 IV的動態範圍足夠廣,-5EV到+5EV檔內都能實現畫面細節的拉回;只是在-5EV檔時,畫面出現輕微噪點,說明α7m4的寬容度是可以覆蓋-4EV到+5EV。

松下S5同樣動態範圍非常廣,-5EV到+5EV檔內都能實現畫面細節的拉回,而且在這幾檔下都沒有出現噪點,寬容度非常高。

R6在-4EV到+5EV檔內都能實現畫面細節的拉回,在-5EV檔時亮部和暗部都出現了部分無法拉回的情況;在-4EV檔時,畫面開始出現噪點,-5EV檔時,畫面出現了大量噪點,寬容度相較於前面兩款產品要低不少。

Z6 II因為沒有N-Log的加持,在+3EV檔時,就出現了部分細節丟失,到+5EV檔時,大量的畫面細節丟失,相對而言直出劣勢明顯。

002、感光度對比

我們也對α7 IV、S5、R6以及Z6 II進行了感光度測試,分別在各檔感光度下拍攝影片,並在後期進行截圖對比,先來看這四款機器的細節表現。

4款相機統一的錄製規格為:4K 30fps、標準色彩模式、白平衡5600K。

索尼α7 IV、佳能R6、尼康Z6 II、松下S5(上)

可以看到,在

ISO 3200以內

,四款相機都有優異的畫質表現。

ISO 6400

時,S5憑藉著雙原生ISO的優勢(v-log模式下是ISO 640和ISO 4000),保持著優異的畫質。索尼旗鼓相當(α7 IV也是雙原生ISO,S-log模式下是ISO 800和ISO 3200),而R6開始出現塗抹感,Z6 II的畫面塗抹感也肉眼可見。

ISO 12800時

,S5和α7 IV的畫面相對純淨,保持著良好的畫質;R6的塗抹感加深,Z6 II的畫面塗抹感也進一步增多。

ISO 25600

時,S5和α7 IV也出現了可見的塗抹,另兩款產品則非常嚴重,R6甚至出現了彩噪。至於更高的ISO,我們覺得可用度不高,所以建議大家平時不要使用。

下邊我們再來看看4款相機暗部表現。

索尼α7 IV、佳能R6、尼康Z6 II、松下S5(上)

可以看到,4款相機在暗部的表現情況還是不錯的,在

ISO 6400以內

,四款相機的畫面都比較純淨,有良好的畫質表現。

直到

ISO 12800

,R6開始出現輕微噪點,其餘3款相機依然保持著優異表現。

ISO 25600

時,R6的噪點進一步增加,同時Z6 II也開始出現了可見噪點,α7 IV和S5憑藉雙原生ISO護體,依舊保持著優異畫質。

ISO 51200

時,R6和Z6 II噪點進一步增強,α7 IV和S5也開始出現可見噪點。更高的感光度我們覺得實用價值不高,建議大家平時不予考慮。

綜合細節和暗部的畫質來看,在影片拍攝中,α7 IV和S5的ISO表現基本處於同一水平線,接下來是Z6 II,R6受制於佳能在感光晶片上的技術表現最差。

003、人物膚色還原

考慮到目前大家常會用這個級別的產品作為工作機,拍攝婚慶微電影或企業宣傳片等,所以我們特意進行了人物膚色還原的對比測試。

我們使用著4款相機在同樣的引數下(

標準色彩模式、5600K

),拍攝同一場景下的模特,並在後期不做調色的基礎上,匯入達芬奇,檢視其膚色表現情況。

索尼α7 IV、佳能R6、尼康Z6 II、松下S5(上)

拍攝場景

索尼α7 IV、佳能R6、尼康Z6 II、松下S5(上)

匯入達芬奇中進行分析

索尼α7 IV、佳能R6、尼康Z6 II、松下S5(上)

四款相機的人物膚色對比

從上方截圖可以看到,α7 IV和R6在人物膚色的表現上最好,與膚色指示線幾乎重合(索尼相機終於不再有拍人就偏黃的情況了)。S5和Z6 II則有點偏紅。

004、果凍效應對比

我們在四臺相機同樣引數下(

4K 30fps 1/1000s快門速度

),拍攝了旋轉的風扇,並在後期截圖,進行對比分析。

從下方果凍效應截圖可以看出,α7 IV與S5、Z6 II的果凍效應相差無幾,可以說是目前全畫幅的標準表現(可能與都使用了索尼感光晶片有一定關係),相比之下R6的果凍效應最強,風扇葉片已快彎成弧形。

索尼α7 IV、佳能R6、尼康Z6 II、松下S5(上)

005、影片細節畫質對比

我們使用4款主機,在最常使用的規格下(

4K 30fps 標準色彩模式

),拍攝了細節豐富的電路板,並在後期放大600%檢視它們各自的細節畫質表現。

索尼α7 IV、佳能R6、尼康Z6 II、松下S5(上)

索尼α7 IV、佳能R6、尼康Z6 II、松下S5(上)

四款相機細節畫質對比

在4K 30fps 標準色彩模式的影片規格下,

α7 IV為140Mbps的碼流,S5為150Mbps,R6為120Mbps,Z6 II為100Mbps

。可以看出松下最高,索尼緊隨其後,佳能和尼康碼流較低。

從截圖可以看出,在放大600%後,S5的綜合畫質最好,α7 IV雖然高光部分略有損失,但3300萬畫素CMOS支援7K超採4K,所以細節上表現非常出色,可以說和更高碼流的松下難分伯仲。

與之相比,R6和Z6 II則整體相差一級。

006、影片防抖對比

我們也進行了影片的防抖測試,在4K 30fps影片規格下,我們在同一位置、手持拍攝了4款相機在關閉機身防抖、開啟機身防抖以及開啟增強防抖後的影片畫面,並在後期進行對比。

索尼α7 IV、佳能R6、尼康Z6 II、松下S5(上)

https://www。zhihu。com/video/1448984897063391232

4款相機都在機身內帶有5軸防抖,α7 IV可以實現機身5。5檔的防抖效果,不開啟SteadyShot機身防抖和開啟SteadyShot機身防抖,其影片防抖效果差距明顯,並且α7 IV還支援SteadyShot增強防抖功能,會對畫面有輕微的裁切,但可以實現更加穩定的防抖效果。

S5的機身可以實現5檔的防抖效果,在拍攝影片時,S5的防抖功能固定為開啟狀態,我們測試了在關閉和開啟S5機身內的電子防抖功能,雖然是電子防抖,但是在開啟電子防抖功能後,畫面將不會被裁切,並且可以獲得更加穩定的畫面,同時S5還有”增強影象穩定器(影片)“的功能,在開啟後,同樣不會裁切畫面,並且可以獲得更好的穩定性。

R6的機身同樣可以實現5檔的防抖效果,並且也是預設開啟機身防抖功能,只打開機身防抖功能,防抖效果一般,而開啟IS數碼防抖功能,必須配合鏡頭的防抖一同開啟,並且還有一定的畫面裁剪,但穩定性明顯增強,再開啟“IS數碼防抖增強”功能,畫面進行很大的裁剪,但穩定性是最好的。

Z6 II也能在機身內實現5檔的防抖效果,其防抖功能命名為“防震”,關閉和開啟防抖效果,畫面穩定性會有非常明顯的變化,另外Z6 II也支援電子防抖,在開啟雙防抖功能後,會有一定的畫面裁剪,穩定性也隨之增強。

總的來看,α7 IV和S5的機身防抖效果是比較好的,在不損失畫質的前提下可以獲得比較好的機身防抖效果;Z6 II也有較好的防抖表現,機身防抖配合上電子防抖可以拍攝出比較穩定的影片畫面;而R6在獲得穩定性的前提下,必須開啟鏡頭防抖,要是鏡頭不帶防抖,它的防抖效能將大打折扣,並且還會對畫面有很大比例的裁切,影響畫質。

好了,本期測試內容到此完畢,對於各主機在影片方面的表現大家覺得如何?不過我們也別輕下結論喲,畢竟下期我們還將對它們的圖片效能、對焦效能等方面進行測試,最終結果,歡迎大家繼續關注!

標簽: 防抖  S5  iv  R6  Z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