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攝影

這種比重計、鹽度計、密度計該咋用啊?

作者:由 shh1122 發表于 攝影時間:2021-01-15

為了說清楚,儘可能從源頭講起

什麼是比重

比重的概念。

物質乾燥完全密實的重量和4℃時同體積純水的重量的比值,叫做該物質的比重。

也就是說,比重:該物體的重量與它同體積4℃純水的重量的比值是該物質的比值

有上式概念引出,已知體積v一定,求兩者同體積質量的比值,也就是求兩者密度比值

已知4℃的蒸餾水的密度為1g/cm³,求兩者密度的比值,因水的密度為“1”,求兩者比重,也就是說求該物質的密度,因為比重是兩者密度的比值,所以是沒有單位的,是無量綱量,而密度有單位,是有量綱量

引出概念

比重:以4℃的蒸餾水的密度為標準,在一定水溫、鹽度下測得水的密度即為該鹽度的比重。

知道了這些,也就知道了

比重計,又可稱作密度計。

它是根據阿基米德制定律和物體浮在液麵上平衡的條件製成的成,是測定液體密度的一種儀器。它是一根密閉的玻璃管。一端粗細均勻,內壁貼有刻度紙,刻度不均勻,上疏下密,另一頭稍膨大呈泡狀,泡裡裝有小鉛粒或水銀,使玻璃管能在被測液體豎直的浸入到足夠的深度,並能穩定的浮在液體中。當比重計浮在液體中時,其本身的重力跟它排開液體的重力相等。

知道了這些,自然會使用這種比重計了

方法:1、取水樣放入量筒中,然後放在水 平面上

2、放入比重計

3、平視,液麵與比重計刻度持平讀出讀數

如讀數為1。0,則說明該液體的密度是1g/cm³。

鹽度計,又稱作比重計。

鹽度的概念

海水中全部溶解的固體與海水重量之比。

以30‰的鹽度為例,意味著1000公斤海水中有30公斤可溶性鹽類。

鹽度的另一種表述形式:比重

鹽度是單位水體中溶解的鹽類物質多少的表訴方法。可見,一定水體中,溶入的鹽類越多,水溶液濃度越大,溶入的鹽類越少,水溶液比重越小。根據這個現象,人們創造了比重的概念。

比重:以4℃的蒸餾水的密度為標準,在一定水溫、鹽度下測得水的密度即為該鹽度的比重。

鹽度與比重的關係

有機玻璃制的鹽度計,一側是比重,一側是鹽度。兩者呈一一對應關係,所以鹽度計又稱作比重計。

鹽度與比重的關係式為

水溫高於17。5度時,鹽度=1305(比重-1)+0。3(水溫-17。5);

水溫低於17。5度時,鹽度=1305(比重-1)+0。2(17。5-水溫)。

粗略計算可以是:鹽度=1305(比重-1),以比重1。020,水溫15℃為例,粗略計算鹽度26。1度,精確計算鹽度26。6度。

由上式可知,鹽度越高,比重越大,;鹽度越低,比重越小。

鹽度對水產品的作用

鹽度對於水產品的重要意義在於:1、吸收水中營養鹽的需要。 2、維持滲透壓平衡的需要。

水產品需要吸收水中的營養鹽才能存活。

水產品維持滲透壓平衡的本質是水產品體液濃度與水體濃度相匹配的結果。水產品在長期進化的過程中,形成了穩定的體液濃度,而這種穩定的體液濃度必須和外部水體的濃度相適應,這就有了鹽度或比重的概念。滲透壓平衡,水產品克服外界不利條件做的功最少,滲透壓失衡,水產品需要調集大量體內物質和能量來對抗外界應激。

@故養淡水產品,有往水中加2-3公斤/噸水的海水晶的習慣,因為魚體內的滲透壓高於淡水,這就使得淡水魚要時時刻刻吸收水中的電解質,以防體內的電解質丟失。形成2-3度的鹽度後,滲透壓近乎平衡,此時魚的能量消耗處於低水平狀態,有利於提高魚的活力。同時,每噸水加2-3公斤的鹽,則即便受傷的魚,在這樣的水中生存,也不會長“白毛”。魚可長期生活在這種水中。

原理:氯化鈉具有殺死水黴菌,抑制其生長繁殖的作用。

治療發病魚(身上長白毛):將1000g淡水加30-40g日曬鹽粉末,溶解。將發病魚浸泡5-20分鐘(視魚耐受能力靈活掌握時間),嚴重的,早晚各一次,浸泡後,可見“白毛脫落”,水丟掉。

預防:每1000g淡水中加2-3g日曬鹽粉末,溶解。即便受傷的魚,在這樣的水中生存,也不會長“白毛”。魚可長期生活在這樣的水體中。

水產品對鹽度的適應性

水產品生存要有適宜的鹽度。不同水產品適宜的鹽度各有不同。運輸和暫養某種水產品,需搞清楚該水產品適宜的鹽度範圍。

水產品有廣鹽性水產品和狹鹽性水產品之分。廣鹽性水產品,如南美白對蝦,適鹽範圍0。5-40度。狹鹽性水產品,如海參,鹽度長期低於25度即可能導致死亡。單純就鹽度因素而講,水產品存活條件是既要在適鹽範圍內,同時變化幅度也不應過大。以長蛸(俗稱章魚 )為例,鹽度驟變幅度超過8度,短時間內即可造成長蛸死亡。

在水產養殖方面,可透過逐級過渡的辦法使水產品適應寬廣的鹽度範圍。

鹽度調配(具體可點開我頭像看如何用海水晶調配人工海水一項)

欲增加鹽度,酌量新增海水晶;欲降低鹽度,可酌情新增淡水。

加淡水冰,冰溶化後會使鹽度降低,故應酌情新增海水晶,以提高鹽度。

物體沉浮條件:

@(1)F浮>G,物體上浮;露出液麵後V排逐漸變小,當F′浮=G時,最終漂浮

(2)F浮=G,物體懸浮

(3)F浮

延伸:大多數魚類在水中游動時,能想上游動也能下沉,甚至能在水中不動,那麼魚類為什麼能夠隨意的上浮或是下沉呢?

來看一個實驗

這種比重計、鹽度計、密度計該咋用啊?

魚體內有魚鰾

當魚鰾充氣時,魚的平均密度減小,魚體上浮;

魚鰾排氣時,魚的平均密度增大,魚體下沉

魚鰾起著調節調節魚體平均密度的功能。

一般比重計是第一種情況,先是上浮,F浮>G,最後漂浮,此時,F′浮=G。

延伸:比重計為什麼是上疏下密,上窄下寬的呢?

比重計,在液體中,是處於漂浮狀態的,此時G=F浮= ρ液gV排

當中,G不變,ρ液變,V排變。它們之間有著什麼樣的關係呢?

參照雙曲線觀察函式影象,隨著液體密度增大,V排減小,且在密度增大相同的值,V排減小的值減小,即液體密度越大,密度計進入液體中的體積減小的越慢,為了使刻度間隔較大,下的橫截面積要小一些,因此做成上窄下寬的形狀。

標簽: 鹽度  水產品  比重  比重計  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