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寵物

殺死大白鯊,海洋館“功不可沒”

作者:由 網易槽值 發表于 寵物時間:2022-11-03

圈養壽命短於野生個體壽命,這幾乎是被圈養的大型海洋生物的普遍現狀,無辜的海洋生物不應該為大眾的好奇心買單。

你見過大白鯊嗎?提到大白鯊,多數人腦中浮現的大概是滿嘴鋒利齒牙、血盆大口的可怕模樣。

殺死大白鯊,海洋館“功不可沒”

血盆大口大白鯊 | 視覺中國

一面是恐懼,一面又是好奇。即使被披上“魔鬼食人鯊”的稱號,因為大眾的好奇心,還是不斷有人堅持不懈地捕捉它們送至海洋館,企圖進行圈禁和人工養殖。

如果哪家海洋館能成功圈養並展示大白鯊,就能賺得金箔滿盆。但大白鯊真的適合圈養嗎?

大白鯊之死

歷史上強行圈養大白鯊的事件屢屢發生。

1950年,美國加利福利亞州海洋館捕捉到一隻大白鯊,企圖將它運回進行圈養。

大白鯊僅存活1天便死去

,這是史上最早記錄有的大白鯊逮捕事件。

1980年,美國奧蘭多海洋世界、馬里蘭海洋公園都曾捕捉入大白鯊,但

沒有一隻存活超過16天

2011年,美國加州蒙特利灣海洋館放生一隻被圈養了55天的幼年大白鯊。根據電子追蹤器顯示,

這隻大白鯊在放生的十分鐘內便死亡

2016年,日本沖繩海洋館收納了邊海漁民送來的誤入漁網的大白鯊,並對它實施了搶救和單獨餵養,

在絕食三天後,大白鯊死去

殺死大白鯊,海洋館“功不可沒”

大白鯊一直是海洋館的心頭好,各大海洋館研究人員總是不斷嘗試如何成功地圈養大白鯊。其中,美國蒙特利灣海洋館算是大白鯊圈養的領頭人,也是其中最堅持不懈的“佼佼者”。

2004年,蒙特利灣海洋館推出大白鯊計劃(Project White Shark),

該計劃旨在研究如何成功養殖並展示大白鯊。

這一長達八年的計劃持續到2011年終止,所圈養的大白鯊最長存活紀錄六個月,供觀賞人數達到三百萬人次以上。

截至2017年,蒙特利灣海洋館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將大白鯊成功展示了16天以上海洋館。

殺死大白鯊,海洋館“功不可沒”

蒙特利灣海洋館之所以能夠突破記錄,原因在於其獨特的大白鯊捕捉方式。

蒙特利灣海洋館把重心放在不到2米的幼型大白鯊上,再精心配置了能讓它自由活動的11米水槽,並專門設計了適用於幼型大白鯊的大型運輸裝置——集氧氣檢測、監控攝影、過濾系統於一體的高階運輸箱,以防止大白鯊的健康從運輸箱內就開始衰退。

即便如此,大白鯊還是一隻接著一隻死去。

在“大白鯊計劃”實施過程中,蒙特利灣海洋館先後捕捉進6只大白鯊,但存活天數在11天到五個月不等。

殺死大白鯊,海洋館“功不可沒”

在南非海岸,確認了400條大白鯊個體後,很難再拍到新的個體

2013年,大白鯊數量劇減,蒙特利灣海洋館宣佈暫停捉捕。所以,為什麼大白鯊的人工養殖如此艱難?

大白鯊死亡謎底揭曉

大白鯊屬遠洋動物群,習慣在環境開闊的遠洋帶水層中自由且快速遊動,是大型進攻性鯊魚。

成年大白鯊平均體長在4~5。9米之間,平均重量為2000公斤。屬於半恆溫動物,一般體溫比周圍高出15℃。

殺死大白鯊,海洋館“功不可沒”

大白鯊特殊的呼吸方式導致其無法在狹小的空間中存活。

鯊魚類特有的呼吸方式為撞擊換氣(ram ventilation),需要在遊動過程中將水撞進嘴裡,再透過鰓排出以獲得氧和保持體溫。速度越快,就越能獲得充足的氧。

一隻大白鯊在水中的游泳速度每小時最高可達69公里,這樣的速度能讓它們得到足夠的氧和保持體溫。

所以大白鯊為了生存必須不斷進行長距離遊動,一旦停止遊動,基本可以視作自殺。

自捕捉大白鯊以來,無論多大的運輸箱都無法完全滿足大白鯊的呼吸需求。

同時,

運輸箱和海洋館內的其他電子裝置會擾亂大白鯊體內的電感受系統。

在大白鯊的口、鼻周圍分佈著密密麻麻的小毛孔,被稱為“羅倫翁”,而大白鯊的整個感應系統被稱為“羅倫磁壺”系統。

鯊魚頭部前端有很多小孔,可以感受微弱的電流

這一感應系統對電、溫度和水壓的變化非常敏感,可以感知周圍微弱的電場變化,接收水中獵物的微弱電訊,由此發現隱藏著的獵物和獵物的動向。同時 “羅倫磁壺”系統還可以來確定地球電磁場中的位置,具有一定的導航能力。

所以

一旦感應系統被擾亂,大白鯊就會失去方向,撞到箱壁或玻璃。

實際上,大白鯊的死亡從被捕捉進箱子中就註定了。

大白鯊挑剔、不易滿足的飲食習慣也是其人工養殖後容易死亡的原因之一。

不同年齡段的大白鯊進食的選擇也不同,幼年的大白鯊可能會選擇中小型魚類作為食物。隨著時間的推移,大白鯊的個頭逐漸變大,選擇食物的體型也會增大,成年的大白鯊捕食海豹海獅。

大白鯊對於食物新鮮度的要求極高,倘若不合胃口,寧可絕食也不食丁點

,這就讓海洋館內的投食就成了主要問題。

受害的遠不止大白鯊

海洋館無法滿足大白鯊的基本生存需求,卻又對大白鯊糾纏不放,導致了大白鯊接二連三的死亡。

事實上,海洋館可以給普通民眾普及科學知識,也可以輔助科研教學,所以引進新品種進行研究和展示也是必要的。但為博人眼球開設了動物表演館,一切的悲劇就開始了。

動物表演每年直接或間接致死的生物遠不止大白鯊。

1960年海豚表演開始,也意味著海洋動物表演業的開始。創始人理查德•奧巴瑞常年培訓海豚表演,並讓它們主演電視劇。1964年該電視劇《Flipper》開播後,掀起了海豚熱。

殺死大白鯊,海洋館“功不可沒”

香港海洋公園海豚表演場 | 視覺中國

此後海豚表演逐漸成為新興產業,全球範圍內開始大量捕捉海豚。在東亞(日本)、南亞、東南亞、非洲和南美的部分地區,獵殺海豚成為不變的習俗。為挑選適合表演的海豚,2003年,僅日本太地町一地就屠殺了23000只海豚。

捕捉到的海豚被髮配到各地海洋館供海豚訓練員挑選。

年輕的海豚會被留在海洋館進行訓練,被逼迫著進行高強度訓練和表演,不遵照指示作出正確動作則被禁食或虐打。

鬱鬱寡歡的海豚很多選擇以各種方式自殺,而苟活下來的海豚最終會勞累致死或在“微笑”表演中度過一生。

例如,1970年,電視劇《Flipper》的主角海豚凱茜在表演退休後,選擇閉氣沉底。2010年日本沖繩海洋館海豚庫魯在表演中途跳出水池擱淺自殺。

殺死大白鯊,海洋館“功不可沒”

紀錄片《black fish》中的虎鯨

年老、年幼或沒被選上的不適合表演的海豚則更悲慘,這些被淘汰的海豚通常會被屠殺,然後端上餐桌。

海洋館內的海豚因表演而死,館外的海豚死在前往表演的路上。

同樣因動物表演遭受厄運的還有虎鯨。因為外型可愛,大小適中,虎鯨脫穎而出,被海洋館選中。

殺死大白鯊,海洋館“功不可沒”

虎鯨(Orcinus orca)是一種大型齒鯨,身長為8-10米。牙齒鋒利,性情兇猛,食肉,善於進攻獵物,高度智慧,是高度社會化、具有自我意識的動物。

從虎鯨的生理特徵來看,

有攻擊力且適合群居生活的它們根本不適合圈養和表演

,但是因為其獨特性產生的更好的效益,海洋館依舊不惜代價捕獲虎鯨進行海洋表演。

人對虎鯨的馴養史就是雙方的殘害史。

虎鯨殺人事件時有出現。

美國佛羅里達奧蘭多海洋公園著名的“殺人鯨”Tilikum就是最好的案例。1991年,Tilikum因為 馬鞍山共青團11111111不滿訓練第一次殺人;1999年,Tilikum再次殺人;到2017年,Tilikum已經揹負了三條人命。

殺死大白鯊,海洋館“功不可沒”

人類的介入導致虎鯨壽命大大縮短。

雄性最長可以存活60-70年(平均壽命31歲),雌性最長壽命可以達到80-90歲(平均壽命46歲)。在圈養下的虎鯨,無論雌雄,絕大多數在20歲出頭時就死去,很多在10多歲時便已死亡,年死亡率比野生虎鯨高出2。5倍。

海洋館為虎鯨安排的水池並不能滿足龐大虎鯨的生存需求。

如提供給Tilikum休息的水池只有7m x 10m,深度也不超過10米,這根本與海洋無法相比。就好像將你逼迫囚禁在兒童浴缸裡。

這樣狹小封閉的水域,會讓虎鯨沾染一身毛病。

渾身傷痕不說,肺部感染、胃潰瘍、敗血症也是常有的事。

且虎鯨的泳速最快可達時速55公里,小小水池又怎能暢快遊行?

殺死大白鯊,海洋館“功不可沒”

海洋館中的鯨鯊,體長可達15米,是最大的鯊魚

在心理上,

沒有了和家族的羈絆、困在狹小水池裡、高強度的訓練,海洋館的噪音和遊客的掌聲喝彩,都會導致虎鯨的抑鬱。

即便如此,海洋館還在嘗試引進新的鯨豚。據2017年10月最新統計,僅中國大陸,正在運營和在建中的鯨豚圈養場館數量分別為54和27所,被圈養在這些海洋館裡的動物數量也由2016年底統計到的657頭上升到目前的784頭。

停止圈養海洋生物

2017年5月6日,法國環境部透過規定:除了目前已授權的可以在海洋館裡生活的逆戟鯨和寬吻海豚外,禁止其他一切圈養海豚和鯨的行為。

除法國外,世界上已經有很多國家和地區有類似的禁止圈養海洋生物的法規,包括美國部分地區、希臘、匈牙利、印度、瑞士等。

殺死大白鯊,海洋館“功不可沒”

人類捕殺虎鯨的場景

圈養壽命短於野生個體壽命,這幾乎是被圈養的大型海洋生物的普遍現狀

,也是不爭的事實。當下海洋館的裝置明顯不足以模擬和還原大型海洋生物的生活環境,死亡和傷害無法避免,而無辜的海洋生物不應該為大眾的好奇心買單。

近些年來,影視、觀鯨業和VR技術等崛起,人們有了更多合適的途徑瞭解海洋生物。

所有動物表演對於物種保護毫無價值可言,動物表演也無法真正展現任何動物真正的生活方式和麵貌,僅僅是一種為了取悅人類的非自然行為。

追求落葉歸根的人類,卻殘忍剝奪海洋生物死在海里的權力。

參考資料:

[1] Great white sharks and Project white shark。 Monterey Bay Aquarium。

[2] Wild white shark died in Japan aquarium for 3 days。 Daily Mail。

[3] Content of ram ventilation 。Baidu knows。2013。

[4] Mytime 。Rick O‘Barry 。mtime。com。2011。

[5] 牟思揚。李洋。蒙特利灣水族館暫停捕捉大白鯊。中國海洋網。2013。

[6] 科學世界雜誌。海洋館無大白鯊分析。知乎。2017。

[7] 長鯨吟。海洋動物表演及圈養鯨豚宣告。2016

[8] 中國鯨類保護聯盟。鯨豚圈養場所資料統計。China Cetacean Alliance。

[9] 拯救動物表演專案。 萬人發聲虎鯨不該在海洋館裡。 萬人聯署。2017。3

[10] 張樵蘇。法國禁止圈養海豚等海洋生物。新華社。2017。5。7

[11] 美國虎鯨殺人血案實錄。 BTV北京衛視。 20141010期。

標簽: 大白鯊  海洋館  海豚  圈養  虎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