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寵物

《狗十三》,在矛盾爆發時,中國父母與孩子維持最後體面關係的紐帶究竟是什麼?

作者:由 我不是米神 發表于 寵物時間:2022-08-08

《狗十三》究竟講了什麼?在我看來就是一句話:

在矛盾爆發時:中國的孩子因為無法獨立而對控制他/她經濟與生活的父母做出的不得不妥協。

李玩有一條叫“愛因斯坦”的狗,有一個表姐、有一個追求者、有爺爺奶奶、有父親、有後媽、還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弟弟。

《狗十三》,在矛盾爆發時,中國父母與孩子維持最後體面關係的紐帶究竟是什麼?

這就是是李玩的生活的圈子。

根據搜尋到的結果,截止2018年,中國各省份的離婚率如下圖。

《狗十三》,在矛盾爆發時,中國父母與孩子維持最後體面關係的紐帶究竟是什麼?

截止2014年,《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4》,單親家庭超2000萬戶。

其實是

一個挺普通的家庭。

電影大致的內容如下:

李玩有一隻狗,李玩的狗惹了李玩的弟弟被扔了,李玩沒有找到狗,李玩消沉了,家裡又買了一隻狗,但是李玩就要她以前那隻狗,李玩捱打了,李玩和父親約好的行程被爽約了。李玩偶遇到她自己以前那隻狗了,李玩妥協了。

故事很簡單,也並不曲折,這是中國家庭的孩子遇到的

重複的故事。

然後,當他們成為父母之後

,再轉換角色,演給下一代。

《狗十三》,在矛盾爆發時,中國父母與孩子維持最後體面關係的紐帶究竟是什麼?

比如熟悉的“我打你是為你好”,“長大了,你就明白了”,“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

這些臺詞來源於你的童年,也是你父母的童年,並且很有可能

,成為你未來子女的童年。

李玩妥協的過程也並不難理解,因為她足夠聰明,她知道自己還不夠獨立,也沒有能力去獨立,當一個人沒有辦法改變現狀時,他/她最好的選擇,

是暫時接受

你不是規則的制定者,就得接受規則,或者暫時假裝接受規則。

後面你會做什麼,就因人而異了。電影就暫時說到這裡。

回到主題,在矛盾爆發時,中國父母與孩子維持最後體面關係的紐帶究竟是什麼?

我認為簡單來說就是:父母提供生存保障、子女無能力獨立生活而接受現狀。

結果就是:一旦中國的子女有能力獨立生活以後,對童年無能為力生活的報復行為以及程度、難以想象。

事實遠比想象中的直接:不是子女突然懂事了,不是父母觀念轉變了,不是親子關係突然緩和了,你子女的妥協,可能僅僅是加速他生活獨立的一個手段而已。

所以我看到《12年不回家過年 北大留美碩士萬字長文控訴父母》的文章後,一點也不驚訝。

教育與知識所能帶來的影響,遠遠修復不了童年尤其是青少年期的心理創傷。

所以青少年期精神類疾病的發病率直線上升。也許就是因為處理不好這種“妥協”的結果。

青少年期心理疾病的成因其中就包括:

急於獨立,與無能力獨立的矛盾衝突無法調和

《狗十三》,在矛盾爆發時,中國父母與孩子維持最後體面關係的紐帶究竟是什麼?

當家長控訴孩子越來越無法理喻,長大成人後與他們關係越來越疏遠的時候,是否也曾深思,他們,曾經對自己的孩子,到底說過什麼,做過什麼。

如果一個心智健全、接受過教育的父母,可以讓自己的孩子接受“軍事化”管理,“電擊”治療。那麼他們就不要抱怨,當孩子有能力獨立生活以後,對自己的不聞不問。

我曾在知乎看到一過一則觸目驚心的“回答”,一個曾經被父母送去“戒網癮”學校的女孩,工作以後,每月寄少量生活費回家,自己畢業以後,從不回家。並表示:

她,永不原諒。

中國式的父母,在子女

最無力面對社會種種困境

的年齡,造成了“致命一擊”,卻有時絲毫不知。

毫不危言聳聽:來自騰訊網統計結果;中國青少年的

自殺率

全球第一,5~24歲的自殺人數每年高達15萬人以上。

是的,等他們長大就懂了,但條件是,他們能否活到長大。

我不是米神,是一個愛寫字的人。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轉發,關注,點贊三連,謝謝。

標簽: 李玩  父母  獨立  子女  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