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寵物

女文青如懿之死和宮鬥劇裡被忽略的瘋女人

作者:由 知乎使用者9z2Ds0 發表于 寵物時間:2022-05-27

她們是loser,是盒飯王,或許也是我們每一個人。

作者:吳碧蓮

編輯:小蠻妖

美編:黃山

女文青如懿之死和宮鬥劇裡被忽略的瘋女人

圖片來源:如懿傳

與宮鬥冠軍甄嬛、魏瓔珞相比,不宮斗的如懿是讓觀眾窩火的。

甄嬛是宮鬥MVP,頂著“黑化”的眼影,步步為營,走向男權社會賦予的女性巔峰。魏瓔珞是清朝的ayawawa,踐行現實利益最大化馭夫寶典,殺伐果斷,永遠沒有三集內鬥不垮的對手。

而如懿是一個被彈幕催著宮斗的女主角。

她十三歲,帶著樸素的女權啟蒙出場,與還是皇子的弘曆看了一出反對封建禮教的《牆頭馬上》。戲文裡,男女相愛,同居多年,卻被封建家族拆散。再次相見,女子趴在牆上,男子騎馬而過,二人遙遙相望, 知君斷腸。戲文外,他成了她的少年郎,她便做他的白月光。

她渴望惺惺相惜、相濡以沫的愛情,甚至有些嚮往郎世寧說的一夫一妻。“恩寵、權勢、後位,她都沒放在眼裡,唯將情分盡到底”。

可皇權圍城,他是她的全部,而她只是他的奴僕之一而已。丈夫面前,她不夠溫順,不肯裝糊塗。無休止的猜忌背叛,構陷離間。一肚子委屈憋了八十多集,如懿終於做了後宮第一個斷髮“離婚”的女人,用殘生體面地復仇、體面地退場。

女文青如懿之死和宮鬥劇裡被忽略的瘋女人

圖片來源:《如懿傳》

深宮女文青的腔調美學

和前幾部《宮鬥成功學》不一樣,如懿是個中產階級體面女性,追求高雅、情感剋制。被人陷害轉身悄悄掉幾滴淚;進了冷宮幹粗活,長指甲照樣蓄著;哪怕臨死,還在登樓憑弔、月下品茶。

宮鬥於她,太low,太有失體面了。她更像是十年前《宮心計》裡那個劉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在助攻姐妹團和炮灰男二的追捧下,做一個“靈魂有香氣的女子”。

有人說她贏了,因為她成功向令妃復仇,死後變作自由的靈魂,成了乾隆心裡一根倒刺。有人說她輸了,因為她的不作為,間接害死了自己的父母、兒女和知己。

可無論哪種評價,如懿的一生總是讓人覺得哪裡不痛快。說他是大女主,可不外乎只是一個渴望帝王之愛的小女人。在年輕一代女性備受歧視、意識覺醒的今天,面對父權、皇權壓迫,她的體面和隱忍顯得有些過時。不懂和命運抗爭是她最大的悲哀。

網路上成千上萬的彈幕為這樣的一個女人不值。的確,周迅的出色演技完美呈現了她的倔強和體面。這樣很有姿態、很高階,但卻離今天普通女性的生活很遠。

女文青如懿之死和宮鬥劇裡被忽略的瘋女人

圖片來源:《如懿傳》

電視劇突出了一個老套文藝女青年的愛情悲劇,卻未能展開了其他更有意思的女人故事。她們是瘋女人,拿著各自的“盒飯”退場。

她們是宮鬥中的輸家,卻也是我們大多數人的故事。

宮鬥劇裡真正動人的是那些瘋女人

富察皇后是一個懂事的女人,一個“別人家的小孩”。她勤儉持家、相夫教子,為了家族榮耀拼盡一生。生前沒有被愛過,死後收到乾隆4萬多首情詩,卻沒有一首讓人記住。

高貴妃是養尊處優的小公主,性情潑辣,會撒嬌、打滾、尥蹶子。因為家室顯赫,功高震主,她被皇帝算計了一輩子。臨終她也要算計了皇帝一回,讓皇帝染上自己宮裡的疥瘡。我要死了,你也別想好。

嘉貴妃是玉氏的王昭君,一個愛國老粉紅,用了一輩子做一枚合格的女間諜。她想要在清宮內廷和平演變,守護母族,卻始終被愛新覺羅當做不可以信任的外族人。最後融不進宮廷,也回不去故鄉。

純貴妃是行走的子宮,因為身段好生養被指給了乾隆。她當了一輩子生育機器,活著只為了孩子。孩子不得寵,自己的人生也沒了意義。

令妃是典型的孔雀女,清朝樊勝美。出身貧苦,卻被重男輕女的父母當提款機。為了財富、為了上位、為了被尊重,她成了ayawawa,變得偏執、不擇手段。

容妃是男人的獵物,包辦婚姻的受害者。在這個故事裡,她也曾有過“你是風兒我是沙”,卻沒能像蝴蝶一樣,飛去“紅塵作伴,瀟瀟灑灑”。

女文青如懿之死和宮鬥劇裡被忽略的瘋女人

圖片來源:《如懿傳》

流瀲紫在小說裡對這些後宮女性有一段精到的總結。

“恂嬪是霍碩特部的擺設,豫妃是博爾濟吉特氏的擺設,意歡是葉赫那拉氏的擺設,金玉妍是李朝王室的擺設。她們每個人擺在宮裡,都是家族的象徵,族人的榮光。皇子和公主們,是子嗣繁衍、皇室興旺的擺設。太后呢,是母慈子孝的需要,是向世人展示皇家恩義的擺設。除了面上那層需要,裡頭的滋味兒,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封建皇權的世界像極了我們日常生活的縮影。電視卻沒能真正演繹這些“瘋女人”的命運。為了一個隱忍剋制的愛情故事,這些可憐的瘋女人被淡化,扁平化。

電視裡,沒有恩寵的婉嬪天天躲在屋子裡畫皇帝像,痴痴怨怨,為人利用,大結局也不知道上哪去了。可小說結尾,這個怨了一輩子的女人也會說:“這麼多年,我做什麼像什麼樣子,做底下的侍女有侍女的樣子,做格格有格格的樣子,做嬪妃有嬪妃的樣子,可渾不像個人的樣子,不敢說,不敢做,不敢動。”

即便是不屑宮鬥、佛系的如懿,在小說裡也會感慨:“那些和我們鬥了一輩子,鬥得命都沒了的,也不過是些可憐人。但是,誰來可憐可憐她們,誰來可憐可憐我們呢?”

女文青如懿之死和宮鬥劇裡被忽略的瘋女人

圖片來源:《如懿傳》

這些女性生命明明可以有血有肉,卻成了皇宮裡擺設,劇本的擺設。她們是宮鬥劇裡被忽略的大多數,卻也是現實中被消音的大多數。

如果當下的影視要對父權文化和封建殘餘有什麼深刻的批判,那麼認真講這些瘋女人的故事或許是一個開始。

《娘道》霸屏後,觀眾表示要看《海蘭傳》

海蘭可以說是所有宮鬥劇最與眾不同的女性形象。

她不是當代移植到清朝的中年瑪麗蘇,靠吸引所有男性角色的愛上位;更不是任由命運宰割的可憐女人,在吞下所有苦難後自我感動。她看透且厭惡父權家長的薄情虛偽、女子以色侍人的悲哀,是罕見的具有一絲反叛精神的角色。

女文青如懿之死和宮鬥劇裡被忽略的瘋女人

圖片來源:《如懿傳》

劇中富察皇后在皇帝的猜忌中含恨而終。見皇帝隆重地追思憑弔,海蘭會冷笑:“生前不見得怎樣,如今倒成了恩愛夫妻了。大行皇后若地下有知,會不會嫌自己棄世太晚?”

她籌謀算計,打壓嬪妃、害死皇子,也不為自己,只為心愛的如懿姐姐。

海蘭生性灑脫,不牽掛兒女情長。小說裡,如懿問海蘭為什麼不相信世間情愛。她說:“世間的男歡女愛,不過是皮肉交合,實在是不可依靠的。”

如懿問:“什麼都不相信,會不會太空虛?”

海蘭輕笑:“姐姐,我相信你啊。”

宮鬥劇裡的女人都在意榮寵二字,可海蘭愛姐姐,勝過一切。

女文青如懿之死和宮鬥劇裡被忽略的瘋女人

圖片來源:《如懿傳》

太多的影視作品把女性定義為了男人勾心鬥角、死去活來的生物,好像男權社會里,女人就沒有情誼、沒有團結似的。唯獨這個海蘭,早早發現在這種不平等的婚姻裡,沒有愛與不愛的自由,更沒有長久不變的情感。比起丈夫和兒子,她只在意和信任的姐妹之間的彼此依靠。

即便電視劇刪掉了海蘭後期為如懿蟄伏復仇的戲份,她依舊是觀眾眼中的“男二號”。觀眾喜愛這個人物,不光她宮鬥中的“最強王者”,全程carry青銅段位的好姐妹,而是她是全劇終唯一敢愛敢恨的人,為了另一個女人站起來反抗的酷女孩,一個認命不信命,無所畏懼強大的女性。

女文青如懿死了。她留下一盆梅花、一封信, 不卑不亢、體體面面,飛向皇城外的廣闊天地。

而剩下的海蘭和瘋女人們還要在越來越高的父權堡壘裡繼續掙扎、尖叫、夢魘、叛離。我們想看她們的故事。

因為那也是這個充斥著逼婚、催生、性別歧視的社會里,多數女人的故事。

本文及封面圖首發於一顆土逗,轉載請聯絡土逗獲得內容授權。

女文青如懿之死和宮鬥劇裡被忽略的瘋女人

標簽: 如懿  宮鬥  如懿傳  瘋女人  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