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天開於子,地闢於醜,人生於寅"的最早出處,以及是什麼意思?

作者:由 在宥清越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15-02-06

目前看到的傳世文獻,可能是最早出現在《淮南子·天文訓》裡,即“太陰在寅”的上一段中。此段為建初而寫的,所以最早可能此處只是背向建初法,《史記·日者》有建除家。其文曰“寅為建,。。。,主生。子為開,醜為閉,主太陰。”當然此處的建初法用的月,非歲。閉與闢正好相反,但不難可以推測這段當為雛形。

此後班氏《漢書·律曆志上》繼承劉歆《三統曆》發揮:“ 三統者,天施,地化,人事之紀也。十一月,乾之初九,陽氣伏於地下,始著為一,萬物萌動,鍾於太陰,故黃鐘為天統,律長九寸。九者,所以究極中和,為萬物元也。《易》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六月,坤之初六,陰氣受任於太陽,繼養化柔,萬物生長,茂之於未,令種剛強大,故林鐘為地統,律長六寸。六者,所以含陽之施,茂之於六合之內,令剛柔有體也。‘立地之道,曰柔與剛。’‘乾知太始,坤作成物。’正月,乾之九三,萬物棣通,族出於寅,人奉而成之,仁以養之,義以行之,令事物各得其理。。。。其於三正也,黃鐘子為天正,林鐘未之衝醜為地正,太族寅為人正。”

(注:此處九三當作九二,合乎《乾鑿度》爻辰法,此處不細論。)

歲首,周曆十一月建子,殷歷則十二月建醜,夏曆正月建寅,此為三代三正。

邵氏《皇極》三元當本之於此。“天開於子,地闢於醜,人生於寅”此句出處當不見於《皇極經世》邵雍的原文中,只是見於清人王植於此書卷一《以元經會之一》中有說“惟邵子天開於子,地闢於醜,人生於寅之義,乃灼然無疑,即復見天地之心。”

又,朱熹《四書章句集註·論語·衛靈公第十五》“子曰行夏之時”下注“天開於子,地闢於醜,人生於寅,故斗柄建此三辰之月,皆可以為歲首。而三代迭用之,夏以寅為人正,商以醜為地正,周以子為天正也。然時以作事,則歲月自當以人為紀。故孔子嘗曰,‘吾得夏時焉’而說者以為謂夏小正之屬。蓋取其時之正與其令之善,而於此又以告顏子也”。

黎靖德編纂於南宋的《朱子語類·論語二十七·衛靈公篇·顏淵問為邦章》,記載朱熹回答問學者四條:

①楊尹叔問:“‘天開於子,地闢於醜,人生於寅’,如何?”曰:“康節說,一元統十二會,前面虛卻子醜兩位,至寅位始紀人物,雲人是寅年寅月寅時生。以意推之,必是先有天,方有地,有天地交感,方始生出人物來。”

②問“天開於子,地闢於醜,人生於寅”。曰:“此是《皇極經世》中說,今不可知。他只以數推得是如此。他說寅上生物,是到寅上方有人物也,有三元、十二會、三十運、十二世。十二萬九千六百年為一元。歲月日時,元會運世,皆自十二而三十,自三十而十二。至堯時會在巳、午之間,今則及未矣。至戌上說閉物,到那裡則不復有人物矣。”問:“不知人物消靡盡時,天地壞也不壞?”曰:“也須一場鶻突。既有形氣,如何得不壞?但一個壞了,又有一個。”

③至之問:“康節說‘天開於子,地闢於醜,人生於寅’,是否?”曰:“模樣也是如此。經世書以元統會,十二會為一元,一萬八百年為一會,初間一萬八百年而天始開,又一萬八百年而地始成,又一萬八百年而人始生。初間未有物,只是氣塞。及天開些子後,便有一塊渣滓在其中,初則溶軟,後漸堅實。今山形自高而下,便似鏽義剛作“傾瀉”。出來模樣。”淳曰:“每常見山形如水漾沙之勢,想初間地未成質之時,只是水。後來漸漸凝結,勢自如此。凡物皆然。如雞子殼之類,自氣而水,水而質,尤分曉。”曰:“是。”淳問:“天有質否?抑只是氣?”曰:“只似個旋風,下面軟,上面硬,道家謂之‘剛風’。世說天九重,分九處為號,非也。只是旋有九重,上轉較急,下面氣濁,較暗。上面至高處,至清且明,與天相接。”淳問:“《晉·志》論渾天,以為天外是水,所以浮天而載地,是否?”曰:“天外無水,地下是水載。某五六歲時,心便煩惱個天體是如何?外面是何物?”

④周問:“三正之建不同,如何?”曰:“‘天開於子,地闢於醜,人生於寅。’蓋至子始有天,故曰‘天正’;至醜始有地,故曰:‘地正’;至寅始有人,故曰‘人正’。康節分十二會,言到子上方有天,未有地;到醜上方有地,未有人;到寅上方始有人。子、醜、寅皆天地人之始,故三代即其始處建以為正。康節十二會以堯舜時在午,今在未,至戌則人物消盡。”

由此得出此句“天開於子,地闢於醜,人生於寅”當為他人轉述,並非邵雍原話,原型當出自建除家、《三統曆》之三統論。吳承恩《西遊記》引此句當本之朱熹,明代理學盛行,文人引之不足為奇。

標簽: 天開  於子  地闢  十二  康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