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如何看待安徽近幾年頻繁調整行政區劃?

作者:由 張凌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16-01-07

如何看待安徽近幾年頻繁調整行政區劃?知乎使用者2016-01-07 17:51:37

不是近幾年,安徽區劃調整一直很頻繁,只是很多人不知道,並不需要特殊關注。

安徽省基本是三天一小調,五天一大調,習慣了就好了。

不斷擴張的礦業四小市——淮南淮北銅陵馬鞍山;

徽州亂局,大黃山市小黃山市;

拆了又拆的巢縣,每個縣都是三姓家奴的池州;

沒完沒了的宣州蕪湖……

但總體上,是朝著更加合理,更加有利於經濟發展的方向在調整!預測池州會被拆掉,成為下一個巢縣,為安徽點個贊,順便鄙視一下一潭死水的江西。

1958年

如何看待安徽近幾年頻繁調整行政區劃?

1964年

如何看待安徽近幾年頻繁調整行政區劃?

1971年

如何看待安徽近幾年頻繁調整行政區劃?

1977年

如何看待安徽近幾年頻繁調整行政區劃?

1980年

如何看待安徽近幾年頻繁調整行政區劃?

1995年

如何看待安徽近幾年頻繁調整行政區劃?

2009年

如何看待安徽近幾年頻繁調整行政區劃?

2013年

如何看待安徽近幾年頻繁調整行政區劃?

如何看待安徽近幾年頻繁調整行政區劃?裴沐瀟2016-01-07 18:11:37

謝邀!

關於安徽省的地緣問題,經濟水平我之前在別的答案裡論述過。

http://www。

zhihu。com/question/2304

6931/answer/29732519

http://www。

zhihu。com/question/2940

3822/answer/53644282

歸根結底,就問各位,安徽有什麼不可取代的優勢嗎?

好像想不到。那相對來說,又有哪些比較優勢嗎?

有,勞動力和礦產資源。

好了,經濟發展的根源就得從比較優勢來看。

礦產資源基本是從建國以後就是安徽省賴以生存的唯一憑藉,真的是唯一,就因為礦產可以作為長三角的供應基地,安徽才有跟著長三角走的資格。當然還有一點就是,作為長三角主要的勞動力和商品糧提供者。大家都說北京吸血,上海造血,不準確。其實經濟中心都是既造血又吸血的,就是吸和造的過程,大家側重點不同。

指望糧食能掙錢,在別國或許可以,在中國不可能,因為工業的資本積累只能靠壓縮農業,具體來說就是壓低糧價。礦產資源畢竟有限,而且人口負擔極大,所以綜合以上,安徽省但凡經濟水平高點的地方,要麼是礦業城市,要麼是工業城市(但規模並不大),要麼是區域性的交通樞紐。除此之外,其餘各地狀況別無二致。

安徽省的區域劃分問題,始終都是圍繞其經濟定位和發展模式而定的。經常有人說省裡不作為,或者瞎折騰,然而諸位都不要忘記安徽省作為長三角三個基地的定位呀!圍繞這個定位,你看各屆班子是不是保質保量完成任務呢?

至於巢湖的拆分,還有今年壽縣和樅陽的變化。都旨在說明一點,安徽省的定位發生了變化!根本原因就是長三角地區產業的轉移,轉移到哪兒?自然是安徽省基礎較好的地方。我問你,本來製造業基礎相對好的是哪?一個合肥,一個蕪湖,是不是?拆了巢湖,這兩家是不是受益最大?順帶還把馬鞍山的腹地問題解決了。現在把壽縣劃給淮南,把樅陽劃給銅陵,目的也是一樣,把給工業基礎較好的地區提供發展空間,你得有土地,你得有人口,才能談接受產業轉移。

就形勢來看,這一步還是慢了一些。不過不著急,比肩長三角還是不要想了,踏踏實實辦好自己手裡的專案,真的把工業實力提高上去,才是正道。

如何看待安徽近幾年頻繁調整行政區劃?嘟嘟爹2016-01-07 21:23:56

合肥作為省會,要做大做強,要有空間和體量,蕪湖和馬鞍山要成為沿江發展引擎,也需要腹地和空間,於是,巢湖拆了,銅陵和淮南這種資源型城市要轉型,土地人口哪裡來,所以從最大的安慶,六安裡面劃出來……不過,這節奏下去,我滁的鳳陽難保啊

如何看待安徽近幾年頻繁調整行政區劃?Yvan2016-01-08 02:14:07

下面都是自己的一家之言。如有紕漏還請指正。

在我看來,安徽頻繁調整行政區劃,一方面是地區經濟發展的規劃需要,一方面則是因為安徽省本來的行政區劃就相當糟糕。

安徽省本來和江蘇省同屬於南直隸省、江南省。清初,為維護皇室統治,防止江南省一省獨大,於1661年,將江南省拆分為“江南左”和“江南右”,1667年,分別改稱為“安徽省”和“江蘇省”。

作為中國建省較遲的兩個省份,兩個省份沒有太多的時間產生什麼省份認同感。粗暴的一刀切的劃分,更是使得方言不同,風俗習慣各異,經濟發展有別,甚至民風不同的人群被划進同一省份,為日後的省內內鬥奠定了基礎。

江蘇省以長江為界,劃分為蘇南蘇北,征戰不休。而安徽省的內鬥分化也相當嚴重。安徽省以淮河、長江為界,可以劃分為皖北、皖中、皖南地區,其中根據傳統的秦嶺——淮河分界線,皖北屬於北方地區,而皖中、皖南屬於南方地區。民風上,皖北和皖中地區較為彪悍,而皖南更接近南方人的性格。人口上,三個地區的人口和人口密度大致為皖北>皖中>皖南,而經濟發展程度上,皖南向來較為富庶,皖中地區次之,皖北最差。方言上的分化則更加明顯,包括中原官話、江淮官話、贛語、吳語、徽語等。這種從民風到方言到社會發展水平的差異,不僅使得省內人缺乏省份認同感,還拉大了各個地區之間的歧視與對立。

省會的選擇則更是為人詬病的敗筆。為南京的安全而棄選安慶、改選合肥為省會。但合肥市先天發展不足,一方面無法對省內其他區域的帶動作用有限,另一方面,合肥遠離長江水系,社會資源在長江沿岸城市如馬鞍山、蕪湖、安慶與省會合肥之間的分散,使得原本作為安徽省經濟中心的長江沿岸城市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城市規模偏小。

頗為諷刺的是,南京表現出了對安徽省經濟強大的輻射能力和對長江沿岸城市極大的聯動作用,以至於被稱為“徽京”,被欽定為安徽省的省會。“徽京”一詞,同時體現了兩個省份對其省會強烈的不認同感。事實上,皖南地區例如黃山一帶,對合肥的認同遠低於對地理位置和文化更接近的杭州與南京的認同。

最後,具體到地級市的劃分,也有著很大的隨意性。之前劃歸合肥的廬江縣,古代屬於廬江郡,歷史上接近兩千年都屬於廬州府(現合肥市)管轄,劃回合肥才更加合理。古徽州六縣之一的婺源縣,卻被劃歸江西上饒。六安市吞吞併並肥西縣,也十分混亂。並不是說一定要遵循古代的縣制劃分才合理,但隨意劃分造成的人文地理的割裂斷層,不僅使得行政地區內部分歧重重,也帶來了經濟發展的不均衡。安徽的各個城市或縣區的貼吧,內鬥貼也層出不窮,包括六安罵壽縣,六安罵舒城,黃山罵合肥等等,事實上,安徽省很多地區都有著“XX縣何時將劃歸到XX市”的呼聲,或“XX縣即將併入XX市”的傳聞,這也反應出人們對行政區劃的種種不滿。“樅陽劃歸銅陵”的呼聲已經喊了十幾年,直到今天才實現。而在答主所在的縣區,類似的呼聲也已經出現了快十年,至今還沒能實現。

如何看待安徽近幾年頻繁調整行政區劃?夏夜2018-12-25 23:48:45

沒什麼奇怪的,很早省財政廳發改委就請專家組做過行政區劃調整規劃,後來出了報告,安徽省行政區劃調整規劃2005—2020,網上有。裡面說了很多理由,也說了目標。核心的理由有以下幾點:

1。地級市太多,財政負擔重。安徽原來地級市17個,數量並列全國第三,拆掉巢湖後數量全國第五。問題是安徽人口全國第八,面積全國第22。橫向對比地級市肯定是多了,財政負擔重。

2。地級市太多,沒辦法集中經濟發展的各類要素資源,不利於發揮集聚經濟效應,不大不強連宏觀政策、基礎設施都不會偏愛你,惡性迴圈。

3。四個資源型城市馬鞍山銅陵淮南和淮北都是因資源建企建市,目前都面臨資源枯竭轉型的壓力,但工業基礎好,需要土地和人口的腹地去轉型。

4。相對工業差的原巢湖市、池州市、六安市、宿州市等帶了太多縣區,小馬拉大車。所以現在巢湖拆了,池州也有拆的可能,東至給安慶跨江發展,其餘與銅陵合併。淮北視產業轉型情況與宿州合併。安徽保留十三四個市,數量是適當的,可以集中資源減輕財政負擔,也可以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

標簽: 安徽省  合肥  安徽  銅陵  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