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淺絳彩瓷的真諦

作者:由 盛世文玩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19-10-17

淺絳色是什麼顏色

淺絳彩瓷的真諦

中國陶瓷史發展到清末,又出現了創新品種淺絳彩瓷。淺絳彩瓷是傳統的絢麗斑斕的粉彩瓷器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中國近代名家陶瓷》中談到:“淺絳彩瓷主要指的是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礎上,敷設以赭彩為主色的淡彩山水瓷畫。”也就是說,淺絳彩瓷設色不使用硃紅、大紅、大綠、深黃、深藍,而是使用赭石色、藤黃、水綠、草綠、紫砂紅、淡紅、淡黃、淡藍等淺淡的自然色。拿近似色做對比,既能達到色彩的和諧統一,又有一定的色差,去表現大自然的自然美、色彩美和變化美。藝術創作的目的是創造美的形象,而美的形象離不開色彩。藝術是人的感情表現,而色彩在表達情感方面遠比形體強。色彩的反射,最能吸引人們的眼球,也最容易撥動人們的心絃。淺絳彩瓷強調的就是淺絳色彩。“淺絳”二字已經道破了淺絳彩瓷的真諦,那就是在色彩上追求高雅素淡,從而使作品達到高雅脫俗、形神兼備,宛如夢幻般的境界。給人含蓄美、朦朧美和意境深遠的享受。

淺絳彩文玩欣賞

不久前見到一套頗少見的淺絳彩系列文房小件,筆筒、筆洗、印盒、墨滴、墨床、鎮紙各1件共6件。雖非出自同一位作者之手,但都屬於清末民初同一個時代,它們大小極匹配,畫面內容除墨床外,皆為山水畫,而且又都是淺絳彩瓷。因此自然能形成系列,組成一套,實乃絕配。6件中3件無款。筆洗款識為“大清光緒年制”,並落款“乙卯年仲秋任煥章作”;墨床落款為“丙辰仲冬月方家珍作”;印盒落款為“戊戌秋初方家珍作”。乙卯、丙辰、戊戌分別為1915年、1916年、1898年。方家珍與任煥章都是光緒民國早期的陶瓷創作名家。

淺絳彩瓷的真諦

文房小件有文人氣,是置於案頭把玩欣賞的藝術珍品。以印盒為例說明,畫面描繪了江南的山水田園,由近及遠展開優美開闊的境界。岸邊楊柳鬱鬱蔥蔥,翠綠的絲絲垂柳,臨風搖曳,秀雅婆娑。有的樹木枝頭開滿紅花,在綠樹襯托下,紅花是那樣嬌豔柔媚。在枝葉茂密的樹叢深處,幾間茅屋農舍,憑添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對岸釣魚的遊客,享受著兩岸的秀麗風光。遠遠望去,在清澈碧綠的廣闊江面上,隱約可見一葉小舟,隨波盪漾。遠處峰巒連綿滴翠的青山,高低錯落,時隱時現。不禁令人想起“春風又綠江南岸”、“春江水暖鴨先知”等膾炙人口的詩句。當我們欣賞這些作品時,不僅有賞心悅目的視覺效果,而且還會受到色彩的雅氣薰陶。不僅色彩美不勝收,而且還有一種朦朦朧朧的感覺。譬如筆洗的畫面,碧綠秀麗的山峰,就彷彿是籠罩在一望無際的茫茫煙霧之中。陽光透過空闊迷濛的煙霧撒在山上,山巒是那樣的翠綠,如同仙境。這就是淺絳綵帶給人們的朦朧美。作品意境深遠,作者透過對大自然的謳歌,抒發了自己的愛國熱情和無比愉悅的心情。景中寓情,情景交融,這就是含蓄美。

淺絳彩瓷的鑑定

淺絳彩瓷產生於清代咸豐至同治年間,鼎盛於清末民國初期,但存世時間極短暫,如同清早期琺琅彩瓷的曇花一現,著實令人惋惜。由於淺絳彩瓷的色層容易脫落,所以傳世品很少,而能流傳到現在的,大多是精品,更是彌足珍貴。目前真品雖少,但仿品卻很多,因此需要謹慎鑑定,識別真品。

瓷畫水平高 仿者難企及

仍以印盒為例說明,作者運用中國山水畫傳統的散點透視原理,把很多視點有機地組合在同一個畫面上,對山的處理採用了“露中有藏”的方法,展現出錦繡江南的大全景。顯得樹木茂密,水面遼闊,群山連綿,意境深遠,在有限的很小面積中創造出無限的空間。達到縮龍成寸、小中見大; 方寸之間,氣象萬千的藝術效果。這種上乘之作,繪畫水平之高,令人讚歎。我們知道,在面積小的扇面上畫畫比在面積大的紙上難度要大,所謂一幅扇面三尺畫。而這些文房小件,是在比扇面還小得多的幾個平方寸的平臺上進行創作,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如果沒有傳統中國山水畫以及在瓷上繪畫的深厚功力,是不可能完成的。這也正是後仿者難以企及的,這一點在鑑定上很重要。

原料必須是清末民初的

如何鑑定清末民初的淺絳彩瓷?鑑定民國時期的作品,必須看所用瓷土、釉料、彩料是否是民國的。同理,淺絳彩瓷所使用的材料必須是清末民國早期的。由於資源的不可再生性,清末民初所用瓷土、釉料已不如前朝。但同現代瓷相比胎骨仍較堅緻,釉面還是較瑩潤的。而現代瓷的瓷土質量更差,有的甚至不是高嶺土,釉面蒼白且無內斂的光澤。

淺絳彩瓷的真諦

如果說清末民初瓷器同現代瓷很接近,只看胎骨和釉面區分兩者還有一定難度,那麼再比較彩料,就一目瞭然了。不同時代的粉彩,各有其特點。道光年制款粉彩人物蓋碗,粉彩濃厚豔麗且十分滋潤,體現了清中期的粉彩特色。

淺絳彩瓷的真諦

民國早期粉彩人物紋圓形小印盒,其粉彩雖不如清中期的濃厚豔麗,但仍較潤澤,是民國早期的典型粉彩。筆筒、印盒、墨滴等淺絳彩瓷的粉彩,其特點是施彩淡薄,晶瑩且光澤內斂。墨床仕女衣服的粉彩雖然很薄,但還是較滋潤的。再看現代仿品淺絳彩松鶴紋、五老觀太極圖紋象耳瓶,所用粉彩黯淡無光,沒有絲毫的晶瑩潤澤。可見,依據粉彩鑑別,比較容易,可操作性強。後仿者之所以仿不出真品粉彩的明快滋潤柔和,是因為前朝的礦物質粉彩料已經耗盡,無法再生。儘管現代陶瓷工作者的制瓷技術已超過前朝,但在這一點上,也無力迴天。

人物開臉不同於現代

古代所畫人物的臉龐五官同現代人不同,通俗講,叫“開臉”不一樣。古人用誇張的畫法,開臉似“古人”,現代畫的是現代人開臉。“古人”開臉同現代人究竟有何不同?只可意會,只有多看實物,才能體會出。只要實物看得多,憑直覺便可分辨。

淺絳彩瓷的真諦

淺絳彩真品是清末民初的產物,人物開臉雖然不是特別似古人,但也接近“古人”。蓋碗和同治年制款抹紅筆筒的人物開臉是不是似“古人”?淺絳彩墨床和粉彩圓形小印盒,都是民國早期的,人物開臉基本一樣,也都接近“古人”。同現代仿品象耳瓶仔細比較,不難看出五老的“開臉”雖然刻意模 仿“古人”,但還是現代人,同“古人”不可同日而語。

淺絳彩瓷的真諦

前朝人物開臉為什麼同現代人有差異?這是因為,前朝強調的是神韻,重視人物的精神風貌,講究含蓄而有意境,自然畫法不同。如墨床仕女畫,格調優雅,筆法細膩,生動傳神,開臉同所要表達的委婉綽約的風韻是一致的,題銘“媚眼含羞合,丹唇逐笑開”又做了註腳。仿品象耳瓶的五老同抹紅筆筒的老者相比,缺少的恰是道骨仙風、飄飄欲仙的神采,也不耐人尋味。

淺絳彩瓷的真諦

前朝瓷藝工匠從小就在窯上刻苦學徒,學得一手畫寫意人物的好功夫,能非常率意地畫出形神兼備的寫意人物瓷畫。現代瓷藝工作者的學歷和繪畫水平都高於前朝,所不同的,只是所學的畫法同前朝大相徑庭。現代瓷藝工作者重工筆,既學國畫又學西洋畫,有的從小啟蒙就學素描,學畫人體解剖結構,畫人物肖像越逼真越好。他們的反映時代精神的創新作品,其水平之高,遠超過前朝。但由於他們從小沒有學過畫“古人”開臉,沒有這方面的深厚功力,所以,他們的仿古瓷,還是能看出破綻的。鑑別清末民初淺絳彩瓷等瓷器,必須仔細看人物的畫法,特別是人物的神態,是非常重要的。

標簽: 粉彩  彩瓷  印盒  前朝  清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