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南懷瑾 87 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見道、修證,南師講於1996年春,79歲)

作者:由 丁一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21-08-17

空無邊處定

佛學的很多境界都有很微細的差別,比方佛學講到,唯識的無心位(這裡的心是指意識心)分五種:睡眠、悶絕、無想定、無想天、和滅盡定。無想定是三摩地的境界,無想天是無想定所得的天人果位。

再比方密宗紅教講的“大幻化綱境界”,裡面提到五、六種中陰境界。人死後到投胎之前的這個階段是一箇中陰,是生死的中陰;從醒到睡眠是另一箇中陰;呼吸的出入氣之間是一箇中陰等等。所以中陰境界也有很多微細的差別。我們研究打坐、學佛、做功夫,就要學習認識自己定的境界。

四禪八定裡的四定,就是四種三摩地的境界,屬於三界天裡的無色界,已經超越了色界。無色界,顧名思義,已經超越了物理(色界)、物質(欲界)世界,完全是精神世界的現象。

四禪八定裡面的四定,就是空無邊處定(也叫色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和非想非非想處定。需要了解的一點是,從四禪到四種定,不一定是像樓梯一樣,非要一層一層上不可。你可以修空無邊處定進入初禪,再由初禪到四禪,或由初禪到三禪、到二禪或任何一個境界,都沒有一定的。不過,四種禪定的境界,在功夫修行的層次上不同,有非常微細的差別。

那麼,空無邊處定的“空”是什麼呢?

給大家作個比方,

一個人學佛、打坐用功,有時候會說:“哎呀,我今天唸經唸咒,都不知道自己的身體了,好像進入了空的境界。”這只是偶然之間忘了色陰和受陰而已,還不是這裡講的空的境界。

再比如,

有人研究念頭之間顯現的那個階段,會說:“剛才好像沒有我了”,實際上,一瞬間那個沒有我的境界也是受陰,仍然是意識範圍之內。

所謂空無邊處定,確是一種空,硬是做到有個空的境界,當然離不開意識的指導。比方我們坐飛機,當飛到三萬公尺以上時,看到天空的那個感受。假想沒有坐飛機,而是你就在那個高空,這個空的境界,比較我們坐在這個房間裡空的境界,是完全不同的!這是一個物理的空的境界。

如果你真想修這個空無邊處定,打坐時,兩腿一盤,什麼都不管,將自己身體丟掉,進入地球外面太空的那個空的境界就可以了。這時你的意識當然還是清楚的。所以佛經翻譯時,也會把空無邊處定譯成色無邊處定。這個境界裡有光明,可是灰濛濛的,也可以有各種顔色,不一定是亮光,但有個光明的境界。

等於我們在高空中看到的那個虛空,虛空也是個東西,但不能叫它物理的或物質的。這就是空無邊處定的道理。

識無邊處定

識無邊處定,這個名詞在佛經上只是提了一下,不管是顯教還是密宗,均沒有作詳細的解釋,好像忽略了,但是它很重要。

識無邊處定是意識境界,連帶包括第七識及阿賴耶識的作用。這個識不是我們平常所指的:思想能感覺,耳朵能聽,嘴巴能說,眼睛能看等等意識相互配合的作用。

識無邊處定的這個“識”,是精神境界的範圍,不是“空”的了。換句話說,空無邊處定是個“空”的境界,有個空,是虛空的境界,而識無邊處定是個“有”的境界。

我們不用去觀,不用去觀想一個什麼佛像、空之類,而只是把我們的精神意識合於物質的作用,把它放到無量無邊的偉大境界裡頭,這個就是識無邊處定。換句話說,我們的身心都沒起作用,可是有個知性,知道一切,在虛空中有個虛空的知覺,都知道。這個是識無邊處定。

宋朝理學家程明道(顥)有兩句詩講: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

這位理學家也是講究靜坐的,也有其偉大的境界。

這個境界接近識無邊處定,也可以說就是識無邊處定的境界,有思,但不是想。

這是“有”的這一面,不落在空無邊處定的“空”的那一面。這個境界沒有喜樂,什麼氣脈也都不在話下了。

(南懷瑾 述著《現代學佛者修證對話》)

標簽: 處定  境界  無邊  中陰  虛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