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看懂:工作原來如此

作者:由 HR菁英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22-12-31

本文作者 | 桂旭江

全文19266字

看懂:工作原來如此

看懂:工作原來如此

“混”在職場,沒有本事不行,光有本事也不行。接受工作的凡庸瑣碎,直面不盡如人意的真實生活。

看懂:工作原來如此

看懂:工作原來如此

看懂生活

真實的生活是瑣碎的

有人說,電影和小說裡的那些浪漫都是藝術加工,在真實的生活中並不存在。

這話不對,藝術是生活的加工,生活也是藝術的來源,那些浪漫和美好,我們在真實的生活中一樣能夠見到。

問題在於,浪漫、激情、創意、絢麗的生活不是常態,人活著的常態是平淡的、重複的、庸凡的甚至瑣碎的。

所有動人的愛情故事總是在最高潮時結束,不管羅密歐與朱麗葉還是泰坦尼克號,用死亡來定格愛情感動著一代又一代人。如果主人翁活著,故事繼續演繹下去,觀眾們恐怕就要失望甚至絕望了。

號稱“史上最純淨的愛情”——《山楂樹之戀》,假設老三不死,接下來的故事會是這樣的:

等到靜秋25歲,他們終於結婚了,從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靜秋在學校平靜地教書,她帶的學生成績都很好,她也經常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可就是得不到提拔,連個教研科長都當不上。

靜秋嘴上不說,但心裡難免不平衡。老三說:“進步是要有代價的,你見到領導就臉紅,從來不知道搞關係,當然輪不到你了。”靜秋聽了,愈發生氣,咬著嘴唇說:“這些人一個個假模假式,我才懶得拍他們的馬屁呢!”

於是靜秋在學校裡更加孤傲。人們都說她缺乏團隊合作精神、恃才自傲、不善溝通、沒有管理能力云云,因此每次提拔總是落空。靜秋無從發洩,只能向老三抱怨。聽得多了,老三也沒了興致,敷衍兩句作罷。

老三的地質隊也不景氣。國家政策有變化,鼓勵單位進行公司化改制,自求發展。老三是活絡的人,主動要求到新公司負責業務開拓,也就是給那些需要地質勘探的礦產企業服務。因此不得不長年在外奔波,喝酒應酬是免不了的,體重幾乎長了一倍,原來的長臉成了圓臉,窄腰成了肥肚。好在收入還不錯,人家有的自家也買上了。每次回家,靜秋一面心疼,一面又忍不住含沙射影地刺探老三是不是在外面有相好……老三有時急眼了,兩人又鬧一場冷戰,十天半月互不搭理。

轉眼,他們的孩子也上大學了。孩子很淘氣,幾乎讓靜秋變成了一個成天嘮叨的老太婆,好歹孩子成績不錯,上的學校也挺好,夫妻倆覺得算是給孩子有了個交代。孩子離開家的那天,兩人互相看看,發現對方已經開始步入老年了,當年的青春哪裡有半點蹤影?

靜秋嘆口氣,欲言又止,換個話題說:“這個孩子以後會比我們更有出息吧,可別像咱們這輩子過得庸庸碌碌。”

老三乾笑了一聲,說:“咱們可得有這個思想準備,正常情況下,他也得找工作,找老婆,結婚,買房子,生孩子,一個輪迴而已。”

老三突然一拍腦袋:“嗨,咱們還有一件大事沒完成啊!總得給他備套房子吧,咱們家的存款夠首付嗎?”

……

這就是生活。

山楂花只在春天開放,絢麗之後,默默地結果,等到山楂果兒成熟的時候,冬天也快到了,然後是下一個輪迴。

在這個輪迴中,人要做的,是尋找那些美好的、有意義的事物,擁有它們,享受它們,而這個過程,註定是與平庸瑣碎相伴的。

所謂“這山看著那山高”、“對面的草更美”,反映了人類的一種普遍心理特徵,總覺得別人的更好,未能擁有的更好。事實上,所有讓你羨慕的光鮮背後,都有你並不瞭解的煩惱。

1.僅次於總統的廣告人

廣告策劃是號稱最有創意的職業,但對於大名鼎鼎的國際4A廣告公司的創意總監劉先生來說,這只是一個飯碗。

他們公司的業務流程大概是這樣:先是蒐集資訊,參加招標。根據某個客戶的需要,做一份投標書,把自己公司的情況作一個介紹,當然,會免不了誇大其詞地將以往的業務描述成輝煌的業績。然後對競標的專案進行一番分析,說幾條不深不淺的見解。說深了,怕人家直接拿去自己就用了,說淺了,又怕人家看不上。最後是個不高不低的報價,報高了,怕人家不接受,報低了,怕人家小瞧了。問題在於什麼是深,什麼是淺?多少為高,多少為低?公司就要動用一切資源,找到客戶那邊能管事的,千方百計請出來打探內部訊息,自然少不了一番吃請。

假設競標成功了,內部慶賀一番之後就要成立專案小組,開始為對方提供智力服務。其實這不過是一個網上收集相關資訊、提出廣告實施意見的過程。為了顯示專業,就得惡補行業知識,大量的資料讀到噁心為止。即便如此,也實在不過是皮毛而已,可又不得不憑這點知識冒充專家,還不能被人看穿,於是就會使用許多神似外交辭令、模稜兩可的行業術語。

最核心的是策劃方案,歸根到底,也就是一個產品定位,一句廣告語,和一個廣告畫面。劉先生就得為此和專案小組一輪又一輪地開會討論,提出一個又一個設想……絕大多數時候,劉先生自認為有料的方案,首先會遭到公司老闆的否定,甚至是嘲諷,劉先生不能辯解,只能推倒重來。好不容易老闆認可了,拿到客戶方去提案,又常常得到一個不冷不熱的反應——說明客戶不認可。好吧,回家再重來。

如此往復,劉先生早已麻木了,他覺得這群人根本不識貨,分不出好歹。可是怎麼辦呢,老闆是大爺,客戶也是大爺,你只能裝孫子。

終於有一天,似乎所有的人都麻木了,一個最保險、也是最沒有創意的方案通過了。此案到此了結。劉先生沒有成功的喜悅,只有解脫之後的片刻輕鬆。之後有人再問起這個專案,劉先生一定會強調這只是專案小組的年輕人做的,他生怕因為這個方案毀了自己的江湖名聲。可是一旦遇上哪個客戶要大規模地投錢砸廣告了,劉先生是一定要強調自己主創者身份的,因為他深知,一個再爛的廣告如果能在中央電視臺播上一年都會被當做成功案例,都會成為與之相關者的本錢。這就是為什麼一個知名廣告誕生後,會有無數人堅稱自己是主要創作者。

最有創意的職業如此,最有面子的職業也如此。

2.“看上去很美”的老闆

張先生是一家公司的老闆,錦衣玉食,呼風喚雨,看起來春風得意。可只有他自己知道活得有多累。

明明醫生要求禁酒,卻不得不喝酒。政府領導來了,銀行債主來了,大客戶來了,能不喝嗎?不喝就是不給人面子,就是招待不周。喝吧,一杯一杯地敬別人,一杯一杯地被別人敬。說一些妙趣橫生的笑話,拍一些事後作廢的胸脯,酒過人散,雲裡霧裡,除了“加深感情”之外,不知道有什麼意義。感情真的加深了?有沒有因為某句話得罪了人?誰知道呢!

看著人家的成就不甘心,於是不得不硬著頭皮上。到了這個層次,活著就是為了面子。“人家的企業能做十個億,我為什麼不行?”“人家的公司能拿地,我為什麼不搞房地產?”“人家的公司能上市,我為什麼不能?”幾乎天天都得面對這些刺激,想要心靜如水實在太難。剛剛聽了活佛講“迴歸自然”,正準備修身養性,忽又聽聞原先一同起步的兄弟如今在期貨市場狠賺了一筆,按捺不住地尋思:“這錢來得太容易,咱們是不是也可以玩一筆?”在各種刺激之下,欲罷不能,身不由己。

明明知道授權的重要性,可就是放心不下。“財務不管行嗎?他們真要做手腳怎麼辦?”“銷售不管行嗎?業務員拿著差旅費到處遊山玩水怎麼辦?”“總經理真的就那麼可靠嗎?他要蓄意挖牆腳怎麼辦?”沒辦法!世界上誰是絕對可靠的?老部下雖然忠誠卻能力不行,“空降兵”看起來挺能幹卻得磨合,裡裡外外的事,無休無止,只要坐在辦公室,就有數不清的單據要籤,數不清的糾紛要斷,結不完的賬要花錢。做企業家難,做中國的企業家更難。

最有面子的職業如此,最自由的職業也好不到哪裡去。

3.自由記者的不自由

小王是某知名雜誌的記者,每週一到社裡報一次到,領完任務之後所有的時間便可以自主分配了。愛睡就睡,愛玩就玩。如果需要外出,社裡會買好機票,直奔機場便是。不用打卡簽到,不用朝九晚五,可以遊山玩水,可以接觸社會各界,這職業夠自由、夠爽吧?

可是你要問小王,他卻會扯著頭髮跟你說:“這不是人乾的活兒啊!你看,我工作兩年不到,頭髮都掉一半了。”

雖然不用坐班,但稿件必須按時出爐。人家早就計算好,一週之內應該完成多少工作量,這都是有科學依據的。你說碼上那幾千字還不容易嗎?要知道,碼字容易,碼出有質量的字卻不容易。如果主編把稿件退回來了,就必須在極有限的時間裡重起爐灶;如果還是通不過,那這個月的薪水就泡湯了;如果經常通不過,那工作就泡湯了。

說到出差,就更沒譜了。手機是必須隨時開機,說不定半夜都會被叫醒,哪裡有什麼新聞,必須火速趕到。得,走吧,能飛就飛,能火車就火車,不管幾點鐘,趕到再說。到了目的地,人生地不熟,找採訪物件、找當事人、找線索,全部要靠自己。那就完全不是碼字的問題了,純粹是生存競賽。

小王說:“看起來我們挺自由,可是心理負擔太重了。別人是下班之後一身輕鬆,我們是二十四小時神經緊張,寫不出來著急,寫出來了怕通不過著急,通過了怕沒有別人的質量高,心裡還著急。唉,焦慮啊!”

小王經常感嘆,看起來最自由的工作,其實是最不自由的。

現在,你知道廣告人、老闆、記者這些看起來風光的職業各有各的不容易了吧。說這些,只是想讓你明白一個道理,真實的工作和生活,不是我們看到的那一部分。就像一幢大樓,你看到的是漂亮的外觀,卻看不到樓底下那些供電供水、消防通風的基礎設施,這些地方終年不見陽光,陰暗憋屈,卻是整幢大樓運轉的保障和基礎。所謂冰山一角,就是這個道理——看得見的是表象,看不見的是基礎。

所以,不要把生活想象得太美好,不要以為社會總是多姿多彩——確切地說,各種各樣的瑣碎無奈也是豐富多彩的一部分。就像一盆美麗的花,你展現給別人的是盛開的花朵,但自己心裡很清楚泥土才是其中最重的分量。

看懂:工作原來如此

看懂老闆

愛不徹底,恨不起來

人這一輩子,面對老闆的感情最複雜。

你常常覺得他太可惡,他永遠是你和同事在QQ群裡嘲諷的物件。可是你又不得不指望他給加你薪水,最好年年加、月月加,年終再給個大紅包。有時你會想,他要真垮了,公司這一大幫人還真的挺麻煩。討厭的是他,討好的也是他;看不夠的是他,看不懂的也是他;感謝的是他,罵的還是他。

那麼,老闆到底是個什麼東東?

慧聰網的老闆郭凡生曾說,他經常覺得自己像一個司機,一個計程車司機。每天一睜開眼睛,就要交份子錢,只不過計程車司機每天可能要交兩百塊份子錢,而他要交二十多萬。因為他要給員工發工資、要納稅、要交水電費工商管理費等,開門就是錢。他經常不知道是員工在給他打工,還是他在給員工打工。

老郭的話很有代表性,很多老闆都會有這種感受,活得非常累,說老闆不是人乾的活兒。一是心累,處處提防,防市場滑坡、防安全事故、防政府部門檢查、防內部人員吃裡爬外……;二是身累,忙裡忙外,陪吃陪喝,東奔西跑,上躥下跳。老闆似乎是一個很容易受傷的“弱勢群體”。

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老闆,有不同的定義。其實,從市場經濟規律出發,“老闆”的定義是比較清晰的。所謂老闆(或者叫企業家)就是這樣一種人:首先,他自認為發現了市場商機(請注意這裡面有個前提叫做“自認為”),然後,他就開始組織生產要素,包括土地、資本和勞動力,進行研發生產、管理與銷售等經營活動,最後獲取利潤或承擔損失。

這裡還要明確一個概念,企業的利潤到底從哪裡來?利潤來自不確定性。在真正的市場經濟體制下,沒有“一定”可以掙到錢的通路。所以“一定”掙到錢的東西,要麼被壟斷,要麼很快湧入競爭者而變得很難掙到錢。正因為不確定,於是帶來了利潤的可能性。

經過這樣推理,我們就會理解,老闆其實就是“不確定性的最終承擔者”,換句話說,老闆就是那個承擔風險的人。當然,正因為承擔了風險,他同時也就擁有了利潤的支配權。

這就好像賭博遊戲,老闆是那個下注的人,而你是不出錢的搭子,或者為老闆出謀劃策,或者加油出力。如果老闆贏了,他得大頭,你得小頭;如果他輸了,你不用賠錢,他還得給你兌現工資。

所以說,當老闆並不難,只要你願意,你幾乎隨時都可以註冊公司,請兩個夥計,過一把當老闆的癮。問題在於,你是否具備承擔不確定性的能力?理解了這一點,你便會對老闆有更清醒的認識,而不是一罵了之。

在知識經濟的時代,股東或者老闆這個概念正在發生變化。股東不一定是投資人,出錢的人不一定是大股東。

大家如果關注一下IT行業就會知道這樣一個規律:你要做IT行業,你就不能投錢。幾乎所有成功的網站,比如說阿里巴巴、騰訊、搜狐、新浪都一樣,它們的創業者不是投資人,而只是創意或者新的商業模式的提出者,然後引入投資。而創業者投入的貨幣資本可能很少,但卻能夠在股本中佔據很高的比重,並且擁有經營決策權,他所依託的主要是人力資本。

我們相信,將來越來越多企業的所有權、受益權、管理權是分離的,老闆不一定是投資人,股東多元化是未來的方向。你可以沒錢出資,但可以以你的能力、智慧和知識來擁有股權。

說到這裡可以告一段落了。總結一下:

第一,老闆是不確定性的最終承擔者;

第二,在知識經濟時代,員工有更多機會以人力資本入股,人人皆可成老闆。

最後,你可以問一下自己,如果有機會,以你的知識、智慧和能力能否為你換來股權?

可以肯定的是,一天到晚只知道抱怨老闆不好,自己卻碌碌無為的人,永遠當不了老闆。

看懂:工作原來如此

看懂辦公室政治

不可無知,也不必深憂

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

所謂政治,最精闢的概括就是:人管人。人是群居動物,必須建立人與人之間的秩序,才能獲得穩定的群體結構。社會不安穩,稱之為“政治動盪”,通常是因為一部分人不服從另一部分人的管束,兩者遂起矛盾衝突,演變劇烈,還會釀成流血事件,所以說戰爭是政治的延續。

你不管政治,政治會管你。政治是無所不在的,由不得你喜不喜歡,參不參與。

幸運的是,我們這個年代暫時脫離了全社會式的政治運動,不必成天擔心被捲入你死我活的政治鬥爭中。而且,這種難得的和平應該還能幸運地繼續下去。

相比之下,所謂辦公室政治只不過是社會政治中的毛毛雨而已,說來說去無非以下幾點:

1.站隊的風險與無奈

在集體中,最常見的“政治問題”就是站隊問題。

不管是政府機關還是企事業單位,都有一些實力派的人物。比如以前的國企,廠長、書記級別平行,開經營會,廠長是老大;開黨委會,書記是老大,這就容易出現所謂“行政線”、“黨群線”的歸類。假設你被分配到這家工廠當了一個宣傳幹事,就意味著你成了“黨群線”的人,自然而然就“被站隊”了。“黨群線”、“行政線”、“技術線”之類的“政治身份”,是環境給你的一種分類,一般而言,站在某個佇列裡,你就要自覺維護這個佇列的利益。如果幾條線相處融洽,自然相安無事;一旦兩個大佬掐起來,下面的人就不好辦了。

一山難容二虎,鬥爭的結果一般是勝者攬權,敗者走人。緊跟著勝利一方的容易得到重用,跟著敗方的,接下來的日子恐怕就不太好過了。現在的單位,廠長、書記或者局長、書記一肩挑的多了,但並不意味著這種權力鬥爭就不存在了。有的是正職與副職之間的暗算,有的是副職之間的較量,鬧得厲害的就公開翻臉,下面的人不得不如履薄冰,小心應對。他們無非兩種選擇,一是看準某方,大膽跟進,表示忠誠,一朝靠山得勝,順勢而上;二是做箇中間派,小心翼翼地做好自己的事,兩邊不靠,兩邊不得罪。不管怎麼選擇都可以說是一種政治選擇,後者風險小,但收益也小。

最明智的辦法還是磨鍊好自己的內功,在你的崗位上成為一個不可替代的角色,無論人事鬥爭的結果如何,你都能確保自己不會被輕易取代。這種人,以技術、知識、能力說話,才能成為“政治運動”中的不倒翁。

2.看不見的潛規則

“潛規則”這個詞之所以流行,是因為它道出了真實存在的現狀。掛在牆上的規章可以不遵守,但看不見的潛規則卻必須服從,這也可以稱為文化。

潛規則一般是不可字表,只可言傳的。老員工會語重心長或閃爍其詞地告訴你一些規矩,諸如:

某人是老闆的親侄子,某人是局長的小蜜,這些人惹不得;

領導喜歡唱歌,晚餐之後一定要陪他去KTV,否則就是不盡興,不盡興就是不高興;

某公司的老總是從本單位跳槽出去的叛將,千萬不能在老闆面前說這個公司的好話;

某總和某總面和心不和,儘量不要捲入他們的是非,不要在他們面前說對方的好或者不好;

大樓門口那尊怪模怪樣的貔貅是所長親自請來的,注意不要亂髮表評論;

公司有從銷售線提拔領導的習慣,要升遷,先銷售;

單位倡導的是效率優先,結果第一,為了業績可以不擇手段。但一旦出問題,責任只能由個人承擔;

老闆喜歡老實人,不喜歡能說會道的,在他面前,表現得木訥一點更好;

如果公司安排某人去進修,說明他可能將要換崗位;

如果老總安排大家讀某本書或某篇文章,說明他可能要宣佈新政策。如果你的讀後感寫得好,你可能會成為新政中的受益者;

……

這些不成文的規矩,時間長了你就能領悟到。有些東西你可能不喜歡,但比較理智的做法是,在沒有能力改變之前,學會適應它,先在這個環境中站穩腳跟,而不至於稀裡糊塗地被排斥出局。

3.警惕利益雷區

有句老話叫“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這是對的,沒事你上別人屋頂幹什麼?誰知道你是掃霜還是偷瓦?

年輕的朋友往往有衝勁,喜歡提意見,發評論,可是一不小心就容易傷害別人。

小張在部門例會上很激動地發言,抱怨報賬手續太麻煩,浪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小張的本意是給公司一個合理化建議,沒想到財務老總臉上卻掛不住了。小張話音未了,他便陳述了一番報賬手續的必要性,最後加上一句:“有的人不懂裝懂,貪圖方便,即使沒有謀取私利的動機,也會給財務安全帶來隱患。”財務老總的話不但讓小張驚恐,也讓小張的部門領導如坐針氈。會議一結束,領導劈頭蓋臉對小張一頓臭罵:“誰讓你吃飽了撐的多管閒事?別人還以為是我在背後指使呢,你讓我怎麼解釋?”小張面紅耳赤,無言以對。

還有一句老話叫“不看僧面看佛面”。和尚來化緣,你施捨不是因為這個僧人,而是因為敬重他身後的佛祖。

某人是某領導的心腹,他來託你辦事,可能是代表領導讓你辦,你可以不給某人面子,但領導的面子你不能不給,所以事情還得照辦,辦完了還要客客氣氣,不能表現出絲毫不快。

同樣的道理,如果你去辦事,可能代表的不是你自己,而是你這個部門或者你的領導。別人給你辦成了,並不意味著你多有面子,只能說人家尊重你身後的人物,你的心裡要有這桿秤。值得注意的是,越是這樣,越不能動輒就抬出身後的人物來壓別人,這樣做的結果很壞,不但讓對方對你懷恨在心,而且會讓你的領導很不高興,覺得你在扯虎皮做大旗。聰明的人辦事不但會給對方留足面子,還能給身後的領導爭光彩。

如此說來,所謂辦公室政治並沒有多神秘,也並不可怕,不過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處理而已。學會尊重他人,磨鍊好自己的能力,是應對辦公室政治無往不勝的利器。

看懂:工作原來如此

看懂職業生涯

正向積累才是人生戰略

國家需要戰略,比如選擇一條什麼樣的發展道路。

企業需要戰略,找不準定位的企業不是好企業。

個人也需要戰略,簡單來說就是想清楚你這輩子要幹什麼。確定一個方向之後,接下來要做的是不斷積累,不斷提升,最終達到一個理想的高度。

人生最可怕的是找錯了方向,或者找不到方向,老了才發現這一輩子渾渾噩噩,兩手空空。關於這個話題已經說得太多了,可這實在是一個不能忽略的重要問題,所以我還是得多說幾句。

那麼,就用我身邊兩個朋友的真實故事,從不同的側面講述一下正向積累對於人生的意義。

想起扁頭

認識扁頭二十年了。剛認識時,我們還是自以為不是孩子的孩子。

這些年來,我對扁頭一直懷有特別的感情,這種友情區別於對任何朋友的友情,那是一種帶著憐惜和疼痛的友誼。

扁頭從小就是一個善良的人,心靈敏感而且脆弱,瘦削的身軀裡隱藏著難能可貴的正義。

有一堂課,老師在板書時聽到後面有人說話,回過頭來卻找不到聲源。他這天或許心情不好,忽然發怒,厲聲質問是誰。所有的人都低了頭,唯獨扁頭迎著他的怒視,眼光淡定自若。於是老師非要他招供是哪個同學在說話。扁頭不說,反反覆覆就是兩句話:“我沒有說話”、“我不知道誰說話”。中年的老師暴怒起來,要把他趕出課堂,他卻死活不肯離開座位。如果不是下課鈴及時響起,他的胳膊可能要被老師生生拽斷。

有一次我們一起坐火車,那時的火車好像永遠那麼擁擠。檢票的閘一開,所有人都像集中營暴動似的往裡衝。跑著跑著,扁頭突然停下來,返身去幫一位老太太提行李。那位老人剛才我們都看到了,獨自步履蹣跚地扛著半人高的編織袋。我也閃過幫她一把的念頭,卻招架不住那骯髒的編織袋,遲疑了一下也就跑過去了。扁頭一直把老人和行李送上車,再去找自己的座位。他一邊擦汗一邊抱怨:“為什麼大家要這麼擠,火車不是還沒開嗎?”

扁頭有一年外出打工時,認識了一位姑娘。後來他發現這女孩有很多缺點,決定分手。分手那天,女孩哭得天昏地暗。扁頭一邊走一邊鼻子發酸,忍不住回頭看了一眼,那女孩站在月光下好像枯枝一般。扁頭一下子淚如泉湧,立刻跑回去,抱住她的頭說:“算了,別哭了,我們結婚吧。”

扁頭和妻子開了家小煙店,生意不鹹不淡,日子本可以順水而流。但兩人偏偏打起麻將,家裡硝煙漸起。後來的事情我知道得很少,聽到的總是有關他借錢、生病或者吵架的訊息。

我也借過錢給他,他也曾逾期未還,但我從來不相信他會賴賬,直到有一天人們再也打不通他的電話。傳說他居然開起了地下賭場,幾天後就被警察封了,欠下一堆債,遠走他鄉。

我既希望得到他的訊息,又怕得到他的訊息。過年的時候,突然聽人說他在找我。在電話裡我終於又聽到他的聲音,很著急,要我幫忙匯筆錢去。我按他的要求輾轉匯款,心裡擔心他到底面臨著怎樣的困境。

我想,扁頭今天走上的路,實在是一場誤會。他明明是一個贏了別人的錢都有負罪感的人,卻偏偏要開賭場;他明明是一個撒謊都會臉紅的人,卻要在老千的刀鋒間謀生;他明明是一個看不得別人眼淚的人,卻要在爾虞我詐的遊戲中表演。這場誤會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結束。

唯一可以慶幸的是,扁頭也許還有重新上路的機會。

阿潮

犀利哥爆紅網路時,我總覺得他的眉目很有幾分像阿潮。瘦削的臉頰,莫名憂鬱的眼神,零亂的長髮,以及叼著菸捲、常抿著的嘴。

阿潮是讓我由衷欣賞的朋友,就連自以為是如我者,也不得不承認在諸多方面遜色於他。但是這樣一個才華橫溢的青年,在我漫長的記憶中,總是帶著一種說不出來的憂鬱。很多年後,阿潮說,那是自卑,源於貧窮的自卑。

在和他有限的關於家庭的閒談中,我依稀知道,阿潮的父親早亡,兄弟眾多,母親獨自住在山區的草房。那個年代,尚沒有富裕的概念,只有家庭條件之說。如果父母都是正式職工,就是“條件好”,若有一個當幹部的父母,那便自然流露出高人一等的氣質了。我們這夥人,沒有當幹部子女的榮幸,但大多數不必為吃飯穿衣憂愁。在那些青春的歲月裡,我們圍吃幾碗餛飩,外出一次郊遊,照上一卷相片,掏空口袋湊份子時,也會有意無意地讓阿潮少付點。現在想來,那些微薄的鈔票,或許每次都會在阿潮心裡留下淺淺的傷口。

毫無疑問,在我們這群人裡,阿潮是最早體驗到真實生活的殘酷、並且用實際行動去尋求改變的人。那一年,我和女同學從課堂裡溜出來,並肩騎著單車漫行,春風盪漾。在一片郊區的低矮大棚裡,意外看見阿潮,他找了一份兼職的工作,為一個私人工廠做車工的活兒。他說每天有空就來這裡,收入還不錯。他雙手滿是油汙,臉上掛著淺淺的笑意。這一幕長久地留在我的腦海,我第一次想,讀書、拿學歷、談戀愛,真的很重要嗎?我和阿潮道別,騎著單車默默無語。女同學問我為什麼突然深沉,我說,我忽然感到慚愧,阿潮過的,可能才是真實的生活。

不久,阿潮南下廣東,從事的依舊是機械加工的行當,並且很快成為工廠裡一流的技術工人。幾年後他帶著妻子阿梅和打工的積蓄回到我們那座小城開辦自己的小工廠。他們的女兒蹣跚學步,在堆滿銅管鐵棍的臥室和皮帶飛轉的車間裡遊戲,頭上包紮著紗布,是前天摔倒在鐵管上的傷口。我們在塵土飛揚的路邊小攤吃晚飯,我對阿潮說:“我非常相信,憑你的能力和勤奮,你們的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

我的話絕不是簡單的寬慰或者祝福,而是深刻地相信,他所從事的行業,有相當的市場空間,他做出來的活兒別人難以替代。事情的確這樣發展,他的生意一點點做大,買下了土地,建起了廠房,更換了裝置,新添了工人,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擁有了七位數的身家。

再見到阿潮,他依然瘦削,唯一的變化是,言語中的自信將少年的憂鬱沖洗得蕩然無存。這是我希望見到的,雖然多少有些陌生。我們再也不必湊盡口袋裡的錢去吃兩碗餛飩,卻又悄悄懷念當年無間無隙的年少親密。我們這夥人,再也難得圍坐在一起,生活的河流將人們衝散,各自的境遇成為無法跨越的灘塗,成功者則成為失意者不願面對的映象。

真實的生活就是這樣,十數年可以讓最自卑者成為最自信者,那些失意的人,只能將希望寄託在下一代。離婚、喪偶、生活無著或者困守在工廠無奈地過活,他們的孩子也許會更早地體會到人世的艱辛,這些孩子的眼神也許會多一點憂鬱之下的堅忍,然後用決絕的行動去改寫一代乃至幾代人的境遇。

我總希望,會有那麼一天,曾經的少年還能重聚,心底裡放下所謂的自卑或自豪。錢財名位,都會隨光陰流去,一代一代,總有希望相伴。所謂生命,大抵如此。

看懂:工作原來如此

看懂跳槽

為什麼十年跳槽一場空

“好工作是跳出來的。”這是一個招聘公司的廣告語,當然有誇張之嫌,如果大家都不跳的話,他們就沒飯吃了。

當然這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們可以舉出若干案例來證明“樹挪死,人挪活”。只不過,我們同樣也可以舉出無數案例來證明“沒有堅持就沒有成功”。

我們或許永遠無法用統計資料來分析跳槽成功的機率,但從現實的生活經驗來看,總想著跳槽的人常常是不如意的,總忙著跳槽的人往往是並無所成的。

老冼年近不惑,如今他最怕見的就是過去的同事。

老冼原本是個醫生,年輕的時候發現病人總是喜歡找老醫生看病,覺得自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熬出頭。後來跟經常來醫院推銷藥品的醫藥代表混熟了,發現這個行當很賺錢,老冼義無反顧地辭職幹上了醫藥推銷。但是不久那個藥品企業因為生產假藥被查封了,老冼只好又去另一家醫藥公司。在這個公司,老冼發現老闆只重用自己人,對外人有防備之心,一氣之下改行到一家IT公司當經理去了。可惜的是這公司燒完了投資者的錢也倒閉了。老冼左思右想覺得打工不是辦法,於是就自己辦了一個家政公司,做些保姆的中介業務,生意不好不壞,剛剛能維持生活而已。

而當年同一批進醫院的同事,有的當上了院長、科主任,有的成為行業專家,個個大房小車,待遇又高又穩當,不管到哪裡還很受人尊重。

老冼說,假如再來一次的話,打死也不亂跳了,放著陽光道不走非要過獨木橋,十年跳槽一場空!

如果說老冼的人生失敗,那麼他失敗的關鍵在於盲目地跳槽。跳槽是要付出代價的,除了我們常說的重新熟悉環境的代價、放棄己有積累的代價之外,還有一些具有普適性的原則值得我們引以為鑑。

1.不要侷限於眼前的利益

最讓老冼後悔的就是當年被別人的高收入所迷惑,跟著錢走了。收入高低是相對的,暫時的高不代表以後就高,現在的低不代表將來也低。很多職業,門檻很低,但能夠越做越高;而有些職業門檻看起來很高,但不確定因素很大,做很多年後有可能越做越低。所以,除非迫不得已,不要僅僅因為多幾個錢就跳槽。很多時候,收入的高低並不應該是評判是否跳槽的唯一因素。

2.跳槽要慎重,改行更要慎重

每個人都希望從事自己“喜歡”的行業,但人的時間總是有限的,你不可能用一輩子的時間去嘗試什麼是最適合自己的。入職三五年之後,你就應當有個方向,然後沿著這個方向去規劃職業生涯。很多時候,“沒興趣”會變成“有感覺”,“不喜歡”會變成“挺喜歡”,“菜鳥”就是這樣變成專家的。

十幾年的時間,老冼先後從事過的職業有醫生、醫藥銷售、IT經理、家政服務,說起來經歷豐富,見多識廣,但每一個行當都沒有做深做透,相比起十年如一日紮根一項事業的人來說,當然沒有競爭力。

3.不要自我設定天花板

人在單位往往會產生一種錯覺,覺得好位置都被別人佔了,要往上升遙遙無期,與其被這張無形的天花板壓著,不如試試別的環境。

事實上,升遷的機會常常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業務擴張、人事變動、機構調整等,許許多多的機遇總是在不經意間來臨。

跳槽之後人們常常會發現,離開之後,原來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居然“爬到了”很高的位置,原來以為要等上十年才能當上的科主任,居然讓小師弟不到五年就當上了,自己要是不離開,這些位置哪裡輪得上他?

是的,如果老冼不離開,醫院的高管層很可能也有他的一席之地,也很有可能用不了他想象的漫長時間。遺憾的是,他早早給自己設了一個天花板,以為那是一個難以逾越的人生界線。

在這個問題上,如果你想找人參謀,最好不要找同事,身處同一個小圈子的人常常是越聊越悲觀,越談越灰心。原因很簡單,他和你的角度、高度一樣,給不了你建設性的分析,只會與你在同一個頻道上共鳴,增加你誤判的機率。

4.不要以為對岸的草更綠

人的心理總是傾向於“別人的老婆更美,對岸的草更綠”。等到趟過河才發現,原來這邊的草地也有碎石蝗蟲,也有斑斑駁駁,回頭看去,似乎還是原來的草地更有春意。

每一個單位都有問題,每一處環境都有缺陷,以為跳槽之後就能找到完美的去處,那叫天真。有許多人跳槽其實是情緒化的行為,被領導批評了一句、和其他部門對接不暢爭吵了兩次、被提拔的是身邊的同事而不是自己、年底沒有加成薪,甚至是失戀,都會讓他心生去意,以為換個環境就能換個好心情。坦率地說,這叫自欺欺人。如果總是把問題歸咎於環境,總以為換個地方就能天高氣爽,那你很可能陷入“年年跳槽,年年失意”的怪圈。

跳槽不是換髮型,不是剪剪就能出效果的。

5.成功是熬出來的

偉大是熬出來的,這句話已經深入人心。咱是凡人,不說偉大,就俗一點,說成功吧,道理一樣,成功也是要熬一熬的。

老冼顯然是一個不願意熬的人,在他看來,要熬成一個老醫生才能讓患者信任,不值得。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你沒有捷徑可走。走捷徑往往會讓人在錯誤的方向越走越遠。

兩位夥伴同在工廠做車工,一個人覺得這個工種太辛苦沒前途,於是跳槽去學管理,做生意,另一個人老老實實堅持在車間。十年之後,離開車間的那個人還在東遊西走尋找人生的座標,堅持做工人的這個人成了小有名氣的技術骨幹,老闆年年給他加薪,雖然職位不高,但薪資不亞於公司副總。

像這樣的案例在真實的職場中比比皆是,你不得不承認,熬一熬,可能比跳一跳更明智。

看懂:工作原來如此

看懂成功

可以為名利奮鬥一生,不能為名利犧牲一切

經濟學家認為,權利可以分為職位性權利和財產性權利。比如,春運期間一票難求,但如果你是一個局長,就會有人早早替你安排好軟席;如果你腰纏萬貫,只要願意花錢,也一樣可以睡到軟臥包廂;假設你的職位足夠大,便可開通專列;假設你的錢足夠多,也可以買個私人飛機瀟灑飛行。總之,職位與財產可以給人帶來權力,不必像“蟻民”那樣可憐巴巴地擠在售票視窗通宵排隊。

同樣,人們追求的另一種感覺——被尊重的感覺——也可以分為職位性尊重和財產性尊重。官場也罷,職場也罷,古今中外都是講究尊卑秩序的,“官大一級壓死人”絕非虛言。在無數場合,你都能看到下屬在上司面前畢恭畢敬,轉過頭在又在他的下級面前尊榮備至。在唯上的體制之下,上級決定著下級的前途,職位性尊重,也是對權力的尊重。

錢也可以買到被尊重的感覺。不管是迪拜七星還是天上人間,那種君王感受怎一個“爽”字了得!現在這個時代,一定意義上,金錢便是成功,富者即是英雄。縱然他有千萬個不是,但只要他擁有可觀的財產,他就會被眾多人環繞左右,就會成為一個圈子中的核心人物。而且,這個圈子的大小往往和資產的規模是成正比的,資產越大,得到的尊重就越多。

所以,權與利會成為人們孜孜不倦的追求。金錢與聲望是正當的慾望,不過,我們可以為名利奮鬥一生,但不能為名利犧牲一切,下面這段文字是因一個逝者而寫,也許能夠表達一點有關職場終極意義的思考。

張生之死

遠方的朋友在微信裡留言:張生走了。

我看著螢幕裡這行黑色的字,默默地想:死,對他或許是解脫。

幾個月之前,在檢察院和紀委的輪番看守下,張生在那棟曾經見證他的輝煌的大樓裡寫交代材料。據說張生不斷喝水,然後頻繁上廁所,最後乘看守人不備,縱身從衛生間的視窗躍下。那一刻,張生下定了去死的決心。

但他沒有死。在無數人的驚愕中,他躺到了病床上,脊椎斷裂,胸部以下全無知覺。更多的人輪番看護他,包括哭得死去活來的家人。張生似乎後悔過,向組織表示自己一時糊塗,愧對領導和親人,接下來一定會配合調查,如實交代云云。接下來的幾個月,只剩下頭腦可以活動的張生,捱過了殘酷人生的最後時光。死,大概的確是他最好的解脫。

無論如何,張生罪不至死,他只是那個腐敗國企班子中的一個,雖然位居財務老總的位置,但應該只是從犯而已。同樣被調查的人當中,大有坦然面對、起居如常的從容者,但他卻選擇了一條最不可思議、最慘烈的道路。

我總覺得,把他推向那視窗的,終究是他的性格。對他來說,失去了地位、金錢便失去了尊嚴,人生也便失去了意義。

七八年前,張生從審計員升任財務處長,再榮任集團財務老總,猶如火箭升空。他總是感慨地說提拔太快,心有不安。聽眾自然免不了恭維張總才華出眾,脫穎而出理所當然,指望日後多多提攜云云。應該說,張生是在努力剋制喜悅的,只不過升遷來得猛烈,想隱藏榮耀也變得困難。慢慢地,人們覺得張總越來越有老總的樣子了,原先一起打牌的兄弟去簽字,張總也不苟言笑,審賬時神情嚴肅,抬眼看人的次數不多,並且眼神空凌。人們偶爾發發感嘆,又覺得世間諸事原本如此,身份不同自然氣場不同,張生不過是諸多有身份並且有身份感的人中的一員而已。

事實上,我和張生接觸的兩三年裡,對他的感受也僅限於此。他追求成功,自尊而且敏感,在會議上遭遇不同意見會漲紅了臉申辯,甚至拍案離席;講究待遇,在意辦公室、電腦、用車的標準;羨慕其他成功者的生活,不甘人後地到大都市置房遷戶。這些都可以說是人之常情,儘管人們在背後會議論他“得志虛榮”,但終究這些就是成功的標誌和象徵。然而,可能正是“成功”讓張生走上了不歸路。人這一生,起伏浮沉,總歸難免,可以追求的成功應該遠不止名與利。張生離世時不過四十出頭,即使坐幾年的班房,亦不過是一段人生插曲而已,何至以死相抵?他是太看重這些了。

人在世上,除了努力奮鬥,恐怕還得多一份從容之心。晉升也罷,降職也罷,榮辱其實是別人給的評價。若是你心中自有定數,又何苦為他人的看法奔波?人人都在抱怨壓力太大,那是因為你站在別人的評判之下,活著是給別人看。何不去身離席,站在一旁笑看天高雲淡,即使身不由己,內心也該有一方恬淡。

榮也罷,辱也罷,不過幾十年光陰。《紅樓夢》中的《好了歌》早已唱盡了人生浮華,若心有所得,又何必得意時飄飄然,失意時慼慼然;又何必高處時看人低,低處時看人高。

逝者已逝。若命有輪迴,張生再生時,祝願看淡一點,看輕一點,再超脫一點。是為哀其亡靈,亦為生者寄言。

看懂:工作原來如此

看懂公司

公司是不是我的家

大約在2004年春天,國內某著名IT公司經歷了一次大裁員,一位被裁的經理以“北京農民”的網名在網上發表了一篇文章《××不是我的家》,他說:“被裁的員工事先完全不知情……當他們知道訊息後,兩個小時之內必須離開公司……我想,員工和公司的關係,就是利益關係,千萬不要把公司當做家。”這篇文章一時間被廣為轉載,原因之一是這家公司的江湖地位舉足輕重,原因之二是它強烈衝擊了“以廠為家”的傳統觀念。

當時我在一家大型國企擔任宣傳部長,在考慮是否要在企業內刊裡引用評述這篇文章時頗為糾結。我很擔心這會傷害員工的感情,也擔心領導會不喜歡這種“渙散軍心”的言論,但我最終決定引用的理由是:第一,這篇文章提出了一個值得深究的問題,對於許多當代青年來說,空洞地宣傳“以廠為家”已經顯得十分蒼白,沒有充分的論證無法讓新一代的員工信服。既然有人提出這個問題,那就索性以此為契機,來個“打破砂鍋問到底”。第二,在當時的這家國有企業仍然存在著鐵飯碗、大鍋飯的思想,“企業是我家”常常會被理解成“既然企業是我家,那它就要把我管到底”,甚至出現過員工因為下崗而提著菜刀找老總說理的事。在這樣的環境下,有必要重新認識“公司是我家”的內涵。

果然,我以“公司是不是我的家”為主題展開的討論在企業內部引發了爭議,許多人無法接受這樣的標題,我覺得必須給出一個回答,自己打的結要自己來解。所幸,接下來的一篇文章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同,無論領導還是員工似乎都可以接受我提出的觀點,那就是:公司是婆家,婆家也是家。

我的看法是,就像女孩子長大成人要找婆家一樣,人走向社會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找工作。你的容貌好、學歷高、能力強,自然要想方設法嫁入“豪門”,所謂門當戶對,就業也大抵如此。

嫁到了婆家,從此不能像在自己家裡那樣隨心所欲。在自己家,父母可以包容你的一切缺點,在婆家則要盡力表現你的一切優點。這是沒有辦法的事,因為婆家的兒媳婦很多,你想在這個家裡的地位更高、說話更有分量,就得手腳麻利、眼裡有活、嘴甜心熱,還要能夠生兒育女——要有成果!

聰明的媳婦總是認真做好每一件分內的事,面對分外的事也絕不推脫,只有敢於並且善於承擔更多的責任,才會有機會得到更多的權力。聰明的媳婦總是自己承受壓力和委屈,因為她知道在任何一個家庭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不如意,抱怨和牢騷毫無意義,她知道成功的秘訣是改變自己能改變的,適應自己不能改變的。

婆家興旺,往往是因為這個家裡的人很能幹,你要想在這個家裡出類拔萃,就必須比別人更能幹。婆家如果出現困難要分家,那些適應能力強、競爭能力強的人留下來的可能性就更大。總之,無論婆家境況如何,生存的競爭是永恆的,舒舒服服躺著享受是不可能的。允許子女碌碌無為、坐享其成的家庭早晚會衰亡。

既然嫁入婆家,你與這個家庭自然榮辱與共,因為人們會給你貼上一個標籤,就像商品上的品牌商標。你出門的時候,因為你身後的婆家,你會得到更多的便利、更多的尊重。你有麻煩的時候,婆家會成為你的依靠,會有人幫助你處理一些個人難以處理的事情。你有成績的時候,會有人為你喝彩,會給予你肯定。無論在何時,你都會覺得背後有依靠,腳下有根基。如果失去這個家庭,你會感到孤獨、失落,身如浮萍。

然而,有所得必有所失。身在婆家,就要遵守婆家的規矩,認同婆家的習俗。如果的確無法適應,離婚也是正常的。

新社會的好處之一是婚姻自由。計劃經濟時代,“婆家”是國家指定的,而在今天的社會,“婆家”可以選擇你,你也可以選擇“婆家”。過不下去了,還可以再找下家;幹得好了,多年的媳婦也可以熬成婆。一定要把終身託付給某個婆家或者一定要讓婆家包養終身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說了這麼多,有一個問題很關鍵,公司是婆家,那麼丈夫是誰呢?我想,對每個就業者來說,崗位就是“丈夫”。你肯把時間和感情花在他的身上,他自然會給你相應的回報。你對他越好,對他越投入,你們越是形影不離,越能白頭偕老。就像女人嫁了好老公,你的崗位別人不可替代,這輩子還愁什麼呢?

看懂:工作原來如此

看懂忠誠

忠誠是忠誠者的通行證

史上最成功的職業經理人是誰?關公他老人家若自稱第二,那麼無人敢稱第一。

一個替大哥打工的人,千年之後竟然成為神的化身,被無數後人供奉在大堂的中央,如此待遇在中國民間只有神仙才有。

顯然,關雲長之所以成為關公,並非只是他的高強武藝或者赫赫戰功,而是因為他的忠義——一生追隨劉備,即使身在曹營仍然心繫劉漢,縱使曹操給他的待遇豐厚也要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萬里迴歸舊主。華容道上的危情時刻,關大人又頂著壓力放曹操一條生路。

這就使關老爺忠義兩全。故事千古傳頌,關雲長逐漸升華為神一般的人物。其實,何止是在中國,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忠誠、信義都備受推崇。這其中的道理無須贅言,我們要探討的是,在職場如何定義忠誠,忠誠到底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先說第一個問題,什麼是職場忠誠?肯定不是狹義的“從一而終”——一輩子只跟一個老闆、只服務一個公司,大體來說,它包含這樣一些內容:

1.絕不出賣公司

被出賣是最可怕的人生經歷,出賣別人的人是最可恥的。這涉及做人的底線問題。有位山東的老闆,說到聘請職業經理人,幾乎要落淚,原來他高薪請來的總經理從上任的第一天起就開始複製他的公司資料,一年之後就開始暗箱操作,開辦同行業的小工廠,並且著手挖公司的客戶。這位老闆傷透了心,以至於從那以後再也不敢聘用外人擔任高管了。

2.光明行事,磊落做人

人之所以信任另一個人,是因為他知道對方接下來會做什麼。一個看不懂、猜不透、說不清的人就算能力再強,也很難獲得公司的重用。許多人常常抱怨老闆不會用人,聰明人上不去,上去的盡是“笨蛋”。抱怨者不理解的是,對於老闆來說,寧願用一個可靠的“笨蛋”也不會用一個信不過的“諸葛亮”。要讓別人認可你的忠誠度,首先要卸下你的包裝和偽裝。

3.不搞“身在曹營心在漢”,不要腳踏兩條船

關雲長“身在曹營心在漢”那可是有言在先的,所以曹孟德雖無可奈何但心生尊重。而我們現實生活中更常見的情況是:一面口口聲聲表示效忠公司、效忠老闆,一面悄悄地尋找“新出路”、“新機會”。當然,追求更好的機會、更高的待遇原本無可厚非,但兩面三刀的行為肯定讓人不屑。

4.不會斤斤計較,不會動不動談條件

工作要有長期的打算,而不是做一天算一天的打短工心態。短工只需要談好價格,不考慮將來,不涉及忠誠。當然,短工也永遠不會成為東家的骨幹,有今天沒明天的人怎麼能委以重任呢?

5.做一個有感情的人

人與人之間,除了利益之外,還是有感情的。職場不是赤祼祼的交易場,人也不是冷冰冰的機器,相處久了,像兄弟、家人、朋友一樣互相依賴、互相取暖是應該的,也是正常的。所謂忠誠,在很大程度上是情感的體現。我們無法想象,一個拒絕感情投入的人,如何能贏得別人的忠誠?

如果說忠誠是一種付出,那我們會問,它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在職場,這個問題實在太簡單不過,忠誠給我們帶來的是機遇。

對任何一個公司來說,下屬可以能力差,可以脾氣大,但不能不忠誠。只有被公司認為具有忠誠度的人,才會獲得培養和提拔的機會,才會獲得進一步發展的空間。

假設忠誠是一種投資,那麼它就相當於天使基金,在你不經意的某一天,突然得到數以百倍的回饋。更重要的是,忠誠的投資堪稱終生受益——人們會始終信任、欣賞忠誠信義的人,被認可的忠誠是人生的一張金質通行證。

忠誠不但表現為員工對企業忠誠,也表現在人與人之間的忠誠。一家隸屬於某集團的分公司因為行業洗牌解體了,但當年一起合作的同事仍然保持著良好的私人關係,逢年過節總要聚一聚。但是,當年的T總卻從來沒有被邀請加入,大家說起他,總是從鼻子裡哼一聲表達不屑。原來,這位前任的T總在公司面臨困境的時候,不肯主動承擔責任,反而動不動搞些小動作,想方設法證明班子的其他成員不努力、不配合,甚至當大家共同決策的報告被集團否決之後,他立即向集團領導寫信表示那不是他的立場。這樣的人不但被所有的同事唾棄,也最終被集團拋棄。

同時還要在這裡強調的是,忠誠並不意味著人身依附,千萬不要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為了表現忠誠而成了鷹犬。

我下面描繪的這個人物,在現實中是能夠看到原型的。

小邢一上班就找到開發部趙經理,催要部門工作總結。趙經理說:“對不起,這兩天確實活太多,我晚上加個班,明天交給你好嗎?”

小邢皺起眉頭:“陳董已經交代過了,今天必須要的。”

趙經理很為難:“給你添麻煩了,不過我今天確實交不了。我會向陳董解釋的。”

小邢的臉拉得更長了:“這不是解釋的問題,既然有制度就要按制度辦。如果今天交不了的話,就要列入考核了。”

趙經理的臉也拉長了,口氣驟變:“你愛怎麼考核就怎麼考核吧,悉聽尊便!”

小邢沒想到趙經理口氣這麼硬,看周圍人的眼神,都含著敵意,一時語塞,便丟下一句含含糊糊的話,灰溜溜地走了。

趙經理仍然站在原地,恨得咬牙切齒:“什麼東西,比看家狗還噁心。”

這句髒話激起大家的共鳴,開發部一時成了小邢的聲討會現場,大家一一回顧他的種種“劣行”。比如,每天上班站在廠門口監督打卡,那神色就像是居高臨下的包工頭,隨時等著你犯錯,然後撲上來抓你個現行,就差手上沒皮鞭了;又比如,不斷出臺管理檔案,事無鉅細都要納入“考核範疇”,連上洗手間也明文規定“不得超過五分鐘”;再比如,動不動就陳董長、陳董短,總是表現出對陳董的無限忠誠、無限崇拜,而且還非常喜歡抬出陳董壓人,好像他就是陳董的化身。

看到大家聲討得激烈起來,趙經理倒冷靜下來,讓大家別說下去了,他說:“小邢這個人其實是一個認真負責的人,只不過工作方法太不合適,也缺乏溝通的技巧。人各有活法,他這麼做,也是體現對公司對老闆的忠誠。互相理解吧,我們也不要說得太過分了,剛才我罵他的話收回,下不為例。”

趙經理的話使大家平靜下來。的確,平心而論,說到對公司的忠誠度,小邢的表現無人能及,只不過這種表達方式,實在有點讓人難以接受。

事實上,即使站在公司的立場,也不要樹立小邢這樣的榜樣,他的工作方式在客觀上不會增強公司的凝聚力,而會激化矛盾,讓老闆和員工成為對立面,他對老闆表達的忠誠恰恰會損害老闆的形象。

轉自公眾號:有料共享匯

標簽: 老闆  忠誠  婆家  一個  跳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