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2000元一晚的酒店貴嗎?你若讀懂了“感知價值”,真不貴

作者:由 濁水溪邊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22-12-02

十一假期去上海了,世博園、南京路、外灘、陸家嘴。。。​

在外灘人潮中和朋友商定住宿時,正好經過上海和平飯店(上海地標性建築)

好奇心驅使我開啟手機查詢了和平飯店的住宿價格,當晚最低房間居然只要2200元

奇怪,為什麼一個住200元酒店的人會認為2000元的酒店便宜呢?

2000元一晚的酒店貴嗎?你若讀懂了“感知價值”,真不貴

這就是今天要分享的主題:

使用者的感知價值

上期文章中,筆者提到過“

消費者要的不一定是真正的價格優惠,而只是一種優惠的感覺

如果把這種感覺標準化、具體化,就是使用者的感知價值

2000元一晚的酒店貴嗎?你若讀懂了“感知價值”,真不貴

書本上把貨幣稱作一般等價物,買賣雙方的交易過程又叫作等價交換

要想消費者痛快地付費,就要讓他感受到自己能獲得的利益一定大於或等於自己付出的成本

我們把上述過程標準化後就成了:

感知價值=感知利益/感知成本

要提升交易過程中的成交機率,就需要提高使用者的感知價值,即

提升使用者的感知利益

或者

降低使用者的感知成本

如果套用行業術語的話:

感知價值≈價效比,其中:感知利益≈性,感知成本≈價

只是不同於小米主打的價效比,這裡的“性”與“價”可能包含更多的元素

2000元一晚的酒店貴嗎?你若讀懂了“感知價值”,真不貴

如何理解產品的感知利益呢?

即使用者能很直接地感受到的產品帶來的利益

以主打價效比的小米手機來講,感知利益就是其基礎功能,例如:MIUI系統、拍照、續航、驍龍處理器。。。

2000元一晚的酒店貴嗎?你若讀懂了“感知價值”,真不貴

當用戶產生“僅僅花1000多元錢(感知成本)就能買到一部功能完備(感知利益)的手機”的感覺時,這就離成交就不遠了

當然,功能僅僅只是感知利益中的一項

感知利益總體上來說可以分為三個維度:

功能、體驗、品牌

功能層次的利益是最基礎的,體驗層次的利益是滿足功能之餘的附加值,品牌層次的利益則是脫離於產品本身,強調精神文化

因為不同的產品需要面對不同的使用者群體,所以同一產品主打的感知利益點各有不同

以咖啡產品為例:

速溶咖啡主打的是功能層面(學生青年),強調能提神解乏

瑞幸咖啡主打的是使用者體驗(都市白領),強調便捷實惠

星巴克則是主打品牌地位(老闆高管),強調環境氛圍

2000元一晚的酒店貴嗎?你若讀懂了“感知價值”,真不貴

即使同一產品,面對不同的使用者群體,主打的感知利益點也不

再回到小米手機:

最初的小米手機都是主打價效比的,動不動就來跑個分,和友商比比,強調其高效能,低價格

獲得成功後,小米又向高階發起了進攻

推出了note系列、mix系列(3000元以上),同時將主攻價效比的責任交給了紅米系列和小米系列(2000以內)

2000元一晚的酒店貴嗎?你若讀懂了“感知價值”,真不貴

不同的產品系列對標不同的使用者,主打不同的感知利益

如果再把感知利益細分:產品利益、服務利益、形象利益、心理利益、經濟利益...

2000元一晚的酒店貴嗎?你若讀懂了“感知價值”,真不貴

如何理解感知成本呢?

即使用者在獲取產品時需要直接付出的成本

最常見的感知成本就是金錢成本,這也是為什麼一遇到生意不景氣,就有商家選擇透過降價打折來促銷

當然感知成本遠遠不止金錢成本,否則,降價促銷的營銷方式也太輕鬆了吧

感知成本有哪些呢?

金錢成本、形象成本、決策成本、行動成本、學習成本...

金錢成本:

10000元的商品打8折出售和直降2000元出售,儘管優惠力度一樣,但大多使用者都會選擇後者,但因為感知成本更低

形象成本:

大學裡做兼職派發傳單很正常,很多同學都想掙一份零花錢,但又放不下自己的臉,所以就誕生了穿玩偶外套發單的場景

2000元一晚的酒店貴嗎?你若讀懂了“感知價值”,真不貴

決策成本:

我們去飯店點菜時,常常看著幾頁的選單翻來翻去,不知所措,但聰明的商家就會在部分菜品後面標註“爆款推薦”或者“新品推薦”

行動成本:

之前的手機app初次使用時都需要註冊填寫暱稱、郵箱、電話、密碼等一堆資訊,產品拉新很困難,現在絕大多數手機app都可以使用微信賬號一鍵登入

學習成本:

PS是專業級的修圖軟體,功能上無可挑剔,但是複雜的功能面板、繁瑣的操作讓不讓使用者往而退卻,當然,這也帶給了美圖秀秀生存發展的機會,傻瓜式的一鍵修圖操作

總之,只要是感知成本,就一定遵循成本付出最少化原則

2000元一晚的酒店貴嗎?你若讀懂了“感知價值”,真不貴

我們現在再來理解下這個公式:感知價值=感知利益/感知成本

這其中有3個關鍵點需要熟記

1. 感知價值是使用者對於感知利益和感知成本的一種主觀衡量

,不同使用者對同一產品的感知價值或許不同

例如:如何選擇3000元的小米旗艦機與10000元的Iphone11

有的使用者想省錢(感知金錢成本),選擇小米

有的使用者想炫富(感知品牌利益),選擇蘋果

有的使用者之前一直用MIUI系統(感知學習成本),選擇小米

有的使用者需要玩大型手遊(感知功能成本),選擇蘋果

有的使用者正好遇到小米做活動贈送藍芽耳機(感知體驗利益),選擇小米

2000元一晚的酒店貴嗎?你若讀懂了“感知價值”,真不貴

2. 感知價值下的各個元素是動態變化的

同樣以如何選擇3000元的小米旗艦機與10000元的Iphone11為例

使用者為了省錢選擇小米,但下班後突然中了100萬彩票,又會立刻選擇蘋果

使用者為了玩遊戲選擇蘋果,結果最新報道蘋果手機玩遊戲過程中總出現發燒、閃退現象,也會改變使用者的選擇

3. 感知價值是從消費者的感知角度出發,並不是企業角度

因為最終付費的是消費者,盈利的企業家,所以產品的感知價值一定是從消費者角度考量的

以諾基亞為例:

10年前,諾基亞是手機界的霸主,防水、防摔,現在,從企業角度來講,諾基亞的效能、工藝肯定比10年前有提升

2000元一晚的酒店貴嗎?你若讀懂了“感知價值”,真不貴

但時代早已不屬於它,因為消費者的需求變化了,除了情懷,諾基亞已經不再有足夠的感知價值讓使用者付費了

2000元一晚的酒店貴嗎?你若讀懂了“感知價值”,真不貴

簡單總結下文章的要點

☑ 感知價值=感知利益/感知成本

☑ 感知利益:功能層面、體驗層面、品牌層面

☑ 感知成本:金錢成本、形象成本、決策成本、行動成本、學習成本。。。

☑ 感知價值是使用者對於感知利益和感知成本的一種主觀衡量

☑ 感知價值下的各個元素是動態變化的

☑ 感知價值是從消費者的感知角度出發

以上

(文中圖片來源網際網路,侵刪)

2000元一晚的酒店貴嗎?你若讀懂了“感知價值”,真不貴

2000元一晚的酒店貴嗎?你若讀懂了“感知價值”,真不貴

2000元一晚的酒店貴嗎?你若讀懂了“感知價值”,真不貴

1。

1塊巴掌大的理髮廣告,卻暴露了4條營銷問題。。。

2。

為什麼你的產品很好,但使用者就是不肯買賬?

標簽: 感知  成本  使用者  利益  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