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如何看待已經出道 20 多年的水木年華加入 95 後新成員?你對水木年華都有哪些回憶?

作者:由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22-10-28

如何看待已經出道 20 多年的水木年華加入 95 後新成員?你對水木年華都有哪些回憶?匿名使用者2022-10-28 17:03:29

水木年華先後經歷過 4 位成員

2001 年 4 月水木年華正式成立,成員為盧庚戌,李健。

2。 2002 年 5 月,二專《青春正傳》發行,李健離隊單飛。

3。 2002 年 9 月,繆傑姚勇加入水木年華。

4。 2003 年 3 月,姚勇退出樂團迴歸網際網路公司。

去年,已經出道 20 年的民謠元老水木年華,加入了一位 96 年的清華學弟陳秋樺,新成員無論年齡還是閱歷都與兩位老成員相差甚遠,你如何看待他的加入,會給水木年華帶來哪些變化?你對水木年華都有哪些回憶?

如何看待已經出道 20 多年的水木年華加入 95 後新成員?你對水木年華都有哪些回憶?2022-10-25 22:52:14

我第一次聽水木年華的歌曲是在CCTV6,同時段播放的電影是《女大學生宿舍》,這兩者搭配,成為了那時的我對大學生活最美好的想象。而如今,我已經大學畢業五年多了,一些情懷可能只剩下了回憶,我想其他聽眾也都有自己的變化,它適合成為一個回憶中的標誌。

曾經有個營養過剩的23歲音樂產品經理評價水木年華為油膩,引起網友極大憤慨,但實際上,作為跟水木年華一個時代的人而言,看到這種評價已經就像第一次遇到小孩叫自己叔叔而不是哥哥一樣,充滿了苦笑與無奈,時代確實變了。

如何看待已經出道 20 多年的水木年華加入 95 後新成員?你對水木年華都有哪些回憶?2022-10-25 17:19:05

水木年華上一次獲得“出圈”級別的民間討論熱度,應該還是在參加《樂隊的夏天》時。

因為一個二十三歲的“專業樂評人”對他們發出了“音樂變得如此油膩”的評價,水木年華是否油膩,音樂有沒有“油膩”可言,以及“沒了李健的水木年華我一首也不想聽”,等等話題,站到了外界的視野裡。

事實上,雖然那位“樂評人”的說法實屬無理之極,但其內容及延伸開去的討論話題,卻有些切中了水木年華,以及與他們同屬於民謠/搖滾範疇的創作者面臨著的,很多主客觀現象。

水木年華打出名氣時,便帶著兩個標籤:高等學府背景,民謠風格。前者讓他們的個人顯得文人氣度,後者讓作品的編排走向簡練質樸。一切,從音樂的技術到文字,再到非音樂的層面,都是“純”的質感。從他們的前兩張專輯中,聽者可以輕易地帶入情感,找到自己的最“純”一面,彷彿趙雷唱的“你憂鬱的白襯衫,青春口袋裡面的第一支香菸”。

不得不承認的是,這種對於“簡單”青春的觸動感知,以及相應反映出的——或許可說是“廉價”——自我感動,是大部分人所共通的屬性。而民謠,特別是校園風的民謠,不帶有一些城市民謠裡那種“嘿果兒他是六九之王”或“寶貝人和人一場遊戲”的公然耍流氓還抵賴的“瀟灑文藝範兒”,從簡化的配器與結構,到明瞭直給的態度表達,是觸發這種自我感動之共鳴的良好途徑。

然而,聽眾對創作者的共鳴,對作品的投入,很大程度上並不僅僅依賴於音樂,還包括了雙方在人生經歷上的吻合度。如果作者也處於物質平庸、初涉江湖的階段,他們的情感表達會被認為是真摯的。而一旦這兩點隨著事業發展而變化了,創作者多半會得到“虛情假意,油膩做作”的觀感。

這種現象,在格外講究“精神”或“真誠”的搖滾與民謠圈的受眾之中,尤其顯得突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這樣說:很多搖滾或民謠的聽眾,比起“從音樂作品裡獲得什麼”,更優先的是“從音樂人身上找到什麼”。人對人的共鳴重要性,大於音樂對人的影響重要性。

“假搖滾”,“沒精神”,“別沾邊”,代表了商業化成功的搖滾人的反饋聲音。而民謠界也是如此,富了的馬頔等人,未必還能得到當年人們口中的“誠懇感人”。

這也就解釋了水木年華為何在年輕“樂評”人眼中變得“油膩”了。作品還是那些,但你早已經比當年又長大了二十歲上下,且身材和社會地位全已步入“臃腫的中年社會砥柱”階段。這樣的姿態被拿來和當年那兩個新卒業生相比,形象當然完全不同。“發福中年硬蹭青春純情”,就引匯出了“油膩”的臨說法。

這不單是水木年華的境況,幾乎所有成功了的搖滾和民謠音樂人都多少遭到過這般說辭。

當然,從音樂而言,水木年華也在進行著改變。從繆傑加入開始,作品的流行——這絕非負面定義——性,電子元素,鼓點節奏,包括文字內容,都有了更豐富的嘗試。他們在想辦法做出“不躺在老風格認知度的基礎上”的作品,滿足自己對音樂的想法,客觀上也就靠攏了實際年齡。

然而,當作品轉型時,創作者往往又會被給到“強行改變”“不是原來那感覺了”之類的評價,再一次引導成“油膩”。水木年華後面的幾張專輯,便是很好的例子。

”二十三歲樂評人”對水木年華的態度便是如此,他顯然已經無法和臺上的兩個大叔,產生任何有說服力的共鳴了。如果他對後者的認知是停留在二十多年前,那麼他無法認可眼前“功成名就+浸泡世俗”的兩個中年人的“純真”,只會覺得對方在拉低年齡,從而試圖與自己持平。如果他接收了更新一點的作品,那麼他會認為“風格商業”“不純粹了”,或者對如《青春再見》這樣的“中年人緬懷青春”之作,感到“刻意造作”。

改了油,不改則是另一種也油。而這種種問題,或許不是“加入一個年輕新人”,帶入一個看上去的“純真共鳴途徑”,便能輕易解決的。畢竟,根本問題不是有沒有新人,而是有沒有老人。

而從另一個更側重於音樂本身——-而非顧這個看那個的“服務業”——角度上講,其實“有沒有誰”都無所謂,壓根就沒有什麼問題。

如何看待已經出道 20 多年的水木年華加入 95 後新成員?你對水木年華都有哪些回憶?2022-10-25 17:29:18

對於水木年華而言,成員更替其實並不算是新聞,畢竟此前已經先後經歷過四位成員。而此番陳秋樺的加入之所以受到格外關注,或許是因為他讓人感到意外。

一方面自然是年齡。96年的清華學弟進入到出道20年+的民謠元老,如此年輕是如何被選中的?以及,年輕的他是否可以勝任角色?另一方面是因為神秘,他的音樂造詣如何?他有過怎樣的音樂經歷?諸如此類,都是未知數。基於以上考慮,如今全新陣容的水木年華到底能夠成就怎樣的音樂,確實是容易讓我們感到疑惑的。

不過,專輯《手裡的吉他是治癒世界的槍》的發行可以打消所有疑慮,讓你再次確認,水木年華就是校園裡最後的理想浪漫主義堅守者,並且,他們既不守舊也不刻板,敢於嘗試和突破。

總結而言,現在的水木年華是這樣的:

他們高度獨立。不止是原本的創作以及樂器演奏,如今在編曲與製作維度都有完全由他們三人包辦。值得一提的,專輯《手裡的吉他是治癒世界的槍》裡所有曲目的編曲都有陳秋樺的貢獻,在創作能力之上他顯露出充分的音樂人屬性。所以關於水木年華的確切定位,不是三位歌手的組合,而是三位音樂人的聯盟。獨立所帶來的就是鮮明風格化。“校園民謠”的風味始終強烈,而在此基礎上,今次的水木年華似乎是越來越放開,諸如《驕傲的賭徒》《草莓時光》《啦啦啦我愛你》這類歌曲都在顯示,他們在詩意與溫文中還富有能量和帶動力。這種特質特別契合現場氣場,所以,除在音訊中與優美且動感的音樂互動外,現在最適合感受水木年華音樂的場景就是Live Show。

接著就要談到他們的強烈感染力。水木年華有著明顯的樂隊化趨勢,藉由年輕成員加入的契機,從形象外表到音樂核心,他們都嘗試著變化,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是顛覆性的改變 。至少,他們顛覆了常規認知裡“老組合”固步不前的印象。這是需要足夠魄力的。水木年華完全可以按照既定的路徑進行保守的音樂生涯延續,而現實是,他們在積極打破平衡。當然,這種打破是有根基的,即,始終都圍繞著水木年華的音樂屬性做文章,你會發現無論怎樣搖滾陣仗的歌曲,其中翻騰出的都是最標誌性的人文氣息。所以,年輕成員為水木年華所帶來的,不是盲目的熱血,而是更加清醒的自我意識。

因此,雖說新人陳秋樺年輕,但他卻與盧庚戌和廖傑融合的程度極高,似乎不需要額外的磨合就已經達到完全融入。這種狀態對於音樂創作而言極其有利,而專輯《手裡的吉他是治癒世界的槍》正是表明了,年齡的大跨度和音樂經歷的不同並不成問題,反而成為產生化學反應的良好基底。

新成員加入是音樂表達方式的多元化,是演唱人聲的豐富化,更是水木年華髮展新階段的開啟。在三人樂團的作品中我們會逐漸領悟到新的音樂思路,直接的聽感刺激,內斂的情感觸動,再加上厚重的文藝底蘊,最終形成層次感突出的作品。這樣的音樂,兼具青春的肆意和成熟的自如。

標簽: 水木年華  音樂  民謠  搖滾  油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