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為何進食障礙幾乎無法治癒?——3年all in復發真相及目前存在的諸多錯誤認知

作者:由 江鶴羨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21-11-07

十月,進食障礙曾一度上了熱搜。

少女神婆婆

,身高1。62,曾因瘦至28公斤病危進入ICU,並於五月在上海辦了國內首個身材焦慮展,為此她成為公眾人物,也成了“進食障礙專業科普作者”。

我幾乎看遍了她釋出的所有影片科普。大部分都是書本上的專業講解或分類,佐以親身經歷,乍一看很有說服力,其實是存在很大問題的。我不否認她確實是擺脫進食障礙這個惡魔了,但她的問題在於,她自身在這方面的實踐還太少,自己並沒有太多經驗,她雖然瘦得很極端,這份痛苦也是真實存在的。但她中間的過程是直線式的,沒有很大的顛覆性,在那種極致到極點時突然就一點靈光閃過,學會和自己和解了,然後就辦展成了網紅。

她確實已經掌握了和食物共處的訣竅,也獲得了生命的智慧。她的見解及處理反感對她自己,是成功的且適用的。但說實話,神婆婆根本不具備科普甚至提供有效改善建議的能力。她的那點分享只是停留在自己身上,對於我們這個大圈子而言,這種故事太多,但是她的經歷實在太單薄,也做不到與其他人感同身受。她自己都不知道怎麼處理好不同情況的患者,甚至連這個病的運作機制都不清楚。她只是看了幾本書,做了倆調查,但究竟病因是什麼,如何有效根治,她自己都還在探索道路上呢。

說白了,她並不瞭解進食障礙這個病,也沒有任何臨床經驗,只會依據書本來機械暴力定義,再加上自己主觀臆斷的猜測。這個病在我看來根本是不可能科普且分類的。因為第一,嚴格來說,它就不是心理異化導致的疾病。第二,目前臨床上對這種病只是強制介入,並不存在有效根治這一說,也就是技術不成熟,更不用提能夠精確把握病理機制或病因干涉。他們更多隻是根據現存少數樣本進行解構分析,最後,掌握小部分原因和方法,就認為自己可以代表這整個群體,這是非常片面的。甚至對於某些有名的醫生專家,我仍舊保持我的立場。我並沒有說我就有資格進行發言。但我想說的是,他們這樣的主觀科普是存在很大問題的。對此,我只能認同其部分觀點或內容,對進食障礙患者小部分群體有作用。

並且說的再簡單粗暴一點,我不認為那些對於進食障礙的研究資料對個體有特別多的參考價值。我記得up主“健身流言終結者”曾說過我認可的一段話:餓不餓饞不饞,我不需要任何專業研究告訴我,這些都是個體化的感覺。而且本身這些資料也是建立在不同患者的基礎上得到的。最有資格發言的當然是患者。

其次,就神婆婆提出的all in概念,我想簡單評價下。首先,我本人,身高158。5,18年因節食催吐瘦至37公斤,並導致酮體過高(+++)引起飢餓性酮症入急救室輸液觀察。一天一夜後脫離危險,後來正常吃飯時由於過度飢餓引發報復性進食,由厭食症轉為神經性貪食症,並引起暴食行為。最後在巧合下,遇上了一段愛情,暫時性轉移注意力,在放棄催吐all in一段時間後,體重恢復正常(50kg)。

自此三年沒有復發,直到今年10月,因各種壓力導致胃口變差,有幾天未進食。恰好碰上生日朋友買蛋糕奶茶為我慶生,三年來首次暴食嘔吐。自此,催吐沒停過,我甚至開始想要步從前老路,體重開始下跌,我復發了。

我是三年all in復發者。但並不是否決all in其存在價值。但我想從四個問題入手,為各位講明白進食障礙整個機制,及不同階段、不同情況的進食障礙患者存在問題,並給出我自己的建議。聽不聽在你們。

一、all in有用嗎?

暫時有用,長期來看效果不大。為什麼這麼說?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觀察過心理變化?有些患者為什麼能夠all in恢復正常?但是後期就反反覆覆?這心理很簡單。因為他們已經美美地瘦過了,內心獲得過極大滿足感。大部分BMI低至15及以下的,一般都能all in成功,當然並不是說沒有任何反覆,而是相對容易做到。個體情況非常複雜,只能說一個大致佔比。折騰那麼久,身心俱疲,也想換換心態過過正常日子了。這就和在城市裡壓力大,厭倦塵世喧囂,去隱居修行換換心情。但是真的能堅持隱居到老麼?顯然這類人少之又少。等住久了又想念塵世時,再回去。就這樣。這部分擁有相同心理的患者也是這樣。擁有過瘦和“美麗”了,達到過目標,暫時也可以放過自己了,一直繃著一根弦誰都受不住。

但為什麼all in正常後仍會復發?因為根本觀念沒有改變。想瘦的人一定會在某個點被觸發執念,或遇上壓力時想繼續掌控自己的身材。他們會開始懷念過往所得,因為瘦獲得的虛榮感重新包裹自身,這種意識重新激發時,是很強大的一股能力,就會摧毀建立的平衡,最後又重新走上進食障礙的老路。

獲得瘦之後會帶來極大的滿足感,這種滿足感會不斷生產更多的慾望,讓他們在這條路上一去不返。我們把這種現象稱為“心癮”,也就是習慣易改、身體易復,唯有觀念不變就真的是亙古不變。什麼研究都不好使。這就是心念的作用。那些願意嘗試all in的患者,必然是跳過黃河以後才能回頭的。一般沒有瘦過的人,很難放下這種執念。

對於僅僅是由於壓力而情緒性進食的患者來說,其實不存在這些問題、all in的效果則更有用。但是在恢復初期,並不建議直接all in,all in一定要等到找到飢餓感的平衡時,再去all in,否則易演變為新一輪暴食。開始恢復時最好可以記錄飲食,可以借鑑和過去飲食量相似者的食譜及食量。

進食障礙心理機制

簡單說說進食障礙患者的通用心理機制。個別有出入的地方自行調整或作補充。首先,患者本人對於自己發病整個過程認知清晰,甚者就是以此為目的去努力,他清醒且冷靜地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會有什麼後果。是一場有計劃、不擇手段的謀劃,堅決果斷且極度自我。

患者內心有很強烈的衝突,但對外呈現絕對防禦姿態,並不會被外界所幹擾。患者一般三觀正常。而對於很多科普所謂“對自我認知產生偏差”、“身材焦慮導致心理異化”則完全錯誤。大部分患者是能夠明確自身行為正確與否、產生後果嚴重性,甚至是胖瘦的正確定義,與正常人毫無差別。但由於外界因素,導致認知和實際行為差異加劇,反覆折騰。

一方面,患者完全知道解決方法及心態調整,一方面甘願沉淪其中,為目標繼續墮落,並使自己處於這種搖擺不定、失衡的兩難選擇中。不過要注意的是,患者一般對外對內不一致,對外展現永遠都是正能量的一面,任何正能量的觀點都是他們的立場。甚至這點也不僅僅在進食障礙群體之中存在,在目前的減肥群體裡也相當盛行。諸如,常說“胖點沒事自信最美”,實則多少人心中根本不會真正認同,嘴上說好,內心仍舊覺得如果瘦點也許更好看。因此,主流佔比仍舊會偏向瘦或偏瘦審美。而進食障礙受主流審美或人類潛意識根深蒂固的審美錨點有關。

因此,我們接下來來說第二個問題。

二、得病多久能夠治癒?

就一個字,等。等奇蹟。誰也說不準。但大比例以失敗者居多,複發率高達50%。可能得病一年半載,經過干涉治療後有好轉現象,但在未來某個點一定會因為某些事情打破這種易碎的平衡,導致復發。

三、治癒率多高?

佔比極低,大約30%永不復發,能夠根治。大部分患者總是在恢復正常機能後,反覆暴食厭食催吐及各種報復性行為交替進行,不是偷吃偷吐就是瘋狂肆虐自己,難以自控。進食催吐暴食會有成癮性,由成癮性行為長年累月形成不良習慣,最後這種習慣會進階為強迫性行為而失控,演變為一種強迫症。俗稱“不吃點啥吐點啥就坐立不安”,就如戒斷反應般難以自持。

進食障礙患者中,常年習慣性催吐行為佔比僅25%左右,以不催吐者居多。追究其病因,源於患者本人內心意願所導致,而非心理異化或存在心理障礙。患者幾乎全部都是思維正常的健康人,只是為了達成目標這麼做,從根本上來講甚至很正常。為了病態瘦,所以不吃或催吐或過度運動或吃清腸丸。其原因就是心態,即他們想不想那麼做、想怎麼做,與其他任何方法無關。

能夠被勸退者少之又少。這類人的特點就在於固執己見,大部分患者除了當面笑笑、口中答應,根本不會聽從。就像不吃飯屬於患者個人意志的選擇行為,對他而言,吃不吃飯是自由選擇,其他人無權干涉這唯一的自由。因此患者不想放棄減肥行為的心念才是關鍵,他願意一條道走到黑,任何方法都是無效的。包括干涉藥物百憂解等,它只是輔助改善心情或狀態,對於個人正念的建立或養成,沒有任何作用。外在藥物是不可能暴力介入自由意志的。對於這部分群體,治癒率甚至低至0%。

總而言之,就一句話,治癒率非常低,均難以根治,死亡率非常高,對於多年極端患者,一般結局都是死。

四、究竟應該怎麼做才能痊癒?

首先我不能給出一個100%有效方案,因為個體差異實在太大,而且病因不同,我不推薦大家跟著某個博主、專業研究學,一定要嘗試找到適合自己的。結束一場戰爭要比發動它艱難得多。你需要慢慢設立針對自己的個體化計劃,對於住院,我更偏向於自愈,當然並非說住院無效,因為這裡不是私人定製,所以我沒法對應到所有人,我只能說個人建議,自救其實是最合理、最實惠的方案,特別是對於經濟並不好的群體。只能選擇這一條方案。

治癒時間兩年起步,這是大多數人群。而對於少數人來說,只需要一個契機或一份力量即可。這種痊癒講究天時地利人和,也根本不需要研究。好了就是好了,是不需要理由的。好不好患者本人是最清楚的,學會誠實地對待自己,不要自我欺騙就可以了。最主要的核心,就是心念的轉變。

可以去看那些痊癒的患者,他們大部分都是心念的力量,而什麼方法都只是輔助,一旦心釋放之後,無論你是否規律飲食,你都不會再陷入這種泥潭中去。而諸多復發者,其實均是沒有真正走出來的結果。他們都已經學會了自欺欺人。這是最明顯的特點。

過程是極端痛苦,讓人難以動彈的。但我要說的是,想要徹底痊癒只能靠自己。很多人把自己的路堵上了,不給自己機會,花了很多錢在治療上、暴食上、瘦身上,眼裡什麼都看不到。這是問題所在。寧願走在懸崖邊,自己心裡如明鏡一般,什麼都清楚,但就是不願意回頭。對進食要麼過度要麼不足,患者故意忽視現實,他不是看不見,他正是看得見才會那麼做,因為這就是他的目的。這些想法都是極端且偏執的,但是你告訴他正確的,他也不聽,並不是他有心病,大多數人就是不想聽,這種情況怎麼幹涉都是無效的。

進食障礙在我看來本身就不算心理疾病,而是小眾群體的集體減肥效應。如果硬要分類,你也可以說是類癔症的玩意兒。但無所謂分類是什麼,但這種定義毫無意義。人是動態的,不是死的,進食障礙並不是沒有縫隙地存在於生活中。當你意識到這一點你就明白,你不是病了,你就是想法偏激。人性單純的黑暗面在這一刻被激發。雖然這個黑暗面是面向自己的。

我不認同把進食障礙患者的行為或外在表現進行清晰界線的劃分。因為大部分患者是有多重行為疊加構成的,同樣胖的兩個暴食症患者,未必目的相同,暴食時間長短也未必完全相同。僅僅以暴食症、神經性貪食症以及神經性厭食症來區分,未免太過草率。但若要精確定義,但也不可能。每個人身上都會出現交替行為,這是我認為最複雜的地方之一。這種動態變化,不足以找到某些詞語來囊括。因此我仍舊按照目的+行為的方式對不同患者進行劃分。

進食障礙階段:分類

第一種階段,瘦至死者。

顧名思義,以病態瘦為目的行為者。目的論以自我為中心。“瘦”是他投射的自我。這一階段人主動所做的一切都為了這個虛構自我中心,根據行為不同可以劃分為拒食、強迫性清除、補償性自虐。拒食,即拒絕食物,並非厭食,厭食只是其過度部分,對食物的情感並非僅僅厭食一種。還有暴食上癮、強迫性拒食等。但這部分患者主要長期以拒絕進食為主要表現。這是極其複雜的機制。

強迫性清除一般表現為,節食或進食催吐。患者會攝入正常或低於正常食量的卡路里,並在進食過後進行暴力催吐行為。當然催吐分為多種催吐,這裡不作具體介紹。這裡補充說明,為什麼不存在暴食催吐。因為暴食者一般無法吐乾淨,導致體重無法下降,這個時候目的論會逐漸發生改變。這部分患者會慢慢轉變成另一種型別的進食障礙。但是當他們繼續重複上述行為時,就又迴歸隸屬這一範疇。

補償性自虐通常並不是主流,只是拒食或強迫性清除的富餘或附帶。通常不會獨立存在。多以過度運動、自殘(束腰、包保鮮膜等)、使用各類藥物(減肥藥、清腸丸)等為主要行為。

上述皆並非單獨存在,只是對不同行為進行階段分類,但是瘦至死階段患者中,大部分三種行為都有所涉及,來回交替。但主以一種表現形式,輔以其餘兩種形式。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其比例多以6:3:1存在。偶有浮動或切換主導模式,但是佔比依然不變。

第二種階段,發洩者。

即此階段、患者會由於壓力過大、情緒崩潰等諸多外界因素導致,目的以發洩為主。這一階段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發洩和釋放。在釋放中得到某種快感、滿足感或安全感。他的大腦中沒有任何思考,擁有的僅僅是那一瞬間的爽感而已。根據其行為不同可以劃分為情緒性暴食及暴力型清除兩種。當然這一階段部分患者仍存在補償性行為,但是均為附帶,在此自行歸類,不做具體論述。

情緒性暴食一般表現為:一次性攝入超出患者正常食量的行為。注意不是超過同齡人或同等個體的正常群體,是超出患者本人的正常食量。對於暴食的定義應當是基於個體自身而言,而並非對應進食障礙中存在的同級鄙視鏈進行比對。個體暴食僅僅需要對個體負責,而不用向任何人申請“暴食許可證”進行證明。因此此時只需要問自己的內心,是否屬於暴食行為即可。排除自我欺騙的情況下,患者認為是就是。如涉及自我欺騙,則需要根據進食量的多少,重新定向至瘦至死者的強迫性清除,或單純進食上癮。

暴力型清除一般表現為:一次性進食大量食物並進行催吐。暴食行為是為了最後的催吐,催吐是為了快感和發洩,因此這一行為表現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獲得催吐時的釋放感。暴食行為歸因更為複雜,甚至很可能是由瘦至死階段衍生出的部分。患者不可能永久保持一種階段的狀態,因此是不斷交替進行的。此處只是暫做分類。暴食可能由於節食後飢餓、進食失控、進食上癮、上癮成性四階段所構成。

1、節食後飢餓。

患者由於採用節食減肥導致過度飢餓,繼而引發暴食行為。顯著特點是可控,暴食行為單次結束,並不會持續進行。

2、進食失控。

患者由於節食過度飢餓導致身體缺乏營養,引發大腦補償性進食行為。這一階段會進入失控期,以進食多次、過量為特點,可持續進食長達一週等。

3、進食上癮。

患者由於瘦至死階段的觀念影響,導致進食失控後強迫性清除,由此觸發進食慾望再生產機制,使大腦重複產生補償性進食行為而不止,最後導致成癮。這與飢餓進食無關。由於患者無法放棄瘦至死階段的觀念,因此他會在主觀影響上持續觸發這種慾望再生產機制,導致形成惡行迴圈。此階段多以清除性行為、進食失控交替為主。

4、上癮成性。

由於長時間成癮,導致大腦形成長期記憶、條件反射,這與瘦至死後期發展中,形成長期拒食習慣者類似。諸如一吃就吐、無法下嚥。上癮成性階段,多以失控進食、失控清除為主。即不吃東西就癢癢,吃了必須吐。此階段情緒性進食已經轉變為一種變相強迫症。帶有條件反射以及習慣性的強迫行為等特徵。

第三種階段,戒斷者。

此階段患者多已從瘦至死的觀念中逐漸放開自我,但由於戒斷過程中產生各種原因的不適感,導致患者為消除這種不適感的目的,重新進入前兩種階段的惡行迴圈中,重蹈覆轍。其多以進食後消化異常(反酸、消化慢)、情緒異常(煩躁、空虛)、內分泌紊亂等軀體化症狀。這部分階段的患者並沒有明顯不同的目的定向,因此不做分類。

這部分患者需服用輔助類藥物,精神類治療藥物如百優解、氟西汀、舍曲林等;胃藥如嗎丁啉、莫沙必利等;以及其他治療改善內分泌的藥物。可根據個體化情況進行針對性用藥。一般易有好轉。

以上為對進食障礙者的簡單分類。但並不是僅限於此,這些潦草分類僅僅是為了掌握患者階段性出現的部分行為進行快速定位而已。但存在的動態轉變,需要自己識別。

接下來,我要說個嚴肅的話題:

是否應該宣傳進食障礙(Eating Disorder)的危害?讓人多多關注這個群體?

根據多年的觀察和經驗,我的答案是,否。並且這麼做並不能拯救多少患者,反而會增加更多健康的人加入這個群體。何以致此?因為宣傳進食障礙會增加那些減肥新手的選擇。剛開始並不知道催吐、手動用管、清腸丸、減肥藥這些極端方法,一旦做了宣傳,就等於打開了地獄之門,他們會銘記於心,在心裡種下邪惡的種子。倘若某天減肥或者執念生成那一刻,就會去嘗試這些曾經看到的方法。

這些小白會自作聰明,認為這些偏門是可行的,而這一行為來自於我前文分析過的“瘦至死”階段的執念所導致。這些普通人會自我欺騙,目標明確、故意使自己催吐成癮等等。當然這部分人多半表裡不一,對外堅定宣稱催吐有害,胖也可以美。表明自己絕不嘗試這些有害行為,實則背地裡就會厭惡自己並偷偷嘗試。在減肥無果的情況下,很大一部分人會故意查詢這些極端有害方法使自己生病。這是不可控也不可調查的。人總是會展現想要展現的一面。就算一個已經恢復的進食障礙者很有可能還是會去嘗試這些方法,這部分人心理機制大致相同,在此不做贅述。

因此,倘若大力宣傳,只會增大人群得病機率,為健康人群多開啟一個患病的通道途徑。對於患者而言並無好處。患者治癒的關鍵在於心念,以及個體化差異的處理方式,與宣傳無關。

根據我的觀察總結,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包括我在內,原先對此完全處於無知狀態,雖然想要減肥但是沒有途徑倒也作罷。但自從找到這些途徑後,開始頻繁重複使用,導致加入進食障礙群體。以我做例子,我是到處尋找快速減肥方法過程中偶然看到關於“催吐的危害”的內容,特地找的催吐方法,目的就是為了得這個病。

因此綜上所述,我極不認同去擴大宣傳,甚至是將某些方法的名字公開宣講,這是一種變相的隱形宣傳。這將進一步擴大進食障礙的危害,為普通群體帶來一塊敲門磚。

為什麼我反對進食障礙痊癒者公開科普、開展演講?

我並不否認患者間互助交流的重要作用,及痊癒者作為指引導向的一種共勉方式。正如我寫這文的作用是相同的。

但我想說。我反對公開、廣而告之。這會導致嚴重的模仿效應。大家應該都有發現,當某個人瘦下來時,無論瘦的多離譜,速度有多異常,身邊豔羨的目光總是不會少。在這個審美的時代,瘦身減肥永遠是主流,包括像嗶哩嗶哩上那種打著170cm80斤瘦身秘密的旗號去煽動身材焦慮或是宣傳進食障礙不在少數。這種畸形的觀點甚至已經從隱秘的角落,光明正大地以各類展、偽科普進行隱形洗腦。本身觀眾也沒有意識,在多次看到此類影片後,這種落差感很可能會引發潛在焦慮,為未來的得病埋下禍根。

因此,這些進食障礙痊癒者在公開宣講的過程中,其實有很大一部分觀眾在意的是“她是怎麼瘦的?我也想瘦”諸如此類的想法。而不是“這病確實可怕”。我並非說後者不存在。而是前者的佔比大於後者,而且在很多感嘆進食障礙可怕的人當中,仍然有相當一部分人會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鑽空子。仍然會自作聰明地進入進食障礙這個圈子。從這點來看,減少傳播和無意義的科普才是正道。

因此,誠然科普或開展有一定的可取性。但長遠角度來看,弊大於利。

五、目前臨床上對進食障礙的干預程度及其研究階段

我幾乎不看專業文獻,原因在於目前臨床的干預程度相當有限,甚至可以這麼說,現代醫學對於進食障礙這類特定的“心理疾病”並沒有特效藥或是研究成果。說白點,都是些沒用的,那些治療方法常人想得到也做得了,最多就是藉助一些儀器或者提供特定場所而已。

其核心就四個字:好好吃飯。當然好好可能是加引號的,多半是強制吃飯,強行增加體重。這種方法短期有效,對於出院後複發率也是高的離譜。我並不是否認這種方法的作用,確實有一部分患者痊癒。但痊癒者中,這些人全部都是改變了自己的想法才痊癒的。

而對於後期一些認知干預療法中,我覺得是毫無根據的。前文已經說過,其實大部分患者是清醒的,更不存在什麼大腦萎縮變笨之類的情況,這些情況大部分屬於極端情況患者,這部分患者佔比並不大,因此不作為今天論述的主體。既然患者本人認知是正常的,何來認知干預一說?舉個簡單的例子。假設一般人喜歡吃蘋果,但就是有ABCD四個人喜歡吃椰子。你告訴他們應該吃蘋果,吃椰子是錯誤的。他們會告訴你,我們知道錯誤,但是我們就要吃椰子,我們就是與你們不同。說得再難聽點。某人為了博眼球就是選擇吃屎,難道你以為他真的想吃屎?但是他為了達到目的才這麼做,他的認知是正常的,大腦是清醒的。

這說明什麼?不過是個人選擇罷了,根本不存在什麼認知偏差。患者就是為了病態瘦去減肥,所以獲得了進食障礙這個問題。沒有任何問題。因此我不認為患者需要進行認知干預。

因此我用大白話來講這個干預程度,看起來非常不專業,但我不說那些玄妙的,說白話就那麼簡單粗暴。專業文獻是為了治療服務的,不是我們要用這些東西構建上層建築,讓下面的人仰望,形成高階鄙視鏈。這並非是說大家看病憑主觀意識。而是說在目前技術有限的情況下,得好好思考其中的問題,醫學不是神。何況這隸屬精神範疇。人類對精神的干預實在有限至極。更何況,進食障礙根本不屬於精神癔症的範疇。

再者,我不否認這些醫生專家的履歷或者其他經驗,他們的學識誠然是高於普通人的,但是這不代表他們在進食障礙的研究就非常獨到有效的。說得更明白一些,他們永遠只是旁觀者。進食障礙的發病機制和病因十分複雜,多到說也說不完,百人百態、千人千面,用幾千例甚至幾萬例病患就想得出一個廣泛應用的萬能範本,這是不可能的。因為這已經不是單純看病了,是看人心。

眾所周知,問診住院治療價格非常高昂。很多情況是這樣的,患者花了一大堆錢住院後,身體機能恢復正常,但是內心執念仍未消除,甚至有患者會表面一套背後一套,為了出院機械性達成目標,甚至在住院期間表演。在體重上升或恢復正常的同時,內心的遺憾和未達成目標的偏執心理日益劇增,或者只是暫時拋下了這份遺憾埋在心底。但由於未根除的原因,最後,失望收場,失去康復的目標,復發後開始墮落頹廢,難以跳出這種迴圈。

這種無效治療的原因在於,醫生僅僅只是透過資料文獻去了解這個病,甚至所用方法並不適用此名患者,加上對於患者內心世界一無所知。這造成患者內心的牴觸,在未來某一時刻崩潰爆發。治療進食障礙,必須走進患者內心,有心與心的交流溝通,是引導式的療愈,而非強迫式的糾正。因此多半最後這種無效的強迫治療,使患者在逃避與抗爭中,進行新一輪的自我傷害。如果情況更糟,可能錯誤的治療會引發患者增加新的傷痛。反而適得其反。

所以看似充滿高階智慧的治療,有時候也是帶著傷痛的。而且大部分治療其實都無法進行療愈,一些治療手段最多作為輔助,根本源頭依然在患者本人。假設正好碰上了適合自己的醫生就得救了,如果完全與自己的情況不對口,無法進行感同身受的療愈,那麼再聰明再有名的醫生對患者而言也是負擔,儘快結束治療為妙。切勿落得人財兩空的境地。

六、進食障礙個體化差異

這部分超越了進食障礙本身框定的範疇。但依然很重要,屬於last but not the least的部分。因此我還是決定放在末尾簡單說明。

為什麼住院對有些人效果好有些則不然?同樣減肥為什麼有些人會得進食障礙有些則不會?為什麼有些人甚至沒有治療突然就痊癒了、但有些人十幾年都沒走出來……甚至折騰去世了?

這一切的一切都關乎於

個體差異

這個詞。這也正是說明了人是多維動態的,妄圖透過科學精準定義,把握人的內心世界,甚至改變,是不現實的。這種個體差異,完全可以擴大到生活中去,為什麼某個時間點會發生一件事?為什麼某些人天生就瘦天生就胖?

包括,為什麼有些人腿天生粗,有些人再胖腿也細?

我可以回答最後這個問題。基因。也就是天註定。我在關於“是不是腿粗是天生的”一文中說過,天生腿粗,就是基因決定的。決定腿粗細的決定性因素,在於你的跟腱長度,俗稱腳脖子。就是平時我們走路腳踝那裡的兩個骨溝,這兩個溝決定你的腿粗細觀感。和你的腿圍沒有任何關係!腿圍是後天可控的,透過一些瘦腿方法都是可以浮動的,但是跟腱長不可能,唯一可能就是手術,但暫時沒見過有成功案例的。

小腿肌肉的分量和位置都是基因決定的。這裡引用我之前看到過的一個概念:體重錨點。就是說,人的體重在一生下來的時候就已經決定好了,你一共長多少肉。而體型和肌肉形態也是一樣的。

我們身上存在著體型錨點。

即你的肌肉生長位置,生長速度,以及你每個部位保持多少肌肉、脂肪,都是由基因決定的。所以為什麼小孩子出來沒多久,體型都已經看得明明白白了。因為筷子腿、瘦子基因在成為受精卵的那一刻就已經決定了。如果你爸媽或者爺爺奶奶都是容易長肉的型別,假設你根本沒有減肥或者做過人工干預措施,那麼你的體型一定是不會瘦的。按照你的正常飯量,你根本瘦不到好看的樣子。

因此為什麼有些人體重基數大,160、170斤,但人兩根腿細的不得了,有些人一胖就胖肚子,腿永遠都是筷子,因為他們的基因決定了那部位不長肉,肌肉脂肪比例永遠就是那麼多,而且他們還有纖細的腳踝!這是你瘦成骷髏都做不到的事。肌肉線條已經註定了,再少的脂肪也不能改變線條。減肥腿上的肉沒了,不代表肌肉線條真的就看起來是纖細的。而這種比例註定腿就是“粗腿”的觀感。

因而,我只能告訴你,很多事就是天註定的。比如模特靠的就是天賦吃的這碗飯,這是正常人不可比擬的事。進食障礙的個體化差異就象徵了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也就是所謂的定數。這是不可改變的部分。

七、結語

進食障礙的治療需要多重配合,最關鍵在於患者自身的心念問題。如果過於執著,那麼是不可能治癒的。因此,關於進食障礙,根本上來講,就是自愈的過程。

標簽: 進食  患者  障礙  暴食  催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