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吳冠中是誰?為何要說“筆墨等於零”,依據是什麼?

作者:由 袁載譽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20-06-03

文案策劃、監製:袁載譽;文案:馬靖紅

文學家用語言和文字勾勒出存在於一次元中的世界,畫家用絢爛多變的顏色與線條鋪滿原本空無一物的畫紙。這就是筆墨的力量,讓蒼白變得有力,讓原本存在於人們腦中的東西變成所有人都可以看見,都可以感受的事物,給人以溫暖,給人以力量,啟發人們去思考,去探索。

吳冠中是誰?為何要說“筆墨等於零”,依據是什麼?

然而,我國著名的畫家吳冠中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筆墨等於零”。為什麼吳冠中先生會有這樣一番論斷呢?這句話又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吳冠中其人

在筆者的印象裡,我讀初中的時候曾經學習過一篇吳冠中先生所寫的文章,大概是介紹有關橋的知識,文章主題明確,語言精練又不失風趣與文學性。當時筆者便想,這位先生雖然是位畫家,但文章也寫得極好,應當是一位明事理、睿智又和藹的人。

吳冠中先生生於新文化運動時期,家中並不富裕,反而十分拮据。他早年偏愛文學,但迫於生計,並未專攻文學類專業,反而選擇了後日可以養家餬口的電機科。這之後不久,他又轉學藝術,投身進作畫的道路。吳先生師承多位大家,林風眠、常書鴻、關良等著名畫家都是他的老師。

吳冠中是誰?為何要說“筆墨等於零”,依據是什麼?

吳先生不僅學習西方油畫、水彩畫,同時也對中國傳統的繪畫頗有研究。吳先生透過恩師的教導與點撥,再加上自身的努力與思考,逐漸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繪畫風格。他將傳統的中國畫與西方繪畫理念等相融合,造就了自身別具一格的作品,成為一代大家。

那麼,在繪畫方面頗有成就的吳先生為何會有“筆墨等於零”的說法呢?這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何為“筆墨等於零”

筆墨,便是繪畫所用的點、線條、顏色等,線條有蒼勁的,有細瘦的,顏色更是多變,赤橙黃綠青藍紫黑白數不勝數。而“零”又作何解呢?它代表沒有價值,沒有意義。“筆墨等於零”是吳先生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時提出的一種說法,最早是出自他寫的一篇文章,後來他又以此為話題,作了一本書。

吳冠中是誰?為何要說“筆墨等於零”,依據是什麼?

吳先生這句話的意思是單獨的線條、顏色都是零。單獨的一個圓,哪怕它畫得再好,再富有技巧,它就是個圓,沒有什麼深意。單獨的一塊顏色,哪怕它的顏色再瑰麗,再奪人眼球,它也只不過是一種顏色。沒有人可以透過一個圓或者一種色彩明白這個作者到底想表達什麼。他更強調的是畫面。

他說,“脫離了畫面,單獨的線條、顏色都是零。”這讓筆者想起哲學上講“整體大於部分之和”中的一個點,即只有有序、合理排列的部分才能達到整體的效果,雜亂、無序排列的部分是比不過整體的。放到這裡,就是所有的筆墨,不論是線條,還是色彩,都是為了組成整體的那個畫面,都是為了表達畫者心中的主題與思想而存在的。

簡而言之,筆墨只是作畫的工具,是技巧,是輔助的部分,並非根本,一幅畫最重要的還是它所蘊含的思想情感與背後的主題。

如何看待“筆墨等於零”

在筆者看來,“筆墨等於零”的說法很有幾分道理,就如同寫作和彈奏音樂一樣。

一篇好的文章,一本好的書,它能夠獲得讀者青睞,能夠深入讀者內心,靠的從來不是什麼寫作技巧,也不是或華麗或樸實的語言,而是它所刻畫的意象,是它所反映的主題,是它藏於字裡行間的精神與啟迪。一首曲子,它能引起人們的共鳴,使聽眾沉浸其中,憑藉的也絕不僅是拉曲子的人華麗的技法,而是歌曲背後的情感。

這些才是文章,才是歌曲的靈魂,才是它們生命的來源。作畫也是如此。

吳冠中是誰?為何要說“筆墨等於零”,依據是什麼?

而吳先生提出這個說法其實也是基於當時中國畫界的人們大多都以筆墨來評判一幅畫的好與壞,只注重外在與表面,忽視了一幅畫真正的價值所在。吳先生的觀點其實是在為中國畫的前途開闢道路,是勇於批判陳舊,富有創新精神的舉動。

當然也有人指出繪畫不能不看筆墨,筆墨有它的價值。這個說法自然沒錯,筆墨當然有它自己的價值,沒有筆墨,沒有外在的工具,想要作畫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吳先生為何要這麼絕對地說“筆墨等於零”,完全封殺了筆墨的價值呢?

筆者認為,這類似於當年中國搞新文化運動,故意把中國傳統文化貶得一文不值,甚至連孔子比較正確的言論都拿出來批判一樣。當時的國人深受中國封建文化影響,如果不加大力度批判,人們又如何會重視,如何會去思考呢?在這裡也是一樣,如果不說得“狠一點”,其他人也是不會太當回事的。這就是特殊情況下,“矯枉必須過正”。

由此可見,吳先生實在是用心良苦啊。

參考資料:百科詞條“筆墨等於零”、“吳冠中”

吳冠中:我為什麼說“筆墨等於零”——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