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速讀筆記:覆盤:對過去的事情做實踐演練(實踐版)》

作者:由 想做狼的廣告狗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21-12-10

前言:

這本書讀的很快,本身也沒有多少頁,就380多頁,所以我只用了28分鐘就“速讀”完了。主要還是為了寫我的教資考試覆盤,所以這個速讀筆記會著重偏向方法論,更偏向指導。讀完此書,除了方法論以外(畢竟是工具書),我還是有一點兒物外之趣的,哈哈哈。這個覆盤第一步,還是要有事無鉅細記錄生活的習慣(流水賬更佳),簡稱寫日記。真巧,我還真就一直在寫日記。所以,也算是完成了先期準備吧。剩下的也就是把這個習慣套路化了!

一、覆盤的定義

所謂覆盤,就是在頭腦中對過去所做的事情重新“過”一遍。它透過對過去的思維和行為進行回顧、反思和探究,找出原因,找到規律,從而指導我們解決問題,幫助我們提升能力。一方面是還原當時的思考邏輯,另一方面,因為是事後的重來,可以過濾對局時的情緒,獲得一種站在畫面外看畫的角度,也有了一種局外人的從容,從而給了自己理智的重新思考的機會。

二、覆盤的作用

覆盤除了有總結所包含的動作外,它還對未發生的行為進行虛擬探究,探索其他行為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以找到新的方法和出路。可以說,總結是靜止的,覆盤是動態的。

探究中的一個重要動作,是推演,這是覆盤與總結最顯著的區別。正是因為推演這個動作,使得我們可以對各種可能性及其不同後果進行審視和設計,看看為什麼會成功,為什麼會失敗。成功的地方是否有更成功的措施,失敗的地方是否可以找到不同的路徑。

覆盤還可以對事件發生之前的思考和邏輯進行梳理,去審視當時的思考過程以及邏輯,並對其進行評判,以確定做事的前提是否需要重新構建。透過覆盤,加上執行實踐的參照比對,從而排除錯誤的認識和路徑,找到更有效、更符合本質規律的做法,確定哪些行為可以繼續,哪些行為必須終止,應該開始什麼新的行為,等等。

三、覆盤的大原則

3.1小事及時覆盤、大事階段性覆盤、事後全面覆盤

小事因為小,覆盤的時候不用牽扯太多的因素,所以可以及時覆盤。但也因為小,很容易過去就過去了,所以要及時覆盤。

大事則因為大,不能等到事情結束之後再覆盤,而是要在做的過程中,階段性地進行復盤,以確定是不是偏離了目標,有沒有更好的方式,要做什麼修正。如果中間不進行階段性覆盤,則很可能最後的結果與原來的設想相距十萬八千里。階段性覆盤,當初的一些資訊都比較新鮮,記憶也比較深刻,覆盤的基準更為準確。如果等到事後再覆盤,可能因為記憶的修飾作用,失去了真實性。

事後全面覆盤,則因為整個事情都完成了,有了一幅完整的畫卷,可以全盤迴顧。事後全面覆盤,是做事的真正完成。沒有事後的全面覆盤,事情其實只算做完了一半,支付的成本並沒有完全獲得效益。

不管是小事及時覆盤,還是大事階段性覆盤,還是事後全面覆盤,其實本質是一樣的,那就是當事情有了一個結果,不管是階段性的結果還是最終的結果,就都可以且應該進行復盤。

換句話說,做了動作之後,就可以覆盤。因為有動作就會有結果。小動作有小結果,大動作有大結果。也就是說,小事、大事,事後的覆盤,都應該及時進行。

3.2覆盤中的心態:不自欺、有勝心

不自欺,是對自己而言,要誠實。

有勝心,勝是勝己。要去挑戰自己的潛能,讓自己不斷提升,到達更高的境界。(不要有勝心,是說不要總想著勝過別人。)

兩種心態的指向是同一個:成長心態。一切只關乎成長!

“認識自己”很難,是因為人會美化自己。在覆盤的時候,“美化自己”很容易就轉變為自欺。覆盤中有一個大的問題,就是覆盤者的自欺,自己騙自己,不能無情地覆盤自己。美化自己和維護自己,是我們塑造自尊的本能,而自尊,是我們生存於世的重要心理支柱。因此我們必須要戰勝自欺,用客觀、真實的眼光看待自己。

有勝心則是指,要勇敢打破常規,去挑戰自己的潛能,不要暗安於現狀,不要害怕改變。

3.3有目的的練習(覆盤時、覆盤後)

柳傳志說,我們的學習,30%是跟書本跟他人學,70%是跟自己學。不管跟他人學還是跟自己學,都有一個悟的過程,只有被自己覺到悟到了,才會成為自己的。覆盤,是一種系統的悟的方法。沒有覆盤,沒有認知;沒有覆盤,沒有刻意練習。

要想真正提高,就必須進行有目的的練習。有目的的練習具備四個特徵:

1.有目的的練習具有定義明確的特定目標;定義明確的具體目標,可以有效地引導你的練習。

2.有目的的練習是專注的;專注,就是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你的任務上。

3.有目的的練習包含反饋;反饋,告訴你在哪些方面還有不足,以及怎麼會存在這些不足。

4.有目的的練習需要走出舒適區。走出舒適區,逼迫一下自己,才能進入到更高的境界。

四、覆盤方法論

1.回顧目標

2.敘述過程

3.評估結果

4.分析原因

5.推演規律

6.形成文件

1。

回顧目標:

根據在“什麼是覆盤”一章中“回顧、反思、探究、提升,一個都不能少”部分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回顧目標”和“敘述過程”就是“回顧”的內容,它的作用是構建一個我們進行“覆盤”時所需要的顯性的“盤”。

2。“評估結果”“分析原因”“推演規律”:

“評估結果”和“分析原因”就是“反思”的內容,它的作用是找出影響事情成敗的原因,以及改進的措施。“推演規律”就是“探究”的內容,它的作用是對“反思”所得到的結論進行推演,以便得到真正的規律和認識。6個步驟中,最核心的是“分析原因”和“推演規律”,只有這兩步做好了、做到位了,才能真正琢磨透一件事情,並在隨後做好它。

3。“形成文件”:

準確地說,“形成文件”並不是覆盤的步驟。它是我們覆盤後,要根據一定的格式,將覆盤的過程做好總結記錄。但這一步非常有必要。當然,這個是比較完備的步驟,並不是所有的覆盤都有必要這麼亦步亦趨地進行。當我們熟悉了覆盤,很多步驟可以簡化,甚至潛意識就會完成。直接就會去分析原因,總結規律。步驟是死的,目的是統一的,那就是找到規律,提升自己。形成文件,將覆盤中得到的認識和結論,以文字的形式固化下來,而不只是停留在覆盤人員的腦海中。形成文件有助於留下最真實、準確的記錄。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如果沒有形成文件,只靠事後回想,很容易遺漏資訊。剛覆盤的時候,結論和認識都很清晰,但是,如果沒有時常提取,這種清晰很快就會在時間的作用下如煙消逝。人的短時記憶容量有限,如果沒有轉化成長時記憶,就很容易被新的資訊覆蓋掉。形成文件,就避免了回憶時的遺漏和錯誤,可以直接查詢到最真實、準確的資訊,重回當時的情境。

4。 另外的一些小關注點:

4。1能不能解讀出什麼是真正的目標,這是一個人能力高低的標準之一。

4。2真實客觀、全面完整、細節,是判斷覆盤中敘述的資訊是否合格的三條標準。

4。3從“與預期不一致”的地方入手

一旦我們透過“評估結果”找到了與目標不一致的地方,我們立刻就找到了“分析原因”的入手處。緊接著要做的,就是針對這些不一致的地方提出一個問題:這是為什麼呢?問出這個“為什麼”,我們就進入了研究分析的軌道。我們得到的大多數認識,都是從問出“為什麼”開始的。從“事情的關鍵點”入手一件事情,總是有一些關鍵點,這些關鍵點處理好了,事情大體就不會差。

他曾經舉過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5問法。

問題1:機器為什麼停了?

回答:因為超過了負荷,保險絲斷了。

問題2:為什麼機器會超過負荷?

回答:因為軸承的潤滑不夠。

問題3:為什麼軸承的潤滑會不夠?

回答:因為潤滑泵吸不上油。

問題4:為什麼潤滑泵吸不上油?

回答:因為它的輪軸耗損了。

問題5:為什麼輪軸會耗損?

回答:因為沒有安裝過濾器,混進了雜質。

於是,最終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安裝過濾器,阻擋雜質。

當然,我們還可以繼續問下去:

問題6:為什麼沒有安裝過濾器?

回答1:以前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是新發現的。(如果是這樣,則是發現了一個新的解決方法,可以規範化,在全公司推廣。)

回答2:申請了,但是沒有批下來。(如果是這樣,則說明流程有問題,則可以反思企業的流程該做什麼改進。)

但是,問問題並不容易。追問的問題不對,很可能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比如針對第一個問題的回答—“因為超過了負荷,保險絲斷了”,可能出現的問題是“為什麼超過負荷保險絲會斷”,解決的思路就變成是否換一條保險絲。而回答也很可能會誤導方向。導致覆盤結論出錯的原因之一,是將相關關係當作了因果關係。

4。4覆盤的結論必須是指向行動的。

這樣我們才能運用它來指導我們的實踐,我們也才能由此提高。如果覆盤結論不能在其他的事情中加以運用,很可能就是錯誤的。因此,要注意歸因我們自己的問題,這樣才能成長。

五、覆盤例項

自我覆盤:如何帶孩子游玩

覆盤事件:

帶孩子去798遊玩

覆盤時間:

2016。10。10

回顧目標:

玩得高興

敘述過程:

國慶節放假前我就答應會抽一天時間帶樂樂去798藝術區玩,出發前,元元媽突然打電話來要一起玩,於是我們就一起帶兩個孩子去了798藝術區。

798藝術區是由以前的一個老工業廠房改造的,由藝術家們或藝術機構透過改造而形成了別具特色的藝術聚集中心。這裡有各種畫廊、藝術中心、藝術家工作室、設計公司、餐飲酒吧等。

孩子們一下車就被道路兩邊的各種藝術雕塑以及牆上噴繪的作品所吸引。每個商店的設計和裝修都很有藝術韻味,讓兩個孩子大開眼界。小店裡的商品也獨具特色。

剛開始逛,兩人的腳就邁不開了,看一個喜歡一個,每個小物件都能勾起兩個孩子的購買慾望。

我的想法是,給樂樂和元元一個限額,讓她們在限額內自行決定購買紀念品。這樣就可以大大省去我們大人

和孩子不斷拉鋸較量的精力。而且藉此也可以讓她們學會在面對誘惑時做出合理的選擇,讓她們在購買的時候能更多地關注價格,學會自己支配資金。一舉多得。

我簡單跟元元媽溝通了一下想法,然後跟兩個孩子說:“今天給你們每人50元的購買資金,然後你們自己決定要購買的紀念品。”她倆一聽可以自己花錢來買東西,都高興地跳起來了。我提醒她們:“這裡的東西很多,你們要選擇自己認為最有景點特色的紀念品,好嗎?”“好!”倆人異口同聲。元元媽拿出了50元放我手裡,我暫時負責給兩個孩子保管,她們需要購她們都表示想要,我說:“可以啊,你們問問老闆怎麼賣。”老闆看孩子們想買,出來了說:“左邊的10元一條,右邊的15元一條。”她倆一聽,都在50元的範圍內,更想買了,而且挑來挑去都想買15元這邊的,因為這邊的更有特色。我提醒她們:“可以跟老闆講講價。”她們有點不好意思地說:“阿姨,便宜點吧。”結果老闆不買賬,說:“已經很便宜了。”我看兩個孩子很為難,就上前幫孩子們跟老闆說:“我們一下子買兩條,給便宜點吧。”老闆想了想說:“兩條25元,拿走吧。”她倆一聽可以便宜點買,都非常高興。我跟她倆私下嘀咕:“你們兩個一起買,要25元,不太好分錢呀。”她倆想想也是。我說:“看看能不能講成24元,這樣你們每個人出12元就可以了。”她們倆挑了半天,各自挑了一個喜歡的項鍊。然後去找老闆,老闆過來時,我指著她倆的項鍊說:“我們要這兩條,給24元吧,這樣孩子們也好分。”老闆還想著要照顧其他顧客,就說:“好吧。”一看老闆答應了,兩人都歡呼起來。兩人的第一個紀念品也就順利到手了。

倆人把買來的項鍊戴上,興奮地走向下一個目的地。我問:“你們買了這個,還剩多少錢啊?”

倆人邊走邊口算,樂樂很快說:“我知道了。”我看元元還在算,就趕緊說:“各自算出來悄悄告訴各自的媽媽確認下。”樂樂趴我耳朵旁嘀咕:“還剩38元。對吧?”我點點頭說:“對。”

元元媽看元元還沒算出來,有點著急了,催促說:“算啊,想想50減去12,是多少?”元元媽一催,孩子有點不樂意了,我趕緊提醒說:“不著急,慢慢算。”元元媽往前走,元元在後面算著,我擔心元元一時算不出來,影響購物心情,就提醒樂樂去悄悄告訴元元。元元趕緊把答案告訴了媽媽。於是兩人又高興地去逛了。一路上,雖然遇到很多讓她們愛不釋手的小物件,但倆人都忍住沒有買,更沒有因為想買那些超額的物品而跟我們軟磨硬泡。逛到中午的時候,看到賣冰淇淋的,倆人直流口水,問:“買零食要不要自己花錢?”我和元元媽說:“要。”老公看她們太可憐了,說請她們吃冰淇淋。哈哈,這掉下來的“餡兒餅”對她們來說可太珍貴了。

午飯後,倆人繼續逛,進入了一個賣糖果的小店,我們在外面等著,就見倆人在裡面挑來挑去,還嘀嘀咕咕的,最後兩人自行決定合買一瓶“開心藥”糖豆。我問:“多少錢?”她倆說:“10元,我們一個人出5元。”元元媽知道兩人一起買了一件東西,還挺高興說:“呵,還曉得合買了。”她倆也主動核算每人還剩33元。等逛完798藝術區的時候,這33元都沒捨得花。這麼一路逛下來,她們的那種購物衝動也就在自己的不斷算計中消磨完了。後來我們又去了中央電視塔廣場的3D展,在這裡樂樂買了她一直想買的3D列印物品:一個小小的松鼠。本來這個松鼠是35元,但是樂樂很想要,我提醒她:“你只剩33元了,看看阿姨能不能便宜點。”工作人員一開始說不行,後來知道我給她限定的購物限額,很認可我的教育方法,也就很高興地說:“那我就33元賣給你吧。”然後還免費送給元元一個沒有列印好的有點殘缺的作品留作紀念。

最終,樂樂把當天的50元限額全部花完,元元還剩了33元。我提醒元元媽:“元元省下的這33元就給元元作為自己的零花錢吧。”元元媽很認同,說這個錢可以作為孩子們下週的零花錢支給元元。元元雖然沒有花完,但知道這個錢以後還是可以自己支配的,也很滿意,高興得比了一個“耶—”。

評估結果:

玩得很高興。孩子還學會了購物的常識。

分析原因:

帶著孩子出去遊玩,除了欣賞美景,躲不開的就是購物。尤其是孩子,看著景點各種新奇的玩意,往往被誘惑得走不動路。購物,是遊玩能否暢快的關鍵因素之一。以往遊玩的時候,沒有跟孩子談過錢的事情,實際上是給了孩子一個購物預算無限額的假定,孩子根本沒有錢多錢少的概念,只有買與不買的想法。購物就變成了孩子與家長的博弈,在買與不買中拉鋸,一旦不能達成一致,孩子撒潑打滾,家長生氣尷尬,一次本來期待的很美好和諧的遊玩就此泡湯。這次限定50元,而且明確是她們購物用的,立刻就讓她們有了一個數量限額概念。買東西的時候,先想到的就是自己買不買得起。即使買得起,也要想想現在花了錢,後面遇到更想買的怎麼辦,因此不至於一下子將錢花光。

推演規律:

給孩子明確購物資金,應該是一個比較好的解決遊玩時購物扯皮的方法。這一次的做法,是我幫孩子們管著錢,她們購物的時候,需要跟我協商,這可能是沒有亂花錢的原因之一。下一次,可以有部分資金由孩子自己掌管,看看孩子如何花這部分錢。提醒她們有很多好的東西,不至於一開始就把錢花出去了。下一次外出遊玩,或許開始就可以跟孩子明確:購物資金沒花掉的歸孩子自己所有。看看會有什麼不同的情況。即使不是購物,比如說遊樂場,先明確玩幾個遊樂專案,具體玩哪些由孩子自己選,也可以避免一些遊玩的爭吵。或者說遊玩時間,遊玩地點等,都可以跟孩子溝通。其本質其實是一樣的,讓孩子參與決策的過程,而不是被動的配合者。記得新聞上曾經報道,有個重慶的10歲小姑娘在暑假當家管錢,全家第一頓吃肯德基後,覺得太貴,於是開始買菜做飯,還學會了買菜的技巧。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孩子參與決策的案例,真的是屁股決定腦袋。

標簽: 覆盤  孩子  自己  購物  她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