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招贏環球宏觀視角:粵港澳大灣區機遇展望與行業分析

作者:由 壹隆環球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18-01-15

本文摘自招銀國際官網

一元復始,“粵港澳大灣區”無疑是新一年中國經濟的關鍵詞之一。備受矚目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即將出臺,打造“世界級灣區”將從戰略規劃進入全速落實階段,各領域合作舉措和初步成果將會密集上線,目標是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成國際一流航運中心、貿易中心、金融中心、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和全球先進製造業基地。當前來看,大灣區將主打互聯互通、合作最佳化產業佈局、進一步對外開放以及大力支援科技創新,隨之而來的機遇主要集中在基建、交通運輸、物流、金融、科創、高階製造、現代服務等重點領域。

聯通之灣:頂層設計首推互聯互通,基建“超級工程”先行

2017年初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後,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就從多年的籌備階段正式進入國家戰略層面。12月的中央經濟會議當中,大灣區被列入2018年重點工作,標誌著該戰略規劃將進入正式實施、全面啟動的新階段。

在南中國的珠江三角洲建設一個世界級超級灣區,是“灣區經濟”和“城市群經濟”的具體應用。粵港澳大灣區從規劃階段就直接對標世界最強的一流灣區: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東京灣區。它們共同的特點是以海港為依託發展形成區域經濟,具有開放的經濟結構、高效的資源配置能力、強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發達的國際交往網路,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引領技術變革的領頭羊。

將粵港澳打造成“中國版超級灣區”的底氣來自於絕佳的地區條件。區內的“二區九市”(又稱9+2)包括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門、東莞、中山、惠州和肇慶九個城市,人口超過6600萬,GDP約1。4萬億美元,經濟體量已經超過舊金山灣區,語言相通,文化相近,產業鏈完整,每個城市也各有亮點。作為中國走在對外開放最前沿的地區,粵港澳匯聚成為大灣區之後將完善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版圖,成為“一帶一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新支點。

然而所謂“灣區經濟”就是要將單獨規劃、各自為政的地區有機結合起來,加快區內融合以及與世界經濟的對接。因此,互聯互通就成為了所有規劃的前提,基礎設施建設是全方位聯通的首要工作,走在灣區建設的最前列。港珠澳大橋之後,深中通道、虎門二橋等區內重點基建專案已經啟動,蓮塘口岸即將建成,廣深港高鐵將全程實現“高鐵+地鐵”的軌道交通網路對接。實現灣區內兩地一小時通達是促進經濟要素高速流轉和集約配置的重要保證,也將重塑區內的商業版圖。

隨著一系列工程的啟動,基建類將獲得很大發展空間,包括港口、機場;橋路施工、軌道建設、水利工程、園林工程;水泥、玻璃;樓宇裝置類機械及房地產行業。

合作之灣:城市群核心競爭力不在簡單加和,在深度融合

大灣區戰略最核心的部分就在於促成區域內的深度、有機融合,形成各具特色而又優勢互補的強大經濟體。目前三地的規劃都指向一個明確目標,就是精準定位地區功能,找準產業叢集,最大程度地發揮比較優勢、突出競爭優勢、塑造協作優勢。

粵港澳大灣區內部產業體系完備,既有強大的製造業發展優勢,也有以深圳為核心的高新技術產業叢集,同時具備香港、澳門兩大先進的服務業中心,有利於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最佳化整體產業佈局,打造包括金融、服務和製造等行業在內的“灣區名片”。

金融業:以創新的金融業態共建核心金融圈

粵港澳大灣區內不僅有國際級的金融中心,而且在灣區建設發展過程中會產生廣泛的金融需求,十分有利於大灣區核心金融圈的構建。金融領域正在保持強勁的開放創新勢頭,主要表現在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發展、投融資便利化、推動適應服務貿易自由化的金融創新、建立健全金融風險防控體系,推動內地金融企業以香港為支點向世界各地輸出金融服務等。

金融業的發展依賴粵港澳金融市場的深度對接,下一步的合作主要在推進粵港澳灣區內金融機構協同、金融市場對接、金融產品互認、金融基建互通、金融人才互動;推進金融要素的自由流動,提升金融要素運轉效率和效能,充分利用境內、境外兩種金融資源支援大灣區實體經濟的發展。

製造業:建立“中國製造”現代產業先導區

區域內有很好的生產基地和製造業基礎,而大灣區時代將迎來由傳統制造業向高階製造業的全面轉型升級。2017年9月廣東出臺了《降低製造業企業成本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簡稱“實體經濟十條”),提出支援培育高階智慧裝備、新能源及節能環保、新材料、新一代資訊科技、生物醫藥五個“萬億級”新興支柱產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先導區。

2017—2020年廣東省財政重點支援“中國製造2025”示範區建設,以珠江西岸為龍頭的先進裝備製造業。其中,東莞定位為國際製造名城,惠州為電子資訊產業和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佛山為中國製造業一線城市、廣東民營經濟第一大市,中山與江門發展高階裝備製造業,江門為世界級軌道交通產業基地。加上港澳的國際貿易優勢,可以為大灣區製造業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開放之灣:“逆全球化”時代探索中國開放經濟升級版

今後粵港澳的發展方向是世界級國際航運中心、物流集散中心和環球供應鏈管理中心。粵港澳大灣區擁有香港、深圳和廣州港三個全球十大港口,內聯中部城市群、北部灣經濟區和海峽西岸經濟區,外通東南亞、中東和歐洲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區位優勢突出,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將發揮內外聯動、海陸統籌的重要支點和樞紐作用。粵港兩地目前的航空網路、貨櫃碼頭、機場建設等還存在一些相互競爭的狀態,這就更需要統籌規劃,優勢互補,提升港口綜合運輸服務能力,形成聯絡中國內地城市與海外市場的多渠道聯運服務樞紐。

大灣區建設引領的新一輪開放程序有利於物流產業鏈、交通運輸產業鏈和港口產業鏈,值得重點關注。

創新之灣:匯聚全球產學研創新動力,打造“中國矽谷”

世界三大灣區無一例外,都匯聚了頂尖的創新人才和研究力量。粵港澳三地擁有多所全球一流高校,具備國際水平的科研能力。大灣區的各種條件有利於培育世界級競爭力的創新中心,為中國引領新一輪創新發展和新型全球化提供重要的空間載體。2017年12月,廣東省出臺了“一廊十核多節點”為主的《廣深科技創新走廊規劃》,旨在將粵港澳大灣區建成國際一流的科技產業創新中心,打造“中國矽谷”。同時,科創也是粵港合作的重點,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前海深港設計創意產業園等將推動大灣區科技共同發展。

不僅如此,金融科技、創科上市、文化創新、會展經濟、教育培訓等都是區內產學研全面發展的重要領域。

灣區發展雖有成功先例可借鑑,但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無疑難度最高——需要協調區內兩種制度、三個獨立關稅區和四座核心城市。突破當中許多深水區並沒有先例可循,唯有“創新”才是攻堅克難、最大化互補優勢的關鍵。新探索產生新機遇,一個世界級大灣區的崛起將如何重塑區域核心競爭力,具體措施的出臺與磨合又會如何影響不同行業的戰略機遇與營商環境,都是今後一段時間需要持續關注的重要問題。

相關板塊個股

中國太平(966 HK,未評級):跨境經營優勢

中國平安(2318 HK,未評級):金融科技乘勢而為

港交所(388 HK,未評級):互聯互通期待升級

廣州農商行(1551 HK,未評級):依託廣州市在大灣區的核心城市地位

雅居樂 (3383 HK,買入):大灣區土儲達1,200萬平方米

龍光地產 (3380 HK,買入):深耕粵港澳大灣區

華潤水泥 (1313 HK,未評級) &比亞迪股份(1211 HK,未評級)

康華醫療 (3689 HK,買入) : 大灣區發展帶動對醫療服務的需求

東陽光藥 (1558 HK,買入) : 具有領先的醫藥研發能力

招商局港口(144 HK,未評級):珠三角航運與母港建設實力強勁

標簽: 大灣  粵港澳  灣區  HK  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