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歷史的迴音

作者:由 苗延波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22-03-01

歷史的迴音

——佈雷頓森林體系的來與去

苗延波

一、寂靜的森林

(一)沉寂的山莊

白山國家森林公園,廕庇於華盛頓山下,是個樹木茂密的大型度假勝地。在低矮的山丘與百萬英畝的白山國家森林之間,矗立著一座“Y”字形的度假酒店——華盛頓飯店,飯店地址為:新罕布什爾州佈雷頓森林鎮。這是一個很小的鎮子,全鎮沒有主街,沒有商店,除了華盛頓山飯店,僅有一座火車站。

這片土地是由英國貴族托馬斯·溫特沃斯爵士,於1772年,以其位於英格蘭布雷頓鎮附近的祖宅布雷頓宮命名的。到20世紀早期成為了波士頓、紐約和費城地區人們的避暑度假勝地。這座高五層的木質結構的飯店是於1902年由煤礦和鐵路大亨約瑟夫·斯蒂克內建造,內設400個房間,體現了西班牙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它是當時新罕布什爾州最大的建築物。其內部設施包括:一個可以容納700人的大廳,一個同樣可以容納700人的大餐廳,一個室內游泳池,幾個商店,一個郵局,一個理髮店,兩個電影院,一條保齡球道,一臺股價電報機,一個雅緻的茶室。坐在飯店外的專供飲酒、休閒的長廊裡,可以遠眺華盛頓山的頂峰,一覽周圍樹林和山巒的景色。這裡曾經接待過洛克菲勒家族和眾多明星以及溫斯頓·丘吉爾。但是,大蕭條和隨之爆發的世界大戰,使得這座飯店瀕臨破產,自1941年起,這裡就人跡罕至,這座飯店也已經關閉了兩年。可是,1944年7月1日,隨著大批突如其來的國內外貴賓從停靠在火車站裡的“通天塔號機車”裡湧下列車的時刻開始,這裡瞬間就變成了一個人聲鼎沸、熱鬧非凡、大戲連臺、備受世界關注的“網紅小鎮”。

這些都是什麼人?為何今日突來齊聚在這座原本已經完全沉寂的小鎮?1個月前居住在小鎮上的寥寥數人根本無法想象,1個月後的今天這裡會聚集起如此之多的人氣,而且在這些人當中不僅包括了上百名世界各國的顯要——政治家、金融家、學者,而且還湧來了70多家新聞媒體、數百名各國代表團的工作人員,以及各類社會賢達。而且,在1個月之前,這裡就來了無數的工人、士兵和政府官員,他們每天的工作就是收拾這座已被廢棄了兩年之久的飯店。除了乘坐火車之外,乘坐軍車來到這裡的人也是絡繹不絕。由於到來的人太多,鎮上僅有的這座飯店根本無法容納,他們之中的大部分不得不被安排到了周邊的賓館下榻,有的賓館距離小鎮甚至有幾英里的路程。

(二)兩人的會議

這次在美國佈雷頓森林小鎮召開的國際性會議,就是世界金融和經濟史上著名的佈雷頓森林會議。這次會議被人們稱之為兩個人的會議——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與美國財政部官員懷特之間的較量。他們之間較量的結果,促成了日後控制世界貨幣體系達30年之久的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

這次會議召開的大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接近尾聲,世界主要國家都在開始考慮戰後國際政治、經濟的大的格局,以及這一格局對本國政治、經濟的利與弊。

1944年上半年世界上發生了這些重要事件:

1月4日,蘇軍第一次越過波蘇邊界;

1月11日,羅斯福召開太平洋作戰會議;

1月18日,蘇軍解除了長達900天的列寧格勒之圍;

3月4日,美國飛機第一次轟炸柏林;

6月3日,自由法國成立臨時政府;

6月5日,盟軍諾曼底登陸行動開始;

6月6日,盟軍在諾曼底登陸;

6月18日,中國軍隊在緬甸攻克孟拱。

那時世界上的大多數人已經看到了戰爭的最終結局,一些有識之士已經在思考戰後的重建和發展問題。而作為二戰中重要的反法西斯力量的英國和美國,則早已在戰爭的開始之時就開始考慮戰後世界貨幣的格局問題。1941年9月,英國著名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應英國政府之邀,在短短几個星期內就拿出了一個關於全球中央銀行的方案,並將此中央銀行命名為清算同盟(Clearing Union)。按照該方案,任何國家都會收到一個以“班柯”(bancor)為記賬單位的信貸額度。政府可以使用這些信貸購買進口產品。任何國家都不能無限期地處於國際收支逆差狀態,因為,源於清算同盟的信貸是有限度的。同時,它們也不能長期處於國際順差狀態,因為,按照規定,各國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將所賺取到的“班柯”和外幣上繳清算同盟。“班柯”就是實質上的超國家主權貨幣——世界貨幣。凱恩斯的主要意圖是為了解決英國戰後面臨的國際收支困難,並解除兩次大戰期間的金本位體制對英國國內經濟政策的束縛及施加的通貨緊縮的壓力。英國的這種擴張主義的國際貨幣思想是美國所無法接受的,它與美國力圖構建的美元國際貨幣體系背道而馳。與凱恩斯針鋒相對的是,美國於1941年底由美國財政部的官員、後被指控為蘇聯特工的哈里·德克斯特·懷特提出的“懷特計劃”,該計劃提議設立“國際穩定基金”,其目的是在國際收支短期失衡時為有關國家提供貸款以穩定匯率,從而恢復固定匯率、取消匯兌管制和歧視性安排。其意圖是實現貨幣穩定,他將貨幣穩定和資本管制視作對國際經濟進行調控的手段,將黃金和美元視作維護這一穩定的定海神針和基石。他是針對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的貨幣競爭性貶值以及由此帶來的貿易混亂而提出的一種解決方案。但其實質是為了美元的擴張和建立起美國人夢寐以求的美元天下。

1943年4月,“凱恩斯計劃”和“懷特計劃”分別對外公佈,隨後經過為期一年的艱苦談判,1944年4月,英美兩國達成了以“懷特計劃”為藍本的《關於建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專家聯合宣告》。此宣告也構成了此次會議要討論和透過的主要內容之一,該宣告的核心條款被納入了此次會議透過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之中。

這次會議的規劃、準備工作已經進行了兩年半,策劃、組織這次會議的是美國財政部,具體操辦人是美國財政部官員、“懷特計劃”的起草人——哈里·德克斯特·懷特。這就決定了在這次會議上扮演主角的將是兩個計劃的起草者——凱恩斯和懷特。參加這次會議的代表有730名,代表了世界上的44個國家。中國派出了以財政部長孔祥熙為首的33人代表團,其規模僅次於美國代表團。

大會由美國財政部長、美國代表團團長小亨利·摩根索擔任主席。7月1日下午3點摩根索宣佈會議開幕,此時距離盟軍諾曼底登陸已經過去了一個月,與會代表都感到距離戰爭的結束已經進入了倒計時,世界歷史將很快翻開新的一頁,世界的格局也將被重新構建和安排,整個人類的歷史也將跨入一個新的時期。他們參加的這個會議就是在這個歷史轉折的關鍵時刻一次決定戰後數十年間世界經濟格局的重要的歷史性的國際會議。

會議首先宣讀了羅斯福總統發來的賀信。總統指出:

雖然爭取自由的戰爭現在處於最緊張的時刻,而此時自由人民的代表們齊聚一堂,共同商討和規劃我們將要贏得的未來,這是非常合時宜的,你們將要討論的計劃僅是各國間為確保有序和諧世界而必須締結協定的一方面,但卻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方面,這將對世界各地的普羅眾生產生影響。因為它事關人們相互交換大地富饒資源和本國工業及智慧產品所依賴之基礎這一基本問題。商業是自由社會的生命線。我們必須確保輸送血液的大動脈不再像過去那樣被毫無意義的經濟競爭而人為製造的壁壘所阻塞。……只有世界經濟充滿活力且穩健擴張,各國的生活水平才將得以提高,從而使我們對未來的希望得以全面實現。

如果說羅斯福還講了一套冠冕堂皇的話,似乎指出了會議的重要意義和任務之所在,那麼,摩根索的發言則直截了當地講明瞭這次會議的主要目的——

我們的議程限定於貨幣和投資領域。但是,應將其視作,《大西洋憲章》和美國及聯合國許多國家訂立的《互助協定》第七條所涉及的更廣泛計劃的一部分。無論我們在此取得什麼成果,都必須得到以此為目標的其他行動的補充和加強。

這裡的所謂《互助協定》的第七條指的是1942年《租借法案》中的一則條款。這一條規定:“①透過適當的國際和國內措施,擴大生產、就業、商品的交換和消費,它們是所有民族的自由和福利的物質基礎;②消除國際商業中所有形式的歧視性待遇;③削減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這一條顯然是使得戰後的英國只能更加嚴厲地實施金融和貿易控制,而只要英國更加嚴厲地實施金融和貿易控制,那麼,就等於終止了大英帝國的英鎊割據的局面,英鎊就再也不可能成為世界的主導貨幣了。根據該法案,美國承諾在經濟上支援英國的反對納粹的戰爭行動,但是,在將該部法案提交美國國會透過時,卻在第七條中出現了美國雖然承諾支援英國的戰爭行動,但是,英國需要為這種援助付出對價——英國承諾取消國際貿易中所有的歧視性待遇,並削減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這一條實際上是讓英國終止“帝國特惠”條款,而帝國特惠是英國確保對其殖民地和自治領的貿易特惠市場準入的特權,如果,英國被剝奪了這種出口特權,戰後的英國將完全依靠美國的施捨來支撐其進口產品的所需費用。大英帝國所擁有的傳統的貿易特權將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大英帝國昔日的輝煌將一去不復返,而且,美國將成為英國命運的主宰和支配者。這是英國無論如何也無法接受的。而這次關乎戰後世界經濟新秩序的會議所要達到的就是這個目標——終結已經日落西山的大英帝國的餘暉,升起一顆照耀世界的新的明星。

這就是這次會議的根本目標,也是英美兩個大國之間數十年間博弈的最終的結局。

這種兩個大國之間博弈的直接體現出來的就是凱恩斯與懷特之間的較量。二人較量的核心議題就是——懷特方案廢掉了凱恩斯的“班柯”,取而代之的是穩定基金(Stabilization Fund)——懷特版的國際貨幣體系——由清算同盟出借各國政府存於該基金的國家貨幣。凱恩斯建議清算同盟為各國提供的信貸總額為260億美元,而美國人擔心清算同盟的金融資源會被完全用於購買美國商品,迫使美國將商品拱手相讓,因為,凱恩斯所提出的總額為260億美元的信貸數額,已經遠超出了美國所能生產的全部商品和服務的價值。這260億美元如果按照現在的幣值計算,約合160萬億美元,如此龐大的商品和服務規模,別說當時的美國,就是當代的美國恐怕也難以承受。這已經超過了當今美國年GDP總額的8倍以上。因此,為了避免這一情況的發生,懷特將凱恩斯建議的260億美元減少到50億美元。

在經過反覆地較量和談判以後,雙方最終達成了一個更接近於懷特方案的決議——在新成立的機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協議條款中規定:各國將在5年內取消在進出口交易中使用各自貨幣的限制;取消了凱恩斯有關對長期處於國際收支順差的國家課稅的規定,並廢除了“班柯”;美國同意將穩定基金的總額從50億美元提升到85億美元。這與凱恩斯最初提出的260億美元相差175億美元,僅僅是凱恩斯方案的1/3。1944年7月,盟國其他成員國和中立國的代表在經過長達兩週的緊張磋商之後,最終在度假小鎮佈雷頓森林的華盛頓飯店達成了一致意見。僅從結果來看,美國贏得了最後的勝利,而英國對於美國的建議只能表示同意,它別無選擇。這是國家與國家綜合實力的較量,而不僅僅是個人之間的較量。儘管可能在表面上表現出來的是人們所看見的那樣。

(三)不同的理想

我們如果分析一下凱恩斯和懷特方案的主要分歧和不同之處,可能會對這次會議的主題乃至其歷史性的影響有一個更為清楚的認識。

凱恩斯計劃與懷特計劃都是圍繞著一箇中心話題——新的國際貨幣機構的構建。凱恩斯希望他的“班柯”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重要,最終目的是透過黃金去貨幣化運動創造出一種超國家貨幣,從而降低全球對黃金和美元的依賴度,最終將黃金這個“野蠻的遺蹟”推出歷史舞臺;懷特則希望將美元作為世界的中心,使美元成為黃金的同義詞。

兩個計劃有著許多的共同點:例如,它們都旨在維護匯率的穩定;都希望減輕對外匯匯兌的限制和管制;都包括控制成員國國際收支狀況的措施;都希望得到各國的廣泛參與與認同;都希望設立的新的國際機構與各國政府緊密合作;都希望削減關稅和貿易壁壘;等等。但是,二者在具體操作方式和側重點上則又完全不同。例如,在減輕對外匯匯兌的限制和管制方面,凱恩斯計劃允許各成員國自行決定管制的方法和程度,而懷特計劃則要求成員國承諾在基金成立一年之內取消這些限制。在都希望得到各國的廣泛參與與認同方面,凱恩斯計劃提出,各國要獲得成員資格,必須遵循國際經濟行為的某些一般原則和標準,而懷特計劃則提出,不以一國的經濟結構和組織方式作為限制其獲得成員資格的依據。這是特別針對蘇聯的規定,旨在為蘇聯參與基金消除障礙。在對於蘇聯的問題上,英國和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之間是存在著分歧的。英國認為蘇聯比美國更不受歡迎,英國始終把蘇聯列為最危險的敵人,認為德國投降之後,蘇聯將是歐洲乃至自由世界最大的敵人。而在美國,以羅斯福為首的一派則沒有把蘇聯作為主要的敵人,羅斯福認為,斯大林本人並非擴張主義者,蘇聯是一個可以合作的國家,他希望把蘇聯拉入佈雷頓森林體系,蘇聯也確實派了以斯特帕諾夫為首的代表團參加了這個會議,羅斯福甚至動了要與蘇聯結盟的想法。但是,在希望削減關稅和貿易壁壘方面,凱恩斯僅僅提議讓成員國承諾不採取某些極為惡劣的壁壘或歧視性政策,而懷特則要求成員國作出具體承諾。在意圖取消出口補貼方面,凱恩斯計劃給國內生產者補貼保留了一席之地,前提是補貼項下的產品必須用於國內消費,且此類產品出口時可以對其徵收反補貼稅。懷特計劃則明確規定,在沒有獲得基金明確同意的情況下,禁止提供出口補貼。

從上述分析可知,凱恩斯和懷特是為著各自的國家利益,懷揣著不同的信念和理想的兩個各為其主的對手。儘管凱恩斯才華橫溢,但是,從決定事物成敗的天時、地利、人和這三個方面看,懷特則顯然較之凱恩斯更為有利——英國的經濟實力在戰爭中已經被消耗得差不多了,會議是在美國境內召開,美國已經明顯地昭示出自己將在戰後主導世界的抱負和能力,並且已經得到世界主要國家的認可,這從這次會議能夠在戰爭期間得到44個國家的響應並派出了最強陣容的代表團參加會議,就可以略見一斑。在那個特殊的戰爭時期,這種會議的召集者恐怕除了美國再沒有第二個國傢俱有如此的號召力和凝聚力,因為,各國已經看到了美國所具有的綜合實力與控制世界的能力,美國已經透過這場戰爭登上了世界霸主的寶座,放眼世界當時沒有一個國家能夠與美國相抗衡。而最關鍵的因素,是懷特的國家持有世界最多的黃金以及唯一可靠的黃金代金券——美元。大家已經知道——美元才是戰爭結束後世界各國所需要的東西。它已與黃金等同。美元即是黃金!這就是人們把美元稱之為美金的來歷。

這才是懷特最後勝出的最根本的原因。

歷史的迴音

二、新紀元誕生

(一)協議的內容

1944年的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佈雷頓森林會議)討論重建國際貨幣制度。根據這個會議上透過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產生了以美元為核心的國際貨幣制度,被稱為“佈雷頓森林體系”,並根據會議協議條款產生了維持佈雷頓森林體系執行的機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IMF)和世界銀行。

這次會議的協議所確定的關於國際貨幣制度的基本內容可以概括為:

1。美元與黃金掛鉤。規定1盎司黃金=35美元,每一美元的含金量為0。888671克黃金。以黃金為價值基礎,各國政府或中央銀行可用美元按照官價(1盎司黃金=35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此即黃金美元本位制。

2。其他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把美元的含金量作為各國規定貨幣平價的標準。各國貨幣與美元的匯率可按各國貨幣含金量之比來確定,此即法定匯率。

3。實行可調整的固定匯率制。所謂可調整的固定匯率是指,除了美元以外的其他貨幣與美元保持的匯率,間接與黃金建立聯絡,進而決定各成員國貨幣與美元的匯率,如果匯率發生波動,不能超過平價的±1%。如果超過1%的波動幅度,除美國外,每一成員國的中央銀行均有義務在外匯市場買賣美元和本國貨幣,以維持各國貨幣同美元匯率的穩定。但在出現國際收支基本不平衡時,經IMF批准,可以進行匯率調整。

4。透過IMF調節國際收支。如果會員國出現國際收支逆差,可向IMF申請取得貸款來進行調節。但貸款是有條件的,貸款的資金來源是會員國向IMF交納的份額,貸款的數量也與各成員國交納的份額的多少有聯絡。也就是說,交納的份額越多得到的貸款也就越多,反之,亦然。

可見,佈雷頓森林體系的核心內容主要有兩個:一是美元與黃金掛鉤;二是其他會員國的貨幣與美元掛鉤,即同美元保持固定匯率關係。所以,佈雷頓森林體系實質上是一種國際金匯兌本位制,亦即美元—黃金本位制。該體系使美元在戰後的國際貨幣體系中處於中心地位,美元成為了黃金的等價物,各國貨幣只能透過美元才能同黃金髮生關係。因而,從此,美元就成為了國際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國最主要的儲備貨幣。應當說,美國透過佈雷頓森林體系已經實現了它的理想和美夢——美元自此君臨天下,黃金僅僅成為了一個傀儡和太子,而美元才是真正的掌舵人和攝政王。這就是佈雷頓森林體系的中心。但是,僅有此中心還不是一個健全的、可靠的、穩定的體系,於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便是這個中心的兩個支撐點。這就是在佈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之時,就有人提出應當立即解散這兩個機構的主要原因,因為,隨著佈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這兩個機構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價值。

(二)可靠的支撐

IMF是一個穩定各國匯率的機制。美國希望它發揮穩定各國匯率的核心作用,想借此機制以更合法、更規範的程式和方法來實現各國匯率的穩定。美國之所以特別關注戰後匯率的穩定,是因為,美國在二戰中,全面開動了美國的這架經濟機器,並且使它高速運轉,基本實現了全民就業。但是,當和平來到,已經不需要再去生產那麼多的產品的時候,美國所面臨的是一個與現在中國相似的問題——產能過剩,而產能過剩帶來的另一個巨大的問題就是失業問題,美國已經認識到必須保持6000萬個工作的機會,才能實現社會的基本就業,如果沒有外來市場的需求來消化美國國內的巨大的產能,美國將再次陷入高失業的噩夢之中,剛剛過去不久的、陰魂仍在的30年代的大蕭條極有可能再次捲土重來。因此,國際貿易額和國際貿易規模的迅速增長對於美國具有極其重大的戰略意義。而國際貿易恢復和增長的前提是要有一個穩定的貨幣體系,而為了實現這個穩定的貨幣體系,各國貨幣就要與美元確定一個比值關係,美元既然已經承諾其與黃金的兌換比價為35美元兌換1盎司黃金,根據佈雷頓森林協定,規定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那麼,這樣各國貨幣就透過美元間接地在與黃金的價值之間構建起了一種鎖定的關係,而IMF則是確保這貨幣比價關係的一個樞紐和機制。當某個國家的貨幣與設定匯率偏差過大之時,該國就可以從這個國際基金組織中根據自己的額度透支一部分資金,以此資金來干預本國的貨幣,以使其匯率回到或者保持在規定的範圍之內。因為,只有保證各國貨幣匯率的基本穩定,才能實現貨幣體系的穩定。而IMF就是保證各國匯率穩定的一種基金,一種有效的機制。因此,IMF完全是為了保證佈雷頓森林體系能夠得以實現和運轉的工具和支撐點。

世界銀行原本是為了戰後向西方發達國家提供重建資金而設立的一個金融機構,後來把其覆蓋的範圍擴充到了發展中國家。它的主人和IMF一樣也是美國。在美國手裡,它逐漸變成了一個強迫其他國家歸順佈雷頓森林體系的一個大棒——只要願意加入到佈雷頓森林體系之中,為美國馬首是瞻,就能得到世界銀行的資助;如果不願意加入到這個由美國主導的體系中來,世界銀行不但不會資助於它,反而會阻止甚至禁止其他國家與它發生貿易關係,這無異於在經濟上“流放”了這個國家。而遭到經濟“流放”的國家就無法正常地參與到國際貿易體系中來,長此以往,這個國家不僅無法在現代國際社會中生存,也就更談不上發展、崛起之類的事情了。

就這樣,美國透過建立佈雷頓森林體系,以及IMF、世界銀行以及後來的關貿總協定,完成了它的千秋大業——美元君臨天下,一統江湖。自此,誰要是膽敢冒犯或者覬覦美國的這一千秋大業,它的下場就將會很慘、很難看。

(三)英鎊遺留物

雖然在美國的一手操控之下,於1944年建立起了以美元為核心的新國際貨幣體系,但是,由於歷史的原因,在20世紀40年代中葉,英鎊依然是美元的主要對手。在戰爭期間,英聯邦國家、英帝國成員以及英鎊區國家給予了英國無限的信貸額度。它們為英國及其軍隊提供了無數的資源和軍備物資,並持有英鎊紙幣。不僅如此,英國及其盟友傾其美元儲備,從美國購買各類戰略物資。因而到戰爭結束時,各國央行所儲存的英鎊餘額已經超過了美元餘額的一倍以上。英鎊依然是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而這些國家之所以還持有這些英鎊儲備,是因為英國採取了控制措施,阻止各國將其所持有的英鎊交換為商品或者其他貨幣。但是,如果說在一戰前他們持有這些英鎊儲備還是一種明智之舉的話,那麼現在英國的淨境外英鎊負債已經達到150億美元,這個數字已經近6倍於其所持有的黃金和外匯儲備,此時若再持有英鎊就會虧本。如果,此時允許這些國家自由出售他們所持有的英鎊,不僅英鎊的價值會直線下降,英鎊將會迅速喪失國際主導貨幣的功能,因為,此時美元不僅已經存在,而且已經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具有價值的貨幣,因為美國的遙遙領先於世界各國的GDP和毋庸置疑的強大的國力,已經使美元的身價一躍千丈,儲備美元更為安全和更有價值,已經成為了各國的共識。此時,如果英鎊一旦被解除外匯凍結,為了各自的利益,各國將會立刻把手中儲備的英鎊兌換成美元,英鎊會在瞬間遭遇雪崩般的災難。恰在此時,美國於1946年向英國提出要求英國解除貨幣控制,並以此作為向英國提供重建貸款的前提條件。美國提出的誘餌是37。5億美元的貸款,如果再加上加拿大提供的12。5億美元,總共達50億美元。但條件是,英國必須在1947年7月15日之前,解凍外國的英鎊儲備,也就是允許持有英鎊儲備的國家出售他們手裡的英鎊。而對於當時負債高達150億美元,且國內正需要大筆的資金進行重建、解決就業的英國來說,這50億美元的確是一個巨大的誘惑。於是,在這個誘惑之下,被稱為英國經濟大腦的凱恩斯極度自信地答應了美國的要求。因為在凱恩斯的腦海裡,英國與美國畢竟是同契連根的兄弟加盟國,美國何以會在兄弟危難之際而落井下石!美國如此慷慨地提供給英國雪中送炭般的援助,是美國基於與英國共同利益的考慮。他完全忘卻了兩年之前在佈雷頓森林會議上與懷特那針鋒相對的光景了。和凱恩斯的想法一樣,英國議會也順利地通過了凱恩斯的提議——答應美國的要求,以爭取到50億美元的貸款。他們都沒有意識到美國國會議員深受孤立主義的影響,雖然他們在1941年那個特殊的歷史事件的刺激下暫時地放棄了他們恪守的孤立主義同意羅斯福提出的對日宣戰的請求,從而使美國捲入了那場席捲世界的大戰,但是,一旦戰爭結束,特殊的歷史條件不復存在,美國的孤立主義和獨立性依然是他們堅守的信念。因此,即使美國政府同意對英國讓步,而美國國會則堅決地予以拒絕。美國乃至整個美洲都是美國人的美國及美洲,這種孤立主義的思想,至今仍然是美國精英層不可動搖的理念。

實際上,美國人向英國提出的要求是——在國會批准貸款一年內,其他國家所賺有的英鎊可以自由用來交換任何商品。但是,1947年7月15日,就在可以將英鎊兌換成美元的第一天,其他國家就紛紛將所持有的英鎊兌換成了美元,並用這些剛剛兌換到手的美元購買美國商品。僅一個月後,英國的儲備就損失了10億美元,而當時英國的黃金和外匯儲備尚不足25億美元。因此,在5周之後,英國不得不重新收回了對英鎊的控制權。至此,英國人才恍然大悟地看清楚了美國人的嘴臉,但此時為時已晚,英國所奢望的可在戰後建立起一個自由兌換英鎊的貨幣體系或者使得英鎊重獲國際主導地位的想法,自此化為了一個泡影。英鎊至今也主要為英聯邦和英帝國的成員所持有。而美元的儲備在當時立地就增長了2倍多。各國毫不猶豫地把美元選定為自己的儲備貨幣,而不是那早已輝煌不再的英鎊或者其他貨幣。

英國人所期盼的英鎊的霸權徹底崩潰,代之而起的是一飛沖天的美元霸權。美國利用他所發動的沒有硝煙的貨幣戰爭,取得了稱霸世界的驕人戰績。而德國人竟用不惜發動兩次世界大戰的辦法,也沒有達到其稱霸歐洲的目的。當然,現在的德國人似乎已經吸取了以往的教訓,他們在吸收著美國的經驗,嘗試著也用一種看不見硝煙的戰爭——貨幣戰爭——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歐元就是德國人稱霸和控制歐洲的變相的工具和手段。

1950年發生的朝鮮戰爭,改變了世界原有的政治經濟格局,也使美元逐步走向了世界貨幣的霸主地位。因為,在美軍向日本和德國等國家訂購大量軍用物資時,使用的都是美元,這個龐大的數目超過了當時這些戰敗國一年甚至幾年的工業產值。這些美元深深地嵌入到了這些國家的經濟體之中,成為了它們能夠在短時間內啟動經濟復甦這架機器的潤滑劑和燃料。沒有這些潤滑劑和燃料的注入,德、日等國經濟也絕無可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再次崛起。而美元也由此而贏得了世界各國的尊崇。因為佈雷頓森林體系已經確立了美元與黃金掛鉤的國際貨幣體系,所以,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人們尊稱美元為美金。美金一時間似乎成為了全世界的法定貨幣和財富的象徵。誰手裡擁有美金,誰就是人們眼中的富人。一件物品如果以美金計價,在人們的眼裡那就是質量最好和最富有價值的物品。各國也紛紛把美金作為自己的儲備貨幣,把美金與黃金完全等同。直至今日,各國公佈自己的財富儲備,也往往以美元作為計量單位。

美元霸主的地位已經破曉而出,騰躍到地平線上。

三、無解的難題

在人類數千年的貨幣史上,黃金和白銀一直是使用範圍最廣、歷史最長的貨幣。經過數千年的發展,人們逐漸發現,現實中的買賣交易其實完全可以不必轉移儲存在倉庫裡的黃金,只需將黃金的倉庫存單在交易者之間加以轉移就完全可以起到交易的作用。於是,黃金的倉庫存單逐漸具備了貨幣的職能,黃金的書面憑證等紙製品逐漸代替了實物黃金在市場上流通起來。這種在市場上流通的紙製品就是早期的紙幣。為了使人們相信這一張張本身毫無任何價值的紙等同於一定數量的黃全,國家就以法律的形式對於這一張張的紙製品加以確認,這就產生了法定貨幣,那一張張能夠體現一定數量的黃金價值的紙製品,便成為了法定貨幣。法定貨幣的產生就是黃金紙幣化的過程。

1821年,英國正式確立了金本位制,即以法律形式承認黃金作為貨幣的本位來發行貨幣。從此之後,公民可以將持有的紙幣按照每張紙幣的含金量兌換為金幣,各國之間不同的金鑄幣按各自含金量又形成了固定的比率,這種比率體系的確立,也就允許黃金在國際間自由流動。金本位的確立,再加上英國在當時世界經濟貿易領域內的決定性的優勢地位,使得英國的法定貨幣——英鎊很快就被確立成為了世界貨幣的霸主,世界貨幣自此也進人了英鎊的時代。

國際金本位制的確立雖然成就了英鎊的霸主地位,但是,隨著美國南北戰爭的結束,19世紀下半葉美國迅速崛起,美元開始挑戰英鎊的地位。特別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世界黃金產量的增長幅度遠遠要低於商品生產的增長幅度,導致黃金已經不能滿足日益擴大的商品流通的需要,這就極大地動搖了黃金鑄幣流通的根基。金本位制陷入了極大的困境之中。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導致了古典金本位制的崩潰,也加速了英鎊的衰落。而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國,卻因戰爭而發了大財。到 1929年,美國的工業產量至少佔世界總產量的42。2%,其總量甚至超過了所有歐洲國家的總和,世界經濟格局因此而改變。1922年4月10日,在世界最大債權國美國和戰勝國英國的共謀下,相關的國家在義大利的熱那亞召開了世界歷史上的第一次國際經濟會議,會議的結果是建立了“金匯兌本位制”。其主要內容是:美元繼續與黃金掛鉤,還是1美元等於1/20盎司黃金;其他國家不能將自己的通貨換成黃金,但可以換成英鎊;英國承諾允許英鎊換成黃金和美元。金匯兌本位制的確立,意味著美元和英鎊一樣成為了各國貿易結算和外匯儲備的國際貨幣。但此時,英國經濟開始衰退,美國的經濟實力己經遠遠地超過了英國。二戰爆發後,英鎊開始了長期的逐步貶值的過程,為了保護各自的貨幣不至於因為英鎊的貶值而貶值,各國紛紛將英鎊兌換為黃金,使英鎊的國際霸權地位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擊。

二戰期間,國際貨幣秩序陷入混亂狀態,儘快建立起統一的國際貨幣體系,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二戰後期,英美兩國就開始構思和設計戰後國際貨幣體系,它們分別於1943年初提出了“凱恩斯計劃”和“懷特計劃”。在1944年7月召開的有44國參加的聯合國國際貨幣金融會議上,最終通過了以“懷特計劃”為基礎制定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宣告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建立。該體系的主要內容是:美元與黃金掛鉤,成員國貨幣與美元掛鉤,實行可調整的固定匯率制度;成員國貨幣不能直接兌換黃金,美國政府准許各國政府隨時向美國按照官價1盎司黃金=35美元的標準兌換黃金;美國的職責是要提供足夠的美元作為國際清償手段。該體系的建立,標誌著美元徹底打敗了英鎊,英鎊自此淪落為了美元的附屬貨幣。美元也自此登上了世界貨幣霸主的地位。

佈雷頓森林體系雖然成就了美元,但也埋下了隱患。佈雷頓森林體系運轉的前提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第一,美國的國際收支必須是順差,以保證美元對外價值的穩定;第二,美國的黃金儲備必須充足;第三,黃金必須維持在官價水平——1盎司黃金=35美元。這三個條件實際上是不可能同時具備的。戰後世界經濟發展的實踐表明,為了維護美元的穩定,就需要美國國際收支始終保持順差,其他貿易國則必然是逆差,而且,美國的國際儲備資產則無法滿足國際貿易發展的需要,形成了所謂的“美元荒”;如果要滿足各國國際儲備資產的需要,就需要美國國際收支始終保持逆差,這樣就會引起美元貶值,發生美元危機,形成“美元災”。這就是佈雷頓森林體系存在的其自身根本無法解脫的內在矛盾——“特里芬難題”。

這個難題的另一個較為通俗的解釋是:當世界積累美元而非黃金作為儲備資產時,美國就被放到了一個難以兩全的尷尬位置上——外國人將多餘的美元借回給美國。這增加了美國的短期負債,也意味著美國必須增加其黃金儲備以維持美元與黃金可兌換的承諾。但是,此時問題就出現了——如果美國這麼做,那麼全球美元的短缺就會持續下去;如果美國不這麼做,那麼美國最終將以越來越多的美元提供擔保。這就出現了一個永遠無法解開的死結——在美國放出的美元要足夠多,以滿足全世界的交易的需求的同時,又要足夠少,以確保這些美元能夠兌現成固定數量的黃金。而要讓這種局面穩定地、長期地持續下去,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如果美國滿足了世界的流動性的需求,越來越多地釋放出無限的美元,各國就會拿著剩餘的美元來美國兌換黃金,美國必然走向崩潰;而如果美元不能滿足世界的流動性的需求,其他國家就會去尋找新的貨幣去代替已經不能滿足流動性需求的美元,美元就會被推出霸主的地位,美國同樣也要完蛋;這對於世界其他國家也是一樣。這就是著名的、無解的“特里芬難題”。

特里芬解釋道,如果國際上不協調一致行動來改變這個體系,那麼,它就會釋放出一種極具破壞性的源動力。美國必須透過緊縮通貨、貨幣貶值或者實施貿易及匯兌限制來阻止其黃金儲備流失殆盡。這將導致全球金融恐慌,並引發全世界採取保護主義的措施。因此,這個體系是一個使世界經濟走向末日之災的體系。 如何阻止它的發生呢?特里芬提出了一個與當年凱恩斯針對懷特方案提出的“班柯”極其類似的方案——設立一個新的國際儲備貨幣,並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管理。他提出設立一些官僚機構程式方面的保障措施,來預防該體系潛在的通貨膨脹傾向。其結果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理事會於1968年批准設立了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SDR)。該體系的設立,實質上是朝著一個真正的國際法定貨幣邁出了第一步。其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所謂的國際流動性短缺的問題,也就是美元短缺的問題。對於反對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國家來說,與黃金掛鉤的特別提款權是朝著廢黜美元、恢復金本位作為國際首要儲備資產的理想邁進了一步;而對於美國來說,它的提出為美國採取措施停止黃金儲備的流失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

四、毅然的抉擇

到了1970年,美元的壓力已經令歐洲的一些國家(如德國)無法承受。德國馬克雖然曾於1961年和1969年兩次升值,但是,持續不斷的資本流入還是在進一步地推高其匯率,而且資本流入已經達到了96億美元。德國被迫於1971年5月10日允許馬克的匯率自由浮動,匯率隨之上升了7%。這意味著美元的貶值幅度達到了10%。瑞士銀行業暫停了美元的交易,以試圖阻止貨幣恐慌繼續發展下去。 這一做法雖然暫時抑制住了投機性資本繼續流入德國和瑞士,可是它並未能阻止資本繼續流出美國。1971年8月6日,美國一個國會小組委員會發布了一份題為《當前為了加強美元需要採取的行動》的報告。報告提出當前應當進一步使美元走弱的結論。於是,美元再次被加速拋售。急了眼的法國趕緊派出一艘軍艦將存放在紐約聯邦儲備銀行金庫裡的黃金運回了法國國內。因為,截止8月份,美國欠外國的短期美元債務大約600億美元,其中2/3的債務持有方是外國官方機構;按照每盎司35美元計算,美國黃金儲備縮減到97億美元。1971年8月9日,黃金價格達到每盎司43。94美元。美元的貶值已經達到了歷史的峰值。而此時在華盛頓卻還在就是否結束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問題展開著激烈的爭論。

1971年8月10日,美國重量級銀行家、經濟學家在澤西島海岸的Mantoloking舉行了一次討論會,探討美元危機問題。當時美國財政收支出現了爆炸性的赤字,美國實際上已經無力保證美元兌黃金的固定匯率。原因只有一個——美聯儲創造出了遠遠超過美國黃金儲備數量的太多的美元。會上,就如何應對由於美元的超級超發而使美元與黃金間已經無法按照佈雷頓森林體系所規定的35美元兌換1盎司黃金來保持美元與黃金間的正常的比例關係的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下午3點,美國財政部次長保羅·沃爾克來到了會上。會上的爭論也隨之達到了頂峰階段。美聯儲的約翰·埃克斯特提出透過大幅度提高利率來應對目前的美元危機。此提議遭到了大多數人的反對。他們擔心這樣做會導致更加嚴重的經濟衰退。埃克斯特又提出提高黃金價格的建議,沃爾克表示贊同,可是,他認為議會很難透過這一提議。因為,美國的決策層永遠不想讓美國人民知道事實的真相。此時,會議似乎陷入了僵局,沒有人再提出任何新的建議。最後,沃爾克問埃克斯特究竟應該怎麼辦?埃克斯特回答道:既然不想提高利率,又不願意讓黃金漲價,現在剩下的唯一選擇,就只有關閉黃金兌換視窗,因為,在美元持續貶值的時候,如果繼續以35美元1盎司出售國庫的黃金已經毫無意義可言。此時,再多的黃金也無法滿足日益貶值的美元兌換的需要。這次會議最終通過了關閉黃金視窗的提議。

1971年8月15日,美國總統理查德·米爾豪斯·尼克松在全國電視廣播中宣佈了一個令全世界震驚的“新經濟政策”——降低稅收;90天內凍結工資和價格以及加徵10%的進口附加稅;關閉黃金視窗,美國將不再用黃金兌換外國政府持有的美元。這種做法顯然違反了美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所承諾必須遵守的義務。佈雷頓森林體系被終結了。這是人類有史以來,全世界第一次同時進入法幣時代。貨幣發行自此達到了毫無節制的程度。政府和公司及私人欠債也自此進入了無法償還的階段。但是,債務最終還是必須要償還的,無論是由欠款人還是由借款人來償還,最後的買單者必然是世界各國的納稅人。自此之後的情形是——金融危機在世界範圍內屢屢發生且愈演愈烈,全世界都在為佈雷頓森林體系的終結付出代價。美國透過它的這一舉動也在告訴世人——美元是我們的貨幣,卻是你們的問題!

佈雷頓森林體系的解體,對世界金融和經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戰後初期,西歐、日本為恢復經濟,需要大量的美元,但它們又無力透過商品和勞務輸出來滿足,從而出現了“美元荒”。於是,美國開始大量地發行美元。20世紀60年代後,美國發動的越南戰爭,使得美國軍費開支迅速增加,加上歐洲、日本的復甦,美國國際收支也逐漸由順差轉為逆差,美國政府不得不再次大量地增發美元,結果導致美元多次貶值,產生了美元危機。而與此同時,美國的黃金儲備卻在大幅減少。當歐洲各國終於要將貶值的美元盈餘兌換成黃金時,尼克松政府於1971年8月15日單方面地撕毀了協議,宣佈美元不再與黃金掛鉤。這就意味著,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了,美國把已有的黃金永遠地封存在了美聯儲的金庫之中。同時,也阻斷了各國以黃金擠兌美元引發美元大幅貶值的通道,避免了美元重蹈英鎊覆轍的可能。但是,國際貨幣秩序卻更加混亂。面對混亂不堪的國際貨幣局面,1976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牙買加首都金斯頓召開了成員國大會,商議搭建新的國際貨幣秩序。會議最終達成協議,簽署了《牙買加協定》,建立了現行國際貨幣體系。該體系規定:黃金非貨幣化,黃金與各國貨幣徹底脫鉤,不再是匯價的基礎;國際儲備多元化;浮動匯率制合法化。牙買加貨幣體系的誕生,表面上看來,美元地位因儲備貨幣的多元化被削弱了,實際上,他國貨幣公佈無法與美元抗衡,它們都是美國的附屬貨幣,美元依舊是國際貨幣的核心;美元從此也就獲得了自由,它擺脫了黃金“緊箍咒”的約束,為其今後以美元為武器對世界經濟指手畫腳和呼風喚雨提供了機遇、掃清了障礙。這樣一來,美國實際上已經完成了廢除黃金的最後一個步驟。 自此之後,黃金被徹底地踢出了國際貨幣體系。美元的國際貨幣的霸主地位終成正果!

美國曾用“黃金擠兌”擊垮了英鎊,現在又避免了別人用同樣的手段擊垮美元。達到此目的唯一辦法就是廢掉黃金!所以,牙買加體系實質上為美國的美元霸權戰略開闢了道路,創造了條件。

五、霸主的降臨

從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開始,擺脫黃金束縛的美元,使美國找到了一條其他國家不可能擁有的新的戰略核武器——美元。美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元是最主要的國際貨幣,如果美元崩潰,那就意味著全球金融體系的崩潰。因此,如果非美元貨幣一旦要與美元對抗,將承擔著巨大的風險,這是一場不折不扣的“不對稱戰爭”。從此以後,美元穩坐世界貨幣霸主的寶座。美國開始實施霸權戰略,它透過打敗黃金、控制石油價格和大宗商品價格,壟斷和掌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世界銀行等國際金融組織,而那些敢於不把美國和美元放在眼裡,或者敢於跟美國或者美元叫板的國家實施了各個擊破,將全球的經濟和金融納為自己的囊中之物,從中獲取最大的利益。

美元霸權的表現主要體現在:

1。世界貿易中使用美元計價結算的比重要遠遠超過其他貨幣,即使與美國無關的國際貿易,也廣泛地採用美元計價結算。

2。在世界各國的外匯儲備中,以美元作為本國儲備貨幣的達65%以上,其中,以中國、俄羅斯、巴西等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的美元儲備所佔的比重更高。

3。在外匯交易中,用美元進行交易的比重達到90%以上。

4。美元已經成為了平衡和計量國際貨幣的錨和標準。

美國從中獲得的經濟利益包括:

1。獲得鑄幣稅收入,即通貨膨脹稅。

2。美國可以利用國際主義貨幣——美元較為容易地應對國際收支失衡。

3。在世界各地的美國企業,在對外支付貨幣時,不用經受匯率變動的風險。

4。美國的金融機構賺得是全世界的錢,其盈利的空間極大。

5。當美國國內發生金融危機之時,美國完全可以憑藉其強大的金融霸權地位,將危機儘快地轉移到其他國家和地區,把危機對於自己的損害降到最低。

總之,美元霸權的主要體現是,美國可以向全世界公開發行沒有任何金銀等硬通貨和實物支撐、沒有任何約束的美元,同時,利用美元在全球金融體系和貿易體系中的最重要的儲備貨幣的地位,引導和塑造一系列有利於美國支配和領導全球金融和貿易的制度,為美國的經濟和政治霸權支撐起一片廣闊的天空。

當然,美元霸權僅僅是美國國家霸權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已,美國的政治霸權、經濟霸權、軍事霸權和以美元為核心的金融霸權,都是美國國家霸權的組成部分。如果僅僅憑藉其中一個或者兩個霸權,美國是無法登上世界老大的寶座的。美國的霸權是有人類歷史以來最成熟、發展程度和境界最高的霸權。無論是中國明清時期的白銀霸權和大英帝國的英鎊霸權,都沒有達到美國霸權的高度和深度。中國明清時期雖然實現了白銀霸權,可是,中國始終沒有引領世界的雄心和信心,就如同大明帝國前期所開展的那一場轟轟烈烈的大航海運動一樣,僅僅是抓住了大航海時代的第一個機遇,可惜沒有把握住這個機遇,也沒有把這次機遇延續下去。所以,當西方列強駕駛著戰艦來到自己門口挑戰時,至多是把他們趕離開自己的門口而已,卻根本沒有想到——他能來到我的家門口,為什麼我就不能去他的家門口溜達一趟,順便拿回點我需要的東西。這是文化上的差異,無所謂對錯和高低之分。

美國霸權和美元霸權是否會有終結的一天呢?當然有!任何霸權都是不會長久的。現在世界上不是就已經出現了歐元這樣的堪於美元比翼的貨幣了嗎?但是,美國和美元的霸權是不會在短時期內就終結或者被其他的霸權所替代的,因為,就如同羅馬城不是一天建起來的一樣,任何霸權都不是一夜而就的,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就轟然倒塌。霸權的形成需要一個較長的時期,霸權的終結當然也需要一個過程。隨著世界上其他經濟實體實力的增長和發展,這些經濟實體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會逐漸增加。這個過程可能很緩慢,但是,這些經濟實體的實力只要增加一點,原來的霸主美國的實力就會相應地削弱一點。所以,在這條漫長的馬拉松式的賽跑中,需要長久保持的是耐力和定力。有多大的耐力和多深的定力,就會有多大的回報。定力越深,回報就會越大。

六、結論

二戰將歐洲拖入了空前的災難之中,而給了美國崛起的機遇,美國牢牢地把握住了這次千載難逢的機遇。佈雷頓森林體系的構建,除了完成了美國徹底廢掉英鎊在國際貨幣舞臺上的主導地位的歷史使命之外,美國也完成了將美元與黃金捆綁在一起而實現美元天下的目的與美夢,同時,也完成了美國的戰略意圖——廢除金本位的第二個步驟(第一個步驟是1933年透過立法宣佈美國公民不得私自擁有黃金)。自此以後,黃金已經無法獨立地承擔起貨幣本位的職能,它開始作為美元的附庸和傀儡,與美元一起共同承擔起名義上的貨幣本位的職能,而這個本位的核心自然是美元。因為,在建立這個體系之時,人口和土地均佔全世界6%的美國,佔有西方世界GDP總額的2/3,外貿出口的1/3,鋼冶煉總量的61%,汽車生產總量的84%。美國官方的黃金儲備超過2萬噸,佔到當時全球黃金存量比重的59%。這2萬噸黃金足以讓美元擁有一個前所未有的超級定盤星。既然美元已經與黃金掛鉤,美國又掌控了世界上絕大多數的黃金資源,只要美國願意,它隨時可以切斷美元與黃金之間的關係,從而讓美元徹底代替黃金成為世界貨幣。這一天,終於在佈雷頓森林體系建立後的近30年後的1971年到來了。美元自此獨自登上了世界貨幣霸主的寶座。這也是美國自一戰結束以來一直夢想實現的目標。至此,美國終於完成了廢除金本位制和黃金貨幣的最後一個步驟(也就是第三個步驟)。實際上,美國單方面廢除了“佈雷頓森林體系”,也就是廢除了美元與黃金35比1的兌換,關上了自己金庫的大門,美元取代了黃金成為各國儲備的唯一資產,而當時用於質押的大批黃金也就都留在了美國,極少再流出境外。美國至今還是世界上黃金儲備最多的國家。如果把美國擁有的8000噸黃金,再加上由美國實際控制的世界貨幣基金組織擁有的3000噸黃金,美國能夠自己控制的黃金總量在1萬噸以上。實際上,美國手裡所掌控的黃金的總的數量可能遠遠不止這個數字。這是個令人深思的數字。人們不禁會問:美國真的把黃金這個“野蠻的遺蹟”踢出歷史了嗎?為什麼直到今天美國依然要在手裡掌控這麼多已經“毫無任何貨幣價值”可言的黃金呢?

雖然不能說自從1944年佈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的那一日起,美元霸權體系就已經誕生,但是,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表明一個國際貨幣體系新紀元的開始。自此以後,美元便成為了自人類發明出貨幣以來最強悍的貨幣,也開啟了美國和美元稱霸世界的大門。世界格局和發展方向也隨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開始,擺脫黃金束縛的美元,使美國找到了一條其他國家不可能擁有的新的戰略核武器——美元。美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元是最主要的國際貨幣,如果美元崩潰,那就意味著全球金融體系的崩潰。從此以後,美元穩坐世界貨幣霸主的寶座。

本文參考文獻:

1.苗延波著:《貨幣簡史——從貨幣的起源到貨幣的未來》。

2.【美】巴里•埃森格林著:《囂張的特權——美元的興衰和貨幣的未來》。

3.【美】本·斯泰爾著:《佈雷頓森林貨幣戰—美元如何統治世界》。

歷史的迴音

標簽: 美元  美國  黃金  貨幣  布雷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