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絮絮念|我們靠什麼生活?

作者:由 意會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22-08-16

--第32塊日常碎片--

在四季如夏的廣州,高溫即是常溫,以至於空氣稍稍降溫,起了風,讓我特別開心。好像生活中遇到了新的體驗,身體的感受被重新整理了。

當我迎面走向風,風跑向我,呼呼地,像個被禁足了很久的娃,異常舒暢。我心裡也舒暢,因為想到了被窩。

雖然廣州的冬天不算冷,但被窩不比北方的涼。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狗窩。

自家的窩裡有熟悉的味道、溫度,是最舒服的。

PART01.

最近我迷上了氣味。

芳姐送了我一套身體乳和護手霜,還沒用正裝,我已經被贈品圈粉了。香香甜甜的櫻花味,聞到時腦子裡就會冒氣粉紅泡泡。

老實說,只有在看到可愛的,吃到和聞到甜的,我才會意識到自己是個女生。於是,我開始給粗糙的自己浸上這股味道,給生活添一些味,不知道能堅持到什麼時候。

豔君給我定製了一瓶睡眠精油,第一次釋放瓶子裡的分子時,沒有想象中那麼舒服,嗅覺還覺得有些刺激。但是睡覺時候聞,倒也有些安穩的感覺。

絮絮念|我們靠什麼生活?

最近入手了一套香薰,叫「日往月來」。我起床的時候就點燃「太陽」,下班回到宿舍召喚「月亮」,任氣味在房間裡瀰漫,

自以為舉辦了迎接太陽和月亮的儀式,能把日月的精華匯聚到身邊。

還別說,這是個有點傻氣但心理效用蠻強的儀式感。

絮絮念|我們靠什麼生活?

我曾經不屑於依靠氣味來愉悅情緒,覺得它像味增,一種調味料,終究是身外之物,輔助之物,我想追求那種「無恃於物」的自由之境。

看書裡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氣味,人為增加的氣味會干擾社交,造成情緒的誤判,所以我一直排斥它。

現在打臉了。我越來越明白為什麼人類要發明那麼多補給物了。

有人說,寂寞的人逛商場都能把路人的表情看成一場戲劇。

乍一看覺得挺搞笑的,可細思極恐。

只要心跳著,身體就在消耗,活在世上,就有損耗。

內給不足,便向外求。自由的境界太難了。

PART02.

歲末,又到了考研季。之前我寫過一篇兩個月備考研究生的心路歷程,也更新在了知乎。

於是很多讀者就在後臺向我求經。有些是討應試技巧的,各種科目都有,連非全日制也有。

大部分是問人生抉擇的。「我還來得及嗎?」「考研還是考公?」「二戰行不行?」,把我當救命稻草似的發了多個感嘆號和問號,隔著螢幕都能感受到他們病急亂投醫的焦急,好像我能一言成箴。

我抱著儘可能回覆的心態,但有些問題真是讓我很無力,鼓勵了兩句,我就只能把包袱拋回給他們自己,說一句:

It depends on you.(一切由你)。

人遇到困難麻煩,都想向外求助。被求助的時候才會更清醒:

我不能拯救別人,沒有能力拯救別人。

PART03.

青春期的時候,讀過幾頁書的我,很喜歡給人當「知心姐姐」,用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態度,對別人的問題評判指點。現在回想起來就覺得可笑。

就像讀小說的時候,讀者總喜歡以自己的體驗和價值觀去評價另外一個時代的人和事,笑別人太傻太痴太瘋狂,卻忘記拋下已有經驗,去體驗另外一個世界。

因此,我越來越不敢隨便對他人的觀點下論斷,因為我知道的太少了。

說到這裡,不得不給大家安利歐麗娟老師解讀《紅樓夢》(B站和喜馬拉雅都有),歐老師旁徵博引,用很多史實推翻了大眾對這部文學作品的偏見,不斷被她更新認知的感覺,絲毫不遜於刷短影片的快感。

中午看老舍的雜文,看到一段很美的文字,於是手癢,自己也想寫點什麼。我們的筆名都是兩個字,指不定哪天我也能出書。

絮絮念|我們靠什麼生活?

看書的時候我特別喜歡蒐集一些比喻

「希望會把過去的恐怖裹上一層糖衣,像看著一出悲劇似的,苦中有些甜美。」「明天的渺茫全仗昨天的實在撐持著,新夢是舊事的拆洗縫補。」

每次看到有趣的比喻,我都會驚歎語言的魅力。如果你也有這樣的癖好,不妨共享一下呀~

終於,在回宿舍的路上把這篇文章寫完,還是蠻有成就感的!

看,我又恃物了。

瞭解更多我的近況:

《今晚吃什麼?(我的減肥史片段)

《分享鬱悶的糗事,祝大家週末愉快!》

《畢業之後,你「變老」了多少?》

標簽: 氣味  時候  --  考研  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