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計算機首次透過圖靈測試意味著什麼?

作者:由 鄒文濤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14-06-09

計算機首次透過圖靈測試意味著什麼?知乎使用者2014-06-09 10:36:17

第一眼的印象:

題目補充說明中提到“被測試者

超過 30%

的答覆不能使測試人確認出哪個是人、哪個是機器”這個標準,是百度百科上的說法。實際上,圖靈測試並沒有設立這樣一個標準。引用英文維基的相關內容:

。。。 he (Turing) estimated that by the year 2000, machines with around 100 MB of storage would be able to fool 30% of human judges in a five-minute test, and that people would no longer consider the phrase “thinking machine” contradictory。

也就是說,30%是圖靈對2000年(14年前)的機器思考能力的一個預測,目前我們已遠遠落後於這個預測。當然有人可能爭論說“people would no longer consider the phrase “thinking machine” contradictory”這個表述本身就是人工智慧成立的標準,但我仍然認為這是個很寬鬆的標準。

“被測試者超過 30% 的答覆不能使測試人確認出哪個是人、哪個是機器”這個表述,本身也有問題。按前文圖靈的說法,人工智慧應該能讓“30%的人完全(100%)的上當”,而不是像補充說明中,讓“100%的人每人上30%的當”——按這樣的標準,其實是沒有人被機器欺騙的。

===2017。2。8補充===

評論裡有知友對於“30%的人完全(100%)的上當”這個表述提出了質疑。回顧這一段,我承認為了追求對比效果,在數字的使用上不夠嚴謹。

其實,要達到“上當”的效果,沒有必要真的達到100%。如果測試人有51%傾向於對方是人,49%傾向於對方是機器,就已經算是上當了。更簡單地,我們可以給測試人非黑即白的選擇,讓他只有“人”和“機器”這兩個選項,那麼就只有0%和100%這兩種結果,所有>50%的結果跟100%都是等價的。(有點像美國大選,只要得到一個州超過50%的選票,就得到了該州全部的選舉人票。)

實際上,在圖靈測試領域著名的Loebner Prize(

Home Page of the Loebner Prize

),採取的也是這樣的規則,不同的是該測試會讓一個機器和一個人同時參與測試,讓測試人選擇哪個更像人類,但是本質上仍然是一個二選一——0%或100%的事情。

===補充完畢===

透過的這套軟體“模仿的是一位 13 歲的男孩”……呃,如果我讓它模仿3歲男孩,是不是會有更多人分辨不出來了?我並不是質疑軟體或者測試的意義,只是再一次強調,測試採用的這套標準是相當寬鬆的。

依據以上三點,我對於報道中提及的“

透過圖靈測試

”這個結論表示謹慎的懷疑。

計算機首次透過圖靈測試意味著什麼?匿名使用者2014-06-09 11:38:43

圖靈測試更多是一個哲學思考,一個思維實驗。

它考慮的是:一個智慧只能由其他智慧來識別。

但我們沒辦法給出一個示範性的問題列表,因為一旦給出,我們就可以按此設計回答。

事實上,每個人(就狹隘地定義智慧為人類吧)對於智慧的理解都不同。有些人可能覺得會解數學題就算是了,有些人還要求智慧有自我學習的能力……但圖靈測試顯然沒有展開討論這些情況。

圖靈測試更多的是一個概念,一種思考。實用性差。測試一個系統是否智慧應該有更好的準則。而我們甚至都沒有一個廣泛認同的、可操作的準則。

這也反映一個困局:我們試圖創造智慧,但我們連智慧應是怎樣都不知道。

計算機首次透過圖靈測試意味著什麼?Naivelol2014-06-09 11:45:26

這個問題我還是想來回答一下的。

======================================================================

首先的問題在於圖靈測試是否“真正有效”。

所謂圖靈測試是一種測試機器是不是具備人類智慧的方法。那麼我們如何定義“人類智慧”?當我們提到”人類智慧“的時候到底是隻談到它具備人類的“智力”(包括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等)還是說它應該完整地具有一個“人格”,甚至擁有靈魂等等超越性的東西(樓主是二元論者)?分開討論。

如果我們談的僅僅是“智力”層面的東西,又要分開做兩個問題。我們追求的是類似於人的智力,還是廣義的“智慧”。

如果要追求類似於人的智力,那麼我們就要求機器按照我們的思維模式來進行“思考”。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圖靈測試所代表的方法有一定的參考意義——透過真人與機器的比對,來測試機器是否有具有類人的智力,這個方法是可行的。

如果追求的是廣義的“智慧”,這個問題就有點複雜。以我的理解,智慧是一種“軟體”,本質上即是一種組合模式,就像一座中世紀城堡,不論你是用花崗岩或者青石,甚至是木料來建築,只要圖紙一樣,最後得到的都是一座城堡(當然其各項屬性未必相同。對於智慧來說則是其發展方向未必相同)。反過來講,任意一種組合都存在一個“模式”,換言之,智慧存在於萬事萬物中,關鍵看你如何去理解它。有這樣一個笑話,說外星人來到地球,他們派出的偵察兵在偵查了一番之後給了司令官一份報告,“地球上的生物都有鋼鐵的面板,長著四個輪子,而他們體內都有一種叫人的寄生蟲。”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應該是我們試圖去理解機器智慧的存在。不過這個問題就太大了,不展開。

而如果我們談到了“人格”,甚至超越性的“靈魂”層面的話,應該說圖靈測試——就其方法而言——就不再有效了。在此不深入展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私聊。這裡我只提兩個觀點。其一是,對於超越性的東西,很多人類也缺乏對這個層面的感應,所以即使是用對比的方法,也需要測試者本身有相當的天賦,同時接受過足夠的訓練;其二是,對於廣義的“人工智慧”的“人格”——即不是自然的人類藉由經歷與成長而得來的——來講,其實已經有了一群大師——任何一個精神分裂患者都有至少一個莫名其妙的“人格”,它絕對是“人工”的。

======================================================================

回到題主的問題。

我同意題主所說,圖靈測試是否“透過”還依然兩說(我的意思是,語義上的圖靈測試,而非具體的標準性測試)。即使算通過了,我也不認為是一個有巨大意義的事件。

我認為對人工智慧的研究,本質上是追求“人”在不同物理基礎上的存在。我們最終要製造的,是一個“人”而非一臺思維機器(“製造”一詞莫噴,理解意思即可)。也許某天人工智慧真的能發展出自我意識也說不定,那對整個人類文明都會是一次昇華。但是即使最終證明“靈魂”無法被我們製造,在研究的路上,我們對自身的理解也會有深刻的進步。

計算機首次透過圖靈測試意味著什麼?蘇莉安2014-06-09 13:47:27

意味著圖靈測試該升級了。

我們集全人類的智慧精華,終於達到了一個在60多年前、當計算機還是一堆吞吐紙帶的大鐵箱子時訂下的目標。

如果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創造出“與受過高等教育的健康成年人智力等同”的人工智慧,那現在的情況就相當於一個立志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人終於通過了小學一年級的數學考試,30分及格的試卷考了33分。

前面的路還長著呢。

而且與60多年前相比,當今這個多媒體和網際網路時代的測試也絕不應該再止步於一問一答的文字對話。

人工智慧能夠透過電話讓你認為它是真實的人類嗎?

能夠生成完全擬真的影象,讓你認為自己在和一個真人影片通話嗎?

能夠讓機器人做出亂真的動作嗎?

更重要的是,經過多久才能把一臺超級計算機盡全力解決的難題,交給指甲大小的晶片來輕易完成呢?只有這樣才能讓人工智慧真正服務於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今的旗艦手機效能已經相當於20多年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

計算機首次透過圖靈測試意味著什麼?fzmrzdwdmz2014-06-10 15:49:17

暫且不討論圖靈測試的嚴謹性,因為60年前圖靈面對是怎樣的計算機,想必圖靈現在也不會這樣提出測試標準。

但我認為圖靈站的角度相當高(否則也不會經歷60年考驗),其中一點就在於他避免了許多人審視機器智慧時候的

上帝視覺

問題。你是造物主,在你的眼裡機器就是一堆電子元件,就好比在生物學家看來大腦也不過是一堆神經細胞,物理學家更看到一堆分子,這樣去理解智慧,當然可以提出很多質疑。

應該質疑的,我反而覺得是長期以來對圍繞

個體

討論的智慧的概念。沒有一個智慧生物是單獨存在的,社會性同樣是智慧的本質。每個人的智慧是以他者甚至整個群體為基礎的,但長期對智慧的研究都關注於一個個體。即使是圖靈測試,也假定了機器-人類這樣的二分,單獨設計好一個智慧機器,然後拿過來,跟人類談話,對比結果。但真正具有智慧的個體,已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的智慧其實是你的智慧的延伸,反之亦然。兩者彼此的對話,兩者的認識狀態在變化,智慧水平也在變化。

人工智慧在研究智慧問題時,更關心如何實現智慧的機器,於是就隱含了上述假定,機器本身與我們是不同的,分離的。現在大多人工智慧的研究都是基於這種假定(說比做容易,工作開展不了啊)。於是,總在單獨地研究一個獨立的機器如何實現智慧。在現有的技術水平和計算機理論下,就不得不動用所有的計算能力去實現實在勉強的事。

然而我的觀點是,總有一天還是要

人類接納機器成為他的一部分

,不再站在上帝以造物主的角度看機器,不再將機器看待為一種工具,事實上,人類離開了機器什麼都不是。站在這個角度去理解智慧。我們就不會再去分人的智慧和人工智慧了。這個時候圖靈測試,甚至很多測試都不再有意義。

再扯遠點(因為所謂圖靈測試本身就是一種哲學思考),人類的工具理性使得人類將世間萬物都工具化,為我所有,甚至對人類本身,每個個體對自身都是這樣的一個觀點,無數的悲劇根源都在於此,所謂“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就是這樣提出的,既然身體是本錢,本身就假定了身體也是一種可供利用的工具,身體就是身體,身體怎麼就是某種目的的本錢(工具)呢?。

都是這個“我”的概念在作怪。

或許等到機器能完全自主的時候,成為一個“我”的時候,另一個論斷,即機器需要接納人類成為他的一部分,也要提上議事日程,只是可能是由機器提出這種反思了。

標簽: 圖靈  測試  智慧  機器  人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