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年輕人普遍喜歡咖啡,為什麼不愛喝茶,是茶文化推廣不夠嗎?

作者:由 熱心觀眾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21-03-26

年輕人普遍喜歡咖啡,為什麼不愛喝茶,是茶文化推廣不夠嗎?悟茗製茶2021-03-30 00:21:55

作為茶業從業人員 深深覺得 國內各種茶葉文化不會是推廣不夠 而是推廣的過頭了, 動不動幾千幾萬一斤 拍賣幾十萬幾百萬一棵樹的採摘權。

喝個茶還要從神農氏開始拉扯 然後到泡茶的杯具選擇(沒幾千一個的紫砂壺不好意思說) 再到書法藝術欣賞 最近還有一些聞香學……

大部分人只是單純想喝有茶味的水而已……

年輕人普遍喜歡咖啡,為什麼不愛喝茶,是茶文化推廣不夠嗎?連長2021-04-07 15:12:45

咖啡、茶,或者再進一步,麵包、蛋糕、盲盒等等。

你會發現年輕人喜歡一件事兒、一個物的核心往往不是產品本身。

因為咖啡代表的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茶代表的是中國式的傳統文化,過度沉穩和中庸,特點不夠突出。

當然,一部分原因自然是傳統的中國茶文化沒有及時的滿足年輕化的理念,所以看似被拋棄了。

但慢慢的我們發現,當一部分年輕人步入而立之年後,對於茶和咖啡的喜愛也變得微妙。

或者我們以穿著來對比,青春期的我們喜歡自由無約束,穿著上也是緊跟潮流,五顏六色,但隨著年紀的增長,穿著上開始變得厚重、沉穩且簡約。

中國的茶文化歷經千年,被賦予的更多是中式文化的精髓,讓人們一下子改變對茶的固有認知,那很難。

而很多年輕化的茶品牌,雖然會讓人眼前一亮,但表現出但文化底蘊卻向快銷品一樣,很難被記住。

所以你會發現年紀越大,反而對茶的喜歡程度會提升,那是融入了對生活的感悟。

而咖啡滿足的是當下年輕人,對於時尚生活的追求,但同樣,這種文化需要長久的積澱,而不是短短几十年就能形成的。

而年齡的增長,也會讓人們更加不愛炫耀,比如朋友圈。所以你會發現年輕人在各大平臺分享咖啡,但不會輕易看到年長之人在各大平臺分享茶道。

這也造成了一定的錯覺,讓我們以為茶文化日漸式微,其實不然。

只不過,茶代表的理念與咖啡相比,更不適合年輕人。

年輕人普遍喜歡咖啡,為什麼不愛喝茶,是茶文化推廣不夠嗎?筱悠2021-04-11 14:31:24

平心而論,喜歡咖啡,與不愛喝茶之間並沒有直接關係。咖啡與茶,也並不是二選一的關係。

前面幾十年,西方文化明顯佔據上風,咖啡文化也被當做了西方先進文化的代表。隨著近些年,我們「文化自信」的提高,名族文化的認同感爆棚,茶文化也就被推崇到了高點。

所以,說到底,不論是之前尊崇咖啡文化的生活方式,還是現在以茶為尊的生活態度,都只是【歷史階段性】使然。

我們應該客觀正視這個問題,任何咖啡與茶孰高孰低的說法都是不成立的。

當然,當下對茶文化的傳播和推廣的確是有所欠缺的,但好在目前的趨勢是在往這個方向走。

以上,算是對大環境的一點認識。

至於說到單個的個體,受大環境影響是一定的,於個人成長方面的主觀因素也是有關係的。

我身邊的大部分年輕朋友,大多並沒有誰一定忠實於咖啡或茶,多數情況下,咖啡與茶的選項清單上,還同樣會有果汁、牛奶、可樂等等,其實大多數年輕朋友看待這個問題都更客觀一些。

我們現在之所以有這樣的思維定勢,認為茶的推廣不及咖啡,更多的理論傳承還是來自於80後,或者說消費主力,早年間咖啡佔據主流的印象太刻板。

但當十年後,我相信,現在的00後們成長起來的時候,他們看待這個問題會更公正。

這篇文字如果可以留到十年後,很想知道他們的態度。

以上,個人觀點,供參考。

年輕人普遍喜歡咖啡,為什麼不愛喝茶,是茶文化推廣不夠嗎?茶呆劉主任2021-04-12 13:14:05

這個問題的答案如果縱深開去,遠比大家想象得複雜,深刻。

這是兩種文明的戰爭。

其實不是茶vs咖啡。而是中國傳統茶vs咖啡、西式茶(如印度斯里蘭卡肯亞茶)。後者的模式和咖啡如出一轍。只是因為中國人有更高質量的茶,它入侵起來困難。而在國際茶葉貿易中你會發現西式茶一定佔優。

在年輕人圈子,大家喜歡喝點咖啡,自己動手磨磨豆子,正如有一個答案裡說的:咖啡的資訊簡單,明確,很容易入門,再一步步爬升,有成就感;中國茶的資訊雲山霧罩,玄學遍地,年輕人“沒頭蒼蠅”似的買茶,然後碰了一鼻子灰。似乎茶葉市場裡要分辨真話假話,這個成本就很高,足以使得年輕人累覺不愛。

我正在做中國茶知識體系的整理普及工作。有興趣的隨時找我。

而這兩者差異背後的邏輯成因是什麼?容我講一個經典小故事。

年輕人普遍喜歡咖啡,為什麼不愛喝茶,是茶文化推廣不夠嗎?

座標:潮州市潮安區鳳凰山坪坑頭村。

這中間這棵茂盛的茶樹是多年前這戶農戶從鳳凰烏崬茶區移栽來的。當時花了不少心思和精力。而其成品茶特別高香,帶蘭花香和山金銀花香,韻味十足。這種香氣在製茶過程中,經過他家門口的路都能聞到。上下週圍村民聞香而來,向他討教這是什麼香型什麼茶樹。並希望剪枝進行無性扦插繁育。

主人家並不開心,還是希望這個品種以自己家獨有為好,不太願意推廣此茶。當問到這是什麼香型的時候,主人家看到家裡養的鴨子 不耐煩的答:香什麼香?一股鴨屎味。

這無心插柳的一句,後來成為鴨屎香這種單叢茶反差萌的一個特色,從此更多人來剪枝扦插,終於鳳凰山到處都種植了鴨屎香。

那麼大家想想,這種故事可能發生在咖啡身上嗎?(雖然咖啡也有貓屎咖啡)

發現明顯優質的咖啡品種,肯定會第一時間被設法大規模推廣。而這兩種做法的差異背後是兩種生產模式:小農經濟vs殖民經濟及其繼任者資本主義。

我這次上山與故事的主人翁見面了,發現他也是個非常和藹的普通茶農,他的這種反應自然也是純粹的經濟考慮:

茶農的地是有限的,要增加收入,唯一的方法就是提高產品售價。那麼有特色獨家品種顯然可以明顯提高自己的收入。

咖啡本是衣索比亞流出傳至阿拉伯國家,而後真正大規模種植發展,是靠各殖民國家種到巴西,哥倫比亞,越南,印尼,哥斯大黎加等等地方。當他們發現某一個新品種能明顯提高質量,做法是大規模改種,或者可以大規模買下或者巧取豪奪新的大量土地,大量種植生產這一品種,然後在市場上大規模銷售以佔領更大的市場份額,進而攫取更大利潤。當需要進行市場爭奪時,他們肯定不遺餘力的宣傳,讓所有的消費者很容易理解這種新品種的使用與品鑑。同時有可能努力降價,以推升銷量佔領市場。

這兩種完全不同的模式,正是傳統小農經濟vs殖民/資本主義。前者一定要儘量設定資訊不對稱,以提高售價。後者則一定要儘量打破資訊不對稱,以提高銷量。

你在茶葉市場遇見雲山霧罩玄學遍地,其本質正是如此。好在中國的資本逐漸走進茶行業。這個情況慢慢改變了,自然就會好起來。

年輕人普遍喜歡咖啡,為什麼不愛喝茶,是茶文化推廣不夠嗎?弗拉西斯 汪2021-04-14 17:29:11

我認為核心還是,咖啡能量化,茶文化更玄學,年輕人不吃玄學這一套了。

咖啡是可以量化的。

豆子有產地評級,什麼AA,A,G1,有多少目,高階的還有競標批次,有莊園背書,有處理廠背書,還有咖啡期貨。

手衝咖啡有金盃標準,有溫度,手法,濾杯,研磨度這些量化的東西在裡面。

雖然經常說不是金盃就是好的,喜歡的口味才最重要,但起碼有這些量化標準背書,你買50塊錢225g還是50g 225塊錢,起碼拿得出理由。

茶文化呢?

起碼給我感覺是在一般老百姓接觸到的層次上全部都是玄學。

我不是說所有的茶葉一個味道,也許在A店,這波茶葉500一斤,那波茶葉5000一斤,誠然味道品質不一樣,但是也可能到了B店,你發現他們3000一斤的茶葉比A店5000一斤的品質更好。

這還是茶葉本身,茶具具更是如此。

咖啡領域,玩材質就是玩材質,不會整個什麼紫砂壺玄學論。紫銅琉璃明明白白告訴你貴在材質造型上了,不會告訴你紫銅錘紋適合肯亞,琉璃適合日式深烘,不鏽鋼適合北歐極淺。

當然我不是說,咖啡沒有玄學,相反,搞玄學的人很多,但是總有辦法能夠打破玄學,比如杯,比如TDS。

核心還是標準化的問題,咖啡業界從業者們一直都是把咖啡放到明面上去聊,不管是品種,定價還是風味輪,金盃標準這些。

但是我完全看不出茶葉從業者在這方面有太多的努力,反而巴不得玄之又玄割智商稅呢。

還有就是咖啡的推廣。

不管是星巴克這種咖啡玩家視為刷鍋水的存在還是各種精品咖啡館,以及現在的咖啡節,都在敞開大門歡迎您來品嚐。

美式一般15-25元,奶咖30元,花式30-40元。基本就這個價位浮動了。

年輕人普遍喜歡咖啡,為什麼不愛喝茶,是茶文化推廣不夠嗎?

這是我比較喜歡的seesaw王府中環店的裝修。

雖然王府中環這個商場本身主打奢侈品,但是這家咖啡店店給人的感覺並沒有拒認於千里之外的感覺。價格也比較合理

回憶下我們常見的茶館

年輕人普遍喜歡咖啡,為什麼不愛喝茶,是茶文化推廣不夠嗎?

基本上這個畫風,價位也沒讓我失望。你覺得年輕人會感興趣?

那麼有沒有茶文化的正面例子?有

年輕人普遍喜歡咖啡,為什麼不愛喝茶,是茶文化推廣不夠嗎?

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家店,叫煮葉,主要團隊來自星巴克,店面是日本大師設計(不是廣告,只是有一次和他們的店長聊過。沿襲標準化製作流程,一位茶30~60元,和咖啡不一樣,可以蓄水。

我相信,這樣的店鋪更多一點的時候,茶文化也會被接受和喜愛的。

標簽: 咖啡  茶文化  玄學  年輕人  茶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