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歷史

韓信將兵為何能夠“多多益善”(中):底色

作者:由 徐晉 發表于 歷史時間:2017-03-24

有知友發信問我,蕭何為啥能憑几次談話就認定韓信國士無雙,可以被委以重任?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並不重要,因為言談之中被驚為天人的情況並不少見,但是能經過實踐檢驗卻少之又少。

韓信熟讀兵法,在

項梁

、項羽帳下任執戟郎中,無論他的軍事理論還是實踐經驗還是情報資訊,吸引蕭何並不奇怪。

很多想知道韓信跟蕭何說了啥的朋友,可以看看淮陰侯列傳中記載的韓信對劉邦說的那段話。

漢王大喜,自以為得信晚。

韓信可以用這些話糊弄住劉邦,當然也可以用這些話糊弄住蕭何。

我所關注的點,是韓信如何在無資歷、無聲望、無人脈的“三無”情況下,把他的理論構想兌現。這是很有意思的。

戰爭殘酷激烈,統帥就算再有眼光謀略,下面的將軍士兵不能同心同德,陽奉陰違,出工不出力,都會導致一招落差滿盤皆輸。歷史上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馬謖做參謀的時候發表意見,一句“攻心為上”就征服了諸葛亮,但真的督諸軍在前的時候,卻“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導致

街亭

大敗。

諸葛亮指揮自己的嫡系,尚且一個漏失就如此失敗,何況“三無空降兵”韓信?其統軍作戰的難度可想而知。

為什麼劉邦手下那幫豐沛的老人願意服從韓信,任憑韓信紙上談兵他們就在戰場上舍生忘死?到底是韓信治軍有方還是劉邦治軍有方還是別的原因?

這個世界從不缺乏有驚人才華的人,但眾所周知,資本以外的能力等於零。

韓信為何能從名不見經傳的敵對陣營逃兵,搖身一變成為戰無不勝的戰神,他的機遇不在於劉邦蕭何,而在於彭城之戰。

劉邦及其豐沛故舊建立起來的所謂“沛公軍”,作戰風格有相當濃烈的遊俠風格——核心基本盤隊伍(豐沛、

碭郡

的老革命)戰鬥力很強,但隨著吸納的其他成分軍隊數量增多,整隻軍隊的指揮效率不斷下降。

在彭城之戰前,劉邦軍的這一問題猶如暗礁沒有浮上水面。而且西伐秦、北擊

三秦

、東下河南、韓、魏、殷,一切都進展的十分迅速,沒有一個恰當的機會去改變軍隊的特性。但彭城之戰前後,這一切改變機會正好水到渠成。

第一個關鍵詞是商鞅。

劉邦還定三秦,完全控制關中的時候,離商鞅在關中實行變法已經過去了150年。這150年裡,秦國在關中的統治一脈相承地沿襲了商鞅“塞民以法”的思路,透過嚴刑峻法與軍功爵制,把秦民的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耕”與“戰”上。徹徹底底把

秦民

訓練成一群徭役租庸甘之如飴,勇於公戰怯於私鬥的

軍國主義

分子。

在公元前205年劉邦繼承了這片土地及其人民的時候,“秦”這臺巨大的戰爭機器距它全力運轉的高峰期才剛剛過去不到20年。劉邦坐到了駕駛艙裡,向著天下碾過去,但他改變不了這臺機器的設計、構造和運轉方式。

第二個關鍵詞是蕭何。

我們常說“

漢承秦制

”,拋開虛無的歷史必然性不談,劉邦的漢之所以會沿襲秦朝的大量法令制度,原因有2個:一是因為劉邦的根據地是故秦地,統治的都是秦民;二是因為劉邦的內政一把手是精於秦朝管理制度的秦吏蕭何,熟知秦朝管理體質的強大效能,極力在漢朝推行這個管理套路。

至咸陽,諸將皆爭走

金帛

財物之府分之,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漢王所以具知天下要塞,戶口多少,彊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圖書也。

漢王引兵東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撫諭告,使給軍食。關中事計戶口轉漕給軍,漢王數失軍遁去,何常興關中卒,輒補缺。

如果說劉邦佔領關中是獲得了一臺高達,那麼蕭何就是曾在高達製造廠工作,並拿到了高達使用說明書的人。

第三個關鍵詞是關中兵。

在劉邦第二次東征打到洛陽的時候,以項羽謀害義帝為名,釋出了率領天下諸侯討伐項羽的檄文,檄文中有這麼一句話——

悉發關內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漢以下,原從諸侯王擊楚之殺義帝者。

【正義】:南收三河士,發關內兵,從雍州入子午道,至漢中,歷漢水而下,從是東行,至徐州,擊楚。

韓信將兵為何能夠“多多益善”(中):底色

韓信將兵為何能夠“多多益善”(中):底色

所謂“三河”,就是德……嗯嗯,是

魏王豹

的河東、殷王卬的河內、

河南王陽

的河南,都是當時已被劉邦強行霸佔拉上船(chuang)的羞澀小受。這些關外諸侯再加上劉邦自己的主力,糾整合56萬大軍,在洛陽誓師,東出

虎牢關

,經滎陽、外黃攻打彭城。

值得關注的是另外一句“悉發關內兵”。劉邦全據秦地後,基本的內政策略是“巴蜀供給、關中發兵”,以秦國核心地帶久習耕戰的關中秦民為兵源,擴大自己的軍隊。劉邦第一、二次東征的時候,就已吸納了不少秦民作為士兵。

但是,這種徵兵只是增加了士兵人數,沒有改變劉邦軍隊的遊俠底色。而劉邦在洛陽宣言中提到的“悉發關內兵……南浮江漢以下”,則是一支以秦民為主組成的新軍。遍查當時劉邦軍的主要將領,都沒有走

子午谷

、順漢江南下的這條道路,

這支關中新軍不是以劉邦治軍的老套路建立起來的隊伍,而是靠關中秦民自商鞅變法150年來形成的耕戰習慣和建軍模式組建起來的有秦軍底色的軍隊

高達已經發動,只等劉邦坐慣的老車翻車後,他就會乖乖開高達了。

第四個關鍵詞是韓信。

剛才我說過,彭城之戰前夕,遍查當時劉邦軍的主要將領,都沒有帶領關中新軍走子午谷、順漢江南下的記錄。當然韓信也沒有。

但其他將領都有當時的作戰記錄,哪怕是跟著劉邦主力推進,也會有個“從”字(意思是跟從劉邦作戰),唯獨韓信沒有。

(特別說明:圍攻廢丘的將領記錄中也沒有韓信)

所以我推測,韓信作為名義上的大將軍,又在劉邦東征期間沒有實際兵權。

那麼當劉邦出關奔赴前線的時候,把“三無空降大將軍”韓信放在關內負責招募、訓練新軍,不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嗎?

當劉邦二次東征到了洛陽,糾集56萬大軍,逮準項羽和齊國死磕的機會打算總攻項羽的時候,就下令讓韓信帶領關中新軍從漢中順漢水南下,作為偏軍威懾南方的臨江、衡山、

九江

3個楚系諸侯,保護劉邦軍主力的側翼安全。

這支關中新軍的進軍路線如何,我沒有明顯證據,只能猜測——第一種可能,是在彭城之戰前就跟劉邦匯合,一起經歷了彭城慘敗;第二種可能,是走在半路聽到彭城慘敗的訊息,就退卻到滎陽與劉邦匯合。

我個人認為第二種可能性較高,因為這支新軍在滎陽頑強狙擊項羽追兵,大破楚軍,才使兵敗如山倒的劉邦軍站穩了腳跟。

不過說到底,哪種可能性都不重要,韓信有沒有參加過彭城之戰也不重要。我覺得重要的是,

彭城之戰是一個先破後立的契機,將劉邦軍的楚兵底色洗去,開始刷成秦兵底色。

——再次待更分界線——

標簽: 劉邦  韓信  關中  彭城  蕭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