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歷史

一個運營的“不可替代性”和“核心競爭力”在哪裡?

作者:由 黃有璨 發表于 歷史時間:2016-12-12

1.

幾天前,我遇到這樣一件事——我司運營妹紙曉玲跑來問我:老黃老黃,你覺得一個運營的“不可替代性”是在哪裡?為什麼我覺得這個問題有點讓我答不上來呢?

此時,她旁邊馬上有另一位運營同事秒速接茬:是啊是啊,我也有類似的困惑,有時候覺得運營的工作內容其實是最容易被替代的了,你說運營的核心競爭力到底應該是什麼呢?

回想起來,“運營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這個問題,其實並非我第一次接觸到。如果你去知乎或百度一下,你會發現類似的問題在網上被問得還挺多的。

一個運營的“不可替代性”和“核心競爭力”在哪裡?

一個運營的“不可替代性”和“核心競爭力”在哪裡?

所以,他們的疑慮並非個例,而是在運營從業者中間大量存在著——人人都說術業當有專攻,做研發的寫程式碼牛逼就是核心競爭力,做資料的能輕鬆搞定一大堆資料圖表就是核心競爭力,那麼對於“運營”這種乾的活往往既多且雜,今天要跟使用者聊天,明天要搞個活動,後天又要花錢做推廣的職業來說,到底什麼才是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和“核心競爭力”呢?

他們的問題也引發了我對這個問題新一輪的思考。所以這一次,我想基於我的感受和理解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我覺得,這個困惑往往更容易出現在1-4年從業經驗的運營人身上(4年以上經驗的,要麼就憋著熬出來成高手了,要麼都該轉行轉行了……),所以我想分兩個角度來聊一聊——

第一,對一個運營從業者來說,身在1-4年這個階段,哪些東西更有可能成為你與其他運營相比的獨特競爭力?

第二,對於一個運營工作者來說,有哪些你藉由“運營”這項工作本身積累起來的能力會容易成為你身上獨一無二不可替代,保證你能夠憑藉著它永遠不愁沒飯吃的東西?

2.

先說其一。

這部分,我就直接來聊幾個我見過的身在1-4年經驗這個階段,同時在我看來也擁有自身獨特競爭力的運營人吧。

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小馬宋與李笑來的自由人之路》裡提到過我曾經有一個負責微博運營的同事G,當時在團隊中被我們奉為神人——

G是做微博營銷起家的,他熟悉各種微博玩法和渠道推廣,當時在他手下,我們的一個從0起步的微博號迅速在2-3個月內就吭哧吭哧奔著小10萬粉絲去了。

並且,當要推廣我們的產品的時候,G也特別擅長透過微博上的大號轉發等各種方式來搞定,他總是能拿到最多的渠道資源和最優惠的價格。

並且,G的最牛逼之處,在於他超強的目標分解、事務管理和執行能力。他總是能把一件事無鉅細的事情拆解成各種明確的行動步驟,再透過N多一看就NB哄哄的表格和工具來把這些事務都管理起來,最終成為一個SOP。這讓他有了異於常人的能力——比如說,像我這樣的正常人,負責微博營銷的極限是可以一週內搞定3個專案的推廣的話,那G透過他的工具和NB能力,將有可能可以同時做好7、8個專案的推廣落地,且保證乾淨利落。

毫無疑問,對G來說,他身上那種“超強的目標分解、事務管理和執行能力”,就是當時的他身上的核心競爭力。

我以前有過另一個同事D,他為人悶騷,少言寡語,不善溝通,但卻是個段子手——那是真段子手,我從來沒見過每天能在朋友圈發8條訊息不重樣,還每一條都是原創,大多數都能讓你覺得好笑的人,比如說這樣的——

“岳母在岳飛背上刻下‘精忠報國’4個大字,充分說明了一句話——喜歡就是放肆,但愛就是刻字。”

“三葉的母親叫二葉,三葉的祖母叫一葉,那麼問題來了:三葉祖母的母親叫什麼?噢耶!!”

我有次好奇,問他是怎麼練就如此強大的段子創作能力的,他答:

其實就是看微博段子看多了覺得好玩,然後就開始想自己學著寫,然後大量模仿借鑑,反覆練習,最終自己總結出來一套自己的方法,練成了強大的段子能力。

我問他,這個過程花了多久,他說大概1年多。

據我所知,D在工作之餘,同時還給至少4-5個微博大號供稿,內容當然是段子,按字數收費。

對D而言,這就是他的核心競爭力——別人創作的內容使用者都不愛看,但他寫的段子總是能把使用者的目光牢牢黏住,甚至還能博得使用者一笑,這就已經具備了獨特價值。更何況,他還保持著驚人的高產?!

我還認識一個朋友L她之前在一家公司負責社群的運營——簡單來講,就是同時要負責少則幾十多則上百個微信群的運營,並在其中維繫使用者的活躍度。

毋庸置疑,“管群”可能是很多人看起來很基礎很沒技術含量的事情之一了,但在她手上,她卻似乎可以把這件事玩出花來——她知道如何迅速在一個群裡建立自己的存在感,知道如何發展更多的管理員來幫助自己一起管理和維繫群的氛圍,知道如何激勵和維繫住管理員們的積極性,甚至她還總結出來了自己的“幾個要點”——按她的說法,她的任何一個群裡,只要有這幾件事持續在發生,這個群內的氛圍就差不了。

所以,別人要是管幾十上百個群,可能群裡就只剩廣告了,但她的群裡,卻大都能夠做到井然有序——這也讓她成為了香餑餑,有一陣,憑藉著自己的亮眼產出,她同時收到了十幾家公司的邀約和Offer。

其實類似G、D和L這樣的人,我見過的還有很多。我猜,你一定不會覺得他們是“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人。

如果要結合他們幾個人總結提煉一下的話,我個人的感覺是:

運營在1-4年經驗這個階段,可能是一件既要看短板,也要看長板的事。也即:你既不能讓你的短板太短,又要找到一個長板,讓它足夠長。

具體來講,在運營工作中,我認為存在一部分技能,可能是比較“普世”和“通用”的,也即:

無論你在任何一家公司的任何產品線中,只要你乾的是運營,你的核心工作內容肯定離不開它。

這部分技能,典型比如說:寫文案、資料分析、簡單的推廣投放、跟使用者愉快的溝通和互動、寫一份邏輯清晰能看懂的方案和文件……等等。

為了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對於這部分技能,你需要做的,是最好別讓自己在其中有過短的短板。轉換成人話講,就是起碼這些事你都得能幹到個60分以上吧?

好比,對於我來說,資料肯定不是我專長的事情,你要是跟我叨咕點資料模型啥的我估計我也會很快暈菜,但我至少得懂得一些常見的資料概念,以及如果我要做一次推廣的話,我得知道我該看哪些資料,以及該怎麼去分析資料吧?

以及,除此之外,我認為,你還一定需要找到某個單點,在這個地方做到“能夠超過80%以上的人”。

我舉個例子,對於做APP應用商店推廣,60分的狀態可能就是知道APP應用商店是怎麼回事,有哪些常見做法,操作流程大體是怎樣的就夠了。

但我認識一個做APP應用商店推廣的傢伙,他能夠做到的狀態是:他手裡市面上85%以上應用商店負責人的聯絡方式,且基本都跟他們見過面,建立了一定的私人關係,進而總是能夠第一時間拿到各家應用商店的各種“限免”、專題活動等推廣資源位,以及,他自己還有一個極其精細的資料統計表,裡面詳細記錄著針對“大學生”這個使用者群體,各個應用商店渠道精細到每一週、每一個月、每一個資源位的資料變化……

這,差不多就是我指的“

在一個單點上超過了80%以上的人

”。

我要給出的第一個答案,就是:針對1-4年從業經驗的運營,你的核心競爭力往往需要在於——

既讓自己在大多數運營方面的通用技能方面能夠達到60分以上,又能給自己找到至少一件與運營有關的事,不管是寫文案還是跟使用者聊天還是地推還是什麼別的,把它完成得比80%以上的人都要好。

3.

我們再來說其二:

對於一個運營工作者來說,有哪些你藉由“運營”這項工作本身積累起來的能力會成為你身上獨一無二不可替代,保證你能夠憑藉著它永遠不愁沒飯吃的東西?

這部分內容,我想基於我自己的經歷和感受聊一些主觀的東西。

我在看到這個問題後,第一時間問了我自己一個問題:

我幹了快10年運營,那麼我自己是有核心競爭力的嗎?

我覺得答案是肯定的。最起碼,我現在要是說自己想看機會的話,估計願意跑來勾搭我的公司應該不低於100家。

於是我繼續問自己:

在這將近10年的時間裡,有什麼核心的不可替代的能力我覺得是運營這項工作帶給了我的嗎?

我想了想,我的答案應該有這麼幾個——

其一,是一種“能夠搭建起來一個生態”的能力。

這個東西,說起來有點抽象,但它是確確實實存在的。

舉個例子,一個微信群,從成立到發展壯大和持續活躍,直到最後哪怕你不怎麼管它它也能持續產出價值,這件事站在運營的層面上,其實是需要你去做好一些特定的事情,透過一些你的言行舉止以及規則等等來鼓勵和限制大家在一個群裡應該做些什麼和不應該做些什麼,並經過長時間的習慣培養,才能漸漸實現的。

但如果你沒有完整親歷過這個過程,你可能很難能夠去體會和理解這裡面竟然還存在著一些複雜的邏輯,也就更難以把這麼抽象的事具化為一系列具體的行動。

但恰恰是這些邏輯,一旦你熟悉並理解了它,你會發現它是能夠觸類旁通複用到很多其他地方去的,比如說一個社群的管理,比如說一個產品如何驅動其進入一種“自運營”的狀態,再比如一家公司如何保持良好的團隊氛圍。

至少就個人而言,我覺得我很多管理和組建團隊的能力,都是“運營”這項工作帶給我的。

其二,是一種“懂得了如何影響使用者”的能力。

同樣舉個例子,現在在三節課,一篇文章出來,我大體一看,基本都可以判斷出來使用者的主要閱讀障礙點在哪裡,以及大體怎麼調整一些語言的組織和表達效果會更好。

包括,一個標題,我大體也能判斷出來它的開啟率會是多少,準確率基本在80%以上,並且在標題不好的時候,我還能想到一些其他的思路去給出不同的標題選擇。

同理,一堂課程看起來沒有吸引力,我會知道假如把它跟其他的課程來進行對比可能會更容易促成使用者決策,以及如果加上某些“早鳥票”、“團購折扣”之類的東西,就會讓它的報名數在一段時間內顯著提升。

以及,我也知道,怎麼做能夠增進使用者對你的好感,怎麼做能夠跟使用者之間建立一種真正朋友般的信任關係。

類似這樣的一些能力,我覺得也都是在長期的運營工作中積累起來的,且是極度寶貴無可替代的。

且最為關鍵的是,現在早已過了紅利期的網際網路,早已不是當初那個只要佔據和搞定渠道就萬事大吉的時代。相反,在這個時代下,懂得“如何黏住使用者”和“能夠真正做出使用者感興趣的內容”才會是更為重要的事。因而,這樣的能力就會顯得更加可貴。

其三,是一種“操盤”感,它可能同時包括了對於各行各業的業務邏輯的理解,乃至對於商業的理解。

網際網路發展到今天,越來越像是一個“底層建築”,而不是一個獨立的“行業”。換句話說,“線上教育”、“網際網路金融”、“網際網路醫療”、“知識社群”這樣的描述才是行業。

但另一層面上,所有的行業一旦與網際網路關聯上之後,又一定會出現一些需要重點關注的共通的東西,比如流量,比如使用者訪問時間,比如ARPU值,比如GMV,等等……

在網際網路圈做運營,你總會在各種合作、營銷乃至換工作的過程中接觸到各行各業的各種產品,一開始的時候,你一定是會對於這些產品和業務之間的異同感到一片模糊的,但我覺得一旦假以時日,你一定會開始試著去思考一些背後的本質問題——為什麼這些產品看似都要關注使用者量和使用者活躍,但運營上面的打法和邏輯如此不同?

包括,運營最終是對業務負責的,你做流量也好,做使用者活躍也好,甚至對銷量負責也好,最終都是要實現你的商業目的的,同理,假如商業邏輯不是那麼順暢,運營工作八成也會做得比較彆扭。

所以,在運營崗上呆得久了之後,你也一定會去開始思考更多有關於“商業”的問題。

對我個人來說,我正是在前後經歷了7、8款完全不同形色各異的產品,包括自己也有過一次創業之後,開始發現自己慢慢能夠理解各行各業的邏輯,能夠看到更多宏觀的東西。

這也讓我自己慢慢得到了一種“操盤”的能力——

我開始能夠知道,什麼樣的產品在什麼階段適合做些什麼和不適合做些什麼,以及後續最好又銜接上哪些具體行動才會使得其成果產出最大化。

毋庸置疑,這樣的能力,我認為也是“運營”這項工作帶給我的,且我很不確定,假如我做的是其他職業,我能否還能養成這樣的能力?

關於“運營是否有不可替代性和核心競爭力”,我的回答和思考就是這些了。假如你也是苦逼的正在為類似問題困惑著的運營狗,希望本文能夠多少帶給你一些啟發。

4.

此外,再順帶通告一個事——

有的人可能知道,我在春節前決定要做一個為期2個月,由7次直播課程+將近10小時的錄播課程+大量實戰訓練+分組討論共同組成的線上運營課程。

按照我個人的說法,這堂課程是“

我迄今做過所有的運營課程中含金量最高的,沒有之一。

這堂課程,將在

2016年12月15日

(本週四)

晚8點

正式開課。

但,考慮到課程的準備工作較為繁雜,為了更好準備課程和教務工作,我們決定,

本堂課程的報名截止時間將提前至12月13日晚12點

。自12月14日起,本課程將不再接受報名。敬請周知。

如果需要報名本課程,或瞭解課程詳情的,請戳我戳我。

作者 | 黃有璨,三節課聯合創始人,資深網際網路運營從業者,豆瓣高分暢銷書《運營之光》作者。

更多內容,請關注三節課(微信公眾號ID: sanjieke),一所網際網路人的線上大學。這裡有成體系的線上課程,有挑戰的線下實戰活動,以及有深度的產品運營觀察+評論。

標簽: 運營  使用者  課程  競爭力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