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歷史

為什麼李成梁一個人鎮守遼東幾十年都不換人,但李成梁之後,主管遼東的將領總是換來換去?

作者:由 李夢陽 發表于 歷史時間:2020-08-25

PS:想上傳圖片知乎顯示伺服器升級不能上傳。。。。只好幹著說了。搞不清我說的地名的各位,我儘可能列上今天的地名,可以自行百度地圖去檢視。

李成梁前後分2次鎮遼,第一次1570年隆慶四年開始代理遼東總兵官,1574年轉正為遼東總兵官,至1591年受言官彈劾主動辭職。第二次是1601年再度復出鎮遼到1615年逝世。

題主所謂言應該是指李成梁第一次卸任後十年間更易八帥的事吧。其實,在李成梁鎮遼之前,遼東總兵官也是換來換去,準確的說,是從嘉靖開始才換來換去,嘉靖到萬曆包括李成梁一共有35任總兵,而嘉靖之前,歷經洪武永樂宣德正統成化至正德,只有20任,說不上換來換去。

那麼為什麼嘉靖開始遼東不太平呢?邊備廢弛之類的片湯話咱先不談,說下關鍵點。

首先,遼東本就是個三戰之地,東臨朝鮮,貌似事大致誠的朝鮮私下小動作不斷,對遼東的企圖朝鮮人從來就沒熄滅過。北邊為女真諸酋,時不時鬧騰,但除了萬曆末年努爾哈赤崛起,多數情況不算致命。但是西邊麼,問題比較大,是蒙古。原本遼東東邊只是兀良哈三衛,與明朝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即接受明朝羈縻統治,也接受蒙古宗主統治,總之是個牆頭草。所以嘉靖以前的遼東相比還算太平, 遭受入寇還不那麼頻繁。

但是嘉靖開始,遼東西邊迎來了一個恐怖的敵人,左翼蒙古察哈爾部。這傢伙不好好在大同和宣府外面待著,跑遼東邊上來了。這就是歷史上的察哈爾部東遷

[1]

達延汗統一蒙古諸部後,分蒙古為六萬戶,達延汗駐帳在左翼察哈爾萬戶。達延汗死後,其子各領六萬戶,孫子博迪即蒙古汗位,被稱作阿拉克汗。當時察哈爾的駐牧地在“屯威寧海子之北近大同”,大致區域是呼和浩特至烏蘭察布至錫林格勒盟,距離遼東還很遠。

但是察哈爾駐地不斷東移,主要原因還是蒙古老傳統,老子一死兒子分家產,兒子孫子們自己人打起來了。

右翼蒙古土默特部的阿勒坦汗,即俺答汗崛起,其實力不斷增長,壓迫蒙古之主所屬的察哈爾部不斷東移。至正德時期,已經從威寧海之北近大同之地東移到了宣府外邊。和田清即認為此時察哈爾移駐到了今達爾泊畔,故元舊都應昌府附近。博迪死後,察哈爾部實力繼續縮減,俺答實力更盛,明嘉靖二十一年,俺答汗成為蒙古右翼領袖,欲稱霸全蒙古,已經不聽察哈爾部蒙古大汗這個所謂共主的號令。為避免被俺答所吞併,察哈爾部達賚遜庫登汗率察哈爾萬戶與喀爾喀萬戶從今天的赤峰北部,率眾東遷,一直遷移到大興安嶺附近。其中,察哈爾萬戶右翼駐大興安嶺以北,察哈爾左翼,駐西拉木倫河以南。不過喀爾喀萬戶隨之東遷的只有內喀爾喀五部,外七部留下了(就是現在的外蒙古)。

嘉靖三十年

“至是棟等議報朵顏泰平福餘三衛夷人國初各有分地朵顏在山海關以西古北口以東薊州邊外駐牧泰寧在廣寧境外福餘在開原境外遼河左右駐牧數年前北虜小王子打來孫一部侵駐三岔河泰寧夷人屢與讐殺間避入夾牆今已久復故地”

[2]

“數年前北虜小王子打來孫一部侵駐三岔河”,

嘉靖三十年前,蒙古察哈爾部已經抵達三岔河。

三岔河就是指遼河、渾河、太子河彙集的地區,也就是所謂的遼東河套地,靠近廣寧。從此,遼東之地就再無安寧之日。察哈爾部雖然開始衰落,但好歹也是蒙古共主,在左翼蒙古具有巨大的影響力,控弦十萬,擁十萬戶之勢。再加上隆萬時期不斷鬧事的建州女真王杲等酋,遼東鎮同時面臨2個方向的軍事威脅。

也是從此時起,遼東邊寇頻繁,遼東鎮面臨巨大的軍事壓力,也正因時勢造英雄,才有了之後李成梁的赫赫武功。換句話說,在遼東面臨巨大軍事壓力的時候,能力不足的總兵無法在這個位置上混日子了。從隆慶到萬曆,也唯有李成梁這種水準的將領才能可以鎮的住場子。

與之對應的,恰好隆萬時期,明朝廷出現了一段政治清明銳意改革的時期,名臣高拱、張居正開始登上歷史舞臺。俺答封貢、李成梁在遼東的赫赫武功與戚繼光鎮守薊鎮的不世功勳,均是在此時期取得,高拱、張居正這些名臣才是李成梁得以鎮遼22年的幕後功臣。

具體我就不展開多說了,想了解李成梁的,可以看一下《李成梁與晚明遼東政局研究》這個博士論文,水準還是很高的。

順便再多數一句,整日嘰嘰歪歪文官亂搞的某些知乎er,也請了解一下文官遼東巡撫張學顏,李成梁赫赫武功的背後也離不開張學顏的支援和配合。沒了張學顏,李成梁就走下坡路了。

李成梁背後的男人張學顏,也是文官。

戚繼光背後的男人譚倫,還是文官。

標簽: 遼東  察哈爾  李成梁  蒙古  嘉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