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歷史

龐居士生死自在 十方同聚會箇箇學無為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 十石油麻樹上攤百草頭上祖師意飢來吃飯困來睡

作者:由 爵士貓 發表于 歷史時間:2018-11-25

選官何如選佛

2018-11-24日的奇葩說,很有意義。他真正的探究了人生悲傷與痛苦的意義。我才知道,馬薇薇是一個抑鬱症的患者。她太不容易了!很勇敢的女性!

所謂的佛學佛法,就是從痛苦中發展出來的。佛陀當王子的時候,就是感受到痛苦,才尋求出家。

後來的佛學大德,透過禪修的實踐,找尋到了止息痛苦與煩惱的路徑。大德們體證到了,今世的痛苦,往往是你我前世的習氣的流轉。

我就是像馬薇薇一樣,不斷回憶自己今世的失敗、荒誕、痛苦、災難,從而看清了自己的【本來面目】,從而自己的意識情緒可以做到以【不思善 不思惡】的客觀、理性的角度,看待自己的過去、看待整個世界,從而可以理解自己的今世的失敗、荒誕、痛苦、災難,也能理解他人的與世界的種種今世的失敗、荒誕、痛苦、災難。這就是佛學的無所住而生其心,也可以稱為悲心!

馬薇薇當下還處在一種修煉修行的過程中,祝福她!

也祝福所有的抑鬱症患者!

祝福世界中,所有的做過善事、做過惡事的每一個人類個體!

————————————————————-

龐居士雲。十方同聚會。箇箇學無為。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

——————————————————————

洪州百丈道恆禪師

[0204a04] 參法眼。因請益外道問佛。不問有言。不問無言。敘語未終。眼曰。住。住。汝擬向世尊良久處會那。師從此悟入。住後。上堂。乘此寶乘。直至道場。每日勞諸上座訪及。無可祇延。時寒不用久立。卻請回車。珍重。僧問。如何是學人行腳事。師曰。拗折拄杖得也未。問。古人有言。釋迦與我同參。未審參見何人。師曰。唯有同參方知。曰。未審此人如何親近。師曰。恁麼則你不解參也。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往往問不著。問。還鄉曲子作麼生唱。師曰。設使唱。落汝後。問。如何是百丈境。師曰。何似雲居。問。如何是百丈為人一句。師曰。若到諸方。總須問過。乃曰。實是無事。諸人各各是佛。更有何疑得到這裡。古人道。十方同聚會。箇箇學無為。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且作麼生是心空。不是那裡閉目冷坐是心空。此正是意識想解。上座要會心空麼。但且識心。便見心空。所以道。過去已過去。未來更莫算。兀然無事坐。何曾有人喚。設有人喚。上座應他好。不應他好。若應他。阿誰喚上座。若不應他。又不患聾也。三世體空。且不是木頭也。所以古人道。心空得見法王。還見法王麼。也祇是老病僧。又莫道渠自伐好。珍重。問。如何是佛。師曰。汝有多少事不問。僧舉。人問玄沙。三乘十二分教即不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沙曰。三乘十二分教不要。某甲不會。請師為說。師曰。汝實不會。曰。實不會。師示偈曰。不要三乘要祖宗。三乘不要與君同。君今欲會通宗旨。後夜猿啼在亂峰。上堂。諸上座適來從僧堂裡出來。腳未跨門眼便回去。已是重說偈言了也。更來這裡。不可重重下切腳也。古人云。參他不如自參。所以道森羅永珍。是善財之宗師。業惑塵勞。乃普賢之境界。若恁麼參。得與善財同參。若不肯與麼參。卻歸堂向火。參取勝熱婆羅門。珍重。上堂。眾才集。便曰。吃茶去。或時眾集。便曰。珍重。或時眾集。便曰。歇。後有頌曰。百丈有三訣。吃茶.珍重.歇。直下便承當。敢保君未徹。師終於本山。

潭州大溈慕喆真如禪師

[0255b02] 撫州臨川聞氏子。僧問。趙州庭栢意旨如何。師曰。夜來風色緊。孤客已先寒。曰。先師無此語。又作麼生。師曰。行人始知苦。曰。十載走紅塵。今朝獨露身。師曰。雪上加霜。問。如何是城裡佛。師曰。萬人叢裡不插標。曰。如何是村裡佛。師曰。泥豬疥狗。曰。如何是山裡佛。師曰。絕人往還。曰。如何是教外別傳底一句。師曰。翻譯不出。問。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師曰。寒毛卓豎。曰。見後如何。師曰。額頭汗出。上堂。月生一。天地茫茫誰受屈。月生二。東西南北沒巴鼻。月生三。善財特地向南參。所以道。放行也怛薩舒光。把住也泥沙匿曜。且道放行是。把住是。良久曰。圓伊三點水。萬物自尖新。上堂。古佛道。昔于波羅奈轉四諦法輪。墮坑落壍。今復轉最妙無上大法輪。土上加泥。如今還有不歷階梯.獨超物外者麼。良久曰。出頭天外看。誰是箇中人。上堂。阿刺刺是甚麼。翻思當年破灶墮。杖子忽擊著。方知孤負我。以拄杖擊香臺一下曰。墮。墮。上堂。捫空追響。勞汝精神。夢覺覺非。復有何事。德山老人在汝諸人眉毛眼睫上。諸人還覺麼。若也覺去。夢覺覺非。若也未覺。捫空追響。終無了期。直饒向這裡倜儻分明。猶是梯山入貢。還有獨超物外者麼。良久曰。且莫詐明頭。問。大通智勝佛。十劫坐道場。為甚麼不得成佛道。師曰。苦殺人。上堂。白雲澹濘。水注滄溟。萬法本閒。復有何事。所以道。也有權。也有實。也有照。也有用。諸人到這裡。如何履踐。良久曰。但有路可上。更高人也行。上堂。山僧本無積畜。且得粥足飯足。困來即便打眠。一任東卜西卜。上堂。古者道。一釋迦。二元和。三佛陀。自餘是甚麼椀脫丘。慧光即不然。一釋迦。二元和。三佛陀。總是椀脫丘。諸人還知慧光落處麼。若也知去。許你具鐵眼銅睛。若也不知。莫謂幾經風浪險。扁舟曾向五湖遊。上堂。拈起拄杖曰。一塵才起。大地全收。卓一下曰。妙喜世界百雜碎。且道不動如來即今在甚麼處。若人識得。可謂不動步而登妙覺。若也未識。向諸人眉毛眼睫裡涅槃去也。又卓一下。上堂。不用思而知。不用慮而解。廬陵米價高。鎮州蘿蔔大。上堂。拈起拄杖曰。智海拄杖。或作金剛王寶劒。或作踞地師子。或作探竿影草。或不作拄杖用。諸人還相委悉麼。若也委悉去。如龍得水。似虎靠山。出沒卷舒。縱橫應用。如未相委。大似日中逃影。上堂。十方同聚會。箇箇學無為。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慧光門下直拔超升。不歷科目。諸人既到這裡。風雲布地。牙爪已成。但欠雷聲燒尾。如今為你諸人震忽雷去也。以拄杖擊禪床。下座。師於紹聖二年十月八日。無疾說偈曰。昨夜三更。風雷忽作。雲散長空。前溪月落。良久。別眾趨寂。闍維設利㪷許。大如豆。目睛齒爪不壞。門弟子分塔於京潭。

襄州石門元易禪師

[0295a22] 潼川稅氏子。上堂。十方同聚會。箇箇學無為。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大眾祇如聞見覺知未嘗有間。作麼生說箇心空底道理。莫是見而不見。聞而不聞。為之心空邪。錯。莫是忘機息慮。萬法俱捐。銷能所以入玄宗。泯性相而歸法界。為之心空邪。錯。恁麼也不得。不恁麼也不得。恁麼不恁麼總不得。未審畢竟作麼生。還會麼。良久曰。若寔無為無不為。天堂地獄長相隨。三尺杖子攪黃河。八臂那吒冷眼窺。無限魚龍盡奔走。捉得循河三腳龜。脫取殻。鐵錐錐。吉凶之兆便分輝。借問東村白頭老。吉凶未兆若何為。休休休。古往今來春復秋。白日騰騰隨分過。更嫌何處不風流。咄。上堂。皓月當空。澄潭無影。紫微轉處夕陽輝。綵鳳歸時天欲曉。碧霄雲外。石筍橫空。綠水波中。泥牛駕浪。懷胎玉兔。曉過西岑。抱子金雞。夜棲東嶺。於斯明得。始知夜明簾外。別是家風。空王殿中。聖凡絕跡。且道作麼生是夜明簾外事。還委悉麼。正值秋風來入戶。一聲砧杵落誰家。僧問。古鏡未磨時如何。師曰。精靈皺眉。曰。磨後如何。師曰。波斯彈指。曰。為甚麼如此。師曰。好事不出門。紹興丁丑七月二十五日。坐寂。火後收設利。塔於學射山。

南嶽下十四世

五祖演禪師法嗣

成都府昭覺寺克勤佛果禪師

[0396a07] 彭州駱氏子。世宗儒。師兒時日記千言。偶遊妙寂寺。見佛書。三複悵然。如獲舊物。曰。予殆過去沙門也。即去家。依自省祝髮。從文照通講說。又從敏行授楞嚴。俄得病。瀕死。歎曰。諸佛涅槃正路不在文句中。吾欲以聲求色見。宜其無以死也。遂棄去。至真覺勝禪師之席。勝方創臂出血。指示師曰。此曹谿一滴也。師矍然。良久曰。道固如是乎。即徒步出蜀。首謁玉泉皓。次依金鑾信.大溈喆.黃龍心.東林度。僉指為法器。而晦堂稱他日臨濟一派屬子矣。最後見五祖。盡其機用。祖皆不諾。乃謂祖強移換人。出不遜語。忿然而去。祖曰。待你著一頓熱病打時。方思量我在。師到金山。染傷寒困極。以平日見處試之。無得力者。追繹五祖之言。乃自誓曰。我病稍間。即歸五祖。病痊尋歸。祖一見而喜。令即參堂。便入侍者寮。方半月。會部使者解印還蜀。詣祖問道。祖曰。提刑少年。曾讀小艶詩否。有兩句頗相近。頻呼小玉元無事。祇要檀郎認得聲。提刑應諾諾。祖曰。且子細。師適歸侍立次。問曰。聞和尚舉小艶詩。提刑會否。祖曰。他祇認得聲。師曰。祇要檀郎認得聲。他既認得聲。為甚麼卻不是。祖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庭前栢樹子。聻。師忽有省。遽出。見鷄飛上欄干。鼓翅而鳴。復自謂曰。此豈不是聲。遂袖香入室。通所得。呈偈曰。金鴨香銷錦繡幃。笙歌叢裡醉扶歸。少年一段風流事。祇許佳人獨自知。祖曰。佛祖大事。非小根劣器所能造詣。吾助汝喜。祖徧謂山中耆舊曰。我侍者參得禪也。由此。所至推為上首。崇寧中還裡省親。四眾迓拜。成都帥翰林郭公知章請開法六祖。更昭覺。政和間謝事。復出峽南遊。時張無盡寓荊南。以道學自居。少見推許。師艤舟謁之。劇談華嚴旨要。曰。華嚴現量境界。理事全真。初無假法。所以即一而萬。了萬為一。一復一。萬復萬。浩然莫窮。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卷舒自在。無礙圓融。此雖極則。終是無風帀帀之波。公於是不覺促榻。師遂問曰。到此與祖師西來意。為同為別。公曰。同矣。師曰。且得沒交涉。公色為之慍。師曰。不見雲門道。山河大地。無絲毫過患。猶是轉句。直得不見一色。始是半提。更須知有向上全提時節。彼德山.臨濟。豈非全提乎。公乃首肯。翌日復舉事法界.理法界.至理事無礙法界。師又問。此可說禪乎。公曰。正好說禪也。師笑曰。不然。正是法界量裡在。蓋法界量未滅。若到事事無礙法界。法界量滅。始好說禪。如何是佛。乾屎橛。如何是佛。麻三斤。是故真淨偈曰。事事無礙。如意自在。手把豬頭。口誦淨戒。趂出淫坊。未還酒債。十字街頭。解開布袋。公曰。美哉之論。豈易得聞乎。於是以師禮留居碧巖。復徒道林。樞密鄧公子常奏賜紫服師號。詔住金陵蔣山。學者無地以容。勑補天寧萬壽。上召見。褒寵甚渥。建炎初。又遷金山。適駕幸維揚。入對。賜圓悟禪師。改雲居。久之。復領昭覺。僧問。雲門道。須彌山。意旨如何。師曰。推不向前。約不退後。曰。未審還有過也無。師曰。坐卻舌頭。問。法不孤起。仗境方生。提坐具曰。這箇是境。那箇是法。師曰。卻被闍黎奪卻鎗。問。古人道。楖慄橫擔不顧人。直入千峰萬峰去。未審那裡是他住處。師曰。騰蛇纏足。路布繞身。曰。朝看雲片片。暮聽水潺潺。師曰。卻須截斷始得。曰。此回不是夢。真箇到廬山。師曰。高著眼。問。猿抱子歸青章後。鳥銜華落碧巖前。此是和尚舊時安身立命處。如何是道林境。師曰。寺門高開洞庭野。殿腳插入赤沙湖。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僧寶人人滄海珠。曰。此是杜工部底。作麼生是和尚底。師曰。且莫亂道。曰。如何是奪人不奪境。師曰。山僧有眼不曾見。曰。如何是奪境不奪人。師曰。闍黎問得自然親。曰。如何是人境俱奪。師曰。收。曰。如何是人境俱不奪。師曰。放。問。有句無句。如藤倚樹。如何得透脫。師曰。倚天長劍逼人寒。曰。祇如樹倒藤枯。溈山為甚麼呵呵大笑。師曰。愛他底。著他底。曰。忽被學人掀倒禪床。拗折拄杖。又作箇甚麼伎倆。師曰。也是賊過後張弓。問。明歷歷。露堂堂。因甚麼乾坤收不得。師曰。金剛手裡八稜棒。曰。忽然一喚便回。還當得活也無。師曰。鶖子目連無奈何。曰。不落照。不落用。如何商量。師曰。放下雲頭。曰。忽遇其中人時如何。師曰。騎佛殿。出山門。曰。永珍不來渠獨語。教誰招手上高峰。師曰。錯下名言。上堂。通身是眼見不及。通身是耳聞不徹。通身是口說不著。通身是心鑑不出。直饒盡大地明得。無絲毫透漏。猶在半途。據令全提。且道如何展演。域中日月縱橫掛。一亙晴空萬古春。上堂。山頭鼓浪。井底揚塵。眼聽似震雷霆。耳觀如張錦繡。三百六十骨節。一一現無邊妙身。八萬四千毛端。頭頭彰寶王剎海。不是神通妙用。亦非法爾如然。苟能千眼頓開。直是十方坐斷。且超然獨脫一句。作麼生道。試玉須經火。求珠不離泥。上堂。本來無形段。那復有唇嘴。特地廣稱揚。替他說道理。且道他是阿誰。上堂。十五日已前。千牛拽不回。十五日已後。俊鶻趂不及。正當十五日。天平地平。同明同暗。大千沙界不出當處。可以含吐十虗。進一步。超越不可說香水海。退一步。坐斷千里萬里白雲。不進不退。莫道闍黎。老僧也無開口處。舉拂子曰。正當恁麼時如何。有時拈在千峰上。劃斷秋雲不放高。上堂。十方同聚會。本來身不昧。箇箇學無為。頂上用鉗鎚。此是選佛場。深廣莫能量。心空及第歸。利劍不如錐。龐居士舌拄梵天。口包四海。有時將一莖草作丈六金身。有時將丈六金身作一莖草。甚是奇特。雖然如此。要且不曾動著向上關。且如何是向上關。鑄印築高壇。上堂。有句無句。超宗越格。如藤倚樹。銀山鐵壁。及至樹倒藤枯。多少人失卻鼻孔。直饒收拾得來。已是千里萬里。祇如未有恁麼訊息時如何。還透得麼。風暖鳥聲碎。日高華影重。上堂。第一句薦得。祖師乞命。第二句薦得。人天膽落。第三句薦得。虎口橫身。不是循途守轍。亦非革轍移途。透得則六臂三頭。未透亦人間天上。且三句外一句作麼生道。生涯祇在絲綸上。明月扁舟泛五湖。示眾雲。一言截斷。千聖消聲。一劒當頭。橫屍萬里。所以道。有時句到意不到。有時意到句不到。句能剗意。意能剗句。意句交馳。衲僧巴鼻。若能恁麼轉去。青天也須吃棒。且道憑箇甚麼。可憐無限弄潮人。畢竟還落潮中死。示眾雲。萬仞崖頭撒手。要須其人。千鈞之弩發機。豈為鼷鼠。雲門睦州。當面蹉過。德山臨濟。誑謼閭閻。自餘立境立機。作窠作窟。故是滅胡種族。且獨脫一句作麼生道。萬緣遷變渾閒事。五月山房冷似冰。紹興五年八月己酉。示微恙。趺坐書偈遺眾。投筆而逝。茶毗舌齒不壞。設利五色無數。塔於昭覺寺之側。諡真覺禪師。

南嶽下二十一世

仰山欽禪師法嗣

杭州西天目高峰原妙禪師

[0503b01] 蘇州吳江徐氏子。十五出家。於委水密印寺初參斷橋。次謁雪巖於北㵎。懷香請益。才問訊即打出。後凡入門便問。誰與汝拖者死屍來。聲未絕便打出。一日覩五祖演和尚真讚曰。百年三萬六千朝。返覆元來是者漢。驀然打破死屍之疑。值雪巖住南明。師即往省。巖問阿誰與你拖個死屍到者裡。師便喝。巖拈棒。師把住曰今日打某甲不得。巖曰為甚打不得。師拂袖便出。一日巖問日間浩浩時作得主麼。師曰作得主。曰睡夢中作得主麼。師曰作得主。曰正睡著時無夢無想無見無聞主在甚麼處。師無語。巖囑曰。從今日去也。不要汝學佛學法。也不要汝窮古窮今。但祇飢來吃飯困來打眠。才眠覺來抖擻精神。我者一覺主人公畢竟在甚處安身立命。師遂奮志入龍鬚。越五載。因僧推枕子墮地作聲廓然大徹。有僧若瓊從[1]即染病。師殷事啟發。病亟索浴。付見湯影有省。偈曰。三十六年顛倒。今日一場好笑。娘生鼻孔豁開。放出無毛鐵鷂。師問如何是娘生鼻孔。瓊豎起筆。師曰又喚甚麼做無毛鐵鷂。瓊擲筆而逝。次遷雙髻。德右己卯春入西天目之獅子巖。即石洞縈小室丈許。榜曰。死關洞非梯莫登。徹梯斷緣。雖弟子罕得瞻視。乃垂三關語以驗學者。曰大徹底人本脫生死。因甚命根不斷。佛祖公案只是一個道理。因甚有明與不明。大修行人當遵佛行。因甚不守毗尼。下語不契遂關門弗接。至元丁未雪巖寄竹篦子並偈曰。上大今已無人。雪巖可知禮也。虗名塞破乾坤。分付原玅侍者。眾請開堂。遂就石室內拈香曰。此一瓣香。不假壺中日月。亦非劫外春風。幾番親遭毒手。直得八面玲瓏。如今放下也地搖六震。拈來則塞破虗空。且道不拈不放一句又作麼生。喝一喝。作女人拜。爇向爐中供養前住仰山戴角披毛無鼻孔底老和尚。用酬法乳之恩。遂就座。僧問如何是十方同聚會。師曰龍蛇混雜凡聖交參。曰如何是個個學無為。師曰口吞佛祖眼蓋乾坤。曰如何是選佛場。師曰東西十萬南北八千。曰如何是心空及第歸。師曰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曰恁麼則言言見諦句句朝宗。師曰你甚處見得。僧喝。師曰也是掉棒打月。曰只如西峰今日十方聚會選佛場開畢竟有何祥瑞。師曰山河大地永珍森羅情與無情悉皆成佛。曰既皆成佛因甚學人不成佛。師曰你若成佛爭教大地成佛。曰畢竟學人過在甚麼處。師曰湘之南潭之北。曰還許學人懺悔也無。師曰禮拜著。僧禮拜。師曰獅子齩人韓獹逐塊。上堂拈拄杖召大眾曰。還見麼。人人眼裡有睛。不是瞎漢決定是見。以拄杖卓一下曰。還聞麼。個個耳裡有竅。不是死漢決定是聞。既見既聞是個甚麼。以拄杖[○@─]。見聞即且止。只如六根未具之前。聲色未彰之際。未聞之聞未見之見。正恁麼時畢竟以何為驗。以柱杖[○@│]。吾今與你保任斯事終不虗也。以柱杖[○@□]。三十年後切忌妄通訊息。靠拄杖下座。送法被至上堂。裁蜀錦。剪吳綾。披白玉。間黃金。打成一片時針札不入。羅紋結角處線路難尋。雖然只如西峰以諸法空為座。以拄杖指被曰。還著者個麼。靠拄杖曰。天香影散莓苔石。五葉花開薝蔔林。上堂。門外有一人用盡機謀要入入不得。門裡有一人做盡伎倆要出出不得。出不得入不得即且置。且道門外人與門裡人相見時如何。愁人莫向愁人說。說向愁人愁殺人。辭眾。西峰三十年妄說般若。罪犯彌天。末後有一句子不敢累及平人。自領去也。大眾還知落處麼。良久曰毫釐有差天地懸隔。書偈曰。來不入死關。去不出死關。鐵蛇鑽[1]人海。撞倒須彌山。泊然而逝。塔全身於死關。壽五十八。臘四十三。

襄州石門元易禪師

[0099a22] 潼川稅氏子。上堂。十方同聚會。箇箇學無為。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大眾祇如聞見覺知未嘗有間。作麼生說箇心空底道理。莫是見而不見。聞而不聞。為之心空邪。錯莫是忘機息慮。萬法俱捐。銷能所以入玄宗。泯性相而歸法界。為之心空邪。錯。恁麼也不得。不恁麼也不得。恁麼不恁麼總不得。未審畢竟作麼生。還會麼。良久曰。若寔無為無不為。天堂地獄長相隨。三尺杖子攪黃河。八臂那吒冷眼窺。無限魚龍盡奔走。捉得循河三腳龜。脫取殻鐵錐。錐吉凶之兆便分輝。借問東村白頭老。吉凶未兆若何為。休休休。古往今來春復秋。白日騰騰隨分過。更嫌何處不風流。咄。上堂。皓月當空。澄潭無影。紫微轉處夕陽輝。綵鳳歸時天欲曉。碧霄雲外石筍橫空。綠水波中泥牛駕浪。懷胎玉兔曉過西岑。抱子金雞夜棲東嶺。於斯明得。始知。夜明簾外別是家風。空王殿中聖凡絕跡。且道作麼生是夜明簾外事。還委悉麼。正值秋風來入戶。一聲砧杵落誰家。僧問。古鏡未磨時如何。師曰。精靈皺眉。曰磨後如何。師曰。波斯彈指。曰為甚麼如此。師曰。好事不出門。紹興丁丑七月二十五日坐寂。火後收設利塔於學射山。

臨濟宗

南嶽下二十一世

仰山欽禪師法嗣

杭州西天目高峰原妙禪師

[0160c01] 吳江徐氏子。母夢僧乘舟投宿而孕。宋理宗嘉熈戊戌三月二十三日申時生。才離襁褓。即喜趺坐。遇僧入門。輙愛戀欲從之。年十五。懇請父母。投嘉禾密印寺法住為師。十六薙髮。十七受具。十八習天台教。二十更衣入淨慈。立三年死限。二十二。請益斷橋倫。令參生從何來。死從何去話。於是。脇不至蓆。口體俱忘。雪巖欽。寓北磵。師懷香往謁。方問訊。即被打出閉卻門。再往。始得親近。令看趙州無字。自此參叩無虗曰。後凡入門。欽便問。阿誰與你拖箇死屍來。聲未絕。便打。如是者不知其幾。後值欽赴南明。師上雙徑。參堂方半月。偶夢中忽憶斷橋室中所舉。萬法歸一。一歸何處話。疑情頓發。三晝夜目不交睫。值少林忌。隨眾詣三塔諷經次。抬頭忽覩五祖真贊。曰百年三萬六千朝。返覆元來是者漢。驀然打破拖死屍之疑。時年二十四矣。解夏詣南明。欽一見便問。阿誰與你拖箇死屍到者裡。師便喝。欽拈棒。師把住曰。今日打某甲不得。欽曰。為甚打不得。師拂袖便出。翌日欽問。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師曰。狗䑛熱油鐺。欽曰。你那裡學者虗頭來。師曰。正要和尚疑著。欽休去。自是機鋒不讓。次年江心度夏。過雪竇見希叟曇。寓旦過。曇問。那裡來。師拋下蒲團。曇曰。狗子無佛性。上座作麼生。師曰。丟擲大家看。曇乃自送歸堂。及欽掛牌道場。開法天寧。師皆隨侍。一日欽問。日間浩浩時。還作得主麼。師曰。作得主。欽曰。睡夢中作得主麼。師曰。作得主。欽曰。正睡著時。無夢無想。無見無聞。主在甚麼處。師無語。欽囑曰。從今日去。也不要你學佛學法。也不要你窮古窮今。但只飢來吃飯。困來打眠。才眠覺來。卻抖擻精神。我者一覺主人公。畢竟在甚麼處安身立命。師遂奮志入龍鬚。自誓曰拼此一生。做箇痴獃漢。決要者一著子明白。越五載。因同宿僧。推枕墮地作聲。廓然大徹。自謂。如泗洲見大聖。遠客還故鄉。元來只是舊時人。不改舊時行履處。住龍鬚九年。縛柴為龕。風穿日炙。冬夏一衲。不扇不爐。日搗松和糜。延息而已。鹹淳甲戌。遷武康雙髻。德右丙子春。大兵至。師掩關危坐自若。事定。戶履紛至。師腰包宵遁。直入西天目之師子巖。巖拔地千仞。崖石林立。師即洞營小室丈許。榜曰死關。悉屏給侍服用。破甕為鐺。併日一食。洞梯山以升。雖弟子亦罕得見。共築師子院。請師開堂。適雪巖。於大仰寄師竹篦拂子。元世祖至元丁亥。懷中瓣香。遂為拈出上堂。僧問。十方同聚會。箇箇學無為。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龐居士恁麼道。還有為人處也無。師曰有。曰畢竟在那一句。師曰。從頭問將來。曰如何是十方同聚會。師曰。龍蛇混雜。凡聖交參。曰如何是箇箇學無為。師曰。口吞佛祖。眼蓋乾坤。曰如何是選佛場。師曰。東西十萬。南北八千。曰如何是心空及第歸。師曰。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曰恁麼則言言見諦。句句朝宗。師曰。你甚處見得。僧喝。師曰。也是掉棒打月。曰此事且止。只如西峰今日。十方聚會。選佛場開。畢竟有何祥瑞。師曰。山河大地。永珍森羅情與無情悉皆成佛。曰既皆成佛。因甚學人不成佛。師曰。你若成佛。爭教大地成佛。曰畢竟學人過在甚麼處。師曰。湘之南潭之北。曰還許學人懺悔也無。師曰。禮拜著。僧便禮拜。師曰。師子咬人。韓驢逐塊。乃曰。百千諸佛。歷代祖師。乃至天下老和尚。以拂子擊禪床一下曰。總曏者裡。墮坑落塹。還有跳得出底麼。又擊一下曰。三生六十劫上堂。無邊剎境。自他不隔於毫端。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只如山僧。每日在張公洞裡。橫眠豎眠。或歌或詠。諸人還知麼。諸人每日在選佛場中。東行西行。或瞋或喜。山僧還知麼。若也彼此知得。不免分身堆搗。拔舌犂耕。若也彼此不知。管取釋迦拱手。獼勒歸依。因甚如此。不見道。知之一字。眾禍之門上堂。萬法歸一。一歸何處乃顧視左右。下座上堂。盡十方世界。是箇盋盂。汝等諸人。吃粥吃飯。也在裡許。痾屎放尿。也在裡許。行住坐臥。乃至一動一靜。總在裡許。若也識得。達磨大師只與你做得箇洗腳奴子。若也不識。二時粥飯。將甚麼吃。參結制上堂。大限九旬。小限七日。麤中有細。細中有密。密密無間。纖塵不立。正恁麼時。銀山銕壁。進則無門。退之則失。如墮萬丈深坑。四面懸崖荊棘。切須猛烈英雄。直下翻身跳出。若還一念遲疑。佛亦救你不得。此是最上元門。普請大家著力。山僧雖則不管。閒非越例。與諸人通箇訊息[○@(│*│*│)][○@(─/─/─)][○@∴]示眾。海底泥牛銜月走。巖前石虎抱兒眠。鐵蛇鑽入金剛眼。崑崙騎象鷺鷥牽。此四句內有一句。能縱能奪。能殺能活。若人檢辨得出。一生參學事畢雪巖和尚忌拈香。昔年瞎卻我眼。今朝穿卻你鼻冤冤相報無休。莫若克己復禮遂插香。以袖掩面作哭聲。復以坐具搭左肩上。作女人拜曰。非惟和光同塵免得遞相鈍置師嘗室中垂語曰。大徹底人。本脫生死。因甚命根不斷。佛祖公案。只是一箇道理因甚有明與不明大修行人。當遵佛行。因甚不守毗尼。杲日當空。無所不照。因甚被片雲遮卻。人人有箇影子。寸步不離。因甚踏不著。盡大地是火坑。得何三昧。不被燒卻。倘下語不契。閉門弗接。自非具透關眼者。鮮不望崖而退辛卯。鶴沙瞿提舉。到山瞻禮。施巨莊贍眾。師固辭不受。瞿請於官。乃於蓮花峰。別營禪剎。曰大覺。議以歲入給常住。請嗣法祖雍領寺事成宗元貞乙未冬。師患胃疾。適雍來省。師囑以後事。於十二月初一日黎明。陞座辭眾曰。西峰三十年。妄談般若。罪犯彌天。末後有一句子。不敢累及諸人。自領去也。眾中還有知落處者麼。良久曰。毫釐有差。天地懸隔。辰巳間。復說偈曰。來不入死關。去不出死關。銕蛇鑽入海。撞倒須彌山。泊然而寂。遺命塔全身於死關。壽五十八。臘四十三。

漢陽棲賢大雲濟禪師

[0510c11] 上堂。萬法歸一。一歸何處。高峰丟擲蒲團。雲門敲打露柱。棲賢直捷為人。免得摸裩擦褲。卓拄杖曰。會麼。未得國能。卻失故步除夕上堂。流光易邁事何如。爆竹聲中一歲除。獨許者枝木上座。翛然渾與世相殊。且道。他有甚奇特。而不為世累。所以道。惟王髻中有此一珠。大眾。若道是木上座。又是髻中珠。若道是髻中珠。又是木上座。祇如二途不涉。就中一句作麼生道。金輪天子環中敕。帝釋門前放赦書開百巖小參。掃盡煙雲。便見嵯峩萬仞。剪除荊棘。灼知本地風光。盤結茅菴。鑿空石室。效往哲隱居之樂。追古人坦率之風。炊無米飯。煮無根菜。與他四海高人聚首。五湖衲子同餐。任是長安甚鬧。管取我國晏然。喝一喝曰。搬開大小石頭去。放出清泉一道流小參。舉拂示眾曰。石爛松枯。者個不朽。復擊禪床曰。劫火洞然。者個不壞。復擲下拂曰。且道。者個是個甚麼。良久曰。會麼。靜觀天上星千點。細聽譙樓鼓二更首座寮秉拂。同門希問。十方同聚會。個個學無為。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選佛場即不問。如何是心空及第歸。師曰。猶是這邊事。希進語稍遲。師喝曰。掣電之機。徒勞佇思。便打。敬於座後撫掌笑曰。此子甚得宗門爪牙。乃曰。十方同聚會。髑髏常穿世界。個個學無為。鼻孔觸摩家風。此是選佛場。拄杖頭不知按過多少。心空及第歸。切莫錯會古人意思。此是今晨濟上座。奉和尚命。秉拂上堂。希兄出來。為眾問一段話。解也解了。答也答了。諸兄弟。與麼會去。便省心力。其或未然。再聽註腳。拈拄杖。卓一卓曰。無人知此意。令我憶龐翁(獨冠敬嗣)。

卍新續藏第 82 冊 No。 1571 五燈全書

——————————————————————-

續燈正統卷二十三

南海普陀嗣祖沙門西蜀性統編集

臨濟宗

大鑑下第二十二世

仰山欽禪師法嗣

杭州府西天目山高峰原玅禪師

[0535b17] 吳江徐氏子。母夢僧乘舟投宿而孕。才離襁褓。即喜趺坐。年十五。投嘉禾密印寺出家。十六薙髮。十七受具。二十二。首謁斷橋倫。倫令參生從何來死從何去話。於是脇不至席。口體俱忘。雪巖寓北磵。師懷香往謁。方問訊。即被打出閉卻門。再往始得親近。令看趙州無字。巖一日忽問。阿誰與你陀箇死屍來。聲未絕便打。如是者不知其幾。會巖赴南明。師上雙徑。夢中忽憶斷橋室中所舉。萬法歸一一歸何處話。疑情頓發。時值少林忌。隨眾諷經次。抬頭覩五祖真讚曰。百年三萬六千朝。反覆元來是者漢。驀然打破陀死屍之疑。解夏詣南明。巖一見便問。阿誰與你陀箇死屍到者裡。師便喝。巖拈棒。師把住曰。今日打原妙不得。巖曰。為甚打不得。師拂袖便出。翌日巖問。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師曰。狗䑛熱油鐺。巖曰。你那裡學得者虗頭來。師曰。正要和尚疑著。巖休去。過雪竇見希叟曇。曇問。那裡來。師拋下蒲團。曇曰。狗子無佛性。上座作麼生。師曰。丟擲大家看。曇乃自送歸堂。及巖掛牌道場。開法天寧。師皆隨侍。一日巖問。日間浩浩時作得主麼。師曰。作得主。睡夢中作得主麼。師曰。作得主。正睡著無夢無想無見無聞時。主在甚麼處。師無語。巖囑曰。從今日去。也不要你學佛學法。也不要你窮古窮今。但只飢來吃飯。困來打眠。才覺來卻抖擻精神。我者一覺。主人公畢竟在甚麼處。安身立命。師遂奮志入龍鬚。越五載。因同宿僧推枕墮地作聲。廓然大徹。自謂如泗州見大聖。遠客還故鄉。元來只是舊時人。不改舊時行履處。德右丙子春。入西天目之師子巖。即洞營小室丈許。榜曰死關。後出住師子院。

[0535c20] 開堂。僧問。十方同聚會。箇箇學無為。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龐居士恁麼道。還有為人處也無。師曰有。曰畢竟在那一句。師曰。試從頭問看。曰如何是十方同聚會。師曰。龍蛇混雜。凡聖交參。曰如何是箇箇學無為。師曰。口吞佛祖。眼蓋乾坤。曰如何是選佛場。師曰。東西十萬。南北八千。曰如何是心空及第歸。師曰。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曰恁麼則言言見諦。句句朝宗。師曰。你甚處見得。僧喝。師曰。也是掉棒打月。曰此事且止。只如西峰今日十方聚會。選佛場開。畢竟有何祥瑞。師曰。山河大地。永珍森羅。情與無情。悉皆成佛。曰既皆成佛。因甚學人不成佛。師曰。你若成佛。爭教大地成佛。曰畢竟學人過在甚麼處。師曰。湘之南潭之北。曰還許學人懺悔也無。師曰。禮拜著。僧禮拜。師曰。師子齩人。韓獹逐塊。

——————————————————————————-

龐蘊居士一家,生死自在。

龐蘊(生卒不詳) 字道玄,又稱龐居士,唐衡陽郡(今湖南省衡陽市)人。禪門居士,被譽稱為達摩東來開立禪宗之後“白衣居士第一人”,素有“東土維摩”之稱。中唐時代的禪門居士。與梁代之傅大士並稱為‘東土維摩’。居士名蘊,字道玄,又稱龐居士。生於衡州衡陽縣(湖南省衡陽縣治),初志於儒,貞元(785~804)初年,曾謁石頭希遷,豁然有省。後又與丹霞天然相偕往受科舉之選,而投宿於漢南旅舍。時,聞江西馬祖之道名,乃悟選官不如選佛,遂直奔洪州,隨馬祖參禪而契悟。丹霞後嗣法石頭,剃髮出家,龐蘊則終生不變儒形,在家而舉揚方外之風。元和(806~820)初年,與女兒靈照北遊襄漢,隨處而居,或鳳嶺鹿門,或廛肆閭巷,初住東巖,後居郭西小舍,常制竹漉籬維持生計。

龐居士有一男一女。悟道後,把家裡的萬貫資財,用船載到江中沉掉。然後,和家人過起清貧生活,全家一起修行。女兒甚至編一些篾器拿到集市去賣。

當時,他的夫人聽說要把資財沉江,便勸說他道,不如用來做大布施。而龐居士卻說,佈施也非究竟,世間人有了錢財反而容易作惡造罪。而且貧富永遠不能均衡,易啟爭心,不如沉之江底為了當。

《六祖壇經》中陳惠明去追惠能,搶奪衣缽,被惠能折服向惠能求法,惠能對惠明講“可屏息諸緣。勿生一念。吾為汝說。明良久。惠能雲。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言下大悟。”

既然都是祖師相傳,方法對機可能有些不同,本質都是一樣,即“不思善,不思惡”。以此理解龐居士將資財沉江,也就簡單多了。

以唯識來說,第七末那識為執著。所以,禪宗應是從第七識入手。如此,“不思善,不思惡”,方為入道。但此“不思善,不思惡”,也是一個過程,所以,龐居士才將資財沉江,好進一步修行。

不過,是龐居士發起將資財沉江,而非是他的家人。那麼,從修道過程對話,以及最終結局,可以看出有所不同。

有一日,龐居士嘆一口氣說:“難!難!難!”他是講悟道難,“十石油麻樹上攤。”

他的夫人聽見就回答他:“易!易!易!百草頭上祖師意。”

他女兒龐靈照聽到了,就說:“也不難,也不易。飢來吃飯困來睡。”

看來,靈照是龐居士的扁鵲他大哥。

並且,龐居士即將入滅之際,要女兒靈照到門外觀看午時是否已到。

靈照返回屋內對父親說:“已經日正當中,而且還是日蝕呢”!

當龐蘊才一腳踏出戶外,想要觀看日蝕奇景時,靈照便迅速登上父親的座椅,合掌坐亡。

龐蘊入屋後,才知道上了女兒的當,便笑道:“我女機鋒敏捷啊!”延緩七天後才入寂。

當襄州州牧於頔來探病時,他說:“但願空諸所有,慎勿實諸所無。”說完,便枕著於頔的膝,怡然入寂。

當龐夫人知道龐蘊與靈照都已入寂了,嘆道:“這痴女和無知老漢,竟然不告而別,何其忍心啊!”就將這訊息告訴他兒子,他兒子“嘎”的一聲,拄著鋤頭,站著往生了。

龐夫人將兒子火化後,說了一偈:“坐臥立化未為奇,不及龐婆撒手歸。雙手撥開無縫石,不留蹤跡與人知。”而不知所終。

龐居士一家四口,或坐、或站、或臥,談笑之間出入生死。瀟灑無比呀!

——————————————————————

龐居士語錄捲上

節度使於頔編集

優婆塞世燈重梓

[0131a10] 襄州居士龐蘊。字道玄。衡州衡陽縣人也。世本儒業。少悟塵勞。志求真諦。唐貞元初。謁石頭禪師。乃問。不與萬法為侶者是甚麼人。頭以手掩其口。豁然有省。一日。石頭問曰。子見老僧以來。日用事作麼生。士曰。若問日用事。即無開口處。頭曰。知子恁麼方始問子。士乃呈偈曰。日用事無別。唯吾自偶諧。頭頭非取捨。處處沒張乖。朱紫誰為號。丘山絕點埃。神通並妙用。運水與搬柴。頭然之曰。子以緇耶。素耶。士曰。願從所慕。遂不剃染。

[0131a19] 居士後之江西參馬祖大師。問曰。不與萬法為侶者是什麼人。祖曰。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士於言下頓領玄旨。遂呈偈。有心空及第之句。乃留駐。參承二載。有偈曰。有男不婚。有女不嫁。大家團圞頭。共說無生話。士一日又問祖曰。不昧本來人。請師高著眼。祖直下覷。士曰。一等沒絃琹。惟師彈得妙。祖直上覷。士禮拜。祖歸方丈。士隨後曰。適來弄巧成拙。士一日又問祖曰。如水無筋骨。能勝萬斛舟。此理如何。祖曰。這裡無水亦無舟。說什麼筋骨。

[0131c07] 丹霞天然禪師一日來訪居士。才到門首。見女子靈照攜一菜籃。霞問曰。居士在否。照放下菜籃。斂手而立。霞又問。居士在否。照提籃便行。霞遂去。須臾。居士歸。照乃舉前話。士曰。丹霞在麼。照曰。去也。士曰。赤土塗牛。嬭霞隨後入見居士。士見來。不起亦不言。霞乃豎起拂子。士豎起槌子。霞曰。只恁麼。更別有。士曰。這回見師。不似於前。霞曰。不妨減人聲價。士曰。比來拆你一下。霞曰。恁麼則瘂卻天然口也。士曰。你瘂繇本分。累我亦瘂。霞便擲下拂子而去。士召曰。然闍黎。然闍黎。霞不顧。士曰。不惟患瘂。更兼患聾。丹霞一日又訪居士。至門首相見。霞乃問。居士在否。士曰。飢不擇食。霞曰。龐老在否。士曰。蒼天。蒼天。便入宅去。霞曰。蒼天。蒼天。便回。霞一日問居士。昨日相見何似今日。士曰。如法舉昨日事來。作箇宗眼。霞曰。祇如宗眼還著得龐公麼。士曰。我在你眼裡。霞曰。某甲眼窄。何處安身。士曰。是眼何窄。是身何安。霞休去。士曰。更道取一句。便得此語圓。霞亦不對。士曰。就中這一句。無人道得。居士一日向丹霞前叉手立。少時卻出去。霞不顧。士卻來坐。霞卻向士前叉手立。少時便入方丈。士曰。汝入我出。未有事在。霞曰。這老翁出出入入。有甚了期。士曰。卻無些子慈悲心。霞曰。引得這漢到這田地。士曰。把什麼引。霞乃拈起士幞頭曰。卻似一箇老師僧。士卻將幞頭安霞頭上曰。一似少年俗人。霞應諾三聲。士曰。猶有昔時氣息在。霞乃拋下幞頭曰。大似一箇烏紗巾。士乃應諾三聲。霞曰。昔時氣息爭忘得。士彈指三下。曰。動天動地。丹霞一日見居士來。便作走勢。士曰。猶是拋身勢。怎生是嚬呻勢。霞便坐。士乃回前。以拄杖劃地作七字。霞於下面書箇一字。士曰。因七見一。見一忘七。霞曰。這裡著語。士乃哭三聲而去。居士一日與丹霞行次。見一泓水。士以手指曰。便與麼也還辦不出。霞曰。灼然是辦不出。士乃戽水潑霞二掬。霞曰。莫與麼。莫與麼。士曰。須與麼。須與麼。霞卻戽水潑士三掬。曰。正與麼時。堪作什麼。士曰。無外物。霞曰。得便宜者少。士曰。誰是落便宜者。

[0133c03] 石林和尚見居士來。乃豎起拂子曰。不落丹霞機。試道一句子。士奪卻拂子。卻自豎起拳。林曰。正是丹霞機。士曰。與我不落看。林曰。丹霞患瘂。龐公患聾。士曰。恰是。林無語。士曰。向道偶爾。林一日問居士。某甲有箇借問。居士莫惜言語。士曰。便請舉來。林曰。元來惜言語。士曰。這箇問訊。不覺落他便宜。林乃掩耳。士曰。作家。作家。林一日自下茶與居士。士才接茶。林乃抽身退後曰。何似生。士曰。有口道不得。林曰。須是恁麼始得。士拂袖而去。曰。也太無端。林曰。識得龐翁也。士卻回。林曰。也太無端。士無語。林曰。也解無語去。

[0134a18] 居士一日在茅廬裡坐。驀忽雲。難。難。難。十碩油麻樹上攤。龐婆雲。易。易。易。如下眠床腳踏地。靈照雲。也不難。也不易。百草頭上祖師意。

[0134a21] 元和中。居士北遊襄漢。隨處而居。有女靈照。常鬻竹漉籬。以供朝夕。士有偈曰。心如境亦如。無實亦無虗。有亦不管。無亦不拘。不是賢聖。了事凡夫。易復易。即此五蘊有真智。十方世界一乘同。無相法身豈有二。若捨煩惱入菩提。不知何方有佛地。護生須是殺。殺盡始安居。會得箇中意。鐵船水上浮。

[0134b03] 居士一日坐次。問靈照曰。古人道。明明百草頭。明明祖師意。如何會。照曰。老老大大。作這箇語話。士曰。你作麼生。照曰。明明百草頭。明明祖師意。士乃笑。

[0134b08] 居士將入滅。謂靈照曰。視日早晚。及午以報。照遽報。日已中矣。而有蝕也。士出戶觀次。照即登父座。合掌坐亡。士笑曰。我女鋒捷矣。於是吏延七日。州牧於頔問疾。士謂之曰。但願空諸所有。慎勿實諸所無。好住世間皆如影響。言訖。枕於公膝而化。遺命焚棄江。緇白傷悼。謂禪師龐居士即毗耶淨名矣。有詩偈三百餘篇傳於世。

————————————

龐居士詩卷中

八十隨形好相有三十二四諦及三乘

同一無生智名為一合相非是人同䫫

凡夫共佛同一體無有異若論心與境

懸隔不相似凡夫惟妄想攀緣徧天地

常懷三毒心損他將自利佛心常慈悲

善惡無有二蠢動諸眾生心同一子地

六識空無生六塵將佈施意根成妙覺

七識平等智

古時不異今今時不異古生事日日滅

有所不能作(音做)世上乏錢財守空無貨賂

理詩日日新朽宅時時故聞船未破漏

愛河須早渡出過三江口逍遙神自悟

損之又損之俄成貝多樹臨行途路難

無船可相渡業老見閻公沒你分踈處

若見優曇花處處無疑慮

無貪勝佈施無痴勝坐禪無瞋勝持戒

無念勝求緣盡見凡夫事夜來安樂眠

寒時向火坐火本實無煙不忌黑闇女

不求功德天任運生方便皆同般若船

若能如是學功德實無邊

無有報龐大空空無處坐家內空空空

空空無有貨日在空裡行日沒空裡臥

空坐空吟詩詩空空相和莫怪純用空

空是諸佛座世人不別寶空即是實貨

若嫌無有空自是諸佛過

常聞阿閦佛擬向東方討今日審思惟

不動自然到語汝守門奴何須苦煩燥

我奏父王知與汝改名號破卻有為功

顯示無為道

學佛作夢事不須論地獄天堂總越卻

六識為童僕心心無所住處處塵不著

五道絕人行無心是極樂空裡見優曇

眾生作橋彴

欲得速成佛祇學無生忍非常省心力

當時煩惱盡七寶藏門開智慧無窮盡

廣演波羅蜜無心可鄙吝祇恐著有人

愚痴自不信

五蘊若實有則合有色形五蘊若實無

則合無形聲祇為假名字所以妄來停

若了名相空事盡總惺惺心王無障礙

擺撥三界行

欲得真成佛無心於萬物心如境亦如

真智從如出定慧等莊嚴廣演波羅蜜

流通十方界諸有不能疾報汝學道人

祇麼便成佛

山中失卻心任運騰騰語語即說空空

空中無蛇鼠有心波浪起無心是淨土

淨土生真佛佛還傳佛語佛能度眾生

眾生是佛母

心王不能了何不依真智一吼百獸伏

盡見無生理無生理甚寬無心無可看

非內外中間非生死涅槃諸法無住處

遨遊神自安

仰手是天堂覆手是地獄地獄與天堂

我心都不屬化城猶不止豈況諸天福

一切都不求曠然無所得

佛有一等慈有人心不知一切皆平等

貧富總憐伊富者你莫貪貧者你莫痴

無貪心自靜無痴意莫思

白衣不執相真理從空生祇為心無礙

智慧出縱橫唯論師子吼不許野幹鳴

菩提稱最妙猶呵是假名

佛亦不離心心亦不離佛心寂即菩提

心然即有物物即變成魔無即無諸佛

若能如是用十八從何出

心如即是坐境如即是禪如如都不動

大道無中邊若能如是達所謂火中蓮

無求乃法眼有念卻成魔無求復無念

即是阿彌陀真如共菩薩總祇較無多

鍊盡三山鐵鎔銷五嶽銅林枯鳥自散

海竭絕魚龍無師破戒行有法盡皆空

菩薩無煩惱眾生愛皺眉無惱緣無賊

皺眉被賊欺不須問師匠心王應自知

智者觀財色了知是幻虗衣食支身命

相勸學如如時至移庵去無物可盈餘

凡夫貪著事不免三界輪與說無生理

閉耳佯不聞如斯之等䫫何日出囂塵

壁 枉用色不如脫空佛住法比無住

陰中對白日不信有無言看取波羅蜜

見時如不見聞時如不聞喜時如不喜

瞋時如不瞋一切盡歸如自然無我人

齋須實相齋戒須實相戒有相持齋戒

到頭歸敗壞敗壞屬無常從何免三界

心王不了事遮莫向名山縱令見佛像

實以不相關猿猴見水月捉月始知難

緣事求解脫累劫無出期直須入理性

成佛更無疑雖然不受記見是世尊兒

佛遣滅生滅生滅長相隨不學大人相

卻作小孫兒持心更覔佛豈不是愚痴

無事被他罵佯佯耳不聞舌亦不須動

心亦不須嗔關津無障礙即是出纏人

真如本無相所得是凡流昔時為父子

長大出外遊今日相遇見父少子白頭

一生解縛鈍渾身納裡眠心中無意識

耳無繩索牽心本無繫縛同塵亦無喧

欲得真解脫持刀且殺牛牛死人亦亡

佛亦不須求全身空裡坐即度死生流

極目觀前境寂寥無一人廻頭看後底

影亦不隨身

標簽: 居士  上堂  如何  選佛場  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