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歷史

袁崇煥為什麼不選擇用登萊軍去收復遼南?

作者:由 野草 發表于 歷史時間:2019-10-15

袁崇煥為什麼不選擇用登萊軍去收復遼南?知乎使用者2019-10-15 23:08:21

謝邀@野草

這個問題也確實是袁毛問題爭論中極少提到過的,因為袁黑只針對自己的理解去提反對意見,而袁粉只針對袁黑提的問題進行反駁。所以袁黑杜撰不出來的黑點,基本上不會進行討論。也說不定哦,這個問題出現以後,袁黑又會杜撰出別的什麼黑點來了。笑。

袁崇煥的職務名稱正確的寫法是:“欽命出鎮行邊,督師薊、遼、天津、登萊等處軍務,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有必要解釋一下明代官職名稱的規則。在黃仁宇的著作裡面,就曾指出,明代的官員任命,有出現過一個官員同時兼任兩個省份的官職,且這個官員的工作地點,卻在這兩個地方之外的另一個地方。這個很奇葩,但是確實存在,而且經常出現。

更奇葩的是,明代的官職,雖然稱呼上是這樣,實際經常是殘缺的。比如袁崇煥的職稱經常被簡化成督師薊遼,或者薊遼督師,實際的情況,他能管到薊鎮的範圍,卻只有極小的部分。這個問題之前已經討論過很多次了,喜峰口出現防禦缺口的時候,袁崇煥不是首先派兵駐守,而是不斷上疏提醒,最後才派謝尚政協防,關鍵是派去的謝尚政到了遵化,還被巡撫王元雅給踢了回來。如果袁崇煥管得了薊鎮全部,那王元雅妥妥的是他的下級,斷沒有這乾的可能。就是反對,也只能象毛文龍一樣上疏辯解,然後才能踢人。包括後來已巳之變,進兵至薊州,地方官未戰先逃,袁崇煥也沒辦法處置,都說明這個問題。

就象袁崇煥管不了薊鎮全部,同樣的道理,袁崇煥其實也管不了天津、登萊全部。按我個人的理解,袁崇煥的職權範圍,詳細解釋一下,應該是這樣(有點長,且囉嗦,必需囉嗦):

遼東全境,包含未被後金侵佔及被侵佔的領土的政務、軍務以及監察事務(因為他還掛一個副都御史銜),薊鎮協防山海關部分的部隊軍務,薊鎮透過薊州城向前線運送軍糧的部隊的糧餉且不包括該部軍務,不包括薊鎮政務、監察事務(後面這部分是王元雅的公幹)。不包括薊、遼針對後金蒙古的召撫等外交事務(這部分是劉策的公幹,劉策還包含對密雲的防守及軍務)。包括天津所在地糧運廳、海運廳及海上運輸部隊的統轄,包括登萊運輸水師(天津登萊僅有這些,其它都不包括,因為那些都是登萊巡撫的幹活)。

所以我們注意到一個細節,袁崇煥斬毛的時候,十二當斬裡面,關於毛文龍在山東的作為,罪名只有他說的一句話,“牧馬登州,取南京易如反掌”。說這種反動的話當然也是死罪,但是完全不提毛文龍擅離信地,進兵登州,裹脅地方官索餉的罪名。就因為登州地方、衛所之類的,不歸他管,不在他的範圍之內。

再有,登萊巡撫出缺的時候,袁崇煥不同意再設登萊巡撫,得到了崇禎的支援。其原因就是,登萊是東江的後勁,實際上主要的工作也就負責東江前線的糧餉供應,既然袁崇煥都能管得到,就沒必要再設了。

後來,袁崇煥之後,孫承宗出鎮,同樣是薊遼督師,實際許可權要比袁崇煥小,因為重新設了巡撫。而且,在孫承宗為東江爭取糧餉的時候,由於山東遼餉的逋欠,這事情一下子沒辦法統籌,所以又任命孫元化為登萊巡撫,統轄登萊及東江,並向東江負責糧餉。當然,這個難題孫元化解決的並不理想。

再有,之所以會有題主提出來這樣的問題,也許是因為斬毛的時候,袁崇煥僅率登州水師赴雙島(途中趕來匯合的)。[以下這段是改過的,沒查史料確實會滿嘴跑火車,難怪樓下有人批評]

後來孔耿之亂,川將牟文綬調至密雲,黃龍原是旅順守將,周文鬱雖然是袁崇煥的遊擊(孫承宗出鎮升副總兵),所率的部隊卻是登州水師,其實只能算是關寧軍的偏師,以此舟師,就追擊孔、耿,並生擒了毛承祿等人送京。

這都說明,登萊水師的戰鬥力,要強於東江。因為那個時候,他們都統屬於登萊巡撫孫元化的下轄。

以上,都是憑印象寫就,沒去查史料,有可能對問題回答的精度不夠。如果有問題,歡迎在評論區批評指出,我再解釋或者添補史料。

謝謝。

袁崇煥為什麼不選擇用登萊軍去收復遼南?守望相助2019-10-16 00:25:07

遼南一直是東江的工作區。

從五年復遼工作計劃來看,袁對遼南是有安排的。

登萊水軍,龍武營,以及天津水軍都在計劃內。

問題是東江在袁還未上任就己經和朝廷撕破臉了。然後東江兵變。當然全國都在兵變。

再後來就只能先解決東江問題了。

除非袁辭去名義上的東江管理職務。

但即使這樣,估計登萊也不敢在己經兵變和走私的東江面前登陸吧。這兩家仇怨不小的。

崇禎元年的大面積兵變,以及內閣的几上幾下真是令人歎為觀止。

無人能敵。

袁崇煥為什麼不選擇用登萊軍去收復遼南?女神衛隊2019-10-16 11:36:04

登萊軍不要平靖地方、防備倭患麼?登萊軍要是走了,山東境內民變以及白蓮教誰去壓制?還有遼南要想和遼西連一片,首先要遼西將閥們捨命打耀州,耀州不拿,光拿遼南,遼南被後金主力攻擊,遼西拿什麼救?從錦州出發要多久,還有三岔河擺渡不要時間的?遼東鎮不去扛後金主力,讓東江偏師抗傷害?

袁崇煥為什麼不選擇用登萊軍去收復遼南?王羊2019-10-16 13:37:12

山東這個地方身處內地,四周並沒有什麼大規模的戰亂危機,只有最基本的軍備。

毛文龍開闢東江鎮後,萊登才作為後勤和水師的集散地受到重視,但大部分的職責還是負責給毛文龍突然多出來的幾萬軍隊幾十萬難民輸送糧餉,相當的不堪重負。也因此就這麼一點工作,毛文龍還在整天彈劾萊登漂沒嚴重。

天啟二年到天啟五年張盤戰死為止,東江軍一直都在作為萊登軍的代表在和努爾哈赤爭奪遼南。

但是好景不長孫承宗敲定要重新守寧遠開拓錦州之後,明朝頓時就被抽乾了機動錢糧,東江軍再也沒辦法擴大自己的遼南優勢。張盤戰死後就更加沒有精力去經營山東攻略遼南了。

袁崇煥在天啟六年寧遠之戰後開始執政一年,僅僅管轄遼東一地,還管不到萊登,毛文龍也就繼續和萊登扯皮。

在一年後袁崇煥被撤職後又起復時,崇禎正在“革除弊政”收斂錢財搞“休克療法”(雖然不知道為什麼我短了錢糧,總之你先給我吐出來),斷了東江糧餉,東江遂大亂。

袁崇煥短短一年裡以此為藉口趁機約毛文龍見面,一刀殺了,並增加了東江軍軍餉,可能是準備重用東江軍收復遼南了。

崇禎三年袁崇煥伏法後,遼南本可以重新成為一個重要的進攻基地。但是毛文龍已死,東江鎮高層又被安插入朝廷和袁崇煥甚至後金派系的人,內亂爆發。

這段時間短餉東江鎮對朝鮮殺伐果斷對後金屈膝求和,事實上已經不可救藥。孔有德耿仲明都離開東江,投奔山東。尚可喜自帶本部軍馬遠遁鹿兒島。

崇禎五年後孔耿二人叛變,引發登州之亂,山東格局毀於一旦,二人叛亂失敗後越海投奔後金。

不久,在二人帶路下,尚可喜投降,東江鎮遂滅亡。

袁崇煥為什麼不選擇用登萊軍去收復遼南?吃書的2019-10-16 20:07:24

首先客觀條件不具備。

因為崇禎元年登萊鎮軍力極為單薄。崇禎元年夏四月登萊巡撫孫國禎:“登萊水陸官兵,隸籍者僅五千人,歷洛如晨星麗天,萬一有警,此數百里者,一瑕無所不瑕,何可不預之為備?”《崇禎長編》這樣的軍力也就夠報個警。

袁崇煥為了統一事權,於九月二十九日上《請罷登萊巡撫疏》裁撤登萊巡撫,同時兵部尚書王洽,又以“總兵專征,國朝鄭重不設其官……登萊不當夷衝而多設官兵五千七百六十八員”乃議“故留一協將領馬步一營一千二百三十二員名為東省彈壓且候調援,留水兵二營,每營官兵一千二百一十九員名”《中國明朝檔案彙總》第六冊 《兵部尚書王洽等酌裁登萊官兵以節兵餉事題行稿(尾缺)》。

其次袁崇煥具體怎麼想的不清楚,但從他自述的進築戰略來看,重點顯然在廣寧方向,而不在南四衛。

至於去對付東江,殺了毛文龍後袁把東江鎮拆成了四塊;六月十八估計東江“兵不能二萬”;拖到八月初三距離鮮運視窗僅有一個多月才說“島中需米甚急”,結果“前崇煥今登州運買十萬以濟冬春,而收買遲悞,僅發二三萬,其達於島者不過數千而已”在當年搞得從九月開始東江各部就陸續開始缺米(旅順口廣鹿長山石城獐子皮鹿諸島,

自去年

九月缺米者,有

自去年十月缺米者,

自去年十一月缺米者,惟長山島一營可支至今年二月耳)。殺毛前袁對東江玩禁海斷糧,可以解釋成袁只是想弄死毛文龍,對東江鎮軍民僅為冷淡態度(雖然也很勉強)。但袁在殺毛後的一系列操作,只能說明他對東江鎮軍民同樣抱有惡意,不然無法解釋他為何刻意維持東江的饑荒狀態。

看《島帥伏法略陳善後事宜題本》和《議款情形疏》僅差一天,袁有條“以謀款則斬帥”的罪名真心很正常。

多說點兒,某袁吧吧主和我們生活的位面不一樣吧。“僅憑登州的偏師,就擊敗了毛、耿、尚的叛亂,並擊斃了毛承祿。”三句槽點能不只三個,某種意義也是挺厲害的。

標簽: 東江  袁崇煥  登萊  毛文龍  遼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