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歷史

淮南三叛(二十三)三國規模最大的一戰

作者:由 握中懸璧 發表于 歷史時間:2021-07-11

淮南三叛的壽春之戰是整個三國時期規模最為宏大的一場戰役。其中魏軍多達二十六萬,淮南軍接近二十萬,而東吳援軍也達到十萬有餘,三方總兵力為五十萬以上。

大戰曠日持久,前後進行了足足十個月之久。因此無論從投入兵力角度還是持續時間角度,都已經超過了後來晉滅吳的戰役。

諸葛誕257年5月起兵後,訊息傳很快到洛陽,司馬昭和他的智囊團們立刻開始制定策略。對於諸葛誕的叛亂,其實司馬昭早有心理準備,在朝廷下詔徵諸葛誕入朝的時候,這個結局就是註定的了。

或者說這很可能是司馬昭故意逼反諸葛誕,目前他在淮南時間還短,根基也沒那麼深,若是拖得久了被他站穩腳跟則危害更大,這叫兩害相權取其輕。

前一年鄧艾在段谷之戰大破姜維,一掃洮西大敗的頹勢,曹魏西線基本已經沒有大礙了,司馬昭可以投入全部力量解決淮南問題。

經過一番評估,司馬昭認為:以他對諸葛誕的瞭解,對方一定會吸取當初毌丘儉的教訓,不再深入冒進,而是會固守淮南,等待東吳援軍,進行長期抵抗。

淮南三叛(二十三)三國規模最大的一戰

從實力來看,諸葛誕這幾年招兵買馬,擁兵近二十萬,再加上東吳的援助,總體實力是當初毌丘儉的三倍以上。

兵力有差異,客觀環境有差異,自然打法也有差異。毌丘儉只有六萬軍隊,而且沒有外援,一旦打起持久戰就是死路一條,而這正是司馬師對付他的辦法。所以毌丘儉除了孤軍深入,速戰速決以外沒有其他選擇,他當時的處境是非常被動的。

而諸葛誕就主動多了,他兵力更強,也有外援,和朝廷的實力差距要小得多,他有資本打得更保守一些,因為他有長期作戰的本錢。

在這種背景下,諸葛誕要是像毌丘儉一樣迅速北進中原,那反而對他不利。因為如果出兵少了就會步了毌丘儉的後塵,而出兵多了則會拉長補給線給對手可趁之機,無論哪樣都不是個好方案。因此不如依託壽春堅城主場作戰,並且打持久戰,把上面那個難題留給司馬昭。

司馬昭雖然準確地判斷出了諸葛誕的意圖,但這並不能對解決問題起到太多幫助。對於一個實力差異不大,且戰術上注重求穩的對手,那就只有硬碰硬一條路了。

之前毌丘儉是“寡而速”,朝廷面對的困境是眼前的,因此鄧艾第一時間堵住樂嘉並拖慢節奏是正整場戰爭的點睛之筆;而諸葛誕是“多而緩”, 朝廷面對的困境是長期的,好處就是眼下並沒有太大威脅。

在這種情況下,司馬昭可以從容應對,他有充足的時間徵調一支在整個三國史上規模空前的龐大軍隊。

帝曰:“誕以毌丘儉輕疾傾覆,今必外連吳寇,此為變大而遲。吾當與四方同力,以全勝制之。”(晉書文帝紀)

淮南三叛(二十三)三國規模最大的一戰

但在司馬昭完成集結之前,平叛大軍的先頭部隊就已經出發了,主將正是在淮南二叛中立下大功的王基。

當時王基已經因功升任鎮南將軍領豫州刺史,都督豫州諸軍事,成為地方上的實權將領。

在淮南二叛中,王基所部駐紮的地點南頓就是最接近淮南軍大本營項縣的,而這次他又成了急先鋒,很快就進軍到壽春城下,開始四面合圍。

是時鎮南將軍王基始至,督諸軍圍壽春。(三國志魏書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

淮南三叛(二十三)三國規模最大的一戰

當時司馬昭的大軍駐紮在項縣,還沒趕赴前線,因為怕王基在壽春的先頭部隊有閃失,於是命令他堅守不戰。

時大軍在項,以賊兵精,詔基斂軍堅壘。(三國志魏書徐胡二王傳第二十七)

不過王基屬於戰術比較激進的那種將領,之前淮南二叛時,他的進軍位置就比司馬師要求的更靠前,打得也更加主動,這次他同樣想給自己加點戲,多次請求主動進攻。

基累啟求進討。(三國志魏書徐胡二王傳第二十七)

當時從兵力角度來看,王基明顯是少於諸葛誕的,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他竟然包圍了對手,並且打算主動發起進攻,這明顯違背了兵家之道。

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孫子兵法謀攻第三)

王基當然不是失心瘋了,因為他抓住了諸葛誕在心理上的弱點。

從戰爭的開局來看,諸葛誕做得算是相當不錯了,他提前積蓄了實力,也肅清了內部,又找到了外援。在準備工作方面,他做得比王凌和毌丘儉都要好,他對整場戰爭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也制定了比較合理的策略,這也是他能堅持得更久的原因。

但隨著戰局的發展,諸葛誕就開始犯糊塗了。俗話說計劃趕不上變化,任何一個作戰計劃都不是一成不變的。

雖說最初的計劃是依託壽春堅城做長期抵抗,但是目前王基孤軍深入,這是一個憑藉優勢兵力取得開門紅的好機會。

但是諸葛誕竟然錯過了這個機會,依舊抱著原定計劃不放,眼睜睜看著王基完成了包圍圈。或許是他對新招募的軍隊的戰鬥力信心不足,但是居然連嘗試一下都不願,這也有點保守得過頭了吧。

那麼王基又是出於什麼考慮希望主動發起進攻呢?我認為他是打算用更加主動的姿態來震懾諸葛誕。

當初我們在分析司馬懿平孟達時曾介紹過,司馬懿僅用了十幾天從宛城到達上庸,狂奔千餘里,因此到達的必然只是先頭部隊,在沒有完成主力集結的情況下為了防止孟達出城迎戰,他沒有休整而是立刻發兵攻城,從而震懾住對手,給自己爭取了時間。王基應該也是用的這個套路。

另一個原因就是糧食問題,諸葛誕在壽春囤積了大量糧草,足以支撐一年,而當初的孟達也是擁有一年的糧草。這在某種程度上會助長他們的保守心理,因為糧多而有恃無恐,不急於交戰。

所以說王基也是個心戰高手,他準確地抓住了對手心裡上的弱點,在毫髮無損的情況下成功爭取了時間。

不過王基還沒來得及取得進攻的授權,情況就發生了變化,東吳的援軍趕到了。

淮南三叛(二十三)三國規模最大的一戰

當時東吳的執政者是孫綝,要知道他並非是透過功勳和資歷取得的這個位置,而是兄長孫峻把權位傳給他的。而孫綝又太年輕,威信根本就不夠。從他上位後立刻有人起兵反對他這一點就能看出。

所以說孫綝目前最渴望的就是建立功勳提升威望,而諸葛誕在這個時候遣使來降對他來說就是雪中送炭。於是孫綝任命諸葛誕為左都護、假節、大司徒、驃騎將軍、青州牧、壽春侯。意思基本就是允諾在擊退魏軍後,他依舊是壽春的主人。

與此同時,孫綝命文欽、全懌、全端、唐諮、王祚眾將,率領第一批援軍三萬人先行出發。

吳人大喜,遣將全懌、全端、唐諮、王祚等,率三萬眾,密與文欽俱來應誕。(三國志魏書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

王基雖然包圍了壽春城,但是他畢竟兵力少一些,包圍圈沒有那麼嚴密。而壽春城北的八公山正是王基包圍圈的薄弱之處。

在揚州混了多年的老油條文欽注意到了這一點,趁機帶隊翻山越嶺進入了壽春城,和諸葛誕會合。

諮、欽等從城東北,因山乘險,得將其眾突入城。(三國志魏書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

淮南三叛(二十三)三國規模最大的一戰

其實我認為王基大機率是有意為之,就是要放東吳援軍進城的,理由就是這支援軍在城外的威脅反而要更大。

這三萬人雖然不多,但它始終在周圍虎視眈眈的話,對王基來說也是很大的壓力。

而放這批人進城就不一樣了,首先會免除外界的威脅,其次也加速了壽春城糧草的消耗。本來夠二十萬人吃一年的糧草,現在只夠二十三萬人吃十個半月了。而且這場戰爭也恰好進行了十個月左右。

最後一點也就是最關鍵的,因為東吳出兵太過倉促,第一批援軍只是少量部隊,而後面的援軍還在路上,等它們會合之後,那就很難對付了。

現在把第一批援軍放進城,讓吳軍兩部分兵力分開,到時候等朝廷大軍趕到,就可以專心對付後面的援軍了。我認為以王基的眼光和智慧,做出這種部署是很正常的。

這時候東吳將領朱異率領的第二批援軍即將到來,兵力也為三萬人,已經抵達壽春以南約一百里的安豐城。而王基傳記作安城,應該是同一地點。

朱異帥三萬人屯安豐城,為文欽勢。(三國志吳書諸葛滕二孫濮陽傳第十九)

淮南三叛(二十三)三國規模最大的一戰

或許司馬昭考慮之前文欽的援軍能翻越八公山進入壽春城,為了避免再次出現這種情況,他下令讓王基將軍隊調往八公山防守。

基又被詔引諸軍轉據北山。(三國志魏書徐胡二王傳第二十七)

這個命令可以說充分體現了司馬昭的戰術水平,跟他大哥相比實在差得很遠。本來王基已經佈置好了防線,也完成了包圍圈,諸葛誕不敢輕舉妄動。

在這種局面下胡亂調動軍隊,一旦讓諸葛誕看出問題,和東吳裡外夾擊,王基可就凶多吉少了。諸葛誕和文欽都是實戰經驗豐富的大將,這種情況不是不可能發生。

王基接到命令也是感覺頭大,立刻上書解釋,好在司馬昭頭腦還算清醒,取消了這個荒唐的軍令。

這時候司馬昭大軍的集結也完成了,順利抵達前線和王基會合。至此魏軍的總兵力已經多達二十六萬人,在實力上超過了對手。而諸葛誕也為他的保守付出了代價,現在他除了祈禱老天保佑外,已經沒有取勝的機會了。

司馬昭本人則坐鎮距離前線不遠的丘頭。他的心中感慨萬千,因為丘頭對於司馬家來說是個有重要意義的地方,當年司馬懿就是在這裡逼降了王凌。如今自己統帥大軍,沿著父親的腳步,即將徹底平定淮南,在功業上也將超越父兄。想到這裡,他更加意氣風發。

但新傳來的情報卻破壞了他的好心情,兩名將領李廣和常時不肯出戰。

“到這個時候朝中竟然還有魏室的同情者敢跳出來?看來不下重手是難以震懾這群人了。”

司馬昭下定決心,立刻傳令將此二人斬首示眾。

另一方面,對於突出典型也要加以褒獎,這就叫賞罰分明。比如龐會和路蕃二人,本是諸葛誕的下屬官員,但是沒有受他脅迫,而是突圍出來迴歸朝廷,因此進封龐會為鄉侯,路蕃為亭侯。

一番操作過後,軍心也穩定了下來。這一次司馬昭吸取了上次的教訓,他是帶著皇帝和太后一起來的,不給曹髦一點操作空間。而且他理由也很充分:漢高祖平英布,光武帝平隗囂,魏明帝親臨長安對抗諸葛亮,都取得了成功。因為天子親臨前線,可以激發士氣。

淮南三叛(二十三)三國規模最大的一戰

雖然魏明帝那個例子有點牽強,但這些大體上也都是事實,所以曹髦雖然聰明,但是也找不到任何理由反駁,只好乖乖跟他出徵。

包圍網已經徹底完成,魏軍也修築了堅固的防守陣地,壽春城內的淮南軍在錯失了戰機後已成為甕中之鱉,除了狗急跳牆拼死突圍之外,能做的事情確實不多了。

但由於魏軍大部分兵力都在圍城,可以自由調動的機動兵力就不多了,因此戰局到了現在這一步,威脅最大的反而是城外的東吳援軍了

東吳援軍主將朱異並非泛泛之輩,當初他跟隨朱然攻破樊城外圍,又在廬江擊敗過文欽,也算是江東名將了,但是這次他遇上了一個硬茬子。

標簽: 王基  諸葛  司馬昭  丘儉  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