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歷史

《明朝那些事兒》中,當年明月對袁崇煥的評價,是否貼切?

作者:由 張全蛋 發表于 歷史時間:2019-01-07

《明朝那些事兒》中,當年明月對袁崇煥的評價,是否貼切?賀六渾2019-01-20 17:10:12

再次更正,熱心知友劉刀刀同志指出了答案中東江軍餉計算有誤的問題,東江鎮的軍餉並沒有那麼多,主要是天啟六年的軍餉沒那麼多。

戶部覆樞輔孫承宗酌議河東兵餉疏覆畧曰東江一旅借名牽制歲糜公帑幾不可問天啟二三年尚少天啟四五六年銀米歲各二十餘萬惟天啟七年銀米俱三十餘萬為數最多迨我皇上兩次遣官查核東江兵始有二萬八千之定額臣部題覆按兵給餉每兵月餉七錢米一斛每歲共銀二十四萬五千二百餘兩本色米一十六萬八千石自崇禎元年十一月起奉欽依兩年所給不越此額

所以天啟六年並沒有四十萬銀子,實際是銀米各二十餘萬,在此更正。

知友阿唐非常有毅力力的在評論區論證圓嘟嘟如何萬里長城,毛文龍如何禍國殃民發國難財,這裡我集中做一下回答。

鄙人精力有限,只是一個大學生,對明史僅僅是愛好者,我在原答案中已經說了,我是基於明史分析的,滿文老檔我也只是簡略的看過,阿唐同志不停的找毛文龍的黑料我也是猝不及防。(這個問題不是說袁崇煥的嗎?)

當然也不能怯場,我手頭剛好有一些讓人信服的關於東江鎮糧餉的論述,可以駁斥一下阿唐同志的神論,我不是想證明誰傻逼,只是給大家參考一下,看史書不是光貼史料,總要分析分析吧。

下面是論述

要定毛文龍的功過起碼要知道東江的人口、軍隊、糧餉、和作用。那些對東江什麼都不瞭解的就下定義的人,純屬是在耍流氓。

東江鎮的糧餉、人口、作用、主要行為等都基本可以從《熹宗實錄》和《滿文老檔》倆本可靠性最高階的史書中找到答案,還能從別的史書中找到相關的很多佐證。崇禎年的史料取自《崇禎長編》。。。

要看完整史料和分析的請去看我的帖子。

【三年以來,止給銀一十一萬兩,運米二十萬石】【天啟二、三年尚少。(21號史料、A)】

天啟元年、二年、三年:十一萬兩銀子和二十萬石糧食。(賞金不算)。

【戶部定議歲給四十萬,內除本色二十萬外,該折色二十萬】【四、五兩年之餉,並截留京庫餉銀四萬,共四十四萬兩】【歲運糧米務各二十萬實授數目,】

天啟四年:二十萬兩銀子和二十萬石糧食

天啟五年:二十萬兩銀子和二十萬石糧食

【天啟六年海外之餉於舊額本折四十萬之外,又加一十萬六千】【今者京庫山東之歲餉已有四十萬兩,再加六十萬兩;津運之截漕向止十萬石,今請加二十萬石;】

天啟六年 :四十萬六千兩銀子和十萬石糧食

【昔日所派之數原虛,今日所省之數愈少矣,臣固不敢過為裁剪,以掣督師應援之肘,亦不能不為裁剪,以示朝廷撙節之意。”《度支奏議》】

天啟七年:三十四萬二千兩銀子和十萬石糧食 。(戶部、畢自嚴)

63-20-4-4.8-10-1.5=19.7萬兩 +14.5=34.2萬兩

【以上歷年各官解運到餉銀米豆布匹,臣歷有印信實收,交付各官,鑿鑿有據。《東江疏揭塘報節抄》】

天啟七年:二十一萬兩銀子和二十萬石糧食。(毛文龍) (戶部用十四萬銀子,頂二十七萬石糧食,可東江實際收到的卻只有九萬九千石糧食)

4+3.5+1.6+1.5+1+5+5+0.5=21.1萬兩-3.5=17.6萬兩(3.5萬是京庫銀,不算百萬響內)

{天啟七年東江實收比戶部賬本少了:二萬兩銀子和十七萬石糧食}

【臣部題 復 按兵給餉,每兵月餉七錢、米一斛。每歲共銀二十四萬五千二百餘兩,本色米一十六萬八千石。自崇禎元年十一月起,奉欽 依兩年所給 不越此額”《崇禎長編》】

崇禎一年:二十四萬五千二百兩銀子和一十六萬八千石糧食。

崇禎二年:二十四萬五千二百兩銀子和一十六萬八千石糧食。

東江糧餉總數:

戶部:155萬兩銀子和145萬石糧食

毛文龍:141萬兩銀子和121萬石糧食

徐爾一:199萬兩銀子 123萬石糧食。

【天啟年150萬兩銀子和90萬石糧食 (應該是被天啟七年“百萬響”誤導了,正好是多算了四十萬兩。)+崇禎年49萬兩和33萬石】

天啟年:根據以上史料和分析,我判定天啟年間東江有近三十萬遼民。

崇禎年:根據以上史料和分析,我判定崇禎二年東江有不少於十萬遼民。

宋代每個士兵每天大約二斤四兩。一石等於一百升,一個兵一年大約要吃糧七石三鬥以上。。。以此推算明代一個士兵一年大約要吃五石七鬥以上。

明朝士兵的本色,月米一斛(原等於一石,明朝後期改為等於五斗),一年就是六石糧食。

一萬軍隊(戰鬥)一年大約要吃五萬七千石糧食,最少(存活)一年要吃三萬一千七百石糧食。。

一萬遼民一年最少(存活)要吃一萬九千八百石糧食。。十萬遼民一年最少大約要吃十九萬八千一百石糧食。。【農耕也是重體力活大約跟戰鬥軍隊吃的少一點】

根據7、8、9、10號史料,已及最敵視毛文龍的人(王廷試)都能核查出二萬八計程車兵,判定天啟年毛文龍的東江應該有四萬以上有裝備的戰兵。(天啟年)

如果按後金的史料算天啟七年至少死了倆萬東江軍,但崇禎元年東江竟然還有至少三萬六千兵(10號史料),那麼天啟七年毛文龍的東江軍至少有五萬六千名戰士。

四萬戰兵(戰鬥)一年大約要吃二十二萬五千二百石糧食,最少(存活)一年要吃十二萬六千八百石糧食。。。

十萬遼民一年最少大約要吃十九萬八千一百石糧食。。三十萬遼民一年最少要吃五十九萬四千三百石糧食。

以此計算整個東江鎮一年就要吃八十一萬九千五百石糧食。朝廷一年大約給二十萬,自己屯田能得二十幾萬,缺口還是很大啊

。。。當然這是隻吃糧食的數量,東江打獵、捕魚、挖野菜、摘野果都能頂掉一部分糧食,這部分我計算不了,哪位大神幫忙算一下吧。

倆萬八千兵一年大約要吃十五萬九千八百石,七萬二千遼民一年大約要吃十三萬六千石七百石(保持生命),

那麼崇禎二年的東江鎮一年一共需要二十九萬六千五百石

。。。

【根據士大夫對遼民的態度和天啟的旨意,大部分應該是天啟六年末和崇禎元年六月汰兵後才陸續遷移到登州的。(天啟五年登萊除去軍屬,只有三千六百遼民。)】

上面已經證明毛文龍死的時候東江至少還有十萬,加上登州的遼人就是至少四十萬人,多個史料也證明毛文龍最少救回了四十萬遼民。

東江VS後金 地點

這些戰爭後金也有記載,毛文龍出擊戰鬥過是沒異議的,區別在於戰鬥結果,後金和毛文龍都說自己勝了。 或許毛文龍勝少敗多,但按照後金和朝鮮說的每次全都失敗,大敗而歸,東江軍死了幾萬人,七連敗軍隊還聽毛文龍的毫不猶豫的“送死”,兵員還是那麼充足,就不可思議了。

東江軍在毛文龍的帶領下先後打了七次大的戰鬥;川林畔之役、甜水站之役、董骨寨之役、咸興之役、清和之役、耀州之戰、鞍山驛和薩爾滸之役,小規模的戰鬥無數,救回的遼民有數十萬人,同時為了探查敵情、策反敵將、消滅敵人東江軍的犧牲者也是數以萬計。

附:引人深思的史料。

1、

周文煌所錄

故鎮(毛文龍)印信《諭帖》

曰:都督府諭遊擊周文煌知悉:

本鎮擁孤軍於海上

,拮据焦勞,八年來矣,豈特牽制而已!犁掃之著,端在斯舉,原非局外人所了了者。

但招徠者眾,接濟者寡,每每絕口叫呼而未之應

,幾經查閱之,科院道臣不可問耶?

而騰鮑之日,終是無期,安望其奏蕩平之效。坐失事機,徒增嘆息而已

本鎮一點血誠,惟知圖賊報國,以報知遇。若令彌縫世故,預乞先容全家保妻子,委非本鎮素心也。

近來往往責之以禮節未到,紛紛以私意窺人,捕風捉影,信讒口之囂囂,欲抹殺公道,則何以服人?

且夫

關門歲費餉金伍百餘萬,稍缺數月之給,即有殺撫縛鎮之譁

(畢自肅)。

廟堂之上,豈無良心?豈無耳目?安可憑無根之捏,而誤恢復之大計。

區區此身,奚足為惜。但恐議論多而成功少,

將來釀成不可結之局,反為議論者滋愧矣。

本官蒿目時艱者,於當道前一白之。兵則減矣,而東事何日能完?今數雖減,而兵民尚在。

倘每歲發餉百萬,復土恢疆直易易事也,仍舊如前,本鎮亦付之無可奈何,惟有送兵馬歸之山東,抱印人主朝廷,兩著之計,別無所處也。

特諭。。。崇禎元年十二月初五日。

臣子不盡忠於國者,皇天以男盜女娼報之。

此故帥硃筆親批。

2、

【朝鮮告荒,客賬尚欠,那借無地,如此情景,

使臣無力制奴西寇,孰危而孰安也?

海外之民膏枯矣,

早得平奴一日,即早省一日費用

。如將應用之費,反吝而不與,

不獲乘機蕩平,使奴得遷延歲月,勾連嶽山內之異種,害豈勝言?孰省孰費?

且足餉是給,不過百萬,

遲平一年,便多四百萬,又安知省是費,而費是省也?

。。《熹宗實錄》天啟三年十月十五日】

3、

天啟七年五月十六日具啟 、為勢危禍迫 據實密陳 等事:

從古有款虜之事,獨此虜決不可款

!!!近探 奴子(皇太極)雲:“

父王不聽我計,臨終方悔。

……

西邊全靠幾個火器,兵如死鬼,點閱時東那西補

,馬匹將來駝載柴火過日。

我今只帶三千人馬,困他月餘,不得薪水,便死在我手

。。。《東江疏揭塘報節抄》

4、

庚寅平遼搃兵毛文龍言:……無兵而有兵,何難以遼而復遼?使朝廷早能信臣,糧餉器械一如関寧之湊手,遼已早復矣,

柰何疑信相參、忌謗百出、一似嘗試羈縻而糧餉終吝慨發,

是以臣之牽制敵人者而牽制臣,

封疆之重幾何不誤耶?

……帝曰:

該鎮勞苦海外,朕甚念之,今內地糧餉俱已陸續發解

。。。《崇禎長編》,崇禎元年三月。

5、

平遼總兵毛文龍請詣闕 直剖心跡言:

臣勢處孤危動遭掣肘,功未見其尺寸,怨己深於尋丈

,而皇上知之否?……旨雲:

毛文龍本以義勇,簡任東江數年,苦心朕所洞鑑

。。。《崇禎長編》崇禎元年五月

6、

平遼總兵毛文龍言;

餉臣黃中色查簡壯實堪戰兵三萬六千餘名,

此止就本島各營所隸步伍之數也,……今止閱皮島兵丁,而各島執不肯往,

以一島兵丁之數 謂各島兵丁統在其中,昧良心甚矣

。。。旨雲:遼民避難屯聚海島,

荷鋤是民,受甲即兵

難與內地僉募額響相同

。。。《崇禎長編》元年七月

7、

總兵毛文龍疏言:……

臣思絕糧兵變亦死,死而不得其法,人猶笑臣無用。

臣敢題明:海上必不可禁,然後就

死於一軍之前,庶可代十餘萬生靈也。

……節制東鎮之法固善而接濟飢軍之著未便也。

夫臣為遼官,分為督臣下屬,不待督臣之圖謀也

。……

今事實難做矣,臣之熱腸冷矣,性命危於朝夕矣

。每自譬於林畔,一日七戰時,今又多活數年,即死亦瞑目矣。

只不願如撫臣故事,又有非議於其後耳。

督臣為臣上司,臣辨駁其疏,臣亦自覺非體非理

,聽皇上或撤或留,臣隨親抱敕印,竟進登州候旨,

逮臣進京,悉從公議,治臣以罪,完臣一生名節,免誤封疆大事矣

。 章下所司。《崇禎長編》崇禎二年四月十九日

8、

總兵毛文龍疏言;……

國家之誤用微臣如此哉!

臣一介末弁,孤處天涯,曲直生死,惟命是從,敢嘵嘵取憎哉。究其根實文臣之誤臣,而非臣之誤國也。

……每月一兩四錢、米一斛尚不敷用,況東江懸海風濤巨測百物騰貴,而反議每兵銀七錢、米一斛,

使各兵肯安心東江耶?

諸臣獨計除臣,不計封疆,操戈予於同室,此臣之益未解也?

職屢疏 直戇,

非不知得罪朝臣以速職命

,但職心只以封疆為重,

不得不籲天頻訴也

。今職席藁待罪,宜無言矣!昨執王廷試手書,

知糧無應,豈舍十餘萬生靈,因職一人而並斃之?

。。。得旨:島兵裁汰,照額髮響,近已有旨、

督師欲面諮籌略,有不同軍中一切事,宜從長商確。

所司知之 。《崇禎長編》崇禎二年五月

9、平遼總兵官便宜行事右都督毛文龍言

:七年苦楚,百戰勤勞,

有不平者五事

。。。

招攬遼民,挑其精壯入伍,老弱屯種,竟成一旅之師以抗強敵,今使之

食不充腹、衣不遮體、空拳赤足、冒死生於刀箭之下,較之內地逍遙自在,高坐靡響者,其苦樂孰分?

。。。不平一也。

寧遠月響一兩五錢,內丁二兩四錢,加以食米五斗,又叨皇上恩賞不一而足,

乃海外南官七年以來未徼半年之俸數,百萬兵民取給於天津、登萊二十萬之米,其中多有漂失,而潮溼黴爛者,山東二十萬兩之銀也有侵佔剋扣,以海外七年通計之,可當寧遠二三月之糧餉否?

手臂腹心雖肥瘦有分,皆是血肉何獨於關上加厚,而海外漠視乎?。。。

不平二也。

旅順石城一帶為津登門戶,奴賊所必爭之地。設將嚴防,尚有前車之覆,

都司徐敷奏煽惑軍心,旅順參將李礦燒糧、投械、奪船以逃,

継而石城島遊擊高萬垂、都司高應詔、寬奠營遊擊鄭継魁與弟継武等亦遁,

臣想此時大敵當前,退縮者必立斬以殉。

乃無事先逃者,反市姑息之恩,不曰法所當誅,而曰情有可原;不

褫奪其魄而且復其官,紀律之謂何?。。。

不平三也。

臣孤忠自許可對君父、而質鬼神,乃

有說臣為 安吏 者,臣生雖受之死豈暝目?。。。

不平四也。

今春攻鐵山西至雲從,以死守死戰立功自幸可收桑榆之效,乃

又說臣退居雲從,不用一矢相加遺,此何說乎?。。。

不平五也。

帝以:

文龍遠戍孤懸,見嘗艱苦,屢建捷效,心跡自明,東顧方殷,豈得乞身求代,

還宜益奮義勇,多方牽制以紓朕懷。《崇禎長編》天啟七年九月

老奴給毛文龍的招降信:

1、

天命九年五月二十日,遺毛文龍書曰:“自古以來,諸國之與衰,皆天輪之時連也將亡之時大示共兆,烽煙遍地,惟至滅之。將與之時,上天默佑,每舉必與,氣勢昌盛。類此之例,爾豈不知乎,

昔伊尹如桀王之運終往歸成湯王而為臣。姜太公知紂王之運終,往歸武王而為臣。

聞爾毛將軍謂我為何殺人,若不殺人,誰不願降。遼東、廣寧之人原系朱氏皇帝之民也,因天授與我,故我以國增,兵增,錢糧增而悅之。自旅順口以北至開原,自鎮江以下至廣寧,皆養有之。然欲養而不從,竟殺我所任之官、所遣之使,

奸細往來,叛逃而去。

對此豈能不殺而平白釋放心遣之乎?我之所殺者,理也。

由我處逃出願結爾而前往之人,爾收容後,不如豢養,卻令其從軍,反戈而戰,故於各處之被殺者,乃爾所殺,非理也

。我國思養昭明,故自東海以來,舉國願歸。至於哈達,葉赫,鳥拉,輝發之人,雖曾鏖戰不降,然敗後擒之仍聚而養之。其時,出兵蒙古,我之所獲尚不及自願來歸者多。

如今歸順者絡繹不絕此皆莫我恩育之聲譽而來耳

設若殺之,其何能來耶

?毛將軍,

我曾以為爾乃明智之人,

今爾不知天時,是愚味也。明運已終,劫數來盡無處不殺漢人。安邦彥將山陰,安南,貴州、四川、廣西、雲南、曹懸、滕懸等處,所殺者高少乎?實乃明滅之時也。

天之所滅、爾能救焉?

昔周國運終,末世國亂。聖人孔,孟,欲救而不能,遂即滅之。爾豈不知?常言:

良翁擇木而樓,賢人擇主而事。韓信棄霸王而歸漢高祖,劉整棄宋國而發矇古忽必烈汗

,此皆觀天時擇主而事,且留芳名於後世。誰人曾謂彼等為惡?凡應天命而生之汗、貝勒等,皆不念讎敵,視其功德而養育之。古之桓公,養射已之管仲為社稷之臣。唐太宗養讎敵胡敬德,終得有裨益。

毛將軍,無論爾如何為君效力,然爾國亡時已至,君臣昏【暗】,反致殃禍於爾,何益有哉

。明國已亡定矣!各處刀兵紛起。丙長年大風,都城內各殿之樹連根折斷,牌樓石柱亦被摧毀。戊午、己未兩年,都城內河中流血此皆非天示滅亡之兆使之知儆乎?天時古鑑,將軍何以不知?望爾深思。時機失盡,悔之何及?

佟駙馬、劉副將

皆隻身逃來。

李駙馬及遼東、廣寧之官員

,皆獲於陣前。彼等皆被擢用養育,爾不知乎?

爾若誠能向我,時待爾優於彼等

。。。《滿文老檔》

分析:老奴說毛文龍為國出力很大,但再大也沒用,你朝裡沒人,無法獲得應有的獎賞,大臣們奸邪反而因此會陷害你

(你顯得別人無用、也妨礙了某些人貪汙軍餉)(不幸言中啊)。。。

毛文龍

救回了很多遼民,又把他們訓練成軍隊,到處出擊

,可見毛文龍部東江軍活動範圍廣、頻繁,為了攻擊後金犧牲了不少人。。。

老奴把毛文龍比作伊尹、姜太公、韓信、劉整、管仲、尉遲敬德,說毛文龍你過來我(老奴)一定重用你,

你的地位待遇超過所用漢人將領。

(佟駙馬、劉副將、孫得功哭暈在衛生間裡,那麼大的功勞都得在毛文龍之下)。。。

2、

曰:永芳頓首毛大將軍麾下:芳 聞

明者識時,智士趨利,斷不置身孤危之地

,圖不必得之功。

將軍天挺人豪,持一劍孤撐於東海,其為國至矣。

然而茫茫煙海,遠隔宸京,

當事者多以贅疣置將軍,不呼而軍士之枵腹堪憐,疾呼而當事遂銘心以成恨,思【謗】焉,不肯以文墨寬。

而且東以

供饋擾麗國

,北以

戎馬仇我汗

,三面樹敵,

不亦危乎!猶望以一隅奏績也

。我汗收羅豪傑,

譾劣如芳,尚假重任,而更傾心於將軍

。倘肯易心,共圖天下,

我汗揚鑣而叩山海,將軍回艦而指登津

(很熟悉的感覺)

南歸南,北歸北,

當不失鴻溝之約

。不然

斂弋自守,坐觀兩虎之鬥,是亦去三面之危,

而成鼎足之業也。不然

仰鼻息於文臣,

寄浮生於海若,

餉軍之資,不足供苞苴,謗書之投,多於飛羽,恐如彈之島,亦非將軍所得有也

。惟高明裁之。《遼海丹忠錄》 天命九年五月二十日

分析

:當權的大臣都看不上毛文龍(怨毛文龍不懂事啊,竟然不給文官“大老爺”們 冰敬和碳敬),

毛文龍不要糧餉東江遼民就會餓死,要糧餉大臣們就記恨毛文龍

,上奏用流言蜚語攻擊汙衊毛文龍,

毛文龍東面為了養遼民得罪了朝鮮,北面因為征戰得罪了後金,在內又因為糧餉、瑣事得罪了朝堂的大臣,三面皆敵

,毛文龍的處境是非常危險的,立下功勞也無法獲得應有的獎賞。。。

李永芳勸毛文龍別給明朝賣命了,你自立可以過得很好(變向的承認了毛文龍的戰鬥力),

不然你在苦寒之地還要看文臣的臉色,糧餉經常被拖欠、剋扣,飯都吃不飽,毀謗之奏摺無數,毛文龍你的結果只能是身敗名裂。

(李永芳人品不好但智商是真高,看事看的明白)。。。

這裡還有個很有趣的東西,

“我汗揚鑣而叩山海,將軍回艦而指登津”這不是那個所謂的“山海登萊合作計劃”

,原來是

李永芳給毛文龍策劃的,找到根了,

大發現啊。

但是這兩封信可是當時就上交了,天啟、大臣都知道

,那這計劃不是早曝光了?

曝光的計劃還能用?

而且毛文龍如果像袁粉和朝鮮史料說的那樣,只有

不到倆萬的軍隊

還不訓練,一群

烏合之眾

,那來的自信

要跟後金裂土分茅?山東是陸地毛文龍憑什麼認為他能擋住後金騎兵?登州水師是假的?東江有多少船?能把人全運過去嗎?攻城器械怎麼辦?糧草後勤怎麼辦?山東兵是滅過白蓮、打過倭寇的部隊 難道守城也不行?倆萬人怎麼控制山東全境?怎麼對付四面而來的平叛部隊?跟大明軍隊打完 東江軍能剩下多少?還能和後金抗衡?

難道毛文龍學的是假兵法?還是他突然傻掉了?

所以誰要說毛文龍是真的要和後金合作,那麼請先證明毛文龍精神不好、智力不好。要不然只能是暴露你自己的智商缺陷。

3、

【毛文龍呈進地圖,並陳戰守、糧餉、軍需事宜,上曰;覽奏,具悉海上情形。

戰守等事,聽其相機行事

,有在內及各鎮相關的,不妨商榷,

但不必露章傳佈

。。《熹宗實錄》四年七月】

4、

【○丁丑上敕諭平遼總兵官左都督毛文龍;邇登萊撫臣以

爾所報奴情具聞

朕已敕樞輔督撫諸臣申飭警備

,念爾海外孤軍,尤關犄角,數年以來,

奴未大創然亦屢經挫衄,實爾設奇制勝之功,朕甚嘉焉 茲特賜敕諭 爾其益鼓忠義

,悉殫方略,

廣偵精間,先事伐謀,多方牽制

使奴狼顧而不敢西向,惟爾是賴

,、、、

軍興有年,兵機宜審,爾及將吏酌審情形便宜從事

,務殄凶逆,用佐天誅,朕不愛異數以酬將吏,欽哉故諭。。。《熹宗實錄》天啟五年正月】

5、

【上諭平遼總兵官左都督毛文龍;朕念遼土未平,逆賊鷙伏、尚後策勳、時懷旰食,惟賴文武大帥殫力竭忠,設奇制勝,期靖夷氛用雪國恥 匪頒厚賞何勵純忠,

爾提孤軍駐師窮島,偏將時出奇捷,屢聞使逆酋狼顧未遂,鴟張已三年矣,

惟爾之庸朕實嘉尚,又思

各將士僇力、行間暴露良苦

,、、其從徵將士擒斬功多忠勤可念,朕御前摉括銀四萬兩,

各樣蟒衣膝襴叚紵一百二十疋畀,爾以備賞功之需,

尚益矢壯猷秘籌廟筭、結連屬國獎率三軍養我全鋒制奴死命,封疆克復即帶礪可盟,朕不食言爾其仰體欽哉,特諭。。。《熹宗實錄》天啟五年二月】

分析:

打戰防守相關的事毛文龍自己說的算

,涉及朝廷和其它軍鎮的事,可以商量,

不必寫奏摺,避免宣揚被後金探知

(因此關於

毛文龍的奏摺應該少了很多

,可能

很多重要事情都沒留下記載

)。。。

天啟特諭,可見對毛文龍的重視和對毛文龍能力、功勞的認同,這裡

又重申了戰守的自主權傳說中的“便宜之權”,所以毛文龍對後金進行‘’情報戰‘’完全是合法的。

【援遼總兵毛文龍 以登撫 所遣管運參將黃胤恩、推官孟養志等,發到糧餉並布疋、軍器、火藥等物,復蒙頒給敕印、旗牌,授以援遼總兵便宜行事,具書謝恩。。。

天啟二年

 連著倆道特諭,很說明問題啊

,‘’各樣蟒衣膝襴叚紵,以備賞功之需‘’說明天

啟由於太遠下放了一部分封賞的權利

,毛文龍有自己提拔賞賜低階軍官的權利。

羅科臣疏言;

飲血吞胡,提茲一旅餒卒,孤棹海上,牽制功多

,不得不委曲鼓舞之。本兵疏,偏師渡海,

露處五年,不費多餉,從徵將官,未沾廩餼一粒

參遊守把,不過部札虛銜,

故聖恩優如此。

區置將士,大見風雲之奇陣;呈送偽札,可觀鐵石之貞心

。《遼海丹青錄》

惡札亦一間也,進呈猶不免通夷之誣,轉令人思羊祜、陸凱。

6、

【齎書 毛文龍書曰:“爾所遣之奸細、哨探等人均已被獲。經訊問之,據供稱,爾殺明帝所遣之兩名大員,得罪於皇帝等語。、、

爾為主效力,然君幼臣【奸】

,即使爾積朝鮮八道之財帛及皇帝所撥之錢糧如山,又有何人羨慕爾之處境,

爾能使京城之大臣皆讚揚乎?

、、

儻若爾因派遣奸細收納逃人

而恐我責備於爾,各為其主效力,豈有復存惡念之理乎?

爾若降我,豈不亦如此效力於我乎?

古之韓信,棄楚霸王而歸漢;胡敬德棄劉武周而降唐,因其降而成大功,留美名於後世。有何人謂其不忠於君歸叛他主?

彼等只有天災,而無人禍也

。。。《滿洲老檔》天啟五年天命十年二月初一日】

分析:後金說;“毛文龍殺了倆個大臣”,“朝鮮新王不見毛文龍”、“朝鮮不賣給漢人糧食”,這

明顯是毛文龍故意洩露的假情報

,能騙到後金說明是毛文龍的保密做的好,(後金都得不得正確的訊息,

沒到過東江的文臣卻能將東江是事情說的一清二楚

,只能說是神奇)

東江間諜被抓後

還能不說實話

用假話迷惑敵人讓敵人產生誤判

可見東江軍的忠心和骨氣,

可見

毛文龍領軍能力和人格魅力之強

。。。

這句“豈不亦如此效力於我乎” 是

老奴對毛文龍功績能力的肯定,表示高度讚揚,後金就需要你這樣能幹活的,

之前的仇怨那都不是事,我是要做大事的人,“

古之桓公養 射已之 管仲為社稷之臣。唐太宗養 讎敵 胡敬德,終得有裨益。”。。。

“彼等只有天災,而無人禍也。”我感覺這句很有內涵啊,有點暗示、威脅的意思

,老奴變相的告訴說毛文龍你如果不投靠我,在大明會有“人禍”。

不知道老奴是因為大明文臣奇葩多,判斷毛文龍會被自己人殺掉,還是要發動自己的力量給毛文龍製造個“人禍”。

這裡水很深啊,

後金反間計用的那麼"溜"怎麼會不用在毛文龍身上?

毛文龍

在後金腹地搗亂八年

把遼民“偷”跑了大半,導致沒人給老奴種地了,還引誘偽軍軍官反正,導致老奴都不敢大規模使用偽軍了。

若說不恨,那

天啟七年還專門派大軍攻擊毛文龍,還把鐵山屠了

是為什麼?所以啊 攻擊毛文龍的

文臣裡應該有一些是早就變節的人,有一些是收了後金錢財的人

,不然怎麼會都那麼關心一個二十萬響的“游擊隊”?怎麼不關心下九邊那?而且

為什麼毛文龍死了後就都不關心了? 可見他們重點是毛文龍。

這幾封信的內容也體現了後金的情報能力,後金對毛文龍的處境、狀況、後勤補給方面都有了解,這可不是普通間諜能達到的,後金能被毛文龍的假情報欺騙說明東江的保密工作做的很好,那麼後金這情報只能是來至京師,也說明,攻擊毛文龍的大臣裡應該有一二或幾個叛徒。而且可能就在戶部,幾次大戰時東江好像都處於糧餉被拖欠的狀態下,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東江每年糧餉都才二十萬石,不存在無法供應給的問題。。關寧一年幾百萬兩都能供給,一到東江戶部就說沒有了(司庾無點金之術。),表示自己有困難(請給念持籌之困窮。),我也是醉了,難道二十萬很多嗎?

老奴還讓手下的漢官寫信用假情報迷惑毛文龍

(據說這次毛文龍差點上當了,因為當時後金物資匱乏、缺糧缺衣,真有很多的問題,幸虧及時收到內線情報才避免了一場大敗。),

可見老奴對毛文龍的重視,由此也可見雙方一直在打情報戰。

【三山島距離海岸線6公里。。。廣鹿島距離海岸線13公里。。。長山島距離海岸線12公里。。。石城島距離海岸線6公里。。。鹿島(大)距離海岸線6公里。。。。。雲從島距離海岸線只有不到2公里(地圖測量)。。。皮島距離海岸線一說是30裡(古人的書不靠譜啊)、一說是3公里(地圖測量)。。。】

【鐵山與雲從地脈相連,惟潮漲難渡,退則不過二三里之隔。冬春凍潮不長(潮),方圍數百里結冰平坦,人馬通行。】

分析:這些島嶼距離海岸線都在15公里以內,說明冬天時島嶼周圍都會被冰封,島嶼都在後金的攻擊範圍

,說結冰 幾百裡 可能有所誇張,但結冰 百里 是正常的,我記得九幾年時黑龍江冬天最冷時有零下四十度,現在好像也就零下三十度,明末還是小冰河期,溫度比現在低的多,冰凍範圍也就比現在大許多。所以說什麼毛文龍躲在島中享福,根本是無稽之談,

如果說海島就安全,那麼覺華島距離海岸線有15裡遠,怎麼也被屠了。

孫子兵法說最難莫過於用間,最重要也莫過於於間,“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孫子兵法說;非親密、非重賞、非嚴密、非聖智、非仁義不能用間,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

毛文龍用間可謂得了“間之實”,

毛文龍的游擊隊能自由進出後金腹地,不被團滅還能救出遼民、還能俘虜金人,

後金每次大的軍事行動毛文龍都能得到訊息,滿文老檔中就記載了東江多名間諜,其中還有“死間”和“反間”

。。。但我們知道毛文龍是很窮的,那麼

毛文龍也只能是憑自己的人格魅力、智謀和仁義才能驅使東江軍冒著生命危險去“行間”

。。

可能毛文龍還運用了一部分迷信的力量,利用“黑龍”和“瘟神”增強東江軍的信心,

減少東江軍對死亡的恐懼,大家都知道狂信徒的可怕吧?

文學的說法是利用信仰的力量。

貼一點後金史料:

天命七年正月初七日,愛塔之卡倫(哨所)人

追捕編入我民戶之漢人逋逃

,拿獲男三十人,女十人,車二輛,其餘半數未獲。

後明兵來侵

,愛塔副將之卡倫(哨所)人先見之,予以回擊,殺一人,生擒一人。

明兵再次來侵

,愛塔副將之二

卡倫 (哨所)人

各為敵俘二名

。、、、

當嚴加看守叛逃之人

。至我

卡倫(哨所) 被俘四人之妻孥

各賜銀十兩

。。。

天命八年四月二十三日,諭戍守之軍士、臺人曰:“伊勒慎所屬蓋州南潛逃之漢人,與哈哈納牛錄之坐檯諸申三人,結交為友,並騙至其家而殺之。又駐某地之七人,

去漢人朋友家飲藥酒,俱皆殞命

。又駐某處之五人,被漢人朋友帶至其家內以酒灌醉盡殺之,該漢人棄之潛逃。凡駐臺之諸申,

駐各處之步兵、馬兵、哨卒,勿與漢人交往,勿去漢人之家。若與漢人交往,去漢人之家,則治以大罪。

駐蘇納額駙所設卡倫之三人,燃火而睡,不知漢人乘船逆岫巖河而來,故被俘二人。

天命八年正月;;李駙馬曰:“查人之眾官員;爾

等當念汗豢養之恩,誠心效力,詳查逃人

。凡人勿徇私情,勿取財帛。倘違我言,

不妥加尋查,取財受賄,一旦聽聞,則奏汗而殺之。

天命八年四月二十七日,汗降書諭總兵官布三曰:“著佟參將返回岫巖城,督察國人是否耕田,

並詳查毛文龍所遣之奸細

。著駐五處之諸申馬兵,每處遣二人,

共十人,以護衛佟參將。”

天命八年三月初一日;著每旗出小旗長一人,率每牛錄白巴牙喇一人,前往朝鮮邊界一帶駐守。

初三日,

叔汪善、阿賴,率兵八百前往戍守通遠堡

圖黑率兵四百前往戍守十方寺

汗降書諭曰:

“爾等駐守邊界之人,切勿愚玩,謹慎防守

。若信小人之言,而違汗之訓諭,存盜騙詐偽之心,疏忽怠惰,則爾等之身必招禍患也。

初四日,鍊鐵之石城地方備禦王子登,

因追趕叛逃之人至二百里,擒獻毛文龍遣來離間之人,故陞為遊擊。

天命八年四月初六;副將冷格里,率白巴牙喇四百人,戍守於朝鮮邊界。

曾獲人一百十三名、馬二十八匹、牛五頭、騾五匹、驢四頭、銀二百五十兩攜來之。將銀二百五十兩,分給隨往之巴牙喇等。

初八日,

傳諭於駐南邊八卡倫之人

曰:“

爾等駐邊之人,切勿愚頑,妥加防守,

盡忠圖報。若聽信小人之言,違汗訓諭,存盜賊之心,疏忽怠惰,則禍患必及爾身也。不違汗言,

謹慎防守,

盡忠圖報,蒙汗嘉獎,乃爾等之功勞者也!”

二月二十一日,駐守南方之蘇納額駙,色牛克致書稱:“有明船八艘、舟十四隻,逆岫巖河水而來,

酉時侵襲蘇納額駙所設之邊緣卡倫五處,殺死一人

。聞漢人炮聲,蘇納、色牛克即追殺之,獲船三艘。”自十方寺還,宿於渾河十里外之水甸

天命七年六月十五鳳凰城、湯山、險山三處守堡具奏:“

毛文龍遣人乘夜前來窺探

,請遣千兵前來。”

天命八年三月二十三日、

毛文龍派遣張懷聯絡策劃青苔峪的蘭磐驛、達塔峪、樺皮峪三屯的人民起義被查獲。

天命八年三月二十八日、晨自鞍山啟行,巳時抵海州。入駐衙門筵宴未畢,

軍士查獲投毒之漢人八名。即令八名漢人自服其藥,

八人皆死。嗣後,

汗乘肩輿,率諸貝勒大臣

,登城內山上環視。(烈性毒藥可不是平民能拿到的)

天命八年四月(天啟三年四月)十二日、

沿南海居民因聽信毛文龍挑唆之言,殺我之人而叛逃者,遂令遷移之。

天命八年四月二十四日、岫巖備禦喬邦魁與毛文龍密謀,被喬邦魁家人首告,將喬邦魁之宗族盡殺之,並將喬邦魁之妻及家產,盡給其首告之僕人。汗曰;、、我舉之為官,予以豢養之爾等若念養育之恩,

為何未將毛文龍所差之奸細查出一人?

為何不查逃叛暴亂者?

天命八年四月三十日,汗降書諭曰:“據悉

毛文龍差五十人執書挑唆等語

。戍守南海沿岸之統兵大臣等,

為免敵於各駐軍兩地之間有隙可乘,當嚴加搜尋蹤跡

。”

天命十年十月、彰義站之人,

為明兵來時,棒擊諸申而備置棍棒

。鞍山、海州、金川、首山等周圍之堡人,

皆曾窩藏奸細,勾兵前來帶領而去

。我等駐紮時,爾等尚如此殺我諸申而去,以及備置棍棒。

我等往獵或出兵之後,爾等豈能安然處之?

《滿文老檔》(這個明兵只能是東江軍。)

天命六年九月初一日,汗諭曰:“

命國境各處臺人等,齊備響炮、雲板、烽火、旗纛諸物,嚴加防範,稍有動靜,即行報警。”

九月初一日,四遊擊率兵一千往蓋州駐守。。。

汗遣人齎書往諭駐守蓋州之總兵官楊古利曰:“令復州人將復州之

盾車

運至漢人所駐之蓋州。

用之伴隨爾等同行,即宿夜亦當置於身邊

遇敵若無盾車,切勿出戰

分析:這些摘抄也足以證明毛文龍的作用了,各種騷擾、牽制、策反、襲擊、暗殺、偵查敵情、拯救遼民。 誰敢說毛文龍“不作為”,“安坐島中”,他不是眼睛有問題,就是腦子有問題,也可能是道德有問題。

後金士兵被俘的記錄:“愛塔副將之二卡倫 (哨所)人各為敵俘二名

”“駐蘇納額駙所設卡倫之三人,燃火而睡,,故被俘二人。” 毛文龍的東江軍連後金士兵都能俘虜,難道就不難俘虜幾名後金平民? 有內應的情況下有心算無心、優勢兵力拿下個幾十人防守的村莊難度不算太高吧? 毛文龍到處出擊,抓不到幾百名後金兵,難道連幾百名後金平民也抓不到?

天啟元年八月“忠誠”的大明屬國朝鮮,竟然派使者神秘出使後金,而在之後不久朝鮮就放任後金兵進入朝鮮境內攻擊毛文龍部,朝鮮軍隊全程袖手旁觀,後金也對朝鮮軍民秋毫無犯, 要說朝鮮和後金沒有秘密協議,真的難以相信,所以這時的朝鮮只能說表面還是大明屬國,但已經和大明不是一條心了。光海君和朝鮮邊將潛通後金是朝鮮自己承認的(“小邦不幸頃遭昏亂不唯,幽母妃、殄絕彝倫亦復潛通逆奴

”)。所以毛文龍駐軍東江,不僅能殺敵,還有監督朝鮮防止反叛的作用。

毛文龍七月奇襲鎮江,並不斷的派遣間諜聯絡起義、反正,給了老奴危機感(朝鮮不僅戰鬥力弱,還膽小,派使者潛通後金,也從未主動攻擊過後金。),對遼東城的防禦能力產生了疑問,在八月末決定開始修新城(東京城)用來保護後金老幼,九月初老奴命令“ 國境各處臺人,嚴加防範,稍有動靜,即行報警”。後金為了防範毛文龍的攻擊和間諜佈置了大量的哨所,並派了一千人防守蓋州,還要求“宿夜時也要把盾車置於身邊

。。

遇敵若無盾車,切勿出戰

。”

一千名後金士兵啊,還這麼要求,可見毛文龍奇襲鎮江給後金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陰影。無盾車不能出戰,說明了對毛文龍戰鬥力的認可和重視。

老奴還多次傳令要求守邊人員“切勿愚頑,謹慎防守”也說明毛文龍騷擾、出擊頻繁,東江軍是有戰鬥力的,後金需要小心應付。

天啟三年記錄,後金為了抵禦毛文龍的襲擊,在面向朝鮮和沿海的地區的城池駐守了純血後金軍隊有數千人(從後金當時的習慣看,可能還有同等數量的蒙古軍隊和同等數量的漢人偽軍),後金在朝鮮邊境還駐紮了近七百名白巴牙喇(白甲兵),當時後金大概有三百個牛錄,每個牛錄只有十名白巴牙喇,後金一共也就三千名白巴牙喇,白巴牙喇是後金最精華、最強大計程車兵,為了防禦毛文龍的進攻,竟然派出來七百名白巴牙喇坐鎮邊境(據說每個白甲都有4個輔兵),差不多是四分之一的人數了,可見後金對毛文龍不是一般的重視啊。

我們算筆賬吧,東江一年餉銀只有二十萬(其中還包括南兵的),大約是關門軍費的十五分之一,但拖住了近萬名普通後金士兵(近七分之一)和七百名最精銳的白甲兵(近四個分之一),東江的價效比難道還不夠高嗎?

以下為原答案

瀉藥,開啟知乎,看著前幾位答主都有點袁粉的傾向,我就只有在這拉點仇恨咯。

我先申明啊,我不是袁黑,我僅僅只是看不起他,他沒有那個資格被那麼多人黑,說他“民族英雄”的熱血青年們就別在這打滾了,找誰當民族英雄不好,非要找他?

閒話少說,下面開始搞事。

袁崇煥在明史中的記載是什麼呢?

因為史料太長,我就i擷取其中關鍵的地方來說。

一·出身

“袁崇煥,字元素,東莞人。萬曆四十七年進士。授邵武知縣。為人慷慨負膽略,好談兵。遇老校退卒,輒與論塞上事,曉其厄塞情形,以邊才自許”(總體來講很正常,是一個模板中的英雄人物,這個“自許”也是很貼切了)

二·第一次露臉

也許是袁崇煥太自信,天啟二年正月,經御史侯恂推薦,袁嘟嘟成功的當上了兵部職方主事,“朝覲在都,御史侯恂請破格用之,遂擢兵部職方主事。無何,廣寧師潰,廷議扼山海關,崇煥即單騎出閱關內外。”(“單騎”可以的,很中二,)

然後袁嘟嘟的超強人緣開始顯現,“已,還朝,具言關上形勢。曰:“予我軍馬錢穀,我一人足守此。”廷臣益稱其才,遂超擢僉事,監關外軍,發帑金二十萬,俾招募。時關外地悉為哈剌慎諸部所據,崇煥乃駐守關內。未幾,諸部受款,經略王在晉令崇煥移駐中前所,監參將周守廉、遊擊左輔軍,經理前屯衛事。”

“予我軍馬錢穀,我一人足守此”跟“五年平遼”有異曲同工之妙啊,而且緊接著“廷臣益稱其才,遂超擢僉事,監關外軍,發帑金二十萬”不得不感嘆上天都在幫助袁嘟嘟,真不愧是“天命之子”“大明救星”,開局給你二十萬,就問您老幹不幹。

然後呢“時關外地悉為哈剌慎諸部所據,崇煥乃駐守關內”。

讀書人的事,怎麼能叫吹呢?袁嘟嘟是在給大家加油打氣啊,你們這些袁黑,怎麼能罵袁嘟嘟呢?真是忠奸不辨!

三·人事

“在晉深倚重之,題為寧前兵備僉事。然崇煥薄在晉無遠略,不盡遵其令。及在晉議築重城八里鋪,崇煥以為非策。爭不得,奏記首輔葉向高。”

我不管你是不是對我好,只要我認為你是傻逼,我就要搞你,沒有人能阻止我拯救大明!

四·執法

“崇煥內拊軍民,外飭邊備,勞績大著。崇煥嘗核虛伍,立斬一校。承宗怒曰:“監軍可專殺耶?”崇煥頓首謝,其果於用法類此。”

前面挺正常,還不錯,但是後面怎麼畫風有一點不對?

我只想說,毛文龍同志,你死的不冤,袁嘟嘟可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誰也不能阻止我拯救大明!

五·軍事

這裡我要為袁嘟嘟說一句公道話,袁嘟嘟的治理水平還是不錯滴,“桂,良將,而崇煥勤職,誓與城存亡;又善撫,將士樂為盡力。由是商旅輻輳,流移駢集,遠近望為樂土”所以該表揚還是要表揚。

在明史中,袁嘟嘟的形象其實是十分的高大上的,但是總是讓人感覺有那麼不對勁。

“十月,承宗罷,高第來代,謂關外必不可守,令盡撤錦、右諸城守具,移其將士於關內。督屯通判金啟倧上書崇煥曰:“錦、右、大凌三城皆前鋒要地。倘收兵退,既安之民庶復播遷,已得之封疆再淪沒,關內外堪幾次退守耶?”崇煥亦力爭不可,言:“兵法有進無退。三城已復,安可輕撤。錦、右動搖,則寧、前震驚,關門亦失保障。今但擇良將守之,必無他慮。”第意堅,且欲並撤寧、前二城。崇煥曰:“我寧前道也,官此,當死此,我必不去。”第無以難,乃撤錦州、右屯,大、小淩河及松山、杏山、塔山守具,盡驅屯兵入關,委棄米粟十餘萬。而死亡載途,哭聲震野,民怨而軍益不振。崇煥遂乞終制,不許。十二月,進按察使,視事如故。我大清知經略易與,六年正月,舉大軍西渡遼河。二十三日,抵寧遠。崇煥聞,即偕大將桂、副將左輔、朱海,參將大壽、守備何可剛等集將士誓死守。崇煥更刺血為書,激以忠義,為之下拜,將士鹹請效死。乃盡焚城外民居,攜守具入城,清野以待。令同知程維楧詰奸,通判啟倧具守卒食,闢道上行人。檄前屯守將趙率教、山海守將楊麒,將士逃至者悉斬。人心始定。明日,大軍進攻,戴楯穴城,矢石不能退。崇煥令閩卒羅立發西洋巨炮,傷城外軍。明日,再攻,覆被卻,圍遂解,而啟倧亦以然炮死。”

這一個簡簡單單的守城戰被吹成一炮“糜爛數十里”的大捷我實在是佩服。

關於袁崇煥該不該退守山海關知乎不知道吵了多少次,但就結果來看,你又沒有把握滅掉後金,那你守著這幾坐城有屁用,到最後該丟還不是丟。

而且更加讓人戲謔的是毛文龍和袁崇煥的對比,真的是人比人氣死人。

在《明史》中袁嘟嘟的形象是高大的,可是現實一次又一次的打他的臉,毛文龍是驕橫短視的,可是他在《滿文老檔》中出現的次數遠遠多於袁嘟嘟,實在是讓後金最為頭痛的一號人物。

在《明史》中,毛文龍的是這樣的“崇煥始受事,即欲誅毛文龍。文龍者,仁和人。以都司援朝鮮,逗留遼東。遼東失,自海道遁回,乘虛襲殺大清鎮江守將,報巡撫王化貞,而不及經略熊廷弼,兩人隙始開。用事者方主化貞,遂授文龍總兵,累加至左都督,掛將軍印,賜尚方劍,設軍鎮皮島如內地。皮島亦謂之東江,在登萊大海中,綿亙八十里,不生草木,遠南岸,近北岸,北岸海面八十里即抵大清界,其東北海則朝鮮也。島上兵本河東民,自天啟元年河東失,民多逃島中。文龍籠絡其民為兵,分佈哨船,聯接登州,以為犄角計。中朝是之,島事由此起。

四年五月,文龍遣將沿鴨綠江越長白山,侵大清國東偏,為守將擊敗,眾盡殲。八月,遣兵從義州城西渡江,入島中屯田。大清守將覺,潛師襲擊,斬五百餘級,島中糧悉被焚。五年六月,遣兵襲耀州之官屯寨,敗歸。六年五月,遣兵襲鞍山驛,喪其卒千餘。越數日又遣兵襲撤爾河,攻城南,為大清守將所卻。七年正月,大清兵徵朝鮮,並規剿文龍。三月,大清兵克義州,分兵夜搗文龍於鐵山。文龍敗,遁歸島中。時大清惡文龍躡後,故致討朝鮮,以其助文龍為兵端。

顧文龍所居東江,形勢雖足牽制,其人本無大略,往輒敗衄,而歲糜餉無算;且惟務廣招商賈,販易禁物,名濟朝鮮,實闌出塞,無事則鬻參販布為業,有事亦罕得其用。工科給事中潘士聞劾文龍糜餉殺降,尚寶卿董茂忠請撤文龍,治兵關、寧。兵部議不可,而崇煥心弗善也,嘗疏請遣部臣理餉。文龍惡文臣監製,抗疏駁之,崇煥不悅。及文龍來謁,接以賓禮,文龍又不讓,崇煥謀益決。

毛文龍露臉第一仗是這樣的呢?“遼東失,自海道遁回,乘虛襲殺大清鎮江守將“(不好意思,我一人足守此這種話我可說不來)

毛文龍待的地方是什麼樣的呢?“綿亙八十里,不生草木,遠南岸,近北岸,北岸海面八十里即抵大清界,其東北海則朝鮮也。島上兵本河東民,自天啟元年河東失,民多逃島中。文龍籠絡其民為兵,分佈哨船,聯接登州,以為犄角計。“(這地方袁嘟嘟肯定看不上,因為不好守啊!不好守的城不是好城,不和城共存亡的將領不是好將領。)

毛文龍在後金的眼裡是“時大清惡文龍躡後,故致討朝鮮,以其助文龍為兵端。”而毛文龍被殺以後後金怎樣了呢?“文龍既死,甫逾三月,我大清兵數十萬分道入龍井關、大安口。崇煥聞,即督大壽、可剛等入衛。以十一月十日抵薊州,所歷撫寧、永平、遷安、豐潤、玉田諸城,皆留兵守。帝聞其至,甚喜,溫旨褒勉,發帑金犒將士,令盡統諸道援軍。俄聞率教戰歿,遵化、三屯營皆破,巡撫王元雅、總兵朱國彥自盡,大清兵越薊州而西。”

然後我們的英勇袁嘟嘟站了出來“崇煥懼,急引兵入護京師,營廣渠門外。帝立召見,深加慰勞,諮以戰守策,賜御饌及貂裘。崇煥以士馬疲敝,請入休城中,不許。出與大軍鏖戰,互有殺傷。”

守住,讓他們來打我們,守住就是勝利,守住這個城,後金就不會威脅京師!

哎哎哎?怎麼後院起火了?“時所入隘口乃薊遼總理劉策所轄,而崇煥甫聞變即千里赴救,自謂有功無罪。”

那是,我們袁嘟嘟什麼時候錯過?有功無罪,心存社稷!你說我守的不好,那你上來,你守一個試試。

你平遼,責任再怎麼是劉策的,人家還是到了北京城下,這反過來說明袁嘟嘟沒啥作用啊。

說實話,後金也太不識好歹了,袁嘟嘟那麼賣力的勾引你,你們怎麼就是不上鉤呢。

這個時候就算是傻子也要開始懷疑袁嘟嘟了,“然都人驟遭兵怨,謗紛起,謂崇煥縱敵擁兵。朝士因前通和議,誣其引敵脅和,將為城下之盟。帝頗聞之,不能無惑。”

你們這幫犬儒!民族英雄就是毀在你們手上的!你看看大清怎麼說,肯定不是···……。你…想的。。那樣“會我大清設間,謂崇煥密有成約,令所獲宦官知之,陰縱使去。其人奔告於帝,帝信之不疑”

所以你看,都是奸細乾的,後金就是想要除掉這個擋住金兵不能入關半步的天下名將!

就在被下獄之後袁嘟嘟也展現了他獨特的人格魅力“大壽嘗有罪,孫承宗欲殺之,愛其才,密令崇煥救解。大壽以故德崇煥,懼並誅,遂叛。帝取崇煥獄中手書,往召大壽,乃歸命。“將領降判就一句話的事,真不愧是大明救星,萬里長城。

哦,差點忘了,《明史》中東江鎮有一個汙點歲糜餉無算“,這個確實該殺。開玩笑,國家本來就窮還要擠出錢讓你們造。袁嘟嘟對你們仁至義盡” 崇煥雖誅文龍,慮其部下為變,增餉銀至十八萬。然島弁失主帥,心漸攜,益不可用,其後致有叛去者。“你看看,增餉至十八萬,多慷慨,這可是放了大血啊!你想啊,袁嘟嘟出山的時候只是” 發帑金二十萬“,只比你多了兩萬而已。而且人家袁嘟嘟要求不多,只是” 壬子,袁崇煥巡撫遼東、山海。夏四月丁丑,命南京守備內臣蒐括應天各府貯庫銀,充殿工、兵餉。“量力而行嘛。

最後,我要批評一下明末的有識之士們,袁嘟嘟殫精竭慮,為了社稷好好守城,你們怎麼能罵他呢?

劉宗周:“己巳之變,誤國者袁崇煥一人。“

吳執御:““往者邊警,袁崇煥、王元雅擁金錢數百萬,士馬數十萬,狼狽失守,而史應聘、王象雲、張星、左應選以一邑抗強敵。故曰籌邊不在增兵餉,而在擇人。“

你你你……。你竟敢侮辱名族英雄,你該不會是民科吧!

對啊,我是民科,我就問你,臉疼嗎?

PS:我是基於《明史》分析的,《明史》算是是相當粉飾袁嘟嘟的了,但帶腦子看總感覺有點不大對頭。總之這就是我所看到的袁嘟嘟。你有不同意見,可以交流,要想不拿史料,不帶腦子來打滾轉進,不好意思,我現在放假,有的是時間跟你撕。

@紫風無夢大佬來補充點乾貨,教袁粉怎麼帶腦子看書。

《明朝那些事兒》中,當年明月對袁崇煥的評價,是否貼切?薊遼督師孫承宗2019-01-24 23:38:52

不想多說別的,只簡單說幾句。

首先,歷來對於袁崇煥的評價都是矯枉過正的,當年貼吧和q群,袁崇煥話題比白學還要人人喊打(因為一聊就吵),但是咱一直說,當年明月雖然在作品裡有大量的漏洞,但是人家在行文和分析人物時候說的話是滴水不漏,非常圓滑的(現在被各種爭論的“日本村戰”論就是出自他,但是其原話是沒有問題的)。

當一堆網友一派說的袁崇煥和岳飛在世似的,另一派說的和袁崇煥是奸細似的的時候,當年明月的評價很準確:

1,袁崇煥就算再厲害也肯定沒那麼神,別的不說,五年平遼,他三年平到北京城下了。

2,袁崇煥也肯定不是內奸,憑什麼?就憑他皇太極沒辦法給袁崇煥出比兵部尚書+薊遼督師更高的價錢!

不是咱什麼皇漢明粉,不開玩笑的說,當年明月肯定不是一個合格的歷史研究者,但是也必須要說明,人家作為一個正經吃公家飯,長期浸淫公文的人,他在行文思路和分析邏輯上遠爆一堆網路史學家。

《明朝那些事兒》中,當年明月對袁崇煥的評價,是否貼切?海梨2019-01-29 21:58:59

當年明月對於袁崇煥事蹟的描述很多都很有問題,寫己巳之變問題也非常大,當然我這裡並不是想和他談史料核定和事實錯誤的問題,畢竟我個人還是挺喜歡他這書的,但是他說的實在不是事實罷了。

比較有意思的是他說清朝為了抹黑崇禎所以才要抬高袁崇煥,並且把袁崇煥抬高到英雄的地位,因此是清朝的機械降神造就了袁崇煥,我當年也相信這套理論而深受其害,而這是一個完全罔顧事實的論斷,首先他把崇禎帝設定成一個非常厲害,冷靜,有手腕的政治家,並且用抓袁崇煥證明他政治手段很厲害,我聽說當年明月是個公務員,得出這種奇怪結論我個人臆測也是和他公務員經歷有關,實際上崇禎帝大概也算不了什麼厲害的政治家,而且在明末袁崇煥的名聲因為袁案和民間種種傳說已經非常差了,清前、中期反間計事被挖掘之後,其評價也沒好到哪去。重新把袁崇煥研究放上學術討論的,恰好是因為清末的反滿風潮。而此時袁崇煥的形象其實是很詭異的,袁世凱說袁崇煥是……算了這個梗我還是自己留著玩吧,容我私心自用不分享。

其實清初被抬高的反而是崇禎帝本人,有君無臣導致明亡的說法才是主流,讓我們看看大清是怎麼說。

致令仁明銳治之主不幸而丁中葉陵替之後,起弊扶衰,萬難措手。兼之孑然孤立於上,四顧盈庭茫無可倚。譬如 尩 贏之夫,病之初中尚在膚膜腠理之間,中醫猶能按脈而治。及躭延日久,深入膏肓,雖有盧扁救療安施,豈非天之所廢莫能興之,而人謀不臧,適任其咎者耶!考史傳所載,凡未季亡國之君,覆車之轍,崇禎帝並無一蹈焉。乃身殉宗社,不引天亡之言,亦烈矣。嗟乎傷哉!有君無臣,禍貽邦國,竟若斯哉!此明代往事之可為痛哭流涕者也。我皇上深用憫惻,而欲亟為之闡揚,是即孔子當年作《春秋》之心。褒貶出乎至公,瑕瑜毋令相掩,俾天下後世讀明史者,鹹知崇禎帝之失天下也,非失德之故,總由人臣謀國不忠所致。

還有一位大家都喜歡的好鮮衣美食孌童的張岱,他是怎麼說?餘故以我(明)朝得天下之正,無過太祖,失天下之正,無過思宗(崇禎)“。若我先帝,勤儉精明銳意圖治,宵衣旰食,惕厲焦勞實中興之令主”,豈止是“漢唐宋末之君所不能效其萬一者也“還是“千秋萬 ,為不可幾及也已“,”轟轟烈烈可與日月爭光”。偏偏崇禎他就亡了國,怎麼辦呢?張岱最痛苦的就是這一點了(反正他也不是當時朝廷裡真正承擔責任的人),都是當時大臣的錯。“有君無臣,社鼠城狐,共亡是國”(說的就是您,袁逆督,進奸臣傳反省吧),一會兒又怨天,“天道至此,顛倒極矣”,將所有的責任推給臣下推給老天,這似乎是完滿無缺了,有君無臣,天道顛倒致使明亡的共識,就這樣在清朝和各類愛大明的遺民的共同推動下實現了。然後這些遺民(比如張岱)進一步罵起弘光和南明的昏暗顛倒來。甚至這些人在他看來都是世家,不進本紀了。弘光被罵的太多了,我就不摻和了,自然清朝也是痛恨弘光的,他的歷史評價就又在自己的敵人和自幹明口中又一步步墮落了。

這就是所謂明末清初人物的歷史評價問題的一瞥,大家看書想事情的時候要謹慎啊,汝勿信人言,人實誑汝!

《明朝那些事兒》中,當年明月對袁崇煥的評價,是否貼切?梵音道境2019-02-25 15:06:17

當年明月在明末的問題上其實很圓滑,或者說雞賊。

當年在明朝那些事兒連載到袁崇煥的時候,實際上因為《竊明》的關係,袁黑和袁粉已經人腦子打成狗腦子了。關於袁崇煥,毛文龍,崇禎三者的關係已經被黑粉弄成了瓊瑤劇而不是歷史討論,本該是男主角之一的皇太極反而毫無存在感。堂堂明末逐鹿大戲硬生生被弄的像晉江文。

當時這兩派都如枯草望甘霖般期待當年明月更新這段,以作為攻擊對方的依據。而當年明月對此的處理基本屬於和稀泥,各打50大板。所以之後袁派不爽,袁黑也不滿意,兩派都指責當年明月。

其實當年明月這種處理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連載到明末的時候,明朝那些事兒已經火了,無論是寫袁不好還是毛文龍不好都會得罪一批人而影響銷量。所以當年明月就偏偏不做法官下判決(其實他也下不了判決,畢竟不是正統歷史學家)

寫袁崇煥的時候,寧遠之戰,當年明月是拿英雄模板來寫袁崇煥的。事實也是如此,任何一個腦子正常的人都不會去批判寧遠之戰時期的袁崇煥。現在有些網民認為高第盡撤關外的決定也沒錯,但這顯然是脫離當時實際環境的想當然,當時遼東是什麼情況?兵敗如山倒,要是高第能做到有秩序的撤如關內,同時堅壁清野,不留物資資敵。有那紀律性,明軍還至於如此狼狽?撤退是比進攻難度更高的行為,尤其是有秩序,有條理的撤退,而明軍在當時壓根做不到,只能是潰逃。

更何況失去遼東土地的難民如何安置?有土地嗎?有糧食嗎?明朝崩潰的表面原因不就是沒錢沒糧食麼。

寧遠之戰的意義就是止住了遼東整體的頹勢,撐住了局面,穩定了人心,在關外留下了戰略支點。後金扭轉局勢也恰恰是在繞道蒙古,把戰火燒到華北,以戰養戰,破壞明朝的戰爭潛力。

而後期則來了個180度大轉彎,轉折之生硬很難令人相信不是和稀泥。

袁也好,毛也好,孫也好,當年明月的毛病就是調子起的太高。乍一看都以為主角從天而降要扭轉乾坤,後來一看就是一個參與者,也是人,不會出現好萊塢式的大團圓。

乍看這句話其實毛病不大,但問題是太淺薄了。

袁崇煥是明末少數幾個想認真做事並真的去做的人,然而悲劇的是,他所處的環境已經不是他的能力所能夠扭轉乾坤的了。

假如明末遼東是一局棋,那麼原本棋手應該是崇禎和皇太極,然而很多人(其中多半是袁黑)卻認為袁崇煥和皇太極才是對等的。認為薊遼一把手就可以對抗西降蒙古,東伏朝鮮的勢力。明清的博弈中,明的優勢恰恰是體量大,國力深厚於後金(清),撇去這個優勢讓一地去解決後金(清)就好比用一隻胳膊去對付一個能把你揍得鼻青臉腫的人一樣可笑。

至於救大明,在棋局裡,能挽救局勢的只有棋手,而明末這個棋手確實崇禎。

《明朝那些事兒》中,當年明月對袁崇煥的評價,是否貼切?孤松奇石何承渠2019-12-18 10:12:25

當年明月對袁督師的某些漫畫化描寫以及一些和稀泥的手法我不太贊同,“

堅持到底的人

”這個總結倒還滿意,但還是不如程本直的“

痴心人、潑膽漢

”、“

大明國裡一亡命徒

”一類感慨貼切。

最讓我感動的還是金庸先生對督師的評價:

袁崇煥不是高瞻百世的哲人,不是精明能幹的政治家,甚至以嚴格的軍事觀點來看,他也不是韓信、岳飛、徐達那樣善於用兵的大軍事家。

他行事操切,性格中有重大缺點,然而他憑著永不衰竭的熱誠,一往無前的豪情,激勵了所有的將士,將他的英雄氣概帶到了每一個部屬身上。

他是一團熊熊烈火,把部屬身上的血都燒熱了,將一群萎靡不振的殘兵敗將,燒煉成了一支死戰不屈的精銳之師。

袁崇煥卻自稱是大明國裡的一個亡命徒。亡命徒是沒有家庭幸福的,日日夜夜不得平安。官居一品,過的卻是亡命徒生涯,只因這十年之中,他生命之火在不斷的猛烈燃燒。

袁督師名字裡的煥字是火光的意思,在無力迴天的明末亂世,知其不可而為之的袁督師正是一個燃盡自己熱血報國的英雄。

P。S。 其實當年明月評價袁督師時搞的那個三檔歷史人物分類有點搞笑,比如張太師和孫閣老這種能給歷史改道,能給王朝續命的人歸為第一檔,但秦檜這賣國賊竟然也劃入這一檔?還什麼他不害死岳飛歷史指不定怎麼樣?眾所周知殺嶽王爺是宋高宗的意思,那趙構也是第一檔咯?總之有點迷。

當年明月把戚繼光和袁崇煥劃入第二檔,所謂不能給歷史改道,只能沿著道路一路狂奔,這個定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過說明當年明月內心認為戚少保和袁督師都是一類人,“民族英雄+軍事家”,與他一開始“名將養成”那節說王保保、徐達、常遇春、戚繼光、袁崇煥等人都是經過五個階段煉成的名將的說法倒也不衝突。

標簽: 毛文龍  後金  東江  袁崇煥  嘟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