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歷史

中國烏龍茶之源起:建溪官茶天下絕,獨領風騷數百年

作者:由 南唐拾茶 發表于 歷史時間:2020-05-12

說起烏龍茶,自然想到了福建,說起福建的烏龍茶自然離不開那蘊含著深厚文化底蘊且風景迤邐、鍾靈毓秀的武夷山。

中國烏龍茶之源起:建溪官茶天下絕,獨領風騷數百年

武夷山有2000多年的茶葉栽培歷史。

這裡土地肥沃、生態條件好,適宜種茶,武夷山茶人更善於研製製茶技術,

他們開創了半發酵的烏龍茶製作工藝,造就了武夷巖茶獨 特的“巖骨花香”;

他們在引進松蘿茶的炒青技術同時,加上自己原有的焙制技術,

首創了與傳統綠茶不同的另類茶——小種紅茶,成為中國紅茶,乃至世界紅茶的鼻祖。

北宋大詩人范仲淹詩讚武夷茶: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

如今,以大紅袍為代表的武夷茶香遠播千里,走進了千家萬戶。

武夷山水天下秀,更有茶香醉煞人。武夷山對於世界茶葉史上如此繁多、重大的創造性貢獻,足以使她彪炳茶史,萬古流芳!

中國烏龍茶之源起:建溪官茶天下絕,獨領風騷數百年

福建產茶文字記載比《茶經》早了300餘年,真正讓閩茶蜚聲華夏的,就是當時位於福建北部建州所產的建茶。

《茶史初探》一書中指出,宋代的建安北苑,就是目前福建省建甌市的東部。

中國烏龍茶之源起:建溪官茶天下絕,獨領風騷數百年

北宋建州圖

北苑貢茶,起始於五代時的閩通文年間,其後南唐繼之,鼎盛於北宋,至明朝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朝廷停貢,上貢時間長達458年。

宋徽宗稱“北苑貢茶,名冠天下”,北苑貢茶在當時可謂風靡全國,是中國貢茶中歷史最悠久的、影響力最大的茶,“建溪官茶天下絕,獨領風騷數百年”就是對它最好的印證。

北苑貢茶加重了茶農的負擔,導致一系列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元成宗大德初年(公元1297年)朝廷被迫在武夷山籌建御茶官焙,以替代北苑。大德六年(公元1303年)御茶園正式移置武夷山九曲溪的第四曲溪旁。

到了明洪武年間(公元1368年~1399年),朱元璋深知北苑事端緣由,下令罷造龍鳳團餅貢茶,從此“武夷興北苑衰”。

中國烏龍茶之源起:建溪官茶天下絕,獨領風騷數百年

大約在公元1391年,武夷山民首先開始了蒸青的製作技術,蒸而不研不揉成團,將茶青蒸後即炒焙烹飲。

這實際上是武夷山民將蒸青改為炒,逐步摸索出一種“三紅七綠”的炒青製作工藝技術。

著名寺僧釋超全的《武夷茶歌》中說到:“凡茶之候視天時,最喜晴天北風吹,若遇陰雨風南來,色香頓減淡無味……如梅斯馥蘭斯馨,大抵焙時候香氣。鼎中籠上爐火溫,心閒手敏工夫細。”

釋超全的這首茶歌描述、總結了武夷巖茶“三紅七綠”的製茶工藝的技術特點,這一首茶歌的出現,表明了武夷山人已經完成了從蒸青葉茶到炒青葉茶的過渡,從不發酵的綠茶生產到半發酵的烏龍茶生產。

中國烏龍茶之源起:建溪官茶天下絕,獨領風騷數百年

1717年,崇安縣(今武夷山市)縣令陸廷燦在《續茶經》中引用明代《茶說》一文寫道:“武夷茶至穀雨採至立夏……採後以竹筐勻鋪,架於風日中,名日曬青,候其青色漸收,然後再加炒焙,陽羨芥片,只蒸不炒,火焙以成。松羅龍井,皆炒而不焙,故其色純,獨武夷炒焙兼施。烹出之時半青半紅,青者乃炒色,紅者乃焙色也。茶採而攤,攤而旋,香氣發越即炒,過時不及皆不可,既炒既焙,復揀去老葉及梗蒂,使之一色。”

對於《茶說》的記載,著名茶學專家吳覺農在《茶經述評》中指明:

此即為烏龍茶製作工藝

前中國茶葉學會理事長程啟坤先生認為,該法即為烏龍茶製作工藝,並說:“現福建崇安武夷巖茶的製法乃保留了這種烏龍茶傳統工藝的特點。”

中國烏龍茶之源起:建溪官茶天下絕,獨領風騷數百年

《續茶經》的這段記載清楚地敘述了武夷茶的採製工藝特點,從鮮葉採摘季節到曬青工序以及搖青、涼青直至香氣吐露後即可殺青,它的製造工藝明顯區別於我國其他茶類的製造工藝。

這一時期,烏龍茶的製作工藝已日趨成熟,且古時武夷巖茶的採製方法與現今的加工工藝相吻合,這都說明了烏龍茶在這一時期已普及於武夷山一帶。

這是目前考證烏龍茶最具權威性、也是最早的史料。

中國烏龍茶之源起:建溪官茶天下絕,獨領風騷數百年

對於烏龍茶因何而成?

姚月明等茶葉專家考證認為,武夷山的茶山分佈於峰巖之中,很是分散,且離茶廠較遠,採茶時又要各山跑動,茶青在茶籃中抖動、摩擦,猶如曬青、做青,必然會使部分鮮葉變軟、紅邊,這種情況在大晴天時更為嚴重。這種狀況下製出的散茶雖“色香亦具足”,但“經句月,則赤紫如故”。漸漸地,武夷茶人就產生了採用半發酵來製作武夷茶。之後經過長期逐步的完善,產生了曬(雨天則烘)、搖、抖、撞、涼、圍、堆等做青手法,注重“看青做青”、“看天做青”,力求水分揮發恰好,葉片發酵適度,香氣形成後即炒、揉、焙之。

中國烏龍茶之源起:建溪官茶天下絕,獨領風騷數百年

在清初形成了系統的烏龍茶製作工藝。

烏龍的製作工藝,比之綠、紅更為繁複,且做青達十幾個小時之長,要求師們力具匠心。

其獨特工藝造就出武夷巖茶具備“香清甘活”、滋味醇厚的獨特巖韻。

自此武夷巖茶及其製作工藝“由武夷傳到建甌、安溪各地,隨之擴大到潮汕地區,並傳入臺灣。

目前,烏龍茶廣植在中國的很多地方,但都是從閩北傳播出去的,溯源時都要回到閩北,這裡才是當之無愧的烏龍茶之祖。

中國烏龍茶之源起:建溪官茶天下絕,獨領風騷數百年

首發頭條號:武夷巖茶課堂

一縷陽光

茶課堂

致力於巖茶建盞、武夷山水、國風傳統等原創文化內容,用獨特的理念,創造出有思想性、自然美的藝術空間,與大紅袍及建盞的非遺傳承人合作推出可供時間沉澱與延展的產品。

標簽: 烏龍茶  武夷山  武夷  北苑  巖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