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歷史

比昂和科胡特

作者:由 二二 發表于 歷史時間:2020-11-09

比昂的臨床思想

說出對病人的診斷就是對病人進行貼標籤暗示。

好的精神分析師必須具備保持沉默的能力,堅決不先說第一句話。

《思想等待思想者》,作者:威爾弗雷德•魯普萊希特•比昂,英國精神分析學家,群體動力學研究的先驅,曾經跟從梅蘭妮•克萊因進行分析,曾經加入塔維斯托克小組,客體關係學派,重要著作有《群體中的經驗》

比昂生活經歷豐富,仍保持了心靈的品質。

1、他顛覆了傳統的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有兩個特點:決定論(或叫宿命論,因果論);

講意識的不同層面。

1 沒有過多的在乎一個問題產生的前因後果。

2 理解問題產生,的確可以幫助解決這個問題。

3 但理解問題產生,不一定會解決這個問題。

前意識:自己稍微反省下,就能覺察到的東西。比如對自己呼吸的覺察。

潛意識:一般的反省是覺察不到的,只有透過精神分析的設定下,深入內心世界的探討,才能夠發現自己的潛意識。

比昂認為,與其用意識和潛意識的詞彙,不如用有限和無限 。

比昂會這樣說,精神分析師所做的努力,就是把所有有限的東西停留在有限的範圍,而不要朝它可能無限的方向發展。

️ 有限&無限 PK 意識&潛意識

即:“就事論事”

傳統理論:人會趨樂避苦,讓痛苦在潛意識裡,讓快樂停留在意識裡。

比昂認為:人可以面對痛苦,承受痛苦。

能忍常人所不能忍的事情就是非常之人。

比昂認為:我們的精神分析是整合一些心理的碎片的過程。

精神分裂症的內心世界破碎到如此的程度,以至於他們沒有辦法透過夢來整合他們的內心。所以,精神分裂症的人是不做夢的。

注意來訪者的感受與願望。

活在當下。

比昂名言:當來訪者某一次來見治療師時,治療師最好的狀態是,忘記這個來訪者所有的過去,也不管他的未來是什麼,只關注當下。

關於記憶

來訪者會把屈辱性的記憶和創傷告訴治療師,

比昂:你如果要了解“0”,你就要成為“0”。

延伸:你要了解比昂,就要成為比昂。如果滿腦子都是弗洛伊德或其他人的思想理論,你就不可能瞭解比昂。

同理:你要了解病人,自己首先要是病人。

一個完全健康的人,也很難成為一個好的精神分析師。因為他對痛苦沒有直觀的感受。

————————————————————————————————————————————————————————————————————

科胡特的《自體心理學》

1、古典精神分析的治療是三個人的俄底浦斯問題;

客體關係理論的治療就是兩個人的客體關係單元;

自體心理學則是針對一個人的自體。

中和的心理結構是心靈不可二分的部分 ⋯⋯

它的形成來自無數恰到好處的挫折經驗的內化。

2、“自戀”一詞來自古希臘神話

水仙花

弗洛伊德用這個神話故事來說明一種心理現象:一個人自己愛上自己。

中國人的“面子”

包含精神分析所說自戀的全部內涵和外延。

戀物僻的形成

3、自戀產生的原因:

力比多既不可能投注到母親身上,又不可能投注到母親的替代品身上,力比多撤回到自身。

弗洛伊德認為:力比多的總量有限,如果投向內部多,投向外會減少,就顯得比較孤獨和抑鬱。

4、 區分健康自戀和病理性自戀的標準

健康自戀:一個人能夠發展自己的能力,並且能透過自己的能力滿足自己的需要。

病理性自戀:一個人的自體是吹大的,他自吹自擂或透過幻想把自己弄得非常強大。在他能力不能滿足他需要的時候,就會變得抑鬱。

理想的自我與本來的自我一致,這種是健康的自戀,或者是叫做和諧的自戀。如果不一致,就是病態的自戀。

自戀現象的後面包含兩個完全相反的東西:自大和自卑。

自卑只不過是一種自戀。

從心理動力學的角度來說,自卑只不過是一種自戀,是自己跟自己玩的人而已。

《自體心理學理論》

對精神分析是一個非常大的發展。有人甚至評論說:如果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沒有科胡特研究自戀的自體心理學出現,那麼精神分析學派都可能會被人本主義和認知行為主義淹沒。

科胡特對傳統精神分析的補充

弗洛伊德認為一個人的人格、心理或者精神的發展,只不過是性心理的發展而已。

科胡特認為人的內心世界,有一條跟力比多或者性心理平行發展的主線,就是自戀。

6、移情神經症

讓病人跟分析師建立關係,病人會把他的內心衝突變成跟治療師關係的衝突。

透過治療人際衝突來解決病人的內心衝突,這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治療的模型。

神經症:是指內心的衝突,不是現代醫學的神經症狀。

自戀病人能否治療

弗洛伊德認為自戀的人不具備移情能力,不可以被經典的精神分析治療。

科胡特認為自戀病人同樣也有移情的能力,只不過他們移情的物件是所謂的自體客體。

自體客體Self-Object

簡單定義:自己的別人

精確定義:別人被我體驗為自己的一部分,並且能夠為我發揮某些重要的心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