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歷史

荀彧之死,與曹操做“魏公”有什麼關係?

作者:由 蕪史 發表于 歷史時間:2022-02-02

在整個三國時代的歷史中,曹操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他能成為群雄之一,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在很早的時候,

曹操作為一名宦官之後,既沒有雄厚的家世背景, 也沒有什麼地盤可依靠,

甚至在董卓竊據朝廷之時,他也不過是一個逃出京城的

落魄校尉

而已。

可是

六年之後

,曹操的人生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成為中原一霸,

還和雄踞四州的袁紹掰起了手腕,最後以弱勝強,

佔據了北方几乎每一寸土地

他能在短短六年的時間裡,有如此重大的變化,其實離不開他的“張良”——

荀彧

(xún yù)。

荀彧

才德兼備,是曹操的首席謀臣,

他也的確給了曹操諸多關鍵的支援

勸說曹操“迎奉天子”到許縣的,是荀彧;

呂布偷襲曹操的兗州時,拼命為曹操守住三個城邑的,是荀彧;

官渡之戰時曹操心生退意,給曹操“打氣”、讓他不必害怕的,是荀彧;

為曹操舉薦鍾繇、荀攸、陳群、郭嘉等大量人才的,是荀彧;

曹操在外邊打仗,坐鎮後方搞後勤的,還是荀彧,

可以說,每當曹操走到一個重要的岔路口,為他指引方向的都是荀彧,

他既是曹操的張良,卻也是曹操的蕭何。

曹操能得到這樣一個傑出的謀略家輔佐,無疑是幸運的,

即使在人才輩出的時代,又能找出幾個荀彧這樣的人來?

然而,被曹操稱為“

吾之子房

”(張良)的荀彧,其結局卻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

他在曹操的事業開始輝煌的時候,

突然去世了

陳壽

只含糊地說荀彧是“

以憂薨

”,荀彧所憂的是什麼事,陳壽不曾明說,

卻在下面緊接著寫了一句:

諡曰敬侯。明年,太祖遂為魏公矣

這是否就是暗示我們:荀彧之死,與曹操做魏公有關呢?

讓人無限遐想的,還是東晉史學家

孫盛

編著的

《魏氏春秋》

裡面的說法,

據說是曹操命人送吃食給荀彧,可荀彧開啟後,看到盒子裡面卻是空的,

便認為這是曹操要他自裁,就立刻飲毒而卒了……。。

孫盛也不曾說明這個說法是哪來的

,聽起來更像是街頭巷尾傳聞的故事,

然而,荀彧作為曹操創業時期勞苦功高的重要謀士,卻不曾被列入曹操太廟裡,

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這就使得曹操和荀彧之間的關係成為一大“謎團”,

兩人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荀彧又為什麼突然去世了?

其實,荀彧和曹操之間的關係,早在曹操做“魏公”這樁事發生前,就有了問題。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

荀彧之死,與曹操做“魏公”有什麼關係?

荀彧出身於

潁川荀氏

,一個典型計程車族世家,

其祖父荀淑名氣之大,令人咋舌,

當世名賢李固、李膺等都拜荀淑為師,荀淑也是以品行高潔著稱,

八個兒子更是個個都是才子,被人們稱為“荀氏八龍”。

荀彧的父親

荀緄

做過濟南的國相,

他在荀彧年少的時候,便給兒子訂了門親事——

宦官唐衡的女兒

這門親事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唐衡貪暴,本想把女兒嫁給汝南傅公明,不料遭到傅公明拒絕,

於是把女兒許給了荀緄的兒子荀彧,

荀緄對宦官很是忌憚,接受這門親事也是無奈之舉,卻也

使得荀彧成為別人眼中的笑話

荀彧面對這些譏諷,置若罔聞,世間的閒話何其多?人生很貴,不值得糾纏瑣事,不如省下心思多讀書。

漸漸地,方圓百里都聽說荀家又出了一名才子荀彧,甚至南陽名士何顒見到荀彧,更是驚呼:

王佐才也!

別說無人再譏諷他,反而都想把自家的女兒嫁給他,

據說荀彧不僅生得一表人才,還喜歡薰香,走起路來渾身飄散著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氣,

完美地詮釋了什麼是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

……。。

家中有未嫁女兒的人家動心也是有緣故的,荀彧成名之時,宦官唐衡身子早已埋進了黃土裡,

這門親事大可以作罷,

然而令世人沒想到的是,荀彧仍舊娶了唐衡的女兒,並且

終其一生,未曾納妾

足以見得荀彧這個人,品性高潔注重承諾,並且

“從一而終”

諸君北面,我自西向

荀彧之死,與曹操做“魏公”有什麼關係?

荀彧

在本郡被舉為孝廉,做過掌管御用紙、墨、筆等物的“守官令”(189年),

這一年九月,董卓廢掉少帝劉辯,立劉協為獻帝,不久董卓自為相國,

荀彧見狀,自請調任立京,前往亢父縣做縣令,成功脫身,

他到了亢父縣之後,又果斷掛印棄官回了老家。

荀彧回到潁川后,勸說家鄉的人趕快搬離潁川這個容易陷入戰亂的“四戰之地”,

但大家都留戀故土,不願意離開,

這時正趕上同鄉的

韓馥

派人來接他們,荀彧於是帶著族人跟隨韓馥的人馬離開了潁川前往冀州避難,

留下的人後來大多被董卓的部將李傕所殺害、搶走了。

荀彧到達冀州的時候,袁紹也在,

他聽說名滿天下的荀彧到了,頓時喜出望外,還十分隆重地接待了荀彧,

但是荀彧並沒有因為這個原因,就投入在袁紹門下,

哪怕他的弟弟荀諶和同郡辛評、郭圖都選擇了追隨袁紹,

荀彧依舊是不動聲色

他有自己的理想,這個理想很崇高,如今天下打亂,各割據勢力鬥來鬥去,

夾雜在其中的百姓苦不堪言,

荀彧覺得他該做點什麼,而不是謀個一官半職偏安一角,

他想治亂、想讓一切回到“正軌”,但是他覺得袁紹這個人,不是一個能夠成事的人,

是辦不到的。

荀彧之死,與曹操做“魏公”有什麼關係?

也是這個時候,

曹操走進了荀彧的視線

那會兒,正趕上袁紹剛成為伐董聯盟的“盟主”,

一群人各自帶著隊伍聲勢浩蕩地喊起了“討伐董卓”的口號,檄文也早就發了,

卻在關鍵時刻,幾十萬人馬聚集在酸棗遲遲不肯進兵,

唯獨當時不起眼的曹操,帶著少得可憐的兵馬,獨自前去討伐董卓,

結果曹操慘敗,自己還被流矢射中,差點丟了性命。

等他回到酸棗,看著無動於衷的人們,憤慨地說道:

今兵以義動,持疑不進,失天下望,竊為諸君恥之!

索性走掉了,回去重新招兵買馬,駐紮在了河內郡,

討伐董卓之事,也就這樣不了了之。

對於曹操,荀彧也是早有所聞的,雖說曹操不是出身於名門望族,

但早年他在任職北部尉時(管理洛陽城北部治安),

嚴肅法紀、不避豪強是出了名的,無論權貴還是皇帝眼前的“紅人”,若是誰家親戚犯了法到了曹操這裡,完全是不留情面當即法辦,

後來曹操在任職濟南國相期間,

仍舊是這麼個雷厲風行的作風,堪稱東漢朝堂上的一股清流,

像曹操這樣的人,在自己最低微、落魄的時候,

怒斥“諸君”一點也不奇怪,

雖說無功而返,卻也給荀彧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他們成了朋友。

那麼,這個時候荀彧是認定曹操了嗎?

恐怕還不完全是,

畢竟對於一個有著“從一而終”信念、揹負著家族責任的人來說,

還需要深思熟慮。

我覺得真正讓荀彧下定決心的,是另一件事情的發生:

袁紹回到河北後,開始籌劃將漢室宗親幽州牧劉虞擁立為帝。

當時不少人支援這個提議,他們覺得漢獻帝被奸臣董卓控制著又遠在西面的長安,

生死不明,不如換個皇帝。

曹操聽聞怒不可揭,當即表態:

諸君北面,我自西向!

意思是,你們向北邊迎立劉虞,我自尊奉西邊的獻帝。

就是曹操的這句話,

深深地觸動了荀彧

,這一刻他與曹操有了共同的目標——匡扶漢室,

於是荀彧轉往東郡,投奔了東郡太守曹操,他要和曹操一起實現自己的抱負。

死心塌地跟著曹操

荀彧之死,與曹操做“魏公”有什麼關係?

曹操剛起家的時候,沒什麼資本,根本就擠不進袁紹、袁術、董卓、劉表、公孫瓚這些人的行列裡,

甚至還要依附著袁紹,也就是袁紹的“小弟”級別。

荀彧的輔佐,對曹操來說是如虎添翼,荀彧並不單單只是謀士,

我們看荀彧的簡介,

他被稱為東漢末年的政治家、戰略家,

所謂

戰略家

,就是能夠著眼於整個局勢,又能放眼於未來,

制定己方的戰略方針、合理分配力量與資源,引導己獲得勝利的人,

荀彧就是這樣的人,

曹操的現狀並不是他擔憂的,只要曹操充滿理想且正義,荀彧就願意死心塌地跟著曹操。

這一年荀彧29歲,被曹操任命為司馬(191年),

對於董卓這顆大毒瘤,該如何解決,曹操很是頭疼,這時荀彧說:董卓肆意暴虐,必將以亂亡告終。

意思是這樣的人沒什麼可擔憂的,

果不其然,一年後(192年)董卓就被呂布刺死,可見荀彧看問題看得十分透徹。

這一年,青州黃巾軍殺害了兗州刺史劉岱,曹操被鮑信等人舉薦為了兗州牧,

他與鮑信合軍進攻黃巾軍,不料鮑信戰死,所有壓力全都頂在了曹操身上,

但他沒有退縮,反而作戰更加勇猛,

“設奇伏,晝夜會戰”

最終擊敗了黃巾軍,並獲降卒三十餘萬,曹操收其精銳,組成軍隊,號

青州兵

曹操,終於有了逐鹿天下的實力,

雖然史書上沒有寫荀彧是否做過什麼,但想來也是出了不少“奇謀”,

接著曹操又跟著袁紹打袁術、陶謙、公孫瓚,

漸漸在一個紛亂的局勢中,佔據兗州站穩了腳跟。

這樣一個結果,讓荀彧感覺很欣慰,也很慶幸自己跟對了人,

曹操不僅鬥志滿滿,重要的是善於採納別人的建議,這或許也是荀彧沒有選擇袁紹的原因之一,

這個局面預示著曹操的未來,只怕是會越來越好,荀彧此後更是死心塌地要幫助曹操成功。

荀彧之死,與曹操做“魏公”有什麼關係?

曹操與荀彧,一個在外領兵,一個留守,可謂搭配得十分默契。

這一年(194),曹操因為父親死在了徐州兵士的手裡,率兵前去攻打陶謙,

沒曾想,陳宮、張邈反叛,還暗中迎來呂布佔據兗州,當時留守兗州的大多數將領紛紛反叛響應呂布,

荀彧得知這個情況,冷靜地整肅軍隊、設定防務,又火速將夏侯惇調回,

保住了三座城,這對曹操奪回兗州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好歹讓從徐州匆忙趕回來的曹操,有了個落腳地兒,

若是荀彧在這個時候扔下這個爛攤子自己跑了,曹操基本上萬劫不復了。

在曹操與呂布爭奪兗州期間,不幸鬧了饑荒,雙方暫時休了兵,

這時正趕上陶謙死了,曹操就動了前去爭奪徐州的心思,

他想著先把

糧草充足的徐州奪下後

,再調過頭來打呂布奪回兗州,

這也不怪曹操飢不擇食,當時已經到了他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再弄不到糧食,

青州軍可就要成餓殍了……。。

比起焦急萬分的曹操,荀彧卻是要冷靜得多,他說了很長一段話來勸說曹操要冷靜、不要衝動:

昔高祖保關中,光武據河內,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進足以勝敵,退足以堅守,故雖有困敗而終濟大業。將軍本以兗州首事,平山東之難,百姓無不歸心悅服。且河、濟,天下之要地也,今雖殘壞,猶易以自保,是亦將軍之關中、河內也,不可以不先定。今以破李封、薛蘭,若分兵東擊陳宮,宮必不敢西顧,以其間勒兵收熟麥,約食畜谷,一舉而呂布可破也。破布,然後南結揚州,共討袁術,以臨淮、泗水。若舍布而東,多留兵則不足用,少留兵則民皆保城,不得樵採。布乘虛寇暴,民心益危,唯鄄城、範、衛可全,其餘非己之有,是無兗州也。若徐州不定,將軍當安所歸乎?且陶謙雖死,徐州未易亡也。彼懲往年之敗,將懼而結親,相為表裡。今東方皆以收麥,必堅壁清野以待將軍,將軍攻之不拔,略之無獲,不出十日,則十萬之眾未戰而自困耳。前討徐州,威罰實行,其子弟念父兄之恥,必人自為守,無降心,就能破之,尚不可有也。夫事固有棄此取彼者,以大易小可也,以安易危可也,權一時之勢,不患本之不固可也。今三者莫利,願將軍熟慮之。“太祖乃止。大收麥,復與布戰,分兵平諸縣。布敗走,兗州遂平。

大意就是,

眼下不能去打徐州,而是要穩定

兗州,

現在雖然殘破,但兗州地跨

黃河、濟水,是天下要衝,

若是丟下兗州去打徐州,倘若打不下來,咱們該在哪待著?不就“無家可歸”了麼,

更何況東邊徐州的糧食已經收割完了,肯定是要防著你的,去了也是白去,

兗州的糧食可還沒收割呢,

到不如出兵攔截呂布,讓他不能過來,咱們乘機把糧食都收割了,讓呂布去操心這個問題,

等糧食收齊了,再一鼓作氣幹掉呂布!

曹操採納了荀彧的建議,果真打敗呂布順利收回了兗州。

即使這樣,曹操還是個“新人”,比起老牌諸侯既沒聲望也沒什麼優勢可言,

他想把漢獻帝接到許縣,

可當他說出這個想法時,遭到了許多人的反對,他們覺得這事兒風險太大了,搞不好偷雞不成蝕把米,

這時荀彧講話了:

擁戴天子以順從民心,這是大順;秉持大公無私之心以使天下豪傑歸服,這是大略;主持正義以納英才俊傑,這是大德.......

其實說不好這個時候曹操真正的目的是什麼,

荀彧想的卻是把漢獻帝接過來,

趁著天下沒生叛離之心的時候,及時扶正朝廷

。。。。。

無論兩人心思是不是契合,但方向是一致的——迎奉天子(196年),

不過從後面發生的事來看,兩人的想法相去甚遠!

曹操和荀彧,出現意見分歧

荀彧之死,與曹操做“魏公”有什麼關係?

曹操這一手確實高明,在別人看來,曹操依舊是匡扶天下的一貫志向,

他對漢獻帝還是不錯的,曹操給他立了朝廷,造了宮殿,供應了一切開銷,

豐衣足食,境況要比當了韓暹、楊奉的傀儡,好上不少,

這一點讓荀彧很是欣慰,總歸前期的努力總算沒有白費,

之後荀彧又為曹操推薦了許多人才,像荀攸、鍾繇、陳群,他們每個人都在曹操的成功之路上,立下了汗馬功勞,

曹操對荀彧也很好,後來還堅持封他“萬歲亭侯”(203年),

作為一個基本上算是整日跟文書打交道、沒時刻跟隨曹操出生入死的人,

荀彧被封侯,這種現象在當時來說是空前的,足見

曹操對他的重視程度

也就不奇怪,為什麼曹操在前線作戰,往往還要給荀彧寫信了,

荀彧,就是曹操的“定心丸”。

然而,好景不長……。

荀彧之死,與曹操做“魏公”有什麼關係?

曹操起兵初衷,是為了討伐奸臣董卓,匡復漢朝。

其後,由於賞罰分明,威德足以服眾,也的確為天下的忠臣義士所矚望,

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用漢獻帝的名義去攻打袁紹,無疑也是有利於統一的,我們也很難說他完全不對,

然而,

曹操在官渡戰勝袁紹後,有人提了這麼一個建議:

恢復古代區劃,設定九州

,那麼冀州所控制的地盤廣大,天下就會服從您了。

本來曹操是想這麼做的,

但是注意一下荀彧的反應——

他反對

並且說了這麼一段話:

今苦依古制,是為冀州所統,悉有河東、馮翊、扶風、西河、幽、並之地也。公前屠鄴城,海內震駭,各懼不得保其土宇,守其兵眾。今若一處被侵,必謂以次見奪,人心易動,若一旦生變,天下未可圖也。願公先定河北,然後修復舊京,南臨楚郢,責王貢之不入。天下鹹知公意,則人人自安。須海內大定,乃議古制,此主稷長久之利也。

荀彧說得很明白,

如果把河東、馮詡、扶風、河西、幽州、幷州等地囊括進冀州,

必定人人害怕不能保住自己的地盤,擁有自己的軍隊,進而可能就會發生叛亂,

眼下要緊的還是消滅袁氏勢力,之後是劉表,

等天下完全平定後,再計議恢復古制

於是九州之議作罷。

荀彧之死,與曹操做“魏公”有什麼關係?

這件事看似不太起眼,其實很關鍵,

這是曹操和荀彧在曹操己方問題上,第一次出現意見分歧,

我們看所謂“有人提議”,這個人是誰?史書上沒有寫,這反倒是更像曹操自己的打算,

他想為自己增加地盤,

荀彧這個時候在想什麼?他說得不錯,天下還沒平定呢,談這些還早著呢,

可又何嘗不是察覺了曹操的心思,他說

“願公先定河北”

,這個“願”字雖然是“希望”的意思,

但也可以理解為“提醒”曹操別忘了初衷,按理說照著曹操的兵力,

這些州若是反叛,他完全有實力去平定,荀彧反對這麼做,是否不想曹操勢力過大,除掉所有能抗衡他的人?

曹操仍舊是可以很理智地控制自己的野心,但是他從這件事上,

似乎對荀彧的想法瞭解得更深刻了

當然他還是重用著荀彧,客觀上來說,

荀彧給出的理由是無可挑剔的

眼下袁氏殘餘勢力還在,荊州還有劉表,的確不是個給自己再添亂的時候。

可是曹操雖然收拾了袁氏家族,又“幸運”地趕上劉表病死了,

偏偏不幸在赤壁輸給了劉備、孫權等人,弄得統一的大業功敗垂成,

這倒算不得什麼了不得的大事,勝敗本就是兵家常事,

可曹操灰心之餘,倒行逆施,

竟打算自封為“魏公”(212年)!

荀彧之死

荀彧之死,與曹操做“魏公”有什麼關係?

建安十七年(212年),有董和等人,找荀彧秘密商談,

說是想上書漢獻帝為曹操進爵

“國公”、“加九錫”

(九錫是古代帝王對大臣的九種賞賜,有車馬、衣服、樂器、武士、弓矢等,這是對大臣的最高禮遇),

荀彧聽聞此話驚得目瞪口呆,

在漢朝的歷史上,只有一個非劉姓被稱“公”的人——篡漢的“安漢公”王莽,

曹操的心思,昭然天下,

荀彧之死,與曹操做“魏公”有什麼關係?

荀彧不免寒心,或許此前早就察覺了曹操的心思,但是荀彧還是寄希望於這不是曹操的想法,

是別人的想法,因此他說道:

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

他又說,曹操本來是為了“匡朝寧國”才糾集“義兵”;他一向“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我們不可以違拗他的本意。

是啊,荀彧起初認識的曹操,便是這樣一個“忠誠”的,志在“匡朝寧國”的曹操,

並不是一個以匡扶朝廷為幌子,實際上想做王莽的曹操。

但他想錯了,這的確是曹操的想法。

因此,這一年曹操在征討孫權之前,

十分罕見地讓荀彧到譙縣勞軍

,荀彧到達以後,曹操乘機把他留在了軍中,

荀彧的處境,或許更符合“身在曹營,心在漢”,

這支曹軍前往濡須時,荀彧因病留在了壽春,

許多人說荀彧是覺得自己到了目的地就會沒命,所以想方設法停在了半路上,

這個不好說……。

但是不久,荀彧就在壽春突然去世了,

在前面我們說過,相傳是服毒自盡,但陳壽說他的是憂慮而死,時年五十歲。

次年,曹操進封魏公。

我們猜測一下,

如果荀彧是憂慮而死,那他憂慮什麼呢?

從他的過往生平來看,荀彧不大像是憂慮自己的性命,

反到更像是憂慮漢室匡扶無望了!

如果他真是服毒自盡,

是否是曹操的意思,或者他是否送去了食盒,我們不得而知,

但是荀彧之死,代表荀彧自己的想法,

漢室落到這個地步,他認為是他的錯,

一開始就選錯了人,之後又提議讓曹操迎奉天子,這個“漢賊”是他輔佐起來的,

這讓他難以接受,自責之下,就選擇了這麼一條路。

或許,後來荀彧沒有被列入曹操的太廟裡,也是曹魏對荀彧這個漢室忠臣的最大尊重吧。

標簽: 荀彧  曹操  兗州  袁紹  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