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歷史

迪士尼讓黑人演《小美人魚》,只是為了政治正確嗎

作者:由 毒眸 發表于 歷史時間:2019-07-12

文 | 董夢圓、江宇琦

編輯 | 師燁東

一直熱衷於翻拍真人版動畫IP的迪士尼,近期又因選角問題成為了萬眾矚目的焦點。

7月8日,迪士尼釋出了《花木蘭》真人版的正式預告片,除了早就已經公佈的花木蘭扮演者、美籍華人演員劉亦菲外,出演媒婆一角的華人演員鄭佩佩也在預告片亮相。雖然影片在立意等層面遭遇了一定的爭議,但選角卻是飽受好評,不少網友用“又美又颯”讚賞劉亦菲在預告片裡的外型和打戲,紛紛稱道“這就是我心中的木蘭。”

而相較之下,另一部即將被真人化的動畫IP《小美人魚》就沒那麼幸運了。同一時間段裡,迪士尼公佈了最新的《小美人魚》選角情況,確認將由19歲的黑人女歌手哈雷·貝利出演。此訊息立刻中外網路上引發軒然大波,很多網友質疑迪士尼為了“政治正確”,有些矯枉過正,更是有海外黑人小哥吐槽,

“如果需要更多種族和膚色的代表,迪士尼為什麼不去多創造一些黑人角色?”

毒眸

發現,迪士尼在動畫IP的真人版翻拍上,因為選角問題已經引發了不少爭議。從2010年的《愛麗絲夢遊仙境》至今,真人版動畫IP電影的翻拍已經成為了迪士尼的一條重要業務線,幾乎年年都會有重磅作品上映。而在已有的十餘部作品中,迪士尼或多或少都會在角色形象的塑造上“突破常規”,選擇一些顛覆觀眾刻板印象的演員。

改編上的突破無可厚非,但對於很多從小看迪士尼動畫長大的影迷來說,經典動畫IP是他們成長的伴侶,濃厚的情結和熟悉度使動畫裡的形象深入人心,以固定的模樣留存在了一代觀眾的記憶裡。

而既有形象一旦被真人版打破,既可能像《沉睡魔咒》裡的黑女巫一樣給觀眾帶來驚喜,也可能如《小美人魚》一樣帶來“夢碎”的哀嚎,進而為影片帶來負面影響。

既然風險如此之大,向來在選角問題上比較嚴謹的迪士尼,為何還要在動畫IP選角上“劍走偏鋒”?

迪士尼讓黑人演《小美人魚》,只是為了政治正確嗎

為啥顛覆性選角?票房根本不害怕的

“夢想成真了。”

7月4日,在迪士尼官方宣佈將由哈雷·貝利出演《小美人魚》女主愛麗兒的這天,這位美國歌壇的新星激動地在社交媒體上發出了這樣一句話,並配上了一張膚色全黑的動畫版小美人魚——這是迪士尼開啟動畫IP真人版業務佈局以來,首次在主角膚色上進行“轉化”。

迪士尼讓黑人演《小美人魚》,只是為了政治正確嗎

哈雷·貝利在社交媒體表示“夢想成真了”

“在經過非常大規模的搜選後,我們認定Halle非常罕見地擁有所有這個角色所需要的品質——純粹的本質和心靈,天真無邪,以及令人驚豔的歌喉。”關於選擇哈雷·貝利的初衷,導演馬歇爾宣稱,雖然《海的女兒》故事源於丹麥,且上個世紀動畫版中的小美人魚也是以白人形象存在,但導演認為相比外型和膚色上的貼合度,內在品質的契合對於愛麗兒這個角色更為重要。

然而導演的這套說法,並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可。選角訊息釋出後,#NotMyAriel(不是我的愛麗兒)的標籤在推特上熱度猛增,國內對於這一選角的反對聲音也一度在微博上霸屏,除了“毀童年”等批評外,甚至有人發出“太醜了”、“長得是挺像條魚”等侮辱性的言語。而在膚色和麵貌的評價之外,

更有人指責迪士尼這一決定是在迎合好萊塢的政治正確,有些矯枉過正的味道。

迪士尼讓黑人演《小美人魚》,只是為了政治正確嗎

網友們的吐槽

僅有少部分網友認為,小美人魚的故事雖然源自丹麥,但它並非人類,沒有明確的種族身份背景,因此讓什麼膚色的人來演都可以接受。並且有人稱真人版和動畫中的人物形象本來就不一定完全符合,且對於小美人魚這個角色來說,勇氣、充滿愛等精神核心的呈現遠比外型上的簡單貼合要重要。

但事實上,“打破固有印象”,或許才是迪士尼翻拍時選角的一貫作風。

早在十多年前迪士尼翻拍《愛麗絲夢遊仙境》時,就邀請到了以暗黑風格出名的鬼才導演蒂姆伯頓作為指導,因此整體的選角風格也一改童話調性,邀請到了約翰尼·德普、海倫娜·邦漢·卡特等風格鮮明的演員出演,其中德普所詮釋的瘋帽子,更被媒體調侃為“朋克版白馬王子”。

以此為起點,迪士尼在翻拍真人童話故事時徹底放開了手腳。在《沉睡魔咒》中,邀請到了安吉麗娜·朱莉來飾演原作故事中,那個讓人心生厭惡的“醜陋黑女巫”;在《美女與野獸》裡,飾演公主貝兒的艾瑪·沃特森一開始也被質疑“銳氣太足”……

迪士尼讓黑人演《小美人魚》,只是為了政治正確嗎

《沉睡魔咒》中安吉麗娜·朱莉飾演的女巫

而在《小美人魚》前,迪士尼在選角問題上遭遇到的最大的一次爭議,則是來自於今年上映的《阿拉丁》中的茉莉公主。片中飾演茉莉公主的娜奧米·斯科特是一位具有印度血統的英國人,她的出演也讓茉莉公主未能延續1992年動畫原片中,茉莉公主的阿拉伯人身份。

對於該片演員的選擇,片中飾演阿拉丁的演員梅納透露,由於對影片中歌舞的重視,迪士尼最初想找尋的是演技尚佳的歌手。但在幾個月裡面試了大批歌手後,其發覺演技在這個片子裡相比唱歌能力更為重要,才又轉變方向去尋找演員出身的人,並最終確定了現有的班底——但很顯然,雖然主創團隊認為這是最適合的選擇,可直到影片上映前很多觀眾還是沒有認可這樣的說法。

不過雖然這幾年迪士尼在翻拍上一直不走尋常路,但票房成績的出色卻支援其如此“肆意妄為”。

2010年的《愛麗絲夢遊仙境》,最終在全球範圍內豪取10億美元的票房,堅定了迪士尼要做真人翻拍的想法;2014年的《沉睡魔咒》則拿下7。5億美元的全球票房,如今第二部已經在製作當中;而2017年上映的《美女與野獸》,更是憑藉12。6億美元的全球成績,創造了迪士尼真人版電影的票房紀錄。

迪士尼讓黑人演《小美人魚》,只是為了政治正確嗎

資料來源box office mojo

就連選角爭議最大的《阿拉丁》,最後也賺得盆滿缽滿,該片在全球豪攬9。2億美元票房,居2010年來10部真人版中的第四位。它的口碑也並未因為選角爭議所收到影響,在豆瓣上收穫了7。8分,是近年來迪士尼改編作品的最高分。至於那位備受爭議的茉莉公主,上映後風評也立刻扭轉,網友們紛紛稱讚其歌喉和氣質十分適合這個角色。這些成績,甚至要比《灰姑娘》等選角被贊“符合預期”的改編電影要好得多,可見好故事本身才是王道。

其實不僅僅是動畫IP的真人版翻拍,迪士尼旗下其他的一些IP翻拍,近年來在選角上也不乏頗具爭議之人(最典型的莫過於驚奇隊長)。

然而絕大多數影片爭議到最後,都會變成“真香現場”、迎來粉絲們的好評,因此雖然《小美人魚》如今引發了群情激奮,但仍有不少人相信如果劇情夠好,該片仍然有機會大賣。

迪士尼讓黑人演《小美人魚》,只是為了政治正確嗎

迪士尼為什麼這麼選角?

雖然選角對於票房並不產生直接性的影響,但畢竟會給影片積累負面評價、為票房和口碑埋下隱患,而向來嚴謹的迪士尼卻願意多次冒險,難道僅僅只是因為對自己的招牌有自信?

大環境的影響,是一個不可被忽視的重要因素。

儘管從製片公司到奧斯卡,美國電影產業的各個環節裡,都曾否認過“有在迎合政治正確”,但現實卻是在美國現有的社會環境下,人們對於“多元性”的要求正越來越高,而這也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了許多電影創作。

迪士尼讓黑人演《小美人魚》,只是為了政治正確嗎

曾經有人調侃稱,現階段好萊塢電影裡的“主角團”標配,必須包含“白人男性、女性、黑人、亞裔、性少數群體”這幾個要素才能滿足輿論要求。而在迪士尼的一些作品(例如《復仇者聯盟4》)中,也會刻意加入一些符合社會預期的元素。因此在多數網友看來,此次《小美人魚》的選角存在迎合政治正確的情況。

在毒眸看來,對於迪士尼這樣一家全球最大製片公司而言,它所以願意在這樣的問題上“冒險”,顯然是有更多票房的考量在其中。

從過往幾年的票房資料來看,現階段北美市場的年度總票房基本維持在了110億上下,人均觀影人次為5。5次左右。考慮到現階段美國的觀影人群已經佔到了總人口的80%以上,在現有的產業環境下想要繼續深挖美國國內市場已經十分困難了。

因此對迪士尼這樣的巨頭來說,更大的增量空間其實是在海外。

迪士尼讓黑人演《小美人魚》,只是為了政治正確嗎

范冰冰在《鋼鐵俠3》中客串

然而長期以來,好萊塢的頭部作品更多都是圍繞白人男性所展開的,這些作品雖然也能傳播到世界各地,但相較於其他地區的本土作品,這類好萊塢作品的影響力顯然還是比較有限。因此早在幾年前,包括《鋼鐵俠3》等作品都會邀請華人演員客串,目的就是為了能夠開拓更多海外市場。

在談論網上對茉莉公主身份的質疑聲,梅納就表示:“《阿拉丁》最開始其實是源於中國民間故事,而動畫片裡虛擬的阿拉伯城市阿格拉巴其實是印度、中東、中國的薈萃。”在他看來,導演之所以選擇一個英印混血的演員來出演茉莉公主,

是為了使這個故事與世界更多地區的文化產生關聯、創造共鳴。

迪士尼讓黑人演《小美人魚》,只是為了政治正確嗎

娜奧米·斯科特飾演的茉莉公主

無獨有偶,此次在《花木蘭》上選角的“出彩”,其實也是充分考慮到了中國市場和海外華人的喜好。

在《花木蘭》剛剛宣佈選角計劃時,在國外社交媒體Care2上曾出現一封名為“告訴迪士尼你不想看到一個白人木蘭”的請願書,在短短兩天內就獲得了超過3萬人的聯名支援,其中有不少都是華人。而該片導演日後在談及選擇劉亦菲的原因時也表示,她之所以在上千個候選人中脫穎而出,一方面是因為其武戲功底和雙語能力,另一方面更是因為她出眾的外表和在中國的知名度。

迪士尼讓黑人演《小美人魚》,只是為了政治正確嗎

《花木蘭》的選角廣受好評

而除了希望藉助人種、膚色等來獲得更多的情感共鳴外,藉助角色的選擇來對人物本身形象、故事調性等進行突破,也是迪士尼主動選擇在角色上主動求變的一個重要原因。

近年來,迪士尼的閤家歡戰略已經逐漸被確立了下來,因此無論是動畫電影還是漫威的超級英雄影片,核心受眾人群都是全年齡向的觀眾。這就使得如果影片都像《賽車總動員》系列一樣偏向於兒童市場,票房的上限則很難被突破(《賽車總動員3》的全球票房只有3億美元)。

而由於《美女與野獸》《小美人魚》等動畫都更偏向於兒童化,所以如何在原本的故事上增添更多適合成年觀眾的元素便成了改編的重點。

從過往的幾部迪士尼真人版動畫IP電影的改編情況不難看出,歌頌真善美的愛情故事已經不再是這些電影的全部。《沉睡魔咒》《美女與野獸》《阿拉丁》以及即將上映的《花木蘭》中,都融入了很多對於女性獨立、個人價值的表達,甚至於愛情的元素都被大大弱化——

和為了政治正確而做得“妥協”不同,很多改動本身其實也有創作者自我表達和故事主題昇華、豐富內容的考量在其中。

這樣的改編,也使得角色的選擇必須“跟進”,沒法再按照原有的形象進行描繪。作為好萊塢著名的女權運動代言人,艾瑪·沃特森其實一度拒絕過出演《灰姑娘》,因為她並不喜歡這樣一個“傻白甜”的人物形象。但到了《美女與野獸》中,當女主的人物形象不再單一、乾癟時,她甚至放棄了《愛樂之城》等影片的演出機會、欣然前往,並最終成功塑造了一個區別於以往的公主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