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歷史

大禹是如何讓“公天下”變成“家天下”的?原來秘密在這裡

作者:由 觀瀾說史 發表于 歷史時間:2022-04-01

傳統啟蒙讀物《三字經》中有“禹傳啟 家天下”這樣一句話,那麼禹到底是如何將禪讓制的“公天下”變成“家天下”的呢?這還要從大禹選繼承人說起。

禪讓制時代有一種政治傳統,那就是君主年齡大了就要選一位德才兼備的繼承人加以培養,以便將來讓這位賢者接自己的班,比如之前的堯選擇舜做繼承人、舜選擇禹做繼承人都是遵循了這種傳統。

大禹是如何讓“公天下”變成“家天下”的?原來秘密在這裡

因為這一傳統的存在,到了禹年老的時候,他就必須像之前的君主那樣選一位自己的繼承人。他選了誰呢?按照《史記。夏本紀》的記載,他沒敢直接選擇自己的兒子啟,而是耍了一些花招。

首先,大禹選擇了一位當時的賢者皋陶,準備“授之以政”。皋陶是誰呢?他就是當時主管司法的大臣,曾創造了著名的“五刑 五教”的司法制度。此人歷經堯帝、舜帝、大禹三朝,可謂德才兼備,然而唯一的問題是他年齡太大了,比大禹過世的還早。

皋陶過世以後,大禹又把一個叫益的人選成了接班人,這人據說也很賢明。然而,當時的局勢對益這個接班人是十分不利的:因為按照傳統,老君主必須給接班人留出樹立威信,鞏固在朝地位的時間,比如之前的舜帝在堯帝駕崩前掌管了二十多年的政務,禹在舜帝駕崩前掌管了十七年的政務。這段“實習期”足以使當時的接班人可以平穩地接下老君主的帝位。但禹卻沒給益留足“實習期”,他在將益選成接班人之後,僅僅過了10年就駕崩了。

大禹是如何讓“公天下”變成“家天下”的?原來秘密在這裡

因為禹自己有兒子,所以益在禹三年大喪後,也按照之前的慣例離開京城避居到外地,然後等著眾諸侯主動迎回他登上天子之位。(這只是當時一種表示謙遜的方式,舜和禹在老君主駕崩後都這樣走過形式。)然而,後來發生的事卻出乎益的意料:諸侯們沒人按照慣例來迎接他登上天子寶座,竟然都去朝拜禹的兒子——啟了,並且一起擁戴啟做了天子。面對這種局面,在朝廷根基淺薄的益無可奈何,只能聽之任之。

儘管益無可奈何,但天下還是有不服啟的諸侯,它就是實力雄厚的有扈氏。見有扈氏不服,啟立刻派兵鎮壓,雙方在名為“甘”的地方(據學者考證,此地在鄭州以北)爆發了一場大戰。經過激戰,啟最終取得了勝利,鞏固了自己的天子地位。從此,夏朝建立了,“家天下”正式取代了“公天下”。

大禹是如何讓“公天下”變成“家天下”的?原來秘密在這裡

關於當時諸侯們不按慣例迎接益做天子的原因,《史記》的解釋是“禹的兒子啟很賢明”,這明顯是司馬遷出於古代“為尊者諱”的傳統而說的假話。說到底,啟得以繼位,實際上是他的老爸禹精心安排的結果。可以肯定,禹為了讓諸侯支援自己的兒子,應該暗中使了不少手段,觀瀾說史在本文所提到的這點花招其實只是冰山一角。

關注公眾號觀瀾說史 可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標簽: 接班人  繼承人  大禹  駕崩  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