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歷史

吳伯凡:植物靜止的行走與人類輕靈的一躍

作者:由 小魚兒 發表于 歷史時間:2022-02-12

從生態學的角度來看移動性,我發現整個自然界說白了就是在解決一個移動性的問題,自然界除了微生物和病毒主要兩種生物:一個植物,一個動物,一個是可移動生物,一個是不可移動生物。

所以植物顯得很可憐,特別沒自由,播撒在哪裡,一輩子就只能在這個固定位置,規定時間、規定地點,就此了此一生,不管你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還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還是木本植物,整個生長過程就有點像是被監禁似的。

聽起來這是植物的一個悲劇,但實際上植物是非常聰明的,它們一生都在解決一個問題,那就是移動性。雖然它自己被定在那兒,它自己不能移動,但是所有的生物都有一個使命,那就是要提高自己的基因繁殖效率,如何儘可能多地讓自己的基因遍佈這個世界。

所以植物活著不是隻為它個體活著,如何讓水裡頭、地面都佈滿了它的基因,因為它所在的地方陽光、土壤它已經佔盡了,大樹底下不長草,任何植物都必須要把它的種子移動到別的地方去,可是它自己都不能動,又怎麼讓種子到別的地方去呢?

這就是植物的智慧,它藉助於很多外在力量,比如說它藉助於風。很多植物的種子很輕,風一吹過來的時候就把它的種子帶走了,比如說蒲公英就是這樣的,我們小時候語文課本里說的,風來了,把我帶走,風走了,把我留下,哪裡有土壤,哪裡就是我生長的地方。

吳伯凡:植物靜止的行走與人類輕靈的一躍

我們南方人都見過蓮蓬,蓮蓬到了秋天、冬天的時候它就會掉下來,掉到水面上。蓮蓬在上面漂著,蓮子是一粒一粒地往下掉,今天掉一粒、明天掉一粒,為什麼要這樣呢?因為蓮蓬在上面漂,今天在這個地方掉下去,也許這個地方水深,掉下去種子再也長不起來了,明天到那個地方水比較淺,掉下去就能長出來。

蓮蓬藉助於風在水面上吹,它這樣移動一方面實現了移動性,而且降低了播種的風險,這是植物在藉助於水力傳播自己種子時候的一種智慧。當然還有藉助於地心引力的,種子掉下來,如果植物長在斜坡上,自然種子就會往下滾;同時它會藉助於雨水以及地面的徑流,來把它衝到別的地方去,它們的種子就離開它們不能移動的母體到別的地方。

但有些植物的種子風吹不走,甚至水都衝不走,那怎麼辦呢?它們又選擇了一種策略,就是在這個種子的表面長上一層果肉,長上這層果肉以後,一些動物、一些靈長類動物,它們就有興趣過來摘這個長了果肉的種子來吃,但是摘果子的動物把果子吃完扔掉的時候,相當於幫植物把不容易移動的種子移動了,外表的這個果肉其實就是它的搬運費,快遞費。

還有一些植物,它們在解決移動性的時候表現出更高的智慧,比如說榴蓮。榴蓮是在熱帶生長的,熱帶植物周圍是非常茂密的,即使你長得很大,即使有些動物也想吃你的果子,但是它看不見。那怎麼辦呢?

榴蓮就採取了另外一種策略,就是釋放一種強烈的氣味,讓你在很遠的地方就聞到這種氣味,順著這個氣味你就能找到這個果子。所以你看看整個大自然,植物作為一種不能移動的生物,它真的是想盡了各種方法實現它的移動性。

我們人是高等動物,高階動物,高階得不能再高階的動物,但是如果是講移動性的話,人的移動效率是很低的。我相信每個小孩都有這樣一種想象,我要是一隻鳥多好,想到哪兒一飛就去了,我從這兒走到那兒那麼費勁。所以說動物雖然是可以移動的生物,但是每種動物它的移動效率是很不一樣的,飛禽比走獸它的移動效率要高。

那麼,什麼動物的移動效率是最高的呢?十幾年前我看了史蒂夫·喬布斯的一篇文章,標題叫《禿鷲與腳踏車》,可是這聽起來很怪的一個名字,而且最怪的是喬布斯怎麼會寫這麼一篇好像發表在《讀者文摘》上面的文章呢?其實他沒有那個閒工夫,他想論證一個問題,就是移動效率的問題。

他發現自然界裡頭,移動效率最高的動物是禿鷲。禿鷲我們知道,它是食腐動物,它自己不會去主動地捕食一種動物,它只是在別的動物捕食完以後,它撿一點剩菜剩飯,所以它不停地鑽到那些腐屍,已經被其他動物吃得差不多了的那些屍體裡頭。

由於它在捕食上沒有主動性,它想吃了不取決於它自己,它不能自己去做飯,不能自己去捕食,它得耐心地等,看別的動物什麼時候餓了。因為它沒有捕食的主動權,所以它更要節省能量,禿鷲不會隨便飛,平時它呆在地上。

2010年去非洲旅行的時候我發現一個現象,只要哪個地方看到有禿鷲,一會兒就要下雨。我剛開始不太清楚是怎麼回事,後來才發現非洲很熱,下完雨以後就會產生熱蒸汽,禿鷲展開翅膀,藉助於熱蒸汽就升騰上去,它就變成了滑翔機。

吳伯凡:植物靜止的行走與人類輕靈的一躍

滑翔機跟飛機有什麼不一樣呢?滑翔它自己是沒有動力的,它不用消耗能量的,它是藉助於空氣的上升、下降,它在空中盤旋,實現自己的移動性。禿鷲就是這樣一種類似於滑翔機的移動方式,不用消耗能量。一旦它展開翅膀升騰到空中的時候,它藉助於熱空氣的旋轉流動,一旦發現有殘羹冷炙,它就迅速地像自由落體一樣地掉下來,很安全地到達。

所以禿鷲的移動效率是最高的,消耗的能量很少,空間的自由度很高。喬布斯認為,我們要像禿鷲一樣,消耗的能量很少,但是可以自由地移動的空間非常大,那應該是我們人類的一個理想。但可惜,人類移動的效率太低了,不僅是不如飛禽,很多走獸也比我們人類的移動效率要高得多。

但是人類有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喬布斯發現人類早就在解決這個問題,比如說腳踏車就是一種解決之道,當人使用腳踏車以後,他的移動效率就高多了,消耗同樣的能量,他的移動速度和他實現的位移的量就會大得多。所以人類一直在藉助於像腳踏車這樣的機械和工具,來解決自己的移動效率問題,但是這還遠遠不夠。

喬布斯認為,他可以幫人類來實現移動效率質的飛躍,這個質的飛躍是什麼?就是電腦。我們今天使用電腦、使用手機的人都知道,其實我們無非是在解決一個移動效率的問題,我們要跟廣州的朋友說一句話,只需要在上頭輸入一段文字,或者乾脆用語音,一下子廣州的朋友就聽到了。

按照過去的方式,我們必須要透過物理位移去傳導資訊,事實上,人類在很長的時間一直就是這樣的,送信、報信,都是透過物理的位移的方式實現資訊的位移。但這是在人類的移動效率很低的情況下,尤其是隻能夠透過物理的位移實現資訊的傳達的時候,這其實說起來很悲壯,但也是非常笨拙的一種方式。

人類發現,原來資訊的傳遞和我們人的移動,這二者是可以分開的,什麼意思呢?就是比如說在中國的古代,還有在古希臘,都不約而同地發明了一些工具和手段,實現資訊的快速位移,用不著從此地到彼地。也就是簡單地說,不需要以透過物理位移的方式實現資訊位移,這聽起來很抽象,舉個例子,中國古代發明的這個烽火臺,其實就是這樣一種把資訊移動跟物理空間的移動分離開的一個非常好的例子。

如果在邊關發現的敵情,你只需要在烽火臺上把事先準備好的乾草、狼糞點燃,狼煙不容易散,它就升得更高,這樣遠處的人就能夠看得到。透過這種你在這個地方點上了狼煙,可能十里地以外的人就看到了,一旦看到了,他也會點上狼煙。所以當邊關發現敵情的時候,可能不到一天它就能夠傳到首都來,這就是資訊位移不依賴於物理位移的一個很好的例子。

吳伯凡:植物靜止的行走與人類輕靈的一躍

​在2000年,英特爾前CEO貝瑞特訪問中國的時候,他當然就要去長城看了,他就指著那個烽火臺說這是幹什麼用的?別人跟他解釋它的功能以後,他說中國人好偉大,原來長城不是一堵牆,而是一條路,中國人在兩千多年前就發明了資訊高速公路。

所以在很多古代的傳說裡頭,我們都發現有很多這種通訊的案例,所謂通訊就是資訊的傳輸和溝通,人類最早的通訊是物理位移和資訊但是整部通訊史,說白了就是如何儘可能地讓資訊的移動超越物理的限制,而實現資訊的自由傳輸,所以人類史其實就是一部通訊史。

其實在動物世界裡頭,這種通訊的手段也是非常普遍的。比如說大象,它的四隻腳腳底其實是四面鼓,它的構造有點像我們醫生用的聽診器,大象需要傳送資訊的時候就跺腳,這種震動最遠能夠傳到16公里以外,別的大象把它的腳貼在地面的時候,它們能夠聽得懂:我的同伴已經找到水了,或者找到食物了,它在哪兒,大象都能夠分辨出來,然後大家知道了,相當於群發了一個微信,大家就去有水的地方。

所以,人類的歷史是一部通訊史,動物的歷史也是一部通訊史,以通訊的角度來看,每時每刻都在發生各種各樣的通訊行為,在這個世界上,從人到微生物,通訊無所不在。

本音訊文字選自吳伯凡在羅輯思維的演講《人類史就是一部通訊史》第一部分,有刪節和編輯作者:伯凡時間

連結:

https://www。

jianshu。com/p/855bf2252

603

來源:簡書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絡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標簽: 移動  動物  效率  禿鷲  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