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歷史

唐朝的書是什麼樣的。?

作者:由 參謀長 發表于 歷史時間:2022-02-13

在唐朝可能有5種書的樣子。這是從一個問題研討出來的。問題是:一卷書有多少字呢?

這個要有一個歷史感,不能以現在的科技來衡量。

經過考證,一卷書如果是竹簡大約是2000字左右一卷,如果是紙卷會在6000字左右。

所以,按照通常認識計算,萬卷書,也就是6000萬字左右。如果是現在的話,就是把金庸全集讀6遍就可以了。哈哈。

這五種樣式的書是:一種是之前傳統的竹簡做的書,一種是當時流行的紙卷書,一種是經摺裝,還有一種是當時新工藝的雕版印刷的書。後來,唐僧取經後,才有了成片的貝葉經流程,才有了一葉一葉的書,後來,就叫“一頁書”了。

下面說說,論著過程。

提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是杜甫老師,需要回到他所在的年代去考量。

問題1:杜甫老師所在的年代

據分析,天寶六年,杜甫到長安應試,卻因為當時的權相李林甫編導的“野無遺賢”的鬧劇,而困守長安。杜甫為了實現自己的抱負,不得不轉向投靠權貴之門,卻毫無結果。他客居長安十年,鬱郁不得志,仕途失意,過著極其貧困的生活。

天寶六年是公元747年,杜甫生卒年是(712-770年),也就是說,杜甫這個時候是35歲了。

為什麼要說這個年代呢?因為會有五種可能,一種他讀的書是之前傳統的竹簡做的書,一種是當時流行的紙卷書,一種是經摺裝,還有一種是當時新工藝的雕版印刷的書。後來,唐僧取經後,才有了成片的貝葉經流程,才有了一葉一葉的書,後來,就叫“一頁書”了。

杜甫之前生活不富裕,估計讀新工藝的雕版印刷的書不多。如果是前兩種,就有分量中,字數少的特點了。

問題2:一卷竹簡書能有多少字

有專家考證,唐朝依舊還有用簡牘記事的習慣。

竹簡,指古代用來寫字的竹片,也指寫了字的竹片。先秦至魏晉時代的書寫材料。是削製成的狹長竹片(也有木片,稱木簡)。

牘比簡寬厚,竹製稱竹牘,木製稱木牘。均用毛筆墨書。冊的長度,如寫詔書律令的長三尺(約67。5cm),抄寫經書的長二尺四寸(約56cm),民間寫書信的長一尺(約23cm),因此人們又稱信為“尺牘”。每片竹簡通常是20字。據史書記載,最多的是一個40個字。

我們來看一張照片會發現,一卷書會有50片左右的竹簡,也就是一卷書是2000多字。

唐朝的書是什麼樣的。?

問題3:紙卷書一卷多少字

隨著紙或帛的使用,一些經典也用了這樣的材料。而形式上,依舊採用捲簾式的閱讀方式,用皮繩一捆捆的紮起來存放,然後和閱讀簡牘一樣閱讀。這就是為什麼會有“卷書軸”而沒有“翻頁書”的原由。

比如楞嚴經。唐般剌密諦譯,10卷。般剌密諦在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於廣州的“制止寺〈今光孝寺〉”誦出楞嚴經十卷,時由烏萇國沙門彌伽鑠佉譯語,沙門懷迪證譯,菩薩戒居士房融筆受。中國曆代皆視此經為佛教主要經典之一。《楞嚴經》全文62000餘字,分十卷,也就是一卷是6000餘字。

在敦煌有出土的保護佛經的“帙”,這是用當時比較流行的裝幀方式。

唐朝的書是什麼樣的。?

問題4:有沒有可能杜甫讀的新版書呢?

在唐朝的時候,最新的印刷技術是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貼上上抄寫工整的書稿,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紙正面和木板相貼,字就成了反體,筆畫清晰可辨。雕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面沒有字跡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型凸出的陽文,和字型凹入的碑石陰文截然不同。印刷的時候,在凸起的字型上塗上墨汁,然後把紙覆在它的上面,輕輕拂拭紙背,字跡就留在紙上了。

雕版印刷在唐初就開始使用了,歷史學家鄧廣銘認為:唐朝發明了雕版印刷術,並在唐朝中後期才普遍使用。不過,杜甫老師是否趕上了呢?這就不知道了。

張秀民有《中國印刷史》一書,在《凡例》中介紹:“本書以朝代為次序,論述自唐初貞觀至清末宣統一千三百餘年的印刷發展史略。”書中介紹,雕版印刷的工藝起自什麼朝代有很多說法,有的說是在隋唐,有的資料說是是漢朝,有的說是北齊等等。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唐朝,也就是杜甫老師出生之前,就開始有雕版印刷了。

唐朝的書是什麼樣的。?

唐朝的書是什麼樣的。?

問題5:唐朝的“經摺裝”

剛才說了唐朝的卷軸書,其實當時還有另一種形式——叫“經摺裝”。類似於我們如今在電視上的清宮劇裡面,皇帝看的摺疊式奏摺。

這種書有幾點好處,第一是可以夾入書籤,第二是免去了裝訂和捆綁的工序。而且這個也有了翻頁書的靈感。

唐朝的書是什麼樣的。?

問題6:如果是微雕呢

據說,從商周時期就有微雕作品,如果是微雕的話,一卷書有多少字就不好說了。

小結:

其實,我們真的不用論書的多少,而看自己的收穫。你看莊子就曾經說過:生也有涯,學也無涯。僅僅湊數意思不大。哈哈。

標簽: 杜甫  雕版  印刷  一卷  竹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