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歷史

【西漢篇】陽陵侯傅寬本傳詳解第三篇諡景侯病逝代國

作者:由 二十八年蟬 發表于 歷史時間:2018-11-25

漢六年,也就是傅寬剛剛擔任齊相國時期。漢庭因為曹參和傅寬遠鎮齊國的特殊情況,遂率先為曹參和傅寬封侯。因此傅寬也就成為了漢帝國建立後第一批順利封侯的人員之一:

六年十二月甲申,景侯傅寬元年。《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漢六年十二月甲申日,傅寬由通德侯改封陽陵侯,食邑兩千六百戶。

之後幾年裡的傅寬,便一直在齊國以齊相國的身份屯兵駐守。

漢十年,趙相國陳豨公然反漢,自稱代王。而後很快,漢庭便下達了全國動員令,責令各地諸侯國派兵的派兵,送物資的送物資,總之要舉全國之力迅速鎮壓陳豨叛亂。

而東方的齊國,自然也在徵招之列。

以齊相國擊陳豨將張春軍,破之。《史記·曹相國世家》

以上是曹參的記錄,這說明曹參作為齊相國,也曾帶領齊軍參與了對陳豨的作戰。那麼齊國的另外一位相國傅寬呢?

四月,擊陳豨,屬太尉勃,以相國代丞相噲擊豨。《史記·曹相國世家》

這裡的四月,應該就是指的漢十一年四月。

另外按照上述記錄,傅寬是以齊相國代替丞相樊噲攻擊陳豨,那就說明此時陳豨的主力已經為漢庭基本擊潰了。因為之前漢軍與陳豨軍正式交戰時,漢軍的最高指揮官分別是太尉盧綰和右丞相酈商,而酈商在擊潰陳豨主力後,便被皇帝劉邦派去安撫太上皇的衛軍了,所以才有了樊噲升遷漢左丞相之職,代替酈商進行指揮作戰。

那麼此時傅寬以齊相國代替左丞相樊噲攻擊陳豨又是指的什麼意思呢?

按照之前曹參在陳豨之亂一爆發時就參與作戰了,那麼此時傅寬以齊相國來到北方戰場,就說明曹參已經回到齊國去了。畢竟齊國更重要,而漢庭是不可能允許齊國的兩大相國同時都不在齊。所以史書中便也在這裡為曹參和傅寬做了一個時間差,曹參參加的是前期作戰,而後曹參回去後則再由傅寬參戰,所以傅寬參戰時便已經到漢十一年四月了。

另外傅寬的齊相國,雖然是作為大國的相國,可從地位上來說,理應低於太尉周勃和漢左丞相樊噲。而史書中也表明傅寬是屬於太尉周勃麾下,因此也的確低於太尉周勃。然而這裡讓傅寬代替樊噲進攻陳豨一說,私以為並不是讓傅寬真的就代替樊噲,而是應該讓傅寬專門負責清剿代地的陳豨殘部。當然,事實上這也是為之後的代國建立而奠定基礎。

不過還要註明的一點是,按照傅寬擔任齊相國五年的時間,則漢十一年傅寬率軍進攻代地後,他的齊相國職位便去除了。所以傅寬任齊相國的時間,應該就是從漢六年到漢十一年這段期間,總計五年。

十一年,於是乃分趙山北,立子恆以為代王,都晉陽。《史記·高祖本紀》

如上,漢十一年,皇帝劉邦在趙國北部設立代國,都晉陽,由漢庭四皇子劉恆即位代王。

同時再看傅寬的記錄:

一月,徙為代相國,將屯。《史記·傅寬列傳》

漢十一年四月傅寬率領漢軍進入代地清剿陳豨殘部,而後同年設立代國。接著到漢十二年一月,鑑於此時傅寬已經清剿的差不多了,且陳豨也被樊噲麾下的陳武所部給擊殺了,因此漢庭便任傅寬為代相國,全權負責代國的軍政大權。

【集解】:如淳曰:“既為相國,有警則將卒而屯守也。”案:律謂勒兵而守曰屯。

【索隱】:如淳雲:“漢初諸王官屬如漢朝,故代有丞相。”案:孔文祥雲“邊郡有屯兵,寬為代相國兼領屯兵,後因置將屯將軍也”。

如上《史記三家注》中的解釋,傅寬為代相國自然可以控制代國的政務,而後又有屯兵之權,且代國又為與匈奴交界之國,所以傅寬便也兼有控制此地的漢庭邊軍。

二歲,為代丞相,將屯。《史記·傅寬列傳》

這裡的“二歲”,應該是指的傅寬接任代相國的第二年,也就是漢孝惠帝元年。又因為此年漢庭施行了“除諸侯相國法”的政策,所以全國諸侯國,包括齊國、代國在內,齊國相國曹參改為齊丞相,而傅寬則也是由代國相國改為代國丞相。當然,此時傅寬雖然是丞相了,卻仍然控有邊軍,這也是史書明確標註的。

此後的傅寬,應該就是一直在擔任代國丞相一職,為大漢戍守北境的安寧,直到他最終病逝於此地。

孝惠五年卒,諡為景侯。《史記·傅寬列傳》

漢孝惠帝五年,代國丞相傅寬病逝。漢庭為其最終諡號,景侯。

景:由義而濟曰景,布義行剛曰景,耆意大慮曰景。《逸周書》

綜上,傅寬的一生並不算太驚豔。傅寬所成就的功業相比同時代那些英雄偉人們,自然也是不如的。但這並不能說明傅寬就是庸人,作為曾經碌碌無名的魏國小軍官,短短不到一年便能夠封侯拜將,接著在楚漢戰爭結束後又成為了鎮守一國的封疆大吏,乃至於最後更是為大漢戍守北境數年的安寧,因此無論如何,傅寬都能算的上是那個時代少有的軍政大才。

再看漢庭官方最後為傅寬的定義,於漢孝文帝年間定稿的漢初功侯位次中,傅寬位列第十。雖然說這並不能完全代表漢庭官方的意見,畢竟這個位次表經歷過多次修正,但即使如此,傅寬的位次也不會離開漢初十八元勳功臣之列。所以就傅寬而言,單從漢庭官方的態度來看,他也是值得漢庭尊重和紀念的一代名將。

另外再看太史公對於傅寬的評語:

太史公曰:陽陵侯傅寬、信武侯靳歙皆高爵,從高祖起山東,攻項籍,誅殺名將,破軍降城以十數,未嘗困辱,此亦天授也。

雖然太史公沒有正面描述傅寬,但是僅從“天授”二字,便也能看出太史公對於傅寬由衷的欽佩和讚賞。從起兵征戰十餘年間,傅寬領軍幾乎從未遭遇過困苦和失敗,幾乎可以說是逢戰必勝,因此就像是上天欽準的人物一般。

客觀來說,傅寬的運氣也的確是好,從最初加入劉邦麾下滅秦時,因為劉邦打的比較順,所以便談不上什麼戰敗;而後傅寬參加反攻三秦之戰後,也未出關參加東征,而是協助酈商平定關中各郡,因此也就不會有失敗一說了;接著到參加灌嬰主導的騎兵大作戰中,此戰雖未大勝,但擊退了西楚騎兵也算是小勝,故而也不可能有失敗了。至於之後跟隨大將軍韓信掃滅諸侯國,又是攻必克戰必勝。到最後唯一有可能失敗的平城之役,傅寬又因為擔任的是齊相國一職,負責鎮守齊國,所以也讓傅寬安全的避開了。

這麼看來,傅寬的確是運氣爆棚。但換個思路,傅寬逢戰必勝,一路節節高升,真的就是隻憑運氣嗎?一場戰事的勝負或許可以說是偶然,但每場戰事都是如此,便也能反過來證明傅寬的能力之強。再說傅寬之前本來就是一個騎將,怎麼就突然成為了封疆大吏呢?若說是沒能力,恐怕他人也不會相信。無非就是傅寬能力太強,卻也識時務,所以才能讓傅寬有驚無險的走完自己完美的一生。

最後,再列一下傅寬的一生基本履歷吧:

秦二世三年:

傅寬以魏軍騎將身份加入武安侯劉邦麾下。

漢元年:

傅寬以戰功受封關內侯,號共德君。

漢二年:

傅寬因接應漢王有功,封列侯,號通德。

漢三年:

傅寬協助大將軍韓信攻齊。

漢四年:

傅寬被齊王韓信拜為齊國右丞相,負責留守齊國。

漢五年:

傅寬與曹參一同拱衛東方。

漢六年:

傅寬和曹參一同就任齊相國,同年改封陽陵侯,食邑兩千六百戶。

漢十一年:

傅寬以齊相國身份參加平定陳豨的戰役,而後不久傅寬便率軍進入代地清剿陳豨殘部。

漢十二年:

傅寬任代國相國,全權負責代國的軍政要務。

漢孝惠帝元年:

傅寬由代國相國改為代國丞相,繼續全權負責代國的軍政要務。

漢孝惠帝五年:

傅寬病逝於代地,漢庭為其諡號,景侯。

【完】

標簽: 傅寬  齊相國  相國  陳豨  漢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