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歷史

美軍坦克殲擊車發展簡史(五)

作者:由 沈之行 發表于 歷史時間:2021-11-26

隨著戰事的不斷髮展,有一部分人建議應該將坦克殲擊營裝備的主力車型M3、M6坦克殲擊車全部換成M10火炮運載車,同時每個坦克殲擊連可以增編有一個105mm自行火炮排用以加強火力,這些武器與編制上的改進將完全能夠抵消掉德軍虎式坦克的巨大威力。除了加強火力,他們還認為應該對坦克殲擊營偵察連進行一定加強。原先偵察連下屬的三個排中每個班都裝備有一輛裝甲車和兩輛吉普車,這對德軍用來執行反偵察任務的輕型坦克來說實在是過於脆弱,為此不如從坦克營中把輕型坦克挑出來裝備給坦克殲擊營偵察連,這樣一來坦克殲擊營偵察連的火力強度也就上去了。

美軍坦克殲擊車發展簡史(五)

上述提議並未獲得廣泛認同,相反,坦克殲擊營已經上了裁軍委員會的整編名單。成立於1942年10月的裁軍委員會主旨是縮減戰鬥單位中車輛與人員的規模,大量的工作使得該委員會直到1943年1月才有功夫處理坦克殲擊營的問題。他們拿出來的方案為,裁撤坦克殲擊營所屬全部防空分隊以及削減行政管理與後勤保障人員、全營總人數由898人縮小至673人、全營36輛自行式坦克殲擊車則原封不動。

可見轉戰各處的美軍為坦克殲擊營帶來的並非是編制上的調整,但是這也並不意味著美軍打算就只進行這種規模上的調整,實際上關於拖曳式和自行式反坦克炮的爭論隨著事態的發展又被翻騰出來了。Bruce本人當然是力挺結合了機動性與火力這兩個要素的自行式反坦克炮,他的依據就是戰前的一系列機動演習已經表明拖曳式反坦克炮經常被遺棄的到處都是,要轉運這些東西實在費勁。和Bruce持相同觀點的還有坦克殲擊車的車組們,但是他們主要還是怕上級因為這點事就把他們給踢了。

美軍坦克殲擊車發展簡史(五)

如前所述,北非戰役讓很多美軍高階軍官對設立拖曳式坦克殲擊營產生了興趣。這也並不是無的放矢,此前英德兩軍在北非沙漠交手之時就有過成功運用拖曳式反坦克炮的經驗,而制勝的關鍵就是隱蔽。到了美軍登陸北非的時候,他們手裡的M3反坦克殲擊車實在是過於顯眼。既然上級有這個想法,McNair便於1943年1月指示坦克殲擊中心開始發展拖曳式坦克殲擊營。兩個月後,總計有15個坦克殲擊營完成了換裝任務,到是年10月已有半數的坦克殲擊營將自行式反坦克炮改換為拖曳式反坦克炮。此前在1943年5月,拖曳式坦克殲擊營的編制方案也已確定,該方案以原自行式坦克殲擊營為基礎,取消了營屬偵察連,代之以直屬營部的兩個偵察排。每個坦克殲擊連裝備有12門由半履帶車牽引的3英寸火炮。其實不管是拖曳式還是自行式,兩種坦克殲擊部隊所擔負的作戰任務還是一致的,即擊毀對方坦克。不過既然有形式之分,其使用方法自然也有區別:拖曳式坦克殲擊營為師屬反坦克分隊,自行式坦克殲擊營則負責迎擊敵裝甲突擊叢集。

美軍坦克殲擊車發展簡史(五)

對坦克殲擊部隊來說,紛紛擾擾的北非戰役結束之後也該換一款坐騎了。M10火炮運載車雖然具備較強的火力與機動性,而且3英寸火炮較遠的射程也足以令車組成員刮目相看,但畢竟還是缺乏夜戰能力,單這一點來說這款坦克殲擊車就稱不上十全十美。

早在北非戰役開始之前美軍就已經開始研製新型坦克殲擊車。為了比M10更快更強,新型坦克殲擊車換裝了更為堅固的懸掛和維修更加便捷的引擎。1944年夏,該型車在未透過測試的情況下完成小規模生產並很快被投入戰場以滿足一線部隊需要。然而一線部隊很快便反映該型坦克殲擊車還有不少機械故障,使得該型車在大規模生產之前被迫進行大規模調整與重新設計,花費了大量的時間。

隨後該車完成一系列改進工作,正式定型並被命名為M18火炮運載車。該車裝備有一門76mm火炮,炮塔採用半封閉式電傳設計,具備不錯的越野效能,最高時速可達60英里/小時。不過相比於M10,M18的乘員座艙空間有所減小,整體環境略顯擁擠,導致裝填速度和主炮射界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另外該車配備的76mm火炮相比於M10的3英寸火炮在效能上並未有多大提升,要想在1944年初的戰場上擊穿德軍“動物園”還是費勁。

美軍坦克殲擊車發展簡史(五)

最終M18也未能挽回多少坦克殲擊部隊本就遭人厭惡的形象。其實早在1943年底坦克殲擊部隊的裝備問題就已經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那準備削減坦克殲擊營數量的方案又著實使得坦克殲擊車的乘員們天天提心吊膽,以至於大量謠言甚囂塵上,說什麼坦克殲擊部隊即將解散、坦克殲擊部隊將被其他兵種吞併、指揮官們不願意把坦克殲擊部隊派出去打仗等等。

謠言多少也有些根據。Dever的態度一直很明確,就是要推動坦克殲擊部隊與裝甲兵部隊的合併工作。不過野戰炮兵部隊還是先他一步,於1943年10月正式提出將坦克殲擊中心接管過來,為此美軍還專門就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雖然最後美軍高層還是否定了這項提議,但是坦克殲擊部隊的前途依然渺茫。在此期間坦克殲擊部隊的官兵們也沒閒著,紛紛慫恿坦克殲擊中心向陸軍部提出保留這支部隊的訴求,並希望後者能下個檔案表明態度。

他們等來了迴音。1943年末,陸軍地面部隊正式宣佈坦克殲擊營已無存在必要。就在一年前McNair還打算組建222個坦克殲擊營,並在必要時能夠集中起最多20個營用以對付德軍坦克,然而實際上此時德軍裝甲部隊的強度已經有所減弱,美軍的整體規模也因之回落到一個相對正常的水平。之前盲目擴充的坦克殲擊營現在也成了累贅,還沒有組建起來的坦克殲擊營被立即叫停。大部分已經入役的坦克殲擊營先後除役,其人員被轉送到正缺人手的各作戰師當中。負責為坦克殲擊部隊培養人員的坦克殲擊中心也逐漸開始推動精簡工作。1944年初,坦克殲擊中心指揮部裁撤,所有訓練支援單位全部移除。陸軍部本來還準備指示坦克殲擊部隊的訓練轉至諾克斯堡進行,與在此駐訓的坦克部隊合併。坦克殲擊中心把這條命令給頂了回去,提出胡德營的訓練設施比諾克斯堡要完善得多,最後只有預備軍官學校遷到了諾克斯堡。

美軍坦克殲擊車發展簡史(五)

至此,坦克殲擊部隊雖然沒有被徹底清除,但是其未來仍舊難以預料。此後無論是義大利戰場還是諾曼底登陸之戰,坦克殲擊部隊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一直就不明確,坦克殲擊中心只能把焦點放在探索如何讓坦克殲擊部隊承擔反坦克之外的其他任務上面,尤其是如何為步兵和裝甲部隊提供火力支援等等。不過歐洲戰場上的茫然並不是坦克殲擊部隊的全部,他們在太平洋戰場憑藉能夠執行多種任務的能力最終還是證明了自己的價值。

瞭解更多歷史文章、交流感悟隨想,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桑乾虛舟

標簽: 殲擊  坦克  部隊  拖曳  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