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歷史

原點實驗室消滅瘧疾是否提高了美洲的勞動生產率?

作者:由 SD下海的楊大夫 發表于 歷史時間:2016-04-30

歡迎關注『原點實驗室』專欄。回到原點,我們解析資料。

經濟學界持續很久的一個爭論,是地理是否會影響生產率和長期經濟增長,而地理影響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健康。

我們今天分析的這篇文章考察的就是這個問題:人類是否可以透過掃除疾病,來隔斷地理和經濟發展之間的決定性關係?

具體地說,消滅瘧疾,是否大幅提高了原瘧疾肆虐區的勞動生產率。

理論預期

瘧疾是一種可以致死的急性傳染病。瘧疾流行的地區往往具有溫和的環境條件,本應適宜發展經濟,但由於這些地區疾病肆虐,往往經濟發展不起來。

相比成年人,兒童由於缺乏相應的抗體更容易感染瘧疾。兒童時期是一個人的人力資本和生理發育的關鍵階段。

罹患瘧疾可能嚴重影響一個人的生理發育,同時瘧疾造成的曠課和貧血可能影響人力資本的積累。相反,消除瘧疾帶來的成人死亡率降低,會使得家庭對於兒童的教育投資更穩定,提高的家庭收入也可以為兒童的發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瘧疾主要傳播途徑是瘧蚊叮咬。同其他蚊媒傳染病類似,如果能夠很好的防治蚊蟲,瘧疾流行本身是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的。去年,屠呦呦教授憑藉其帶隊研製的抗瘧疾良藥,獲得了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我們可以用職業收入(OIC)作為勞動生產率的度量。童年時患瘧疾的經歷,會影響成年後的工資嗎?或者反過來說,童年時沒有得瘧疾,勞動生產率是否會大幅提高呢?

掃除瘧疾 –> 生產率提高?

挑戰:經濟發展與健康互為因果

要直接認別兩者的因果關係並不容易,因為瘧疾的流行一方面有可能拖累經濟發展,但是,另一方面,經濟落後也可能導致政府無法提供充足的公共衛生服務,進而造成無法有效控制瘧疾的流行。

理想狀態下,我們需要希望設計這樣一項實驗,將兒童隨機分成兩組,讓其中一組感染瘧疾,另一組不感染,然後觀察他們成年後收入水平的差異。但是違背倫理的『殘酷實驗』顯然是不可能進行的。統計學和經濟計量學的發展,為我們得到準確的因果推斷提供了辦法。

研究設計

得益於歐洲醫生對於瘧疾傳播途徑的新發現以及美軍在哈瓦那和巴拿馬運河區的試驗,20世紀美洲開展兩次大規模『滅瘧運動』。這兩次運動之一發生在1920年代的美國南部地區。

按1920年這個時間點,我們可以將人群分成三組。1900年以前出生的人,在『滅瘧運動』開始時已經成年了。在1920以後出生的的人,完整經歷了『滅瘧運動』。而且1900至1920年之間出生的人,部分受到了『滅瘧運動』的影響。

我們可以做如下“思想實驗”:將美國不如地區按照瘧疾流行程度分成兩組(瘧疾流行地區、瘧疾非流行地區),然後觀察兩組內,不同出生年份(cohort)的這三組人群的長期收入水平的差異。這樣,我們就可以估計瘧疾對於勞動生產率長期影響了。

原點實驗室消滅瘧疾是否提高了美洲的勞動生產率?

原點實驗室消滅瘧疾是否提高了美洲的勞動生產率?

這是我們說的“雙重差分”法:第一重是同一地區,不同年份出生的人群之間的差異;第二重是地區之間的第一重差異的差異。

在理想的情況下,我們應該看到,在瘧疾流行越嚴重的地區,從消滅瘧疾行動中獲利更多。也就是說,1920年代以後出生的人的工資,要比190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增長得更多。

發現

我們來看資料。

下圖中,我們按照樣本中每個人出生地在1890年的瘧疾死亡率,將樣本分為兩組,一組為出生在瘧疾流行地區的人(1890年瘧疾死亡率 > 70%分位數,上圖中紅點),另一組為出生在瘧疾非流行地區的人(1890年瘧疾死亡率 < 30%分位數,上圖中綠點)。

原點實驗室消滅瘧疾是否提高了美洲的勞動生產率?

原點實驗室消滅瘧疾是否提高了美洲的勞動生產率?

我們看到,在瘧疾非流行地區,收入的增長隨出生年份的變化比較平緩,在1902-1920年之間沒有明顯的躍升;當然,整體上這些地區的人工資更高(綠線)。而在瘧疾流行地區,1900-1920年出生的人較之前出生的人,收入增幅很大(紅線)。在1920年之後出生的人裡,兩組人職業收入均值開始趨於接近。

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理解資料。我們可以考察成年後職業收入,與出生地1890年瘧疾死亡率之間的(負)相關性。如果我們之前的假說是對的,即『滅瘧運動』確實可以阻斷地理與收入之間的相關性,我們應該看到這種相關性在1920年以後出生的人,是最弱的。

原點實驗室消滅瘧疾是否提高了美洲的勞動生產率?

原點實驗室消滅瘧疾是否提高了美洲的勞動生產率?

結果確實如此。我們地樣本按出生年齡分成三組。在『滅瘧運動』開始前出生的人群比1920年之後出生的人群中,瘧疾與長期生產力呈現更嚴重的負相關關係。同時,我們發現,『滅瘧運動』的效果,主要是由那些死亡率不太高的地區(低於0。5)的地區驅動的。

按照類似的思路,在原文中,作者以每個年齡組的樣本量為權重,繪製了下圖。其中,Y軸是每個年份出生的人群裡,職業收入對1890年瘧疾死亡率的迴歸係數。紅色線為各階段的係數均值,黃色線為根據標準差計算的上下界。

原點實驗室消滅瘧疾是否提高了美洲的勞動生產率?

原點實驗室消滅瘧疾是否提高了美洲的勞動生產率?

我們已經解釋了,『滅瘧運動』基本阻斷了出生地瘧疾死亡率與未來收入之前的負相關性。

在1900年之前出生的人,他們的童年完全暴露在瘧疾流行期,因此瘧疾的肆虐程度嚴重影響了他們成年後的生產力(係數為負)。

在1900-1920年出生的人群由於仍然有部分童年時光暴露在瘧疾流行時期,因此可以看出係數雖然為負,但是有明顯趨近於0的趨勢。

而1920年之後出生的人群,由於瘧疾的流行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因此係數也基本為零了。

換一個度量收入水平的指標,得到的結果類似。

原點實驗室消滅瘧疾是否提高了美洲的勞動生產率?

原點實驗室消滅瘧疾是否提高了美洲的勞動生產率?

上面的分析表明,這篇論文揭示的瘧疾對長期生產率的影響很穩健。瘧疾流行,會降低暴露在高致病環境下的兒童的長期生產力。因此,抗瘧疾效藥物對於掃除貧困功不可沒的。

20年代後,由於DDT(滴滴涕,合成農藥和殺蟲劑)的發明,在1950年代的巴西、哥倫比亞和墨西哥也開始了大規模的消滅瘧疾行動。在論文中,作者也對這些地區『滅瘧運動』的效果進行了評估,得到了類似的結果。

Reference: Bleakley, Hoyt. 2010. “Malaria Eradication in the America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hildhood Exposure..”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Applied economics 2(2): 1–45.

責任編輯@徐軼青

資料與程式碼下載

GitHub或Dropbox

關注“原點實驗室”的微信,請掃二維碼,或搜尋“cndatalab”。

原點實驗室消滅瘧疾是否提高了美洲的勞動生產率?

原點實驗室消滅瘧疾是否提高了美洲的勞動生產率?

標簽: 瘧疾  出生  1920  流行  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