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歷史

【後戰國篇】楚漢諸侯第十九篇勇冠天下九江王英布

作者:由 二十七年蟬 發表于 歷史時間:2019-05-07

九江者,故秦九江郡也。

霸王項羽之所以用九江為諸侯國名,自然是與常山國、衡山國和河南國一樣,單純就是以郡名作為國名。

當陽君黥布為楚將,常冠軍,故立布為九江王,都六。《史記·項羽本紀》

漢元年二月,因楚將當陽君英布勇冠三軍,立功無數,遂被霸王項羽封賜為九江王,立都六城。

按照這裡的記錄,英布能夠被封王,自然是應該的,畢竟“常冠軍”嘛。但所謂的應該,卻又有點特殊,畢竟英布是唯一一個項羽麾下嫡系將領中得以封王者,固然因為功勞很大,但試問范增功勞不大嗎?蒲將軍功勞不大嗎?又或者其他項氏子弟功勞不大嗎?所以僅僅以英布功勞大就封英布為王,著實有點說不通。

當然,英布功勞確實很大,這一點在史書中也是有很明確的記載:

楚兵常勝,功冠諸侯。諸侯兵皆以服屬楚者,以布數以少敗眾也。《史記·黥布列傳》

如上,太史公親筆記錄,楚軍破秦功勞之大,超過所有諸侯軍,這自然指的是鉅鹿之戰中楚軍做出的突出貢獻。但是接下來史書中又用了另外一句,諸侯聯軍之所以服楚軍,則是因為英布所部以少勝多的緣故。

說實話,要不是人人都知道鉅鹿之戰中項羽才是楚軍最高統帥,那麼憑藉這樣的記載,是不是就可以認為鉅鹿之戰中楚軍之所以能夠破秦主要還是靠的英布?

這一點我們無法解釋,也無從判斷,雖然史書中也的確記載了鉅鹿之戰中英布軍是先鋒,但卻並未詳細記載之後的戰況,所以我們無法弄清楚太史公這樣記載的依據所在。不過至少可以確定一點,那就是英布軍在楚軍中的地位,確實是無與倫比的。

不過還是那句話,論有功,誰沒功?項氏從江左起兵時就率領的八千子弟,以及之後團結的楚地各路英豪,他們歷經數年血戰才得以滅秦,所以這難道都是靠的英布一個人嗎?

顯然這是不可能的,所以還需要找到其他的證據來佐證英布的特殊性。

下面再看之後項羽對已經封王的英布的態度:

項王方北憂齊、趙,西患漢,所與者獨九江王,又多布材,欲親用之,以故未擊。《史記·黥布列傳》

這裡應該是漢二年,當時項羽因為英布拒絕率兵出征,所以已經對英布產生了怨恨之情。但儘管如此,項羽也並未對英布做出實際懲罰,反而是想透過安撫的手段讓其為己所用。並且這裡記載的一句“又多布材”,更進一步說明了項羽對於英布的看重。

當然,不只是項羽,再看劉邦對待之後孤身逃亡漢軍中的英布的態度:

淮南王至,上方踞床洗,召布入見,布大怒,悔來,欲自殺。出就舍,帳御飲食從官如漢王居,布又大喜過望。《史記·黥布列傳》

雖然在英布剛剛抵達漢營時,劉邦表現的比較敷衍,甚至還讓英布感到了羞辱,但是再看劉邦之後的表現。一句“帳御飲食從官如漢王居”,便說明了劉邦對於英布的看重,因為劉邦是在讓漢營中的人用對待自己的方式來對待英布,這是對英布何等的尊敬啊?

同時再看劉邦之後又是怎麼用英布的:

布使者頗得故人倖臣,將眾數千人歸漢。漢益分佈兵而與俱北。《史記·黥布列傳》

當時英布麾下也就只有剛剛召回的數千人,相比當時楚漢雙方數十萬大軍的會戰而言,這點兵力其實只能說是杯水車薪。但問題就在於,劉邦居然主動分兵給英布,試問劉邦麾下那麼多驍勇悍將,為何偏偏要分兵給英布呢?

而且按說在漢軍分兵給英布後,英布就已經算是漢軍中的將領了,畢竟他帶領的一部分軍隊就是漢軍,而且史書中在之後除了記載英布於收復九江時有功外,並未記載其他功績。

但是再看看劉邦對於英布的最終封賞:

布遂剖符為淮南王,都六,九江、廬江、衡山、豫章郡皆屬布。《史記·黥布列傳》

之前項羽能封英布為九江王已經算是很大的賞賜了,而這一次劉邦乾脆一連就是封了四個郡給予英布,試問這又是為什麼?

漢初七大異姓諸侯王中,燕王臧荼控制燕地,趙王張耳控制趙地,韓王韓信控制韓地,齊王韓信控制齊地,衡山王吳芮控制南方諸郡,此五者在劉邦封王前就已經是諸侯王了,而且都擁有自己的國家和政府,所以無論封不封,他們都是事實上存在的諸侯國。而彭越又因為當時實力異常強大,並且還是劉邦親口答應要裂土封王,所以彭越被封王也是應該的。那麼英布呢?他又是為什麼呢?明明已經失去了國家,卻莫名其妙又獲得了比之前更大的國家,這不是一件怪事嗎?

就像之前項羽為何要封英布一樣?當時各諸侯國都已經事實上存在了,所以項羽能做的也就是分解罷了,因此才封了那麼多諸侯國。但唯有英布,卻好像就是憑空出來的,雖然是有功,可其實不封他又能如何?就像蒲將軍一樣,論功績,他差到哪了?基本上英布參與的戰鬥他都參與了,就算比不上英布,但是也差不了太多,何以英布就能封王呢?

很多問題限於史書記錄的缺失,所以無法找到更合理的理由。但或許就是如太史公說的:“諸侯兵皆以服屬楚者,以布數以少敗眾也”。英布也許就是如太史公評價的這般,他就是那個時代人人都敬仰的戰神,因此項羽會不惜用封王來拉攏他,而劉邦則為了用英布,更是不惜把自己的軍隊分給他,之後為了安撫他,甚至給予了當年項羽都沒有給予的四郡之地。

不過話又說回來,當時吳芮又為何要把自己的寶貝女兒嫁給英布那樣的流亡刑徒呢?而且英布此人從某種角度上說,他還是一個殘疾人,因為他曾經被官府在臉上刻上了字,雖然他自己不在乎,但從當時人們對英布“共俳笑之”來看,顯然這肯定不是一件好事。

但即使是這樣,英布卻能在短短數年裡,從一個被人嘲諷的臉上刻字的流亡刑徒,到成為百越領袖吳芮的女婿,以及楚軍中的頭號戰將,甚至最終靠著赫赫戰功裂土封王,不得不說,這樣的人生經歷,就算是在中國歷史上,也是極其少見的。

綜上,英布此人即使有再多的缺點,但從無數梟雄對他的尊重來看,他的能力和才華應該也是當時極為罕見的優秀,所以這或許才是他最終得以封王的真正原因。說白了就是一句話,英布是真的強,只可惜因為史料有限,所以沒辦法說清楚英布到底是有多強大。

下面再簡單說一下當時英布受封的九江國之疆域:

【後戰國篇】楚漢諸侯第十九篇勇冠天下九江王英布

如上,按照西楚的勢力範圍及其影響力來判斷,九江國的疆域其實完全可以繼續向東和向南延升的。但是再依據九江國首都六城的位置來看,恐怕也不現實。畢竟古代交通能力有限,且英布擔任九江王的時間相對較短,所以姑且就僅僅以故秦九江郡作為九江國的主要疆域。

至於九江郡的人口,按照項羽要求英布出兵時,英布隨隨便便就能派出數千人,則九江國的兵力應該不少,至少差不多也是有五萬以上的兵力。則從中判斷,九江國人口保守估計應該是在三十萬到六十萬之間,那麼這裡就取一個折中數字四十五萬。

雖然看起來不多,但相比其他諸侯而言,已經很不錯了。至少對於劉邦來說,這樣的一個諸侯國,用當時的辨士隨何的話說:“陛下發步卒五萬人,騎五千,能以取淮南乎?”而劉邦也很乾脆,不能。因此即使是從隨何這樣的馬後炮般言論,也能看出九江國的實力之強。

再說九江國的區位條件:如果不考慮英布後來叛楚,則九江國不愧是西楚親生的,西邊的衡山王是自己的岳父,而北面的西楚又和自己那般親近,至於東面和南面的百越,更是唯自己的岳父馬首是瞻,試問當時天下還有如九江國這樣好的區位條件嗎?一言以蔽之,只要九江不作死到公然反叛西楚,則九江必無危機。

這一點英布其實也是明白的,雖然他並不想真正忠誠西楚,但卻也從未敢於公開謀反,無非就是小打小鬧罷了,而項羽也不計較這些。但是誰知道劉邦麾下的那群瘋子居然真的敢那麼做,竟然直接當著英布的面斬殺了楚使,還公開說九江國反了。所以有些事英布也是沒辦法,最後被滅國其實也挺無奈的。

只是比較奇怪的一點是,諾大的一個九江,居然被項羽麾下的項聲和龍且就給滅了,難道九江的實力真的很弱嗎?又或者是英布的能力退化了嗎?但是按照後來英布在漢營的表現,顯然沒有,那麼只有可能是西楚那次滅九江確實是動用了絕對的實力,所以英布也只能兵敗如山倒,跑路去漢營了。

下面說九江國的具體構成:

重要人物:

九江王:

英布(—前196)

基本事蹟:

初為布衣平民,後入獄為刑徒,接著逃亡他鄉成為盜賊。陳勝起義後,其得番君吳芮支援起兵反秦,之後成為項氏麾下大將,漢元年以赫赫戰功受封九江王。漢三年其反楚,失國,逃亡漢國。接著其又在漢王的支援下重新復國,並被重新封為淮南國,領南方四郡。漢十一年其起兵反漢,次年兵敗被殺,死。

麾下重要人物:

賁赫

基本事蹟:

初為淮南國中大夫,後告淮南王英布反,其全族被英布所殺。其逃出後被劉邦封為將軍,參與平定英布叛亂。漢十二年擊敗英布後,十二月癸卯日,其受封期思侯,食邑兩千戶,建期思侯國。漢孝文帝十四年,其病逝,漢庭為其諡號,康侯。其人無後,國除。

九江國制度構建:

為楚制。

九江國佔據故秦疆土:

九江郡(約等於今天江西省大部)

九江國軍備情況:

按實際控制人口四十五萬數,外加其自身所屬軍隊,則實際軍事動員能力應在五萬以上。(此處純屬猜測)

九江國存在時間:

成立時間:漢元年二月。

覆滅時間:漢三年十二月。

(完)

標簽: 英布  九江  項羽  劉邦  西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