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歷史

相對於霍去病、衛青,為什麼趙充國知名度這麼低?

作者:由 知乎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時間:2015-03-24

相對於霍去病、衛青,為什麼趙充國知名度這麼低?徐某某2015-03-24 15:02:13

趙充國將軍,在歷史上很有名,在當代卻極少人知曉。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問題的關鍵就在於,趙充國奉行的是一種與衛霍截然相反的戰略思想,即“不戰而屈人之兵”。也就是說,能避免的戰爭,儘量不打。沒有必勝把握的戰爭,堅決不幹。“兵勢,國之大事,不可不慎。”他追求的是“全師保勝”,而不是“深入多殺”。在現在這麼多熱血憤青的眼中,他自然一點兒都不拉風,簡直是太無趣了。

一個不熱衷於戰爭,不渴望於殺敵的將軍,又怎麼能稱做名將呢?

看看我們所熟知的歷史牛人是怎麼評價他的吧。

班固:“趙充國為人沈勇有大略,少好將帥之節,而學兵法,通知四夷事。”

蘇洵:“漢之衛、霍、趙充國,唐之李靖、李績,賢將也。”

王夫之:“趙充國之策羌,制狡夷初起之定算也!功莫盛亦!非充國,羌人之禍漢,小則為宋之元昊,大則為拓跋之六鎮也!”

……

可以說趙充國不僅是一個名將,而且是一個出色的軍事理論家。只是:亂世,或者是開拓進取的時代,需要衛霍這樣的鐵血軍人;治世,或者是和平發展時期,需要趙充國這樣的持重軍人。衛霍開拓邊疆,充國建設邊疆,不同時代軍人的職責不同。軍人,同樣應該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這,才是真正的國家軍人。既有勇敢無畏,又有溫柔慈悲;既有錚錚鐵骨,也有心細如塵。

相對於霍去病、衛青,為什麼趙充國知名度這麼低?知乎使用者2015-03-24 17:10:54

電視劇沒怎麼拍

相對於霍去病、衛青,為什麼趙充國知名度這麼低?Warren Liu2015-03-25 12:35:25

我把這個問題歸結為“相對於某些歷史重要人物,為什麼其它一些歷史重要人物的知名度會更低,或者低很多?”。設定的前提是雙方皆是歷史重要人物,比較的結果是在現代人裡的知名度。

如果在這樣歸納出來的問題背景下,我個人的意見是從三個角度來看待和嘗試回答這類問題。而題主的問題也可以在這三個角度分別找到原因。

1。 歷史地位的原因:以其同時代人們對其的評價,及民國以前歷代人們對其的評價來看同是歷史重要人物,其實質的歷史地位是否本身就存在差異?

2。 傳播源及傳播媒介的原因:假設其歷史地位等同,而在現代知名度較低,是否是受傳播源和媒介的影響?如史記比漢書更為公眾所瞭解,三國演義比三國志更為公眾所知。

3。 故事性的原因:即使同等歷史地位,或同一傳播媒介,但因各自經歷的故事性不同,導致的傳播效果也不同。如同樣是史記,劉邦和項羽可做對比;同樣是三國演義,曹操和劉備可作對比。

一、歷史地位的原因

題主問題中的衛霍與趙充國進行對比,個人認為在歷史地位上,後將軍營平侯趙充國並不如大將軍長平侯衛青、驃騎將軍冠軍侯霍去病。事實上存在差距,並非是統治者有意引導輿論或單純的社會心理學因素。個人認為差距包括但不限於以下方面:

從封侯受賞的角度來說,衛青與霍去病皆是以軍功封侯,其事蹟不用贅述。而充國是因定策議立宣帝而封侯,以屯田計定羌後,宣帝並未益封。因此從當時官方的態度來說,趙充國的地位是不及衛青及霍去病的。

從軍功上說,武帝時期,衛霍當時是在主要作戰方向,即與匈奴的戰場上。而充國在此期間最有名事蹟是“以假司馬從貳師將軍擊匈奴,大為虜所圍。漢軍乏食數日,死傷者多,充國乃與壯士百餘人潰圍陷陣,貳師引兵隨之,遂得解。身被二十餘創”。因此充國在國家主要作戰方向即匈奴戰場上軍功不盛。宣帝時期,本始中擊匈奴,斬首數百級,後匈奴發十餘萬騎寇邊,充國屯邊拒之,無決定性的軍功。後以屯田計定羌,而在充國與宣帝來往的奏書上可以看出,羌當時也並非是朝廷關注的重點,匈奴仍是第一重點,而對於羌,朝廷更多是憂慮其與匈奴連線,助匈奴之勢。因此即使最後定羌,其軍功也比不上對匈奴的軍功。

從事權上來說,衛霍擊匈奴時,衛以大將軍統領各軍,霍以驃騎將軍成為主將,因與武帝的關係更為親近,故當時只受武帝的約束,武帝也大膽放權。而趙充國定羌時,在前線他自己做主,但在作戰方略上,受限於宣帝及朝堂諸公,非得來回陳書,最終取得朝堂什八的支援率才得以繼續執行自己的方略,並且當時還有個對頭辛武賢與其勢均力敵,因此事權上充國遠不如衛霍。

從當時的身後評價來說,趙充國以功與大將軍霍光等列,而霍光位大將軍,看似與衛霍同列,但霍光因霍去病而進,故位實在衛霍之後。

二、傳播源及傳播媒介的原因:

不可否認,即使是同等歷史地位或等同功績的人物,在現代人眼中認知度也是不一樣的。這裡我一時半會舉不出恰當的例子,不知道衛霍與李靖相比算不算?但這個因素是確實存在的,作為無韻之離騷、史家之絕唱的史記,其閱讀性比後面的二十三史更強,流傳度和受眾都更廣。同時諸如著名詩詞、名言警句、演義小說等對於流傳度貢獻更是極大,如霍去病的“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林則徐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或者其它詩人的傳唱“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些在歷史人物本身魅力的基礎上升華出了獨特的文學魅力,所謂的膾炙人口就是這樣,不僅人物本身出色,對其的描述也出色,有利於口口相傳,經過歷史的沉澱後,能為後人所知的就更多是這種有“膾炙人口”屬性的歷史人物及其事蹟了。

具體的傳播學我是一知半解,不敢班門弄斧,有大神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補充一下。

三、故事性的原因:

同樣不可否認的是故事性的因素,即使是同一部作品,如三國演義中的劉備和曹操,其歷史地位可算等同(從其成就來說,曹操甚至更高),但在故事性上,曹操不如劉備,具體的就不在這談了,很多小說的作者或者小說的讀者有會有這樣的感受。而趙充國的經歷在能在史書上留一筆的人物相比,相對中規中矩。而衛青出身低賤、衛霍同以外戚而得用,最終成就功業,在故事性上有很大的衝突感和鮮明特色,如霍去病更是以“少為侍中,貴不省士”這樣反傳統名將的資態,取得了封狼居胥的大功業,故事性上甩了趙充國一條街啊。

故事性越強,有利於吸引後人的興趣,進而進行更多的創作如評書、演義、小說、電視、電影等,進而讓更多的人瞭解到。

總結下來,充國將軍在以上三點都弱於衛霍,因此經過千年流傳後,知名度較低也就不是奇怪的事情了。

以我個人的看法,沒必要糾結於重要人物在當今人們眼中的知名度誰高誰低。當今人們眼中的知名度,在人物歷史功過的基礎上多了許多傳播、故事性等因素,並非是客觀評價歷史人物的適當標準。若有興趣,於正史、野史資料中,自能客觀地認識到歷史人物當時的功過是非,評價已自在已心。

相對於霍去病、衛青,為什麼趙充國知名度這麼低?伯光君2016-02-09 16:23:17

。。。。。

這種,“我知道這個人,你們為什麼不知道,你們為什麼不知道啊!為什麼啊!!”

這樣的問題。你不覺得很可笑麼?

中國名將是有很多的。

而關心這方面的人並不多,有幾個人能如數家常般把這些人名,把這些事蹟都記下來?有幾個人被記得,有更多的被忘記,被埋沒,這是很自然的現象。。不要讀一本書,看一個紀錄片,就要問,“你看,我今天又知道了一個人,知道一個事,你們怎麼不知道啊!!為麼啊!”

這有什麼好問的。

再說樓主的問題。

樓主的思路是看了一部片,一個人,就把他的功績無限美化。趙充國,能和衛青,能和霍去病相比麼?

霍光一生威名赫赫,他敢說自己功績比衛青大麼?

相對於霍去病、衛青,為什麼趙充國知名度這麼低?知不知道又如何2016-03-22 08:07:47

因為趙充國最牛的不是軍功,而是謀略和忠心。縱觀歷史,衛霍這種破擊強悍異族的事情並不多。而趙充國最大的軍功是在平亂西羌時分化敵人各個擊破,以很小的損失使西羌投降。在他和劉詢的奏對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趙充國是從穩定邊境角度出發制定的謀略,並最終成功達到目的。這不是當時代的軍人能比的。但因為不夠通俗和吸引人,所以傳播力度很弱。

其實趙充國給我最深的印象是他為公的思想。一個是他在擊敗先零之後要屯田以不戰屈敵,謀求長期穩定,他的兒子勸他:別這麼幹,皇帝要是起了疑心就是個死。但老趙堅持己見,後來事態發展也果然如他所料。再一個就是老趙班師回國,他的好友勸他:大家都說平羌勝利不是你的功勞,你就順水推舟,別較勁了。但老趙堅持要讓劉詢知道穩定邊境的上等謀略,也是為了國土穩定。他的意見確實都被採納,但他死後西羌還是被折騰得再次叛變,而且他的兒子也被政敵借劉詢之手弄死。

一片忠心換得這樣的結果,這個故事太現實,不愛聽。還是衛霍那種從家奴到將軍又立功又上下和諧的故事聽著開心過癮。

標簽: 趙充國  衛霍  充國  故事性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