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遊戲

砂土,壤土,粘土適合種植什麼農作物,分佈以及特性?

作者:由 欣仔 發表于 遊戲時間:2021-02-04

【序】對於旁友們反映的太深奧的問題,之前做過修改但沒儲存上導致全部丟失了在此譴責運營方拉跨。但是真的勇士要敢於直面淋漓的鮮血,所以我從今天起會在每一章後面逐漸添加註釋,同時對陳述中一些不夠嚴謹的部分做了修改,歡迎關注哦。(有空點個讚唄,尤其是收藏不點讚的,幹嘛?白嫖啊( ・᷄ὢ・᷅))

作為一名植物狗斗膽講土壤學的內容,期間不免存在一二紕漏,請路過大佬斧正。

part1 土壤水分構成

為了後面能夠理解各種土壤的性質,需要首先介紹一下土壤水的四個概念:重力水、間隙水、毛細水、結合水。(下列陳述以壤土、沙壤土為理想背景)

重力水

:土壤顆粒間分佈的會因重力作用而向下運動的水,這些水通常由降雨、灌溉和地下水系形成,由於佔據了大部分或全部土壤間質,造成土壤空氣流通受阻,阻礙根系呼吸,對於陸生植物而言屬於無效水。不考慮溶質的影響,當土壤中存在飽和的重力水時,水勢①近似於水環境,即-10kPa(也就是10kPa以上)級別

通俗的說,就是你澆花的時候會從盆底漏出去的那些水。

間隙水

:土壤顆粒間隙及表面分佈的不會因重力作用而向下運動的水(甚至還會被往上吸)。其可以被植物根系吸收,且不阻礙根系呼吸,因此其對於陸生植物而言是最主要的有效水。不考慮溶質的影響,當土壤中存在飽和的間隙水時,其水勢相當於-50kPa級別。

通俗的說,就是你澆完花之後到花開始耷拉了這期間從土壤中失去的水。

毛細水

:土壤顆粒內部因毛細現象和吸潮作用而固定的水,對於根系而言吸收較難,但可以緩慢蒸發以保持土壤空氣溼度,是次要的有效水。不考慮溶質的影響,當土壤中存在飽和的毛細水時,其水勢相當於-1~-3MPa級別(根據土壤實際情況有較大差別)。

通俗的說,就是你的花開始耷拉了但你還不澆水,到你花盆裡的土終於幹成一塊磚坯,用錘子都能連土帶花敲成粉這期間土壤失去的水。(為花默哀)

結合水

:土壤分子以氫鍵和化學鍵結合的水,通常不會揮發也無法被吸收,是無效水。不考慮溶質的影響,其水勢相當於大氣水平。

通俗的說,就是被你敲成粉之後的土裝進密閉容器裡面放火上烤,還能烤出來的這部分水。

從上面描述不難看出,當土壤存在重力水時一定存在間隙水;存在間隙水時一定存在毛細水;存在毛細水時一定存在結合水。對於植物而言,最理想的環境是存在一定間隙水,同時有重力水的穩定適量補充。(需要提一種特殊情況,即地下水豐富但降雨有限,此時土壤內的可溶性無機鹽隨地下水從下而上運動,富集於圖表,易造成板結)

註釋:

①水勢:

通俗

地講,就是

在不考慮溫度和壓力的影響時

水分發生極性(方向性)運動的趨勢。水分總是自發從高水勢的區域流向低水勢的區域。例如:把鹽撒在蘿蔔條上,水就從蘿蔔裡淌出來了,說明表面鹽水的水勢

低於

蘿蔔細胞中;把黑木耳……算了還是幹蘑菇吧……放進淡水中泡發,蘑菇就漲起來了(啊……看來下次還是用葡萄乾舉例子吧),可知淡水水勢高於幹蘑菇。(較為嚴謹的陳述如下圖)

砂土,壤土,粘土適合種植什麼農作物,分佈以及特性?

砂土,壤土,粘土適合種植什麼農作物,分佈以及特性?

part2

我們再來看看沙質土、粘土和壤土的特性:

黏土的特性:透水透氣性差,持水性和保水性好;土壤基質顆粒較小,多為蒙脫石、高嶺石類礦物,通常較親水;粘度高,土單元乾燥後硬度也高。由於不透水不透氣,經常形成厭氧環境,從而在土壤微生物的無氧呼吸下造成還原性環境和酸性環境。

沙土的特性:透水透氣性極好,持水性差;土壤顆粒較大,但多為矽鈣、石英、雲母類礦物,硬度較高,親水性差;土壤有機物水平較低,土單元硬度低。若水分補充不及時很容易造成乾旱;且由於土壤顆粒及成分特性,礦質營養元素含量較低,若可溶性無機鹽較高時易形成板結。由於土壤顆粒成分特性,植物根系很難透過腐蝕土壤基質獲取磷、硫、鉀等元素。

壤土特性:透水透氣性中等,持水性較好;土壤顆粒較小,成分較為複雜,多為風化岩石和塵埃,存在動植物殘骸,通常形成疏鬆多孔的土塊;易於積累土壤有機質和無機營養,並易於形成複雜、豐富的土壤微生物環境,這一點對於一些特定的生境型別(如泰加林等)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只要知道了土壤基質的特性、微生物環境、土壤水的分佈特性和植物的特性(如是否耐旱、是否有導氣組織、根系型別、光合型別等),就可以

根據實際情況

判斷該種植物是否適宜在此生存。譬如,採集標本時發現某植物根系較深,鬚根系,幼根較細且纖維化程度較高,表皮發達,根際微生物活躍度較低,缺乏導氣組織;葉革質披針狀,被粉狀絨毛和揮發性油,請問其適宜生長於什麼土壤型別?來,彈幕裡給我扣一下

註釋:(正在做)

理論上來講,壤土是對大部分陸生生物最友好的環境,沙質土是旱生生物最理想的環境。但話不能說死,比如理論上來講適宜在沙壤土中種植的山藥、馬鈴薯,在雲南的紅土地也有很好的收成;理論上來講水稻不適合在中沙質土中,但是沙漠裡照樣種出了水稻;芋頭適合種在粘土溼地,但在沙壤土中也可以生長。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工業體系的完善化,農業生產對自然環境的依賴度逐漸降低,而對人為干預和工業基礎的依賴逐漸上升。而且,各種土壤改良劑的出現讓土壤特性可以根據人的需求而改變,再不濟,還可以上水培和霧培,連土都給你省了。

但土壤學、環境微生物學、生態學、植物生理學等方面的知識對於形成健康、可持續的農業架構仍然是重要的。畢竟我們能做的只是利用客觀規律,而無法改寫客觀規律。也希望隨著對真理的逐步洞悉,能讓我們終有一天把菜種到火星上去。

標簽: 土壤  水勢  水時  根系  壤土